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3-05-23 09:04:11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四世同堂》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无人生还》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罪恶·SEX与中央情报局》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夜店之天生绝配》

“这就是我的生日,这就是我的四世同堂啊!”5月16日晚,随着台上80岁祁老爷子一声悲愤的长叹,国家话剧院明星版话剧《四世同堂》在宁波大剧院3个小时的演出落下了帷幕,也为第五届青年话剧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3天时间,5部剧目,8场演出,百万元票房,超过80%的平均上座率,近万名观众。宁波大剧院总经理陈建方对这份成绩感到满意。“与往年相比,虽然今年剧目不多,但是上座率提高了,尤其是青年观众参与率高。”

“今年话剧周是举办以来人气最旺的一年,看话剧的观众一年比一年多了。”陈建方表示。我市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市文化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不仅体现在演出场馆的硬件建设、管理运营水平的提升,更体现在演出市场的培育、市民观看艺术演出的热情以及艺术修养的显著提升。

市逸夫剧院总经理徐曙鸣对此也表示认同。宁波大剧院第五届青年话剧周刚落幕,5月20日、21日,逸夫剧院上演了浙江话剧团的两部都市情感话剧《偏偏遇见你》、《嫁给经济适用男》,追捧的观众依然不少;24日将上演汉派话剧《海底捞月》;6月2日,还将上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周杰、田海蓉版《志摩归去》。“宁波话剧市场上如此密集的演出越来越常见。演出场次增加,而上座率并没有下降,说明观众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对观众的喜好,徐曙鸣分析,“虽然宁波有部分‘追星’一族,但是总体上观众比较理性,对剧目本身的质量要求较高。”

这从本届青年话剧周演出情况可以得到印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悬疑剧《无人生还》虽没有明星名导,但是两场演出爆满。在第二场开演前,还有三四十位观众排队买票,演出特地推迟了10分钟,当晚增加了2万多元票房,“因为观众踊跃购票而推迟演出,这在大剧院历史上是第一次。”陈建方说。

“观众需要的是剧目的可看性,剧目好、演员好,舞台效果就好,所以一定要用高品质的剧目去引领市场。”陈建方总结了一些培育市场的经验:“我们在营销上动了脑子,比如拉来商业赞助,让话剧周成为企业宣传自己的平台,实现双赢;安排低价学生票;推出各种方式的票价折扣等。”

此外,陈建方注意到,“《无人生还》的好口碑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微博传播的,第一场演出结束后,观众发微博对该剧予以好评,口口相传,微博成为培养话剧观众的一种新方式。”据悉,为培养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宁波大剧院今后还将经常性地在宁波各大高校举行话剧欣赏等讲座。

下半年,国家话剧院的《简·爱》与《青蛇》将在大剧院上演。记者在《四世同堂》演出当晚,就看到有观众在提前购买这两场的演出票。在文保部门工作的青年观众范励的一番话颇有代表性:“以前觉得话剧和自己的生活有距离感,但是走进剧场看了有内涵的话剧后,感觉很好,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著名导演田沁鑫曾表示:“戏剧最有可能提升宁波百姓的精神品质。”这为话剧作了很好的宣传,也为宁波话剧观众作了总动员。

本届青年话剧周已经落幕了,但话剧给我们带来的欣喜还在延续。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特约评论员对本届青年话剧周上演的五部话剧做了各具特色的点评,以此抛砖引玉。让我们走进剧院,相约话剧,相约高品质生活。(记者 陈朝霞) 

话剧周压轴大戏《四世同堂》平移了小说中的《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变身为三幕,除了使用说书人“自报家门”、车夫模拟跑路等戏曲手法以及由演员完成布景变换和伸展的间离手法,整场话剧基本是写实风格的。编导田沁鑫放弃了对原作亦步亦趋的遵循与临摹,大刀阔斧地取“神”弃“形”,在三小时的话剧中保留住原生态的北京味,再添以纯正北京人的地道精气神。

