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余姚:十年打造“幸福城”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2-11-06 17:13:21

  余姚记者站 张伟 谢敏军

  核心提示

  2002年至2012年,是不平凡的“黄金十年”!

  在共和国铿锵前行的雄浑交响里,余姚以走在改革发展前列的动人姿态,奏鸣着自己独特而响亮的乐音。十年间,“东南名邑”经济建设更上层楼,改革步履坚实有序,民生难题次第破解;十年间,“文献名邦”文化发展花团锦簇,“文明崇德”深入人心;十年间,生活在此的新老余姚人幸福指数更是一路攀升。

  连续三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份荣耀也由此铸就。

  幸福蓝图

  继往开来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再接再厉建设和谐幸福新余姚

  今后五年,余姚将紧紧围绕“继往开来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再接再厉建设和谐幸福新余姚”的总要求,做到“三个突出”,把握“五个导向”,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打造浙江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长三角南翼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和现代和谐幸福城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赶超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努力确保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幸福印记

  2003年1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余姚名列全国百强县排行榜第20位。

  2005年1月,55万余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加率87.6%。

  2005年7月,四明山、大岚等乡镇的2976名山区群众下山移民安家落户。

  2005年10月,余姚市政府出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市内经济欠发达乡镇义务教育段5839名学生免杂费、住宿费,发放困难补助费。

  2006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称号,余姚市已连续5年获此称号。

  2007年8月,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排名榜。

  2007年12月,实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10万农村老人喜领“退休金”。

  2010年7月,余姚博物馆(二期)、余姚名人馆开馆,全民健身中心启用,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2011年9月,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成为全省90个县(市)区中唯一被推荐的城市。

  2011年12月,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0.76亿元,跻身财政收入“百亿方阵”。

  2011年12月,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成为浙江省唯一连续三届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的县级城市。

  2012年,十大民生实事工程顺利推进:“城乡居民乐业增收计划”启动,城乡公交实现一体化,“一站式”阳光民生救助体系投入运转……

  幸福源泉之一

  打造古城雄厚经济实力

  忆往昔,筚路蓝缕勤创业;看今朝,精彩纷呈抒豪情。

  这十年,余姚作为全国百强县(市)方阵中的佼佼者,一直坚守着实业立市的发展理念。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姚江儿女紧扣时代律动的脉搏,发扬“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新创优”的精神,以“五大跨越”为目标,谱写了一曲曲雄浑激越的改革乐章,幸福城市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和荣誉:2011年余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8.7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8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0.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3611元和16074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并获得了全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活力县级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等称号。

  数据和荣誉背后,是这十年来余姚加速提升产业能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6.8万亩、宁波市级农业产业基地15个,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称号。目前已形成杨梅、榨菜、茶叶、蜜梨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

  工业经济转型提速。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产业培育同步推进,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25.9%和27.3%。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07项,先后荣获“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人才强市”建设成效明显,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3万余人。

  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城乡商圈布局基本确立,专业市场、休闲旅游、会展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塑料城“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海洋经济加速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4.3亿元,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江十大市场强县”称号。

  幸福源泉之二

  城市化让山水城添魅力

  今天,当我们的目光投向熟悉而又日新月异的四明大地,在姚江两岸,在河姆渡,一个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近年来,余姚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着力强化城市功能的提升,“一核、二副、三片区、多节点”的市域发展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乡镇规划等修编完成,城市化率达到55%,基本构建起了十分钟购物圈、医疗服务圈、行政服务圈和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

  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形态更加靓丽。通过实施一批商业区块、历史街区、城中村和市政公用设施的综合改造和有机更新,不断加快建成区“退二进三”步伐,着力做靓城市形态。放眼四明大地,泗门卫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梁弄、马渚、陆埠等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和中心村培育全面启动,山区人口“内聚外迁”、老区帮扶等工作不断深化。

  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特色更加明显。实施“显山露水、绿色余姚”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绿化水平不断提升,落后产能淘汰、重点区域环境治理成效明显,被列为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并先后获得“省园林城市”、“省卫生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人居环境更加优越。城市再造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南雷路两侧、西南组团、塑料城中央商务区、城东新城等重点区块建设成效明显。公交发展、断头路打通、老住宅小区整治改造等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5平方公里。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幸福源泉之三

  民生关爱普照四明大地

  “出有公交、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十年来,余姚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民生建设之路。“幸福”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在余姚不断得到新的诠释。

