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党的十八大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引领浙江新发展
稿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 2012-12-07 11:07:12

  浙江日报讯 党的十八大报告,准确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对我们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A指导思想: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明确表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谋科学发展之策,鼓科学发展之劲,兴科学发展之举,求科学发展之实,制定和实施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省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浓厚氛围,巩固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格局,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更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深化创业创新,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浙江以科学发展赢得未来。

  B中国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明确了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委把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发展之路。这包括: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县域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建设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为载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建设发展,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对今后的发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化浙江建设,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部署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第八部分集中阐述,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十八大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体现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

  浙江一直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国较早地作出创建生态省,推进“绿色浙江”建设的部署,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比较早地践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0年6月,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特别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县(市)6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74个。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部署今后生态文明建设时,明确要求“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

  D全面小康:从“建设”到“建成”,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和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和目标定位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浙江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10年,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浙江实现程度为91.0%,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鉴此,浙江“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根据浙江发展阶段的变化,提出“今后五年,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这就是说,浙江将在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向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迈进。

  E两个翻番: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值得注意的是,强调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同步“两个翻番”,就是说要把经济发展与增加人民收入统一起来,把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既强国又富民。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思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翻番”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而且强调“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据测算,2020年比2010年实现“两个翻番”,年均增长只需7.2%左右就可以达到,关键还是要在提高发展质量和体现公平性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行“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惠及全省人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1978年到2011年,经济年均增长13%,其中“十一五”期间增长11.8%,经济总量由全国14位跃居第4位;到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分别连续11年和27年居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提出今后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0000元和22000元左右,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如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浙江以2010年经济总量2772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7359元和11303元为基数,年均只需增长7.2%以上,到2020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就都将达到目标要求,而按照这两年浙江实际增长8%以上测算,可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为全国发展大局做贡献。

  F人民至上:145次出现“人民”、提出维护群众权益的“两个凡是”,从政治权益到经济权益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在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人们从报告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人民的分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十八大报告的真意。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这“两个凡是”既讲权又讲利,从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会后,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说:“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些都凸显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浙江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民本经济、富民经济。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经济发展的建设者,社会管理的创新者。一直来,省委按照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要求,充分激发创造活力,使人民群众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构建大社保体系,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G改革强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突显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方位改革扎实推进

  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改革开放精神,86次提到“改革”,其中2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并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如,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明确了下一步改革的核心问题。同时深化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内容,明确了财税、金融改革的重点。再有,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第五部分专门强调,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并明确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七项任务。还有,强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过去浙江的发展靠改革,今后浙江的发展还是要靠改革。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强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深化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包括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兼并收购,抓好主业、壮大实业,创新强企、转型强体,更好地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在改革的重点方面,主要是全面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

  H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新部署,紧紧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关键环节,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个是单项发展不高,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再一个是融合发展不够,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和深度融合。而只有实行“四化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集合生产力的作用,才能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过去一个时期,浙江在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明确提出,要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在转型升级基础上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出要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今后,浙江要按照十八大确定的“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和部署,精心设计载体和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I两个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提高发展软实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两个强国建设,一个是文化强国,一个是海洋强国。报告的第六部分,专门阐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四个方面,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在第八部分阐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时,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尤其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浙江既是文化资源大省又是海洋资源大省,完全具备建设文化强省和海洋强省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对文化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又做出新的部署。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方面,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推进“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十大计划”,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在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方面,主要是按照国家提出的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战略部署,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这一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新区建设坚持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着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和重大建设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J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三个层面,明确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第一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明确表述。这12个词24个字的表述,可从三个层面看: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的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表述,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大理论成果。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011年10月,李长春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概括出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十八大提出的这三个层面的倡导,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浙江特点的准确、简明、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形成社会普遍认同、共同遵循、具体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将其内化为自觉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涌现出“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一系列最美典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提出了“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编辑:崔燕】

党的十八大新思想、新观点、新要求引领浙江新发展

稿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2012-12-07 11:07:12

  浙江日报讯 党的十八大报告,准确鲜明地向党内外、国内外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描绘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对我们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A指导思想:首次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明确表明,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强大思想武器。报告还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核心立场、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作了深刻阐述。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有利于全党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对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意义重大而深远。

  党的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定位,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我们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是在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中,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三次与时俱进,第一次是将邓小平理论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列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三次是将科学发展观列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最大的理论亮点和历史贡献。

  党的十六大以来,浙江省委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谋科学发展之策,鼓科学发展之劲,兴科学发展之举,求科学发展之实,制定和实施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全省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浓厚氛围,巩固了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格局,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更加突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深化创业创新,为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而奋斗”的目标任务,进一步推动浙江以科学发展赢得未来。

  B中国特色: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了新的阐述,明确了总依据、总布局和总任务

  十八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涵作了深刻阐述,同时指出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首次写入党的报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报告还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报告强调“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委把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与浙江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开展工作,大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积极探索有浙江特色的发展之路。这包括: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改革,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县域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形成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全面改善民生为根本目的,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实行“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工作方针,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努力建设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为载体,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建设发展,不断增强文化竞争力。对今后的发展,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明确提出,推进现代化浙江建设,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明确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新部署

  继十七大报告之后,十八大报告再次论及“生态文明”,并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第八部分集中阐述,将其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由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拓展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这是十八大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部署。建设生态文明,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体现了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贡献。

  浙江一直来十分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国较早地作出创建生态省,推进“绿色浙江”建设的部署,提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发展理念,比较早地践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2010年6月,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在全国率先作出《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提出坚持生态省建设方略、走生态立省之路,努力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生态浙江。特别是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推进农村努力实现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目前,全省已累计建成国家生态县(市)6个、国家级生态示范区45个、国家级生态乡镇274个。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在部署今后生态文明建设时,明确要求“坚持生态立省方略,加快建设生态浙江”。