正如老舍先生的创作构想一样,话剧《四世同堂》呈现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平民抗日故事,而是从“文化角度”讲一段乱世背景下胡同百姓学着坚忍与获得尊严的平民史诗,讲的是一份处变不惊、坦荡宽厚的家国情。

抗战时期,北平城小羊圈胡同里,祁家、冠家、钱家三大主要家子。人物多,关系略复杂。在有限的舞台面积内,要完整呈现、转场三大家子的胡同生活,舞美设计是个挑战。半封闭式舞台布景,四扇大门自始至终屹立台上,人物进进出出,完成各自故事后,不得不“自觉”推着布景,给下一户人家的故事腾出空地来。让主演们推布景来完成三大家子的场面调度,大概是“不得不”的选择。

三大家子,到底让哪一家唱主角?从舞台效果来看,冠晓荷一家有大赤包的撒泼霸道、冠晓荷的狗腿怯懦以及二太太和二小姐偶尔的风骚俏皮,在他们身上抖包袱无疑是最能取悦观众的。所以导演把舞台戏剧化的担子丢给了这一家,以及祁家那两个败家货二少爷夫妇。观众在笑恶人之愚、恶人之惨的同时,让三个小时的历史陈述巧妙躲过了过分沉重和压抑。

作者把最珍贵的爱留给他要颂扬的人———祁家。祁瑞宣作为正派北京人的代表,在老舍原著里是主心骨,在田沁鑫的作品里却是个普通人。祁家的悲剧的淡化处理,正是为了“卖得动票而舍弃的一点清高”。

如果你愿意观照到创作者的这点妥协和牺牲,便能体会以“无声胜有声”的舞台美学,更能稍稍触摸到创作者的深意。

毫无疑问,一出成功的戏剧需要观众。惹人爆笑不是肤浅,在爆笑间有不由自主的思索,那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观众的收获。

《旋转卡门》里,不仅有精彩舞蹈、民族味纯正的笛子乐曲,还有鲜活语言的应用。尽管有卖弄甚至媚俗的成分,但与剧情融合得熨帖。“别忘了百分百好评,亲”,“十点半前要赶回招待所,不然没热水了”……这些话语泛着浓重的屌丝气息。生活难免劳累,总会有脆弱,脆弱一隅就是屌丝情结的栖居地。用笑获得慰藉,掸去尘土,甚至疗伤。从此意义上说,开心麻花是一个心灵保姆。

《旋转卡门》讲述的这场因遗产而钩心斗角、殊死较量的狗血剧情,中国观众见得太多了。底色通常是阴郁沉重的,而《旋转卡门》用处处是包袱的喜剧承载,恐怕是罕见的机智。营救总统、蓝翔技校、充气娃娃……就像牛排蘸着豆腐乳,红酒就着臭冬瓜,当宏大立意与生活琐碎一碰撞,喜感就来了。

而一支能催人跳舞的笛子的超现实表述,显然就是魔幻了。魔幻的本质是真实。“在两种甚至多种语境中离奇地生存”,这种“拧着的道理”,适用于芸芸众生:失去尊严于是变本加厉取回尊严,碰得鼻青脸肿转而堕落沉迷……形态各异,构成时代的调色板。

剧情揭示,艾路威真的是“疯”了。一系列桥段只是一个精神分裂者的幻觉。清醒者与疯癫者的掺杂,让人想到电影《禁闭岛》:一个到岛上精神病院查案的警察遭遇种种扑朔迷离,然而,一切都是他混沌思维的扭曲折射。《旋转卡门》是想说,“每个人都是强者,又都是弱者。”

一代人在梦想与落差中备受纠结,也备受激励。《旋转卡门》的时代感深富张力,一扇门是旋转的,时不时卡一卡,停下来思索思索。喜剧比悲剧更严肃!看着《旋转卡门》,因一句话语,一个动作,观众笑了,爆笑了。而事实上,请相信,舞台有一面隐形的哈哈镜,那是倒影生活的玩笑。

舞台上是一间大客厅,有门有窗有壁橱,这样的布景让人想到了谨慎、古板的英伦范儿。确实,《无人生还》是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作品,由此,阿加莎开辟了自己独特的“孤岛杀人模式”。而舞台所呈现的是比孤岛更要集中的所在。