  民生理念牢固树立。民众的幸福,是政府的施政旨归。余姚牢固树立“民生是第一追求”的理念,把每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改善,深入实施“民生关爱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举措惠民利民。民生行动计划致力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切身、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进展喜人;区域卫生一体化加快推进,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整合全社会救助资源,建立健全困难群众长效救助机制;城乡公交全面实现一体化;“平安余姚”、“法治余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幸福家乡欢乐游”、发放老年人春节慰问金、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实事工程惠民成效明显。

  民生成效日益明显。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3611元和16074元。“331”住房保障计划深入实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3平方米。城乡居民乐业增收计划深入实施,累计帮助20.8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创建成为宁波市级“充分就业市”。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提升,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6%。

  幸福见证

  一视同仁让新市民安居乐业

  口述者:泗门镇谢家路村外来人口妇代会主任 王敏

  我来自安徽,12年前,我和丈夫一起来泗门镇经营榨菜香料生意,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地方。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我在这里享受到了本地人一样的待遇,生活得很舒心。

  我刚来村里时,村干部既帮着找工作,又帮忙联系房子,像自家人一样。如今,我通过努力致富后,主动要求村里在家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普法教育点。几年来,已为数百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找工作、租房等服务,我还幸运地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近年来,村里累计投入上亿元,兴办了100余件民生实事工程。其中去年投入就达4000多万元,实施了谢家路江拓宽、四塘江景改造、LED景观灯安装、环村道路拓宽、光明公路延伸、综合性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余姚首个实行基本药物直销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在村里建成,农民自己只要出30%的钱,就能享受等同于城镇居民的医疗待遇。

  我觉得,能够在这里生活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体育健身提升市民幸福感

  口述者:规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姜越红

  我从小喜欢运动。以前,没有合适的运动场地,我晚上大都留在家里看电视,经常觉得腰酸背痛,精神状态不佳。

  2010年7月,由余姚市财政投资1.2亿元建造的全民健身中心开放后,我终于有了健身的好去处。这个全民健身中心除了羽毛球馆上午7时到9时免费开放外,其他室外场地包括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排球场、沙滩排球场和3个健身路径的健身苑及沿江景观休闲带、3500平方米的露天舞池等,都免费向市民开放,让老百姓健身有了更多的选择。

  只要不下雨,每晚我都会叫上朋友们,一起去全民健身中心锻炼。在这个“全能型”的健身场馆内我健步走、打网球,或者是练练瑜伽,一练就是一个小时,练出一身汗,马上感觉神清气爽。锻炼不仅让我的身体、精神变好了,还交到了不少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我的同事羡慕我能吃、能睡、不发胖,健身给我增添了幸福感。

  在余姚办企业很幸福

  口述者 宁波王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国军

  我觉得在余姚办企业是很幸福的。近年来,余姚市委、市政府为我们创业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尤其是近几年大力鼓励企业加大投入,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还能得到政府奖励,以及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在同行中继续保持全球最大规模企业的目标,这些年王龙集团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实施二次创业。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山梨酸及钾盐产业的同时,新增醋酸衍生产品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于2010年组建宁波王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打造全球最大绿色食品防腐剂生产基地,实施年产5万吨山梨酸(钾)及醋酸衍生产品项目,从2只产品增加到10只产品,其中5只产品创全球第一。

  今年前8个月,我们实现销售额13.9亿元,同比激增5倍多,这可以说是对我们前些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回报。

【编辑:陈奉凤】

余姚:十年打造“幸福城”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11-06 17:13:21

  余姚记者站 张伟 谢敏军

  核心提示

  2002年至2012年,是不平凡的“黄金十年”!

  在共和国铿锵前行的雄浑交响里,余姚以走在改革发展前列的动人姿态,奏鸣着自己独特而响亮的乐音。十年间,“东南名邑”经济建设更上层楼,改革步履坚实有序,民生难题次第破解;十年间,“文献名邦”文化发展花团锦簇,“文明崇德”深入人心;十年间,生活在此的新老余姚人幸福指数更是一路攀升。

  连续三年“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这份荣耀也由此铸就。

  幸福蓝图

  继往开来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再接再厉建设和谐幸福新余姚

  今后五年,余姚将紧紧围绕“继往开来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再接再厉建设和谐幸福新余姚”的总要求,做到“三个突出”,把握“五个导向”,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着力打造浙江省区域性中心城市、长三角南翼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生态文化旅游胜地和现代和谐幸福城市,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转型发展、赶超发展取得更大突破,努力确保科学发展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幸福印记

