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历史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民族精神、人民利益、国家发展的科学表述。中国梦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引领和信念支撑,将激励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上铸就意志、形成合力。因此,中国梦不仅会成为激发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也会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之源。
实现中国梦是道德环境建设的动力之源
中国梦不是单一经济发展的富强梦,也不是单一社会发展的实力梦,它还包括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的道德梦。
道德梦的实现,要从中国梦的内涵中汲取道德建设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应当成为社会成员良好道德素养的评价标准。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系统性地优化道德建设环境,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的具体行动,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既要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也要通过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持续向社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创新成果,更要构建基于中国梦的多元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整合功能,激发全国人民自觉从中国梦中汲取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
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更要有赖于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而这要以完备的道德体系建设为基础。因此,从中国梦中获取道德建设的动力之源,用不竭动力之源反哺推进全社会道德文明素质的可持续提升,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全民参与道德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共有基础
道德是社会人生活和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建设离不开全民参与。无论为工为农,还是为兵为学,无论为官为民,还是为商为教,都要使自己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用道德建设激发社会正向价值取向,为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正能量。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道德修养的民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对国民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道德观念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引发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社会道德领域出现了知行脱节的现象,例如,有些人一方面抱怨“人心冷漠”,一方面又告诫自己“少管闲事”;一些人一方面抱怨别人不守公德,一方面又常放纵自己等。行为的“双重标准”是导致一些人道德水准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提高全社会道德建设水平。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正是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强调人人都应该成为道德环境建设的守护者,而不能只当道德环境优化后的享受者;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行动者,而不能只当“指手画脚”的行路人;都应成为多做少说的践行者,而不是充当“只说不做”的说教者。只有人人变“说”为“做”,带动身边的所有人,才能将道德建设的成果转换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与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如何变道德建设的旁观者为参与者?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整体部署。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位一体”的教育着手,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相结合为抓手,在行动中具体化;二要全面系统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将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变成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坚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三要结合社会部门分工,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将加强多元、多维、多方的诚信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四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树典型、立标杆,提升人人参与道德建设的自觉性;五要大力开展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活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大学而言,就是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教育“以德为先”的优良传统真正落到实处,把提升道德教化人的显著收益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区域建设与国家整体发展相协同,而且需要道德环境优化的系统支持。为此,要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领域道德建设中的特殊性,充分运用“中国梦”激发的动力机制,实现区域道德环境、领域道德环境与全民道德素质的互动提升。(苗玉宁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让中国梦成为道德建设的动力之源
稿源: 光明日报 2013-06-20 10:58:02
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我们称之为‘中国梦’,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历史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民族精神、人民利益、国家发展的科学表述。中国梦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战略引领和信念支撑,将激励全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上铸就意志、形成合力。因此,中国梦不仅会成为激发民族精神的动力之源,也会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动力之源。
实现中国梦是道德环境建设的动力之源
中国梦不是单一经济发展的富强梦,也不是单一社会发展的实力梦,它还包括提升全民道德水平的道德梦。
道德梦的实现,要从中国梦的内涵中汲取道德建设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应当成为社会成员良好道德素养的评价标准。从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系统性地优化道德建设环境,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有的具体行动,对实现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既要发挥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的数量、质量,也要通过强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持续向社会管理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创新成果,更要构建基于中国梦的多元文化软实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整合功能,激发全国人民自觉从中国梦中汲取道德建设的精神动力。
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除了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支撑,更要有赖于文明程度的整体提升,而这要以完备的道德体系建设为基础。因此,从中国梦中获取道德建设的动力之源,用不竭动力之源反哺推进全社会道德文明素质的可持续提升,就是实现中国梦的坚实基础。
全民参与道德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共有基础
道德是社会人生活和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建设离不开全民参与。无论为工为农,还是为兵为学,无论为官为民,还是为商为教,都要使自己真正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用道德建设激发社会正向价值取向,为社会发展持续注入正能量。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道德修养的民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多元文化对国民思想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道德观念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引发了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社会道德领域出现了知行脱节的现象,例如,有些人一方面抱怨“人心冷漠”,一方面又告诫自己“少管闲事”;一些人一方面抱怨别人不守公德,一方面又常放纵自己等。行为的“双重标准”是导致一些人道德水准滑坡的重要原因之一。
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要提高全社会道德建设水平。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正是要求每一位公民都应成为道德建设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强调人人都应该成为道德环境建设的守护者,而不能只当道德环境优化后的享受者;都应该成为道德建设的行动者,而不能只当“指手画脚”的行路人;都应成为多做少说的践行者,而不是充当“只说不做”的说教者。只有人人变“说”为“做”,带动身边的所有人,才能将道德建设的成果转换成促进科技、经济、社会与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之源。
如何变道德建设的旁观者为参与者?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战略与策略相结合的整体部署。一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从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位一体”的教育着手,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新风相结合为抓手,在行动中具体化;二要全面系统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将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变成人人参与的自觉行动,坚持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三要结合社会部门分工,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将加强多元、多维、多方的诚信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四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树典型、立标杆,提升人人参与道德建设的自觉性;五要大力开展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校园活动,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对大学而言,就是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发挥教育“以德为先”的优良传统真正落到实处,把提升道德教化人的显著收益作为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内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需要区域建设与国家整体发展相协同,而且需要道德环境优化的系统支持。为此,要深入研究不同区域、不同领域道德建设中的特殊性,充分运用“中国梦”激发的动力机制,实现区域道德环境、领域道德环境与全民道德素质的互动提升。(苗玉宁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