越是逼真的舞台设置,在惊恐的呈现上就越是能引起观众共鸣,似乎自己也参与其中。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整合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为集中的故事。在大侦探缺席的封闭环境中,观众更加紧张,因为没有谁可以保护你不受惊吓,所有的情况都在凶手的掌握之中。但凶手是谁?就像我们经常在玩的杀人游戏,每个人犹如身处黑暗之中,却被一双眼睛牢牢盯住,最为可怕的是,此刻你可能正和这个人握手言欢。你对他一无所知,但他却知道你最为隐秘的事情。当大家刚刚开始适应孤岛这一封闭的环境时,留声机中传出令人头皮发紧的声音,逐个宣布他们的罪状:你曾经杀过人!

戏剧张力和动作性由此而来。剧中的10个人始终在颤抖,在挣扎,在辩解,在突围,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孤岛,是一个大家挤在一起的客厅,这个空间小得既不允许有人逃离,同时也大得可以让凶手施展拳脚。面对杀人的指控,所有人都揭去了身份的装扮,在最残酷的现实面前表露了最真实的一面。他们的动机只有一个:让自己能够活下去。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凶手得以毫不费力地接入每个人的思维频道,探查最细微的思想震动。由此也可以反观这些人的杀人动机是否真如他们各自所说的那样与己无关。

最后英雄美人的结局似乎让人彻底放下心来,观众欣喜地看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且慢!两个男女主角的口述是否是他们的一面之词?其实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原版小说中,维拉·克莱索恩开枪打死了伦巴特,之后法官又干净利落地解决掉了维拉·克莱索恩。当然,为了让小说更加惊悚,阿加莎也给法官安排了精妙的自杀结局。

当你把男女主角的死在心里演绎一遍时,那才是真正的惊悚,因为它抵达了人的内心最深处。所以,最终判决应该是:无人生还!

5月的某个晚上,宁波大剧院门口。

帕克闹喜剧散场时分,一次虚拟的现场随机采访正在进行中。

记者:(面向摄像机)观众朋友们,迈克尔·帕克是美国闹喜剧的大师级人物,他将观众喜欢的英国闹喜剧元素和美国百老汇娱乐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在全美戏剧舞台上刷新票房纪录,也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欢迎。继去年他的《多情的参议员》来宁波演出后,今晚他的《罪恶·SEX与中央情报局》也来到宁波。现在我们来看看观众反响如何?

记者:(转身找了一位观众提问)您好!请问您在剧中看到了什么?看完出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观众:床!当然是床了!我看到舞台上摆着一张大床,这个印象最深刻了。几个男演员穿着睡衣,几个女演员穿着吊带小睡裙,一会儿钻床底下,一会儿钻被子里,一会儿被塞进衣橱,一会儿躲到窗帘后面。大部分时间演员们都围着床绕来绕去,至于他们为什么非要上床,我也整不明白,总之闹得很,很喜感。

记者:(一脸茫然状)您说的是什么戏呀?是今晚的话剧吗?

观众:哦,不好意思,我记混了,那是去年今晚看的戏。不过我印象挺深的,一直觉得就像是今天晚上才刚刚看过。是的,我记得很清楚,好像《花样年华》也是在舞台中央摆了张床,男女主人公在跳舞,跳着跳着就跳到了床上———不对!不对!我又混了。这是去年上海芭蕾舞团演的时尚芭蕾舞剧作品,不是今天晚上的戏。不好意思呀,主要是床在舞台上让人印象太深刻了,想忘都忘不了(略带羞涩地笑了)。怪不得好多戏不约而同地要往舞台上搬床,所谓“无巧不成书,无床不成戏”吧。

记者:(有点不耐烦了)您还是说说今晚的戏吧?具体点,您记得今晚的舞台是什么样的吗?今天可没有床!