  2003年11月,国家统计局公布,余姚名列全国百强县排行榜第20位。

  2005年1月,55万余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参加率87.6%。

  2005年7月,四明山、大岚等乡镇的2976名山区群众下山移民安家落户。

  2005年10月,余姚市政府出台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对市内经济欠发达乡镇义务教育段5839名学生免杂费、住宿费,发放困难补助费。

  2006年5月,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市”称号,余姚市已连续5年获此称号。

  2007年8月,首次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十强”排名榜。

  2007年12月,实施农民养老保障制度,10万农村老人喜领“退休金”。

  2010年7月,余姚博物馆(二期)、余姚名人馆开馆,全民健身中心启用,并向群众免费开放。

  2011年9月,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成为全省90个县(市)区中唯一被推荐的城市。

  2011年12月,财政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百亿,达到100.76亿元,跻身财政收入“百亿方阵”。

  2011年12月,荣获“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金奖”,成为浙江省唯一连续三届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荣誉的县级城市。

  2012年,十大民生实事工程顺利推进:“城乡居民乐业增收计划”启动,城乡公交实现一体化,“一站式”阳光民生救助体系投入运转……

  幸福源泉之一

  打造古城雄厚经济实力

  忆往昔,筚路蓝缕勤创业;看今朝,精彩纷呈抒豪情。

  这十年,余姚作为全国百强县(市)方阵中的佼佼者,一直坚守着实业立市的发展理念。在改革开放的滚滚洪流中,姚江儿女紧扣时代律动的脉搏,发扬“崇文崇德、开明开放、创新创优”的精神,以“五大跨越”为目标,谱写了一曲曲雄浑激越的改革乐章,幸福城市的经济基础不断夯实。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和荣誉:2011年余姚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8.7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8亿元;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0.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69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3611元和16074元。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继续保持全国百强县(市)前十位,并获得了全国优秀创新型城市、福布斯中国最佳商业城市、中国城市化进程十大活力县级城市、中国民营经济最具活力城市等称号。

  数据和荣誉背后,是这十年来余姚加速提升产业能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全市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6.8万亩、宁波市级农业产业基地15个,被授予“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综合强县”称号。目前已形成杨梅、榨菜、茶叶、蜜梨等十大特色农业产业。

  工业经济转型提速。先进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迈出坚实步伐,传统产业改造和高新产业培育同步推进,新产品产值、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比重分别达到25.9%和27.3%。实施国家级科技项目107项,先后荣获“中国优秀创新型城市”和“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人才强市”建设成效明显,引进各类中高级人才3万余人。

  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城乡商圈布局基本确立,专业市场、休闲旅游、会展物流、金融保险、文化创意等产业蓬勃发展,中国塑料城“三位一体”港航物流体系建设扎实推进,海洋经济加速发展。2011年全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24.3亿元,被授予“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浙江十大市场强县”称号。

  幸福源泉之二

  城市化让山水城添魅力

  今天,当我们的目光投向熟悉而又日新月异的四明大地,在姚江两岸,在河姆渡,一个古老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之城呈现在我们眼前。

  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功能更加完善。近年来,余姚在拉大城市框架的同时,着力强化城市功能的提升,“一核、二副、三片区、多节点”的市域发展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中心城区规划、乡镇规划等修编完成,城市化率达到55%,基本构建起了十分钟购物圈、医疗服务圈、行政服务圈和十五分钟文化活动圈。

  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形态更加靓丽。通过实施一批商业区块、历史街区、城中村和市政公用设施的综合改造和有机更新,不断加快建成区“退二进三”步伐,着力做靓城市形态。放眼四明大地,泗门卫星城市建设全面推进,梁弄、马渚、陆埠等中心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启动实施,“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和中心村培育全面启动,山区人口“内聚外迁”、老区帮扶等工作不断深化。

  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特色更加明显。实施“显山露水、绿色余姚”建设工程,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城乡绿化水平不断提升,落后产能淘汰、重点区域环境治理成效明显,被列为省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创建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并先后获得“省园林城市”、“省卫生城市”、“省示范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的人居环境更加优越。城市再造行动计划深入实施,南雷路两侧、西南组团、塑料城中央商务区、城东新城等重点区块建设成效明显。公交发展、断头路打通、老住宅小区整治改造等工作扎实推进,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5平方公里。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城乡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观。

