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宁波非遗名录(部分) |
宁波非遗传承人(部分) |
|
奉化布龙
奉化布龙因起源于奉化而得名。是全国很有影响的代表性龙舞之一。奉化布龙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特色的民间舞蹈,迄今已有800多年历史。奉化布龙传统套路多达四十余个,为一般龙舞所罕见,其中有的已被用作国家体育舞龙比赛的规定动作,被大江南北的龙舞所移植。整个舞蹈由盘、滚、游、翻、跳、戏等基本套路和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等过渡动作组成。2005年被浙江省政府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
|
陈明伟
1960年生于鄞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
|
宁波骨木镶嵌
宁波骨木镶嵌是民间工艺与家俱、建筑相结合的一种装饰形式,采用牛骨片、木片等为原料用钢丝锯锯成各种纹饰,在木坯上起槽后用黄鱼胶粘结嵌入花纹,再经打磨雕刻,髹漆而成。在制作方法上有高嵌、平嵌、高平混嵌三种。宁波骨木镶嵌涵盖门类较多,实用性很强,包括传统家俱、生活用品、门窗建筑装饰等。常用的题材多以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生活风俗、和合二仙、梅兰竹菊等带有吉祥寓意的图案为主,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内容丰富多彩。 |
|
|
陈行国
奉化市尚田镇条宅村人,1961年生于舞龙世家。2008年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
|
宁波金银彩绣工艺
金银彩绣,又称“金银绣”,即以金银丝线与其他各色丝线一起,在丝绸品上绣成的带有不同图案的绣品。上世纪六十年代,宁波工艺美术界为使其与朱金木雕、泥金彩漆、骨木镶嵌三个以金银为原材料的著名工艺合称为“三金一嵌”,故改名为“金银彩绣”。1989年,宁波市绣制《百鹤朝阳》荣获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珍品·金杯奖,入选参加第五届全国工艺美术展览,被轻工部征集为国家级珍品,并收藏于中国工艺美术馆—精品馆,遂以“宁波金银彩绣”定名。 |
|
|
史奇刚
1959年6月生于浙江省象山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
|
越窑青瓷烧制技艺
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最早的成熟青瓷就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上林湖越窑青瓷也被称之为“母亲瓷”。以上林湖地区为代表的越窑青瓷,不但是中国瓷窑的开山始祖之一,而且是中国瓷窑中最富盛名之瓷窑。其制瓷技艺水平、装饰工艺和造型水平,均凌驾于其他瓷窑之上,成为其他瓷窑模仿借鉴和引进之对象,加上它有一个从创立、发展、繁荣、鼎盛、衰亡的完整历史进程,使它取得了中国古代青瓷瓷窑代表者之资格。 |
|
|
陈盖洪
1962年生于工艺美术世家,宁波市工艺美术行业学会副会长,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
|
梁祝传说
梁祝传说发轫于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经过长期的流变、发展,在浙江省宁波地区逐渐形成了以梁山伯墓为展演场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宁波梁山伯庙婚俗信仰文化空间。 梁山伯庙的确切始建年代已无法考证。历史文献中有“安帝时,刘裕奏封义忠王,令有司立庙”的记载,据此说法,则东晋时就建有该庙,至今已有1600年历史。1994年始当地政府以梁祝墓、梁祝庙为中心修建了瞻仰和崇信梁祝生死恋情的爱情园地。 |
|
|
沈守良
1943年生,余姚五车堰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
|
|
宁海十里红妆婚俗
十里红妆是指宁海及浙东地区特有的传统婚妆系列及相关民俗。当地嫁女的嫁妆,是日后的生活所需,大到床铺家具,小到针头线脑,一应俱全。迎嫁妆队伍浩浩荡荡,绵延十里。十里红妆规模声势之大,制作工艺之精湛,艺术价值之高,耗费之昂贵,均为全国罕见。十里红妆主要包括婚嫁仪式中的“迎嫁妆”习俗和红妆器物的制作工艺传承两部分。十里红妆为研究江南地区婚俗文化提供了实证,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世界文明史上灿烂的一页。 |
|
|
王锦文
浙江宁波人。国家一级演员。是目前甬剧的领军人物,对甬剧的发展作出了艰苦而独特的探索。 |
|
|
渔民开洋谢洋节
象山渔民长期以来的“拜船龙”、“开洋节”、“谢洋节”、“祭小海”、“太平节”、“祭渔师”等海洋祭祀仪式,据其所包涵的共同理念,我们把它统称为“象山祭海”。“象山祭海”是象山渔区群众在长期生产、生活中,作为一种精神寄托和精神愉悦的祭祀活动,主要以祭神娱神、拜海为内容,以崇祀、演戏活动为载体,含有历史、宗教、民俗等诸多文化内容的传统民间祭祀文化活动。 |
|
|
陈祥源
海曙区白云街道人。中共党员,曾任海曙区文化馆副馆长、宁波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曲艺家协会会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