观众:啊,我想起来了:门!今天的舞台上到处都是门!除了进屋的门,还有屋内好几个卧室和浴室的门,只有厨房的门在幕后,看不见。我看全场就是一群男男女女始终忙着在开门,关门,再开门,关门;他们进来,出去,再进来,再出去。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挤进来,然后一个一个进进出出,我也同样整不明白。

我甚至比去年还不明白这戏到底演了些什么。一直到散场,我都不知道全场的搞笑闹剧和石油谈判有什么关系?现在我都走出剧院了,我还不知道这戏到底讲了什么,简直莫名其妙,比戏里白痴且倒霉的特工还要莫名其妙……

记者:(打断对方的话)对不起,请注意用词不要太庸俗!

观众:庸俗?刚才台上那才叫庸俗呢!床确实是没有了,但沙发还在,男男女女就在那里胡乱调情———好像观众就是为了进来听几个荤段子、看几场二人转一样。

好吧,说点正式的吧。

可能舞台剧就是要建造一座迷宫吧,不停地打开一道道门,又不停地关上一道道门。但这门要开关得体,像今年的《无人生还》,也有许多门,也是许多角色进进出出,但每一进一出都和剧情丝丝入扣,在推动剧情发展,这就让人舒服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看不管外行内行,都得在舞台剧的一道道门的开开关关中获得些什么———至少不能把观众带进“旋转卡门”,不是转昏了头就是卡住了,总之让人在剧场里进不了戏出不了神可不行。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的话剧《夜店之天生绝配》改编自当年口碑颇好的小成本制作电影《夜·店》,它延续了电影的基本结构和戏谑风格,也在舞台呈现与内容挖掘上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话剧版舞台简单,高度虚拟化:一排荧光色的立方体和长方形屏风,兼做拉杆箱、凳子、门、柜台,以便于时空任意转换。这看起来有些先锋,但内容的呈现是很规整、古典的三一律结构:故事从中韩两国警方追查跨国钻石大盗行踪开始,地点锁定在大盗曾出没的北京门头沟某超市,牵连老板娘王素芬、讨债者何三水、体验生活的龙套演员朱辽等七个嫌疑人。面对质问,七人各怀心思,或顾左右而言他,或装疯卖傻玩文字游戏。冲动莽撞警察对峙风骚老板娘,胆汁质失意演员搭配憨直愣头青,轮舞般的排列组合,共同在一个荷尔蒙失调的夜晚上演了一场“罗生门”。人物形象夸张,所有能出戏的性格都被做到极致;台词段子化,最大限度地运用戏仿与拼贴,以制造“笑果”;同时,杂糅了声乐、舞蹈、滑稽戏、音乐剧、戏曲、广告和装置艺术等众多艺术手法,制造观感上的丰富与趣味性。整场话剧仿佛两个半小时的综艺秀,引得观众全体捧腹。

不同于电影版注重“夜半超市抢劫事件”的“点状”呈现,此剧的关注点在这七个嫌疑人前史的线状呈现,挖掘了他们的人生脉络与深夜抢劫事件的关系。在剥洋葱式的回溯中,七人的生平被一一揭开,观众也触到了阶层固化、潜规则怪圈、饮食安全问题和某些贻笑大方的公共危机事件的内核……

原来,苟且的处境里浮现的是一个个被阉割过的灵魂,狂欢的表象下是一块块钝痛的现实伤疤。这种设计的妙处在于:前史赋予了人物接地气的现实性,提供了观众代入的可能,使之不再只有廉价的欢闹和刺激,也有了关注与思考。同时,演员一人分饰几角,也没太多拿腔拿调的舞台感,他们既是说书人也是表演者,时而投入角色,时而成为观众,时而点评,甚至在台上改扮、换戏服,自由出入戏内外,这一田氏“间离”手法,也让观众有了理性思辨与感性体验结合的双重观剧体验,多了一份从癫狂中感受深刻的可能性。

【编辑:陈奉凤】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稿源: 宁波日报 2013-05-23 09:04:11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四世同堂》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无人生还》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罪恶·SEX与中央情报局》

