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卫生部长陈竺:缓解“看病难”需终结管理割裂状态
稿源: 新华网  | 2013-03-05 18:05:06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李柯勇、许祖华、周婷玉)5日中午,记者在代表团驻地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社会关注的医改问题,他坦然回答了记者一系列的提问。

  大病医保也想全覆盖,但必须考虑“卫生经济学”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选这20种病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竺:我很荣幸,总理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把那20个大病列出来了。那就是卫生部建议的,而且我本人直接领着专家,一个病一个病地细细研究。我也想全覆盖,但问题是,必须要考虑到成本效益问题,就是我们说的“卫生经济学”。我们不可能把钱用到那些实际上治不太好的病上,比如有的癌症到了中末期,即使做移植,对健康的效益还是很低的。所以我们挑选的病种都是儿童病、妇女病,加上一些特困的群体会因病治贫、因病返贫的病种,这些又是费用可控、疗效确切的病种。之所以先从这20个大病切入,就是这样一种想法。

  卫生机构改革:希望实现“三医联动”

  记者:新一轮机构改革,卫生领域有什么变化?

  陈竺:管理构架改革,这一次可能涉及到卫生部门的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应该说涉及面比较大、也比较深。我们很希望下一步实现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希望职能转变向一个统筹的方向去发展,不要把这些管理职能割裂开来。

  记者:现在农民工流动性很大,医保全国异地报销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您认为该从何入手?

  陈竺:现在省内异地报销已经实现,全国正在做试点,涉及信息平台的问题。现在群众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最好是先诊疗后付费,最好是即时结报。这需要国家层面要有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做到省与省之间能通。估计卫生部门职能调整以后,未来要逐步走向医保管理的合一,肯定是这个趋势。

  抗癌药即将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缓解“看病难”需构建“医联体”

  记者:医改这么多年,挂号难、住院难依然存在,应该怎么解决?

  陈竺:最重要的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形成上下联动、沟通,最好是一体化的构架,我们把它称之为“医联体”。现在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去年全国诊疗人数已接近69亿人次,前年是62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看病5次以上。基层的诊疗量在上升,但大医院上升得更快。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扭转,我们要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特别是要应对慢性病这个健康的主要威胁,是不可能的。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患者,他怎么能做到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只有在社区可以实现“家庭责任医生制”,签约服务。

  这几年社区医院能力有所加强,但人才队伍还是欠缺。医学专业大学生都愿意去大医院做专科,就不愿意去基层医院做全科。殊不知,全科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专科。最近我提出,大医院要建立“全科医学科”,动员大医院的一些医生通过全科医学这样一个平台下沉下去。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事制度,你怎么评价。如果大家都认为只有专科医生是一流的,三流医生才去做全科,那就无法调动积极性。二是医保非常重要。不同层级的机构有不同的财政制度渠道。如果能把医保力量发挥出来,就能克服很多行政障碍。如果医保能按基层、二级、三级医院这样一个总包体系去报销,自然会促进医疗资源的下沉,因为对服务体系来说,它下沉以后,成本一定是下降的,效率肯定是更高的。只有在基层才管得住经常性的慢病、健康促进。

  记者:老百姓反映,现在看病贵主要还是买药贵。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陈竺: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马上要出来了,药品从第一版307种扩大为500多种。第一版只是基层版,像抗癌药、心血管重症药、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用药、血浆制品等一个都没有,这次基本都有了。

  医患关系:医生收入不能靠赚最弱势群体的钱

  记者:去年全国发生了多起医生被砍事件,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您怎么看?

  陈竺:如果说群众为了看一个大病花费很高,但由于医学的不确定性又治不好,最后人财两空,心里肯定会不平衡。一定要改革掉以药补医的弊端。如果一个医院生存、医生收入是依靠从最弱势的群体身上赚钱,医患关系能好吗?

【编辑:吴冠夏】

卫生部长陈竺:缓解“看病难”需终结管理割裂状态

稿源: 新华网 2013-03-05 18:05:06

  新华网北京3月5日电(记者李柯勇、许祖华、周婷玉)5日中午,记者在代表团驻地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卫生部部长陈竺。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针对社会关注的医改问题,他坦然回答了记者一系列的提问。

  大病医保也想全覆盖,但必须考虑“卫生经济学”

  记者: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将全面开展儿童白血病等20种重大疾病保障试点工作。选这20种病是出于什么考虑?

