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即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 这是代表入场。新华社记者王申摄
十八大之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是否会有所调整?这也是其他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
总部位于新加坡的智库“东亚论坛”发表评论认为,中国新一代领导层不太可能对外交政策做出根本性的改变,但会有一些可以预见的“新动作”。
评论指出,与十年前不同,当下中国外交的主要对象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国家行为体,还包括了国际组织和国际机制。凭借日渐增长的国力与影响力,中国已经具备了参与制定国际规则的能力,并有实力成为国际政治的“高级玩家”。中国新一代领导层必将推动这一趋势的进一步发展。
美国《外交事务》杂志持有与“东亚论坛”类似的观点。该杂志发表分析文章说,十八大之后,中国将继续以一种积极行为体的姿态出现在国际政治中,同时,中国将从国际规则的“应对者”转变为“制定者”,扮演新的角色。
现在乃至未来的中美关系,同样备受国外媒体关注。
英国《卫报》指出,美国一方面希望与中国保持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也不忘“留一手”。奥巴马政府从2011年开始计划将军事重心转移到太平洋地区,并与日本、韩国等军事伙伴一起对中国施加了较大的压力。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方面一直向美方释放善意,并谨慎处理与美国发生的贸易争端,对维持中美关系做出了贡献。《卫报》认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仍将继承这种外交方针,合理应对中美关系。
十八大前夕,也有不少媒体在持续关注中国与邻国的领土争端。
《纽约时报》指出,中国强调对钓鱼岛拥有主权体现了领导层对国家利益的坚持,但中日关系趋冷对中日两国而言都不是好消息,如何妥善处理领土问题,要求中国新一届领导层运用更多的外交智慧。
《外交事务》杂志认为,未来中国会着力解决周边面临的领土争端和安全问题,从而为自身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这将是未来中国对外政策的重点。(《环球》杂志)
外媒热议中共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1月9日文章:21世纪的海洋强国
胡锦涛时代的中国不仅将因为经济的飞速发展而被载入史册,而且中国为发展成为军事强国而付出的努力也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不遗余力地推动军事现代化,特别是海军的建设。
2011年12月,胡锦涛明确表达了中国政府加快推进海军转型建设,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的愿望。他指出执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捍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