宁波:与话剧不见不散

《夜店之天生绝配》

“这就是我的生日,这就是我的四世同堂啊!”5月16日晚,随着台上80岁祁老爷子一声悲愤的长叹,国家话剧院明星版话剧《四世同堂》在宁波大剧院3个小时的演出落下了帷幕,也为第五届青年话剧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13天时间,5部剧目,8场演出,百万元票房,超过80%的平均上座率,近万名观众。宁波大剧院总经理陈建方对这份成绩感到满意。“与往年相比,虽然今年剧目不多,但是上座率提高了,尤其是青年观众参与率高。”

“今年话剧周是举办以来人气最旺的一年,看话剧的观众一年比一年多了。”陈建方表示。我市文化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年来我市文化事业取得的长足发展,不仅体现在演出场馆的硬件建设、管理运营水平的提升,更体现在演出市场的培育、市民观看艺术演出的热情以及艺术修养的显著提升。

市逸夫剧院总经理徐曙鸣对此也表示认同。宁波大剧院第五届青年话剧周刚落幕,5月20日、21日,逸夫剧院上演了浙江话剧团的两部都市情感话剧《偏偏遇见你》、《嫁给经济适用男》,追捧的观众依然不少;24日将上演汉派话剧《海底捞月》;6月2日,还将上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周杰、田海蓉版《志摩归去》。“宁波话剧市场上如此密集的演出越来越常见。演出场次增加,而上座率并没有下降,说明观众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对观众的喜好,徐曙鸣分析,“虽然宁波有部分‘追星’一族,但是总体上观众比较理性,对剧目本身的质量要求较高。”

这从本届青年话剧周演出情况可以得到印证。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带来的悬疑剧《无人生还》虽没有明星名导,但是两场演出爆满。在第二场开演前,还有三四十位观众排队买票,演出特地推迟了10分钟,当晚增加了2万多元票房,“因为观众踊跃购票而推迟演出,这在大剧院历史上是第一次。”陈建方说。

“观众需要的是剧目的可看性,剧目好、演员好,舞台效果就好,所以一定要用高品质的剧目去引领市场。”陈建方总结了一些培育市场的经验:“我们在营销上动了脑子,比如拉来商业赞助,让话剧周成为企业宣传自己的平台,实现双赢;安排低价学生票;推出各种方式的票价折扣等。”

此外,陈建方注意到,“《无人生还》的好口碑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微博传播的,第一场演出结束后,观众发微博对该剧予以好评,口口相传,微博成为培养话剧观众的一种新方式。”据悉,为培养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宁波大剧院今后还将经常性地在宁波各大高校举行话剧欣赏等讲座。

下半年,国家话剧院的《简·爱》与《青蛇》将在大剧院上演。记者在《四世同堂》演出当晚,就看到有观众在提前购买这两场的演出票。在文保部门工作的青年观众范励的一番话颇有代表性:“以前觉得话剧和自己的生活有距离感,但是走进剧场看了有内涵的话剧后,感觉很好,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

著名导演田沁鑫曾表示:“戏剧最有可能提升宁波百姓的精神品质。”这为话剧作了很好的宣传,也为宁波话剧观众作了总动员。

本届青年话剧周已经落幕了,但话剧给我们带来的欣喜还在延续。宁波市文化艺术研究院特约评论员对本届青年话剧周上演的五部话剧做了各具特色的点评,以此抛砖引玉。让我们走进剧院,相约话剧,相约高品质生活。(记者 陈朝霞) 

话剧周压轴大戏《四世同堂》平移了小说中的《惶惑》、《偷生》、《饥荒》三部分,变身为三幕,除了使用说书人“自报家门”、车夫模拟跑路等戏曲手法以及由演员完成布景变换和伸展的间离手法,整场话剧基本是写实风格的。编导田沁鑫放弃了对原作亦步亦趋的遵循与临摹,大刀阔斧地取“神”弃“形”,在三小时的话剧中保留住原生态的北京味,再添以纯正北京人的地道精气神。