  D全面小康:从“建设”到“建成”,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和新要求

  十八大报告确定的大会主题中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这与十七大主题中“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表述不同。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变,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和目标定位的重大变化。小康社会是邓小平同志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战略构想。在上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已遥遥在望。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是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对全世界的郑重昭告,同时指明了未来五年非同寻常的历史方位,及其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意义。

  长期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浙江按照“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要求,扎实推进“全面小康六大行动计划”,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到2010年,按照国家统计局有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测算,浙江实现程度为91.0%,高于全国10.9个百分点,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鉴此,浙江“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目标是:“科学发展走在前列,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根据浙江发展阶段的变化,提出“今后五年,是我省进一步提升全面小康社会水平,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这就是说,浙江将在2015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向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迈进。

  E两个翻番:在经济发展基础上,首次提出“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增计划

  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值得注意的是,强调经济总量和居民收入同步“两个翻番”,就是说要把经济发展与增加人民收入统一起来,把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了既强国又富民。为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报告还提出了“两个同步”,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充分体现了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民本思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两个翻番”有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而且强调“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据测算,2020年比2010年实现“两个翻番”,年均增长只需7.2%左右就可以达到,关键还是要在提高发展质量和体现公平性上下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实行“富民强省”的发展战略,始终把“惠及全省人民”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经济加快发展的同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1978年到2011年,经济年均增长13%,其中“十一五”期间增长11.8%,经济总量由全国14位跃居第4位;到2011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71元,分别连续11年和27年居各省区首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全国最小的省份之一。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提出今后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万亿元以上,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万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0000元和22000元左右,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如按照十八大提出的要求,浙江以2010年经济总量27722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为27359元和11303元为基数,年均只需增长7.2%以上,到2020年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收入就都将达到目标要求,而按照这两年浙江实际增长8%以上测算,可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的目标,为全国发展大局做贡献。

  F人民至上:145次出现“人民”、提出维护群众权益的“两个凡是”,从政治权益到经济权益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在十八大报告中,“人民”出现了145次,人们从报告的字里行间读出了人民的分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十八大报告的真意。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这“两个凡是”既讲权又讲利,从尊重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权利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充分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会后,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掷地有声地说:“我们的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的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一定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夙夜在公,勤勉工作,努力向历史、向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这些都凸显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浙江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民本经济、富民经济。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推动者,经济发展的建设者,社会管理的创新者。一直来,省委按照党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和要求,充分激发创造活力,使人民群众成为创新创业的主体;构建大社保体系,完善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创新社会管理,提高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更加突出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强调指出,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G改革强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突显政治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全方位改革扎实推进

  十八大报告通篇贯穿改革开放精神,86次提到“改革”,其中2次提到“全面改革”,5次提到“深化改革”,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强调“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并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作出了部署。如,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就明确了下一步改革的核心问题。同时深化了“两个毫不动摇”的内容,明确了财税、金融改革的重点。再有,把“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作为第五部分专门强调,指出“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并明确了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七项任务。还有,强调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设高素质执政骨干队伍,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使各方面优秀干部充分涌现、各尽其能、才尽其用。

  浙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过去浙江的发展靠改革,今后浙江的发展还是要靠改革。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强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深化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这包括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支持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兼并收购,抓好主业、壮大实业,创新强企、转型强体,更好地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在改革的重点方面,主要是全面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等。

  H四化同步: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四化同步”的新表述、新部署,紧紧抓住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关键环节,对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一个是单项发展不高,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再一个是融合发展不够,如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和深度融合。而只有实行“四化同步”发展,才能充分发挥集合生产力的作用,才能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根本要求,才能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过去一个时期,浙江在联动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等方面,做了一些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明确提出,要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提升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在转型升级基础上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提出要加快信息化与工业化、城市化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三网融合”,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建设“智慧城市”,提升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今后,浙江要按照十八大确定的“四化同步”发展的要求和部署,精心设计载体和抓手,加快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和深度融合,进一步提升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

  I两个强国:建设文化强国和海洋强国,提高发展软实力,拓展发展新空间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两个强国建设,一个是文化强国,一个是海洋强国。报告的第六部分,专门阐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这包括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等四个方面,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报告在第八部分阐述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时,明确提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尤其在当前复杂形势下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浙江既是文化资源大省又是海洋资源大省,完全具备建设文化强省和海洋强省的良好基础和条件。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对文化强省和海洋强省建设又做出新的部署。在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方面,提出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推进“三大体系”、“八项工程”建设,全面实施“十大计划”,加快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在加快建设海洋强省方面,主要是按照国家提出的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建设舟山群岛新区的战略部署,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重点区域、重要产业、重大项目建设,大力推进“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把这一示范区建设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新区建设坚持开发开放、先行先试,加强制度创新和政策支持,着力打造高端海洋产业和重大建设平台,实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现国务院确定的战略定位和目标。

  J核心价值观:24个字、三个层面,明确了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由此,第一次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出明确表述。这12个词24个字的表述,可从三个层面看:从国家层面看,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个人层面看,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层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述,体现了毛泽东同志一再强调的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思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表述,是我们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大理论成果。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其内涵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2011年10月,李长春同志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概括出能够得到广泛认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探索。”十八大提出的这三个层面的倡导,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近年来,浙江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组织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浙江特点的准确、简明、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形成社会普遍认同、共同遵循、具体可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将其内化为自觉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涌现出“最美妈妈”吴菊萍等一系列最美典型。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提出了“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为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编辑: 崔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