  幸福源泉之三

  民生关爱普照四明大地

  “出有公交、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十年来,余姚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民生建设之路。“幸福”这个词的内涵和外延,在余姚不断得到新的诠释。

  民生理念牢固树立。民众的幸福,是政府的施政旨归。余姚牢固树立“民生是第一追求”的理念,把每年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改善,深入实施“民生关爱行动计划”,积极推进民生实事工程,不断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民生举措惠民利民。民生行动计划致力于解决老百姓最关心、最切身、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进展喜人;区域卫生一体化加快推进,有效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整合全社会救助资源,建立健全困难群众长效救助机制;城乡公交全面实现一体化;“平安余姚”、“法治余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总体保持和谐稳定;“幸福家乡欢乐游”、发放老年人春节慰问金、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实事工程惠民成效明显。

  民生成效日益明显。人民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3611元和16074元。“331”住房保障计划深入实施,城镇人均住房面积达到35.3平方米。城乡居民乐业增收计划深入实施,累计帮助20.8万人次实现就业再就业,创建成为宁波市级“充分就业市”。教育均衡发展水平提升,十五年教育普及率达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6%。

  幸福见证

  一视同仁让新市民安居乐业

  口述者:泗门镇谢家路村外来人口妇代会主任 王敏

  我来自安徽,12年前,我和丈夫一起来泗门镇经营榨菜香料生意,一下子就爱上了这个地方。作为一名外来务工人员,我在这里享受到了本地人一样的待遇,生活得很舒心。

  我刚来村里时,村干部既帮着找工作,又帮忙联系房子,像自家人一样。如今,我通过努力致富后,主动要求村里在家设立外来务工人员普法教育点。几年来,已为数百位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找工作、租房等服务,我还幸运地获得了“全国优秀农民工”称号。

  近年来,村里累计投入上亿元,兴办了100余件民生实事工程。其中去年投入就达4000多万元,实施了谢家路江拓宽、四塘江景改造、LED景观灯安装、环村道路拓宽、光明公路延伸、综合性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等民生实事工程。余姚首个实行基本药物直销的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也在村里建成,农民自己只要出30%的钱,就能享受等同于城镇居民的医疗待遇。

  我觉得,能够在这里生活真的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体育健身提升市民幸福感

  口述者:规模企业高层管理人员 姜越红

  我从小喜欢运动。以前,没有合适的运动场地,我晚上大都留在家里看电视,经常觉得腰酸背痛,精神状态不佳。

  2010年7月,由余姚市财政投资1.2亿元建造的全民健身中心开放后,我终于有了健身的好去处。这个全民健身中心除了羽毛球馆上午7时到9时免费开放外,其他室外场地包括400米标准塑胶田径场、篮球场、网球场、门球场、排球场、沙滩排球场和3个健身路径的健身苑及沿江景观休闲带、3500平方米的露天舞池等,都免费向市民开放,让老百姓健身有了更多的选择。

  只要不下雨,每晚我都会叫上朋友们,一起去全民健身中心锻炼。在这个“全能型”的健身场馆内我健步走、打网球,或者是练练瑜伽,一练就是一个小时,练出一身汗,马上感觉神清气爽。锻炼不仅让我的身体、精神变好了,还交到了不少有共同爱好的朋友,每天都过得很开心。我的同事羡慕我能吃、能睡、不发胖,健身给我增添了幸福感。

  在余姚办企业很幸福

  口述者 宁波王龙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国军

  我觉得在余姚办企业是很幸福的。近年来,余姚市委、市政府为我们创业创新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尤其是近几年大力鼓励企业加大投入,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之路,企业的科技创新成果还能得到政府奖励,以及享受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

  为实现企业长远发展,在同行中继续保持全球最大规模企业的目标,这些年王龙集团结合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进行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实施二次创业。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山梨酸及钾盐产业的同时,新增醋酸衍生产品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型升级,于2010年组建宁波王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6亿元打造全球最大绿色食品防腐剂生产基地,实施年产5万吨山梨酸(钾)及醋酸衍生产品项目,从2只产品增加到10只产品,其中5只产品创全球第一。

  今年前8个月,我们实现销售额13.9亿元,同比激增5倍多,这可以说是对我们前些年不断加大研发投入的回报。

编辑: 陈奉凤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