正如老舍先生的创作构想一样,话剧《四世同堂》呈现的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平民抗日故事,而是从“文化角度”讲一段乱世背景下胡同百姓学着坚忍与获得尊严的平民史诗,讲的是一份处变不惊、坦荡宽厚的家国情。

抗战时期,北平城小羊圈胡同里,祁家、冠家、钱家三大主要家子。人物多,关系略复杂。在有限的舞台面积内,要完整呈现、转场三大家子的胡同生活,舞美设计是个挑战。半封闭式舞台布景,四扇大门自始至终屹立台上,人物进进出出,完成各自故事后,不得不“自觉”推着布景,给下一户人家的故事腾出空地来。让主演们推布景来完成三大家子的场面调度,大概是“不得不”的选择。

三大家子,到底让哪一家唱主角?从舞台效果来看,冠晓荷一家有大赤包的撒泼霸道、冠晓荷的狗腿怯懦以及二太太和二小姐偶尔的风骚俏皮,在他们身上抖包袱无疑是最能取悦观众的。所以导演把舞台戏剧化的担子丢给了这一家,以及祁家那两个败家货二少爷夫妇。观众在笑恶人之愚、恶人之惨的同时,让三个小时的历史陈述巧妙躲过了过分沉重和压抑。

作者把最珍贵的爱留给他要颂扬的人———祁家。祁瑞宣作为正派北京人的代表,在老舍原著里是主心骨,在田沁鑫的作品里却是个普通人。祁家的悲剧的淡化处理,正是为了“卖得动票而舍弃的一点清高”。

如果你愿意观照到创作者的这点妥协和牺牲,便能体会以“无声胜有声”的舞台美学,更能稍稍触摸到创作者的深意。

毫无疑问,一出成功的戏剧需要观众。惹人爆笑不是肤浅,在爆笑间有不由自主的思索,那是作品的成功,也是观众的收获。

《旋转卡门》里,不仅有精彩舞蹈、民族味纯正的笛子乐曲,还有鲜活语言的应用。尽管有卖弄甚至媚俗的成分,但与剧情融合得熨帖。“别忘了百分百好评,亲”,“十点半前要赶回招待所,不然没热水了”……这些话语泛着浓重的屌丝气息。生活难免劳累,总会有脆弱,脆弱一隅就是屌丝情结的栖居地。用笑获得慰藉,掸去尘土,甚至疗伤。从此意义上说,开心麻花是一个心灵保姆。

《旋转卡门》讲述的这场因遗产而钩心斗角、殊死较量的狗血剧情,中国观众见得太多了。底色通常是阴郁沉重的,而《旋转卡门》用处处是包袱的喜剧承载,恐怕是罕见的机智。营救总统、蓝翔技校、充气娃娃……就像牛排蘸着豆腐乳,红酒就着臭冬瓜,当宏大立意与生活琐碎一碰撞,喜感就来了。

而一支能催人跳舞的笛子的超现实表述,显然就是魔幻了。魔幻的本质是真实。“在两种甚至多种语境中离奇地生存”,这种“拧着的道理”,适用于芸芸众生:失去尊严于是变本加厉取回尊严,碰得鼻青脸肿转而堕落沉迷……形态各异,构成时代的调色板。

剧情揭示,艾路威真的是“疯”了。一系列桥段只是一个精神分裂者的幻觉。清醒者与疯癫者的掺杂,让人想到电影《禁闭岛》:一个到岛上精神病院查案的警察遭遇种种扑朔迷离,然而,一切都是他混沌思维的扭曲折射。《旋转卡门》是想说,“每个人都是强者,又都是弱者。”

一代人在梦想与落差中备受纠结,也备受激励。《旋转卡门》的时代感深富张力,一扇门是旋转的,时不时卡一卡,停下来思索思索。喜剧比悲剧更严肃!看着《旋转卡门》,因一句话语,一个动作,观众笑了,爆笑了。而事实上,请相信,舞台有一面隐形的哈哈镜,那是倒影生活的玩笑。