  陈竺:我很荣幸,总理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又把那20个大病列出来了。那就是卫生部建议的,而且我本人直接领着专家,一个病一个病地细细研究。我也想全覆盖,但问题是,必须要考虑到成本效益问题,就是我们说的“卫生经济学”。我们不可能把钱用到那些实际上治不太好的病上,比如有的癌症到了中末期,即使做移植,对健康的效益还是很低的。所以我们挑选的病种都是儿童病、妇女病,加上一些特困的群体会因病治贫、因病返贫的病种,这些又是费用可控、疗效确切的病种。之所以先从这20个大病切入,就是这样一种想法。

  卫生机构改革:希望实现“三医联动”

  记者:新一轮机构改革,卫生领域有什么变化?

  陈竺:管理构架改革,这一次可能涉及到卫生部门的机构改革、职能转变,应该说涉及面比较大、也比较深。我们很希望下一步实现医保、医药、医疗“三医联动”。希望职能转变向一个统筹的方向去发展,不要把这些管理职能割裂开来。

  记者:现在农民工流动性很大,医保全国异地报销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您认为该从何入手?

  陈竺:现在省内异地报销已经实现,全国正在做试点,涉及信息平台的问题。现在群众期望值越来越高,要求最好是先诊疗后付费,最好是即时结报。这需要国家层面要有个统一的信息系统,做到省与省之间能通。估计卫生部门职能调整以后,未来要逐步走向医保管理的合一,肯定是这个趋势。

  抗癌药即将纳入基本药物目录,缓解“看病难”需构建“医联体”

  记者:医改这么多年,挂号难、住院难依然存在,应该怎么解决?

  陈竺:最重要的是让基层医院真正强起来,和大医院形成上下联动、沟通,最好是一体化的构架,我们把它称之为“医联体”。现在大医院还是人满为患。去年全国诊疗人数已接近69亿人次,前年是62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每年看病5次以上。基层的诊疗量在上升,但大医院上升得更快。如果这种情况不能得到扭转,我们要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特别是要应对慢性病这个健康的主要威胁,是不可能的。一个医生一天要看几十个患者,他怎么能做到慢性病的长期管理?只有在社区可以实现“家庭责任医生制”,签约服务。

  这几年社区医院能力有所加强,但人才队伍还是欠缺。医学专业大学生都愿意去大医院做专科,就不愿意去基层医院做全科。殊不知,全科在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最重要的一个专科。最近我提出,大医院要建立“全科医学科”,动员大医院的一些医生通过全科医学这样一个平台下沉下去。

  这里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人事制度,你怎么评价。如果大家都认为只有专科医生是一流的,三流医生才去做全科,那就无法调动积极性。二是医保非常重要。不同层级的机构有不同的财政制度渠道。如果能把医保力量发挥出来,就能克服很多行政障碍。如果医保能按基层、二级、三级医院这样一个总包体系去报销,自然会促进医疗资源的下沉,因为对服务体系来说,它下沉以后,成本一定是下降的,效率肯定是更高的。只有在基层才管得住经常性的慢病、健康促进。

  记者:老百姓反映,现在看病贵主要还是买药贵。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

  陈竺:第二版基本药物目录马上要出来了,药品从第一版307种扩大为500多种。第一版只是基层版,像抗癌药、心血管重症药、神经系统和精神类用药、血浆制品等一个都没有,这次基本都有了。

  医患关系:医生收入不能靠赚最弱势群体的钱

  记者:去年全国发生了多起医生被砍事件,对目前医患关系紧张的问题您怎么看?

  陈竺:如果说群众为了看一个大病花费很高,但由于医学的不确定性又治不好,最后人财两空,心里肯定会不平衡。一定要改革掉以药补医的弊端。如果一个医院生存、医生收入是依靠从最弱势的群体身上赚钱,医患关系能好吗?

编辑: 吴冠夏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