舞台上是一间大客厅,有门有窗有壁橱,这样的布景让人想到了谨慎、古板的英伦范儿。确实,《无人生还》是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经典作品,由此,阿加莎开辟了自己独特的“孤岛杀人模式”。而舞台所呈现的是比孤岛更要集中的所在。

越是逼真的舞台设置,在惊恐的呈现上就越是能引起观众共鸣,似乎自己也参与其中。从小说到话剧的改编整合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更为集中的故事。在大侦探缺席的封闭环境中,观众更加紧张,因为没有谁可以保护你不受惊吓,所有的情况都在凶手的掌握之中。但凶手是谁?就像我们经常在玩的杀人游戏,每个人犹如身处黑暗之中,却被一双眼睛牢牢盯住,最为可怕的是,此刻你可能正和这个人握手言欢。你对他一无所知,但他却知道你最为隐秘的事情。当大家刚刚开始适应孤岛这一封闭的环境时,留声机中传出令人头皮发紧的声音,逐个宣布他们的罪状:你曾经杀过人!

戏剧张力和动作性由此而来。剧中的10个人始终在颤抖,在挣扎,在辩解,在突围,而他们所面对的却是与外界没有任何联系的孤岛,是一个大家挤在一起的客厅,这个空间小得既不允许有人逃离,同时也大得可以让凶手施展拳脚。面对杀人的指控,所有人都揭去了身份的装扮,在最残酷的现实面前表露了最真实的一面。他们的动机只有一个:让自己能够活下去。也正是在这一点上,凶手得以毫不费力地接入每个人的思维频道,探查最细微的思想震动。由此也可以反观这些人的杀人动机是否真如他们各自所说的那样与己无关。

最后英雄美人的结局似乎让人彻底放下心来,观众欣喜地看到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且慢!两个男女主角的口述是否是他们的一面之词?其实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原版小说中,维拉·克莱索恩开枪打死了伦巴特,之后法官又干净利落地解决掉了维拉·克莱索恩。当然,为了让小说更加惊悚,阿加莎也给法官安排了精妙的自杀结局。

当你把男女主角的死在心里演绎一遍时,那才是真正的惊悚,因为它抵达了人的内心最深处。所以,最终判决应该是:无人生还!

5月的某个晚上,宁波大剧院门口。

帕克闹喜剧散场时分,一次虚拟的现场随机采访正在进行中。

记者:(面向摄像机)观众朋友们,迈克尔·帕克是美国闹喜剧的大师级人物,他将观众喜欢的英国闹喜剧元素和美国百老汇娱乐精神结合起来,不断在全美戏剧舞台上刷新票房纪录,也受到了全世界观众的欢迎。继去年他的《多情的参议员》来宁波演出后,今晚他的《罪恶·SEX与中央情报局》也来到宁波。现在我们来看看观众反响如何?

记者:(转身找了一位观众提问)您好!请问您在剧中看到了什么?看完出来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观众:床!当然是床了!我看到舞台上摆着一张大床,这个印象最深刻了。几个男演员穿着睡衣,几个女演员穿着吊带小睡裙,一会儿钻床底下,一会儿钻被子里,一会儿被塞进衣橱,一会儿躲到窗帘后面。大部分时间演员们都围着床绕来绕去,至于他们为什么非要上床,我也整不明白,总之闹得很,很喜感。

记者:(一脸茫然状)您说的是什么戏呀?是今晚的话剧吗?

观众:哦,不好意思,我记混了,那是去年今晚看的戏。不过我印象挺深的,一直觉得就像是今天晚上才刚刚看过。是的,我记得很清楚,好像《花样年华》也是在舞台中央摆了张床,男女主人公在跳舞,跳着跳着就跳到了床上———不对!不对!我又混了。这是去年上海芭蕾舞团演的时尚芭蕾舞剧作品,不是今天晚上的戏。不好意思呀,主要是床在舞台上让人印象太深刻了,想忘都忘不了(略带羞涩地笑了)。怪不得好多戏不约而同地要往舞台上搬床,所谓“无巧不成书,无床不成戏”吧。

记者:(有点不耐烦了)您还是说说今晚的戏吧?具体点,您记得今晚的舞台是什么样的吗?今天可没有床!

观众:啊,我想起来了:门!今天的舞台上到处都是门!除了进屋的门,还有屋内好几个卧室和浴室的门,只有厨房的门在幕后,看不见。我看全场就是一群男男女女始终忙着在开门,关门,再开门,关门;他们进来,出去,再进来,再出去。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多人挤进来,然后一个一个进进出出,我也同样整不明白。

我甚至比去年还不明白这戏到底演了些什么。一直到散场,我都不知道全场的搞笑闹剧和石油谈判有什么关系?现在我都走出剧院了,我还不知道这戏到底讲了什么,简直莫名其妙,比戏里白痴且倒霉的特工还要莫名其妙……

记者:(打断对方的话)对不起,请注意用词不要太庸俗!

观众:庸俗?刚才台上那才叫庸俗呢!床确实是没有了,但沙发还在,男男女女就在那里胡乱调情———好像观众就是为了进来听几个荤段子、看几场二人转一样。

好吧,说点正式的吧。

可能舞台剧就是要建造一座迷宫吧,不停地打开一道道门,又不停地关上一道道门。但这门要开关得体,像今年的《无人生还》,也有许多门,也是许多角色进进出出,但每一进一出都和剧情丝丝入扣,在推动剧情发展,这就让人舒服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看不管外行内行,都得在舞台剧的一道道门的开开关关中获得些什么———至少不能把观众带进“旋转卡门”,不是转昏了头就是卡住了,总之让人在剧场里进不了戏出不了神可不行。

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田沁鑫的话剧《夜店之天生绝配》改编自当年口碑颇好的小成本制作电影《夜·店》,它延续了电影的基本结构和戏谑风格,也在舞台呈现与内容挖掘上做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话剧版舞台简单,高度虚拟化:一排荧光色的立方体和长方形屏风,兼做拉杆箱、凳子、门、柜台,以便于时空任意转换。这看起来有些先锋,但内容的呈现是很规整、古典的三一律结构:故事从中韩两国警方追查跨国钻石大盗行踪开始,地点锁定在大盗曾出没的北京门头沟某超市,牵连老板娘王素芬、讨债者何三水、体验生活的龙套演员朱辽等七个嫌疑人。面对质问,七人各怀心思,或顾左右而言他,或装疯卖傻玩文字游戏。冲动莽撞警察对峙风骚老板娘,胆汁质失意演员搭配憨直愣头青,轮舞般的排列组合,共同在一个荷尔蒙失调的夜晚上演了一场“罗生门”。人物形象夸张,所有能出戏的性格都被做到极致;台词段子化,最大限度地运用戏仿与拼贴,以制造“笑果”;同时,杂糅了声乐、舞蹈、滑稽戏、音乐剧、戏曲、广告和装置艺术等众多艺术手法,制造观感上的丰富与趣味性。整场话剧仿佛两个半小时的综艺秀,引得观众全体捧腹。

不同于电影版注重“夜半超市抢劫事件”的“点状”呈现,此剧的关注点在这七个嫌疑人前史的线状呈现,挖掘了他们的人生脉络与深夜抢劫事件的关系。在剥洋葱式的回溯中,七人的生平被一一揭开,观众也触到了阶层固化、潜规则怪圈、饮食安全问题和某些贻笑大方的公共危机事件的内核……

原来,苟且的处境里浮现的是一个个被阉割过的灵魂,狂欢的表象下是一块块钝痛的现实伤疤。这种设计的妙处在于:前史赋予了人物接地气的现实性,提供了观众代入的可能,使之不再只有廉价的欢闹和刺激,也有了关注与思考。同时,演员一人分饰几角,也没太多拿腔拿调的舞台感,他们既是说书人也是表演者,时而投入角色,时而成为观众,时而点评,甚至在台上改扮、换戏服,自由出入戏内外,这一田氏“间离”手法,也让观众有了理性思辨与感性体验结合的双重观剧体验,多了一份从癫狂中感受深刻的可能性。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