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这是新一届浙江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目标追求,是浙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一、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的基本要义,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求“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其次是人们身心的改变,“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恩格斯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未来的社会物质财富将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将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党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和实践。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宣告,我们的总任务就是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命题,并构想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他还特别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江泽民同志发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突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他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30年来,我们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面向未来,他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综上所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础上,我们所要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既要促进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也要推动人的大解放、大发展,努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文明更为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二、建设现代化浙江的核心要义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当前的浙江,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建设现代化浙江,其核心要义就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战略目标。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而言,我们所说的物质富裕,就是要使城乡居民就业比较充分,收入普遍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完全消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臻完善,人人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们所说的精神富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
这一目标追求着眼于哲学的高度,概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层面,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又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财富,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与社会和谐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目标追求立足于富民的广度,强调富民不仅要做到物质上富裕,而且要做到精神上富有,贯穿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优先,既要围绕物质富裕惠民生,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又要围绕精神富有惠民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心愉悦,过上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
这一目标追求致力于覆盖的程度,最终要实现的是全省人民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强调共建共享和全民普惠,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注重先富带后富,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既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先进模范人物示范作用,又要着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素养,教育、引导和带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具有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富民强省”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地提高富民标准,走出了一条“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藏富于民”的特色道路,浙江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以前,浙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实现温饱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操劳的生计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确立富民强省的目标,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快培育商品市场,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大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省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80年代中期以后,省委、省政府坚持富民强省的目标取向不动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文化大省、依法治省等战略,加快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浙江成为全国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到1999年,浙江率先实现了总体小康的目标,全省人民过上了比较殷实的生活。
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富民强省为目标取向的发展战略,先后作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测评,到2009年,浙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达到90%以上,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省份之一。据《中国科学发展报告》,浙江科学发展总水平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均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四位。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9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3071元,分别连续11年和27年居各省区首位。同时,全社会的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普惠性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各领域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综合评价,浙江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居各省区第一位。
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现代化浙江是在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推进的区域现代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接近或达到国际公认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在深化“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实践中促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与“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八八战略”是十一届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作出并实施进一步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全面部署。“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十二届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这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对“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丰富和发展,是在基本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建设现代化浙江新征程的总目标。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快建设“三个强省和三个浙江”,即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
深化“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迈向“两富”总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全面贯彻扩大内需战略方针,切实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提升劳动生产率。全面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大力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四大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促进经济在转型升级基础上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深化“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迈向“两富”总目标,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创新发展。要根据现代化建设新的阶段性要求,加强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积极营造平等准入、公平诚信、秩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浙江在体制机制上的先发性优势。加快构建主动有为、层次多样、内外联动、布局合理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迈向“两富”总目标,必须突出人的全面发展,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要促进全民创业和充分就业,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和普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自豪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心灵归属感。切实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同感。
深化“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迈向“两富”总目标,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机制和制度,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造就一支能够担当现代化建设重担的党员干部队伍。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
稿源: 人民日报 2012-07-20 09:10:53
努力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社会,这是新一届浙江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目标追求,是浙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进方向。
一、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学说的基本要义,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一以贯之的目标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特征。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求“他们共同的、社会的生产能力成为从属于他们的社会财富”;其次是人们身心的改变,“不但客观条件改变着……而且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恩格斯指出:“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实的物质生活,而且还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按照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未来的社会物质财富将极大丰富、人们的精神境界将极大提高,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我们党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我们党对此进行了长期的艰辛探索和实践。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宣告,我们的总任务就是要“将我们现在这样一个经济上文化上落后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的国家”。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命题,并构想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本世纪走两步,达到温饱和小康,下个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时间再走一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他还特别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
江泽民同志发展和深化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突出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他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深刻总结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经验,强调“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30年来,我们既重视物的发展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又重视人的发展即全民族文明素质的提高,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面向未来,他进一步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综上所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础上,我们所要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既要促进生产力大解放、大发展,也要推动人的大解放、大发展,努力创造比资本主义文明更为高度的社会主义文明,使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共同进步。
二、建设现代化浙江的核心要义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当前的浙江,已经基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目标,开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建设现代化浙江,其核心要义就是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实现全省人民物质富裕、精神富有,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贯穿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和社会活动各环节,体现在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各方面。这既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需要经过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战略目标。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而言,我们所说的物质富裕,就是要使城乡居民就业比较充分,收入普遍提高,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完全消除,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日臻完善,人人享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我们所说的精神富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普遍受到良好的教育,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民主法治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项权益得到切实保障,过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拥有共同的精神家园。
这一目标追求着眼于哲学的高度,概括了物质和精神两个社会生产生活最基本的层面,涵盖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部内容。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努力创造更加丰裕的物质财富,又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切实加强民主法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努力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财富,从而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使人与社会和谐相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这一目标追求立足于富民的广度,强调富民不仅要做到物质上富裕,而且要做到精神上富有,贯穿了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的核心内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和民生优先,既要围绕物质富裕惠民生,使人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难有所助;又要围绕精神富有惠民生,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努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心愉悦,过上健康和谐的幸福生活。
这一目标追求致力于覆盖的程度,最终要实现的是全省人民物质上共同富裕、精神上共同富有,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更加强调共建共享和全民普惠,既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要注重先富带后富,切实改善低收入群众生活,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既要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和先进模范人物示范作用,又要着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素养,教育、引导和带领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三、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具有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把“富民强省”放在首位,大力弘扬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与时俱进地提高富民标准,走出了一条“创业富民、就业惠民、社保安民、藏富于民”的特色道路,浙江实现了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改革开放以前,浙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省份,实现温饱是广大人民群众最操劳的生计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省委、省政府确立富民强省的目标,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快培育商品市场,城乡居民收入迅速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大致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全省基本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80年代中期以后,省委、省政府坚持富民强省的目标取向不动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和乡镇集体企业改革,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文化大省、依法治省等战略,加快经济增长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转变,浙江成为全国发展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到1999年,浙江率先实现了总体小康的目标,全省人民过上了比较殷实的生活。
进入新世纪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以富民强省为目标取向的发展战略,先后作出了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等重大决策部署,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根据国家统计局测评,到2009年,浙江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已经达到90%以上,成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省份之一。据《中国科学发展报告》,浙江科学发展总水平2010年和2011年连续两年均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四位。2011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2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超过9000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97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13071元,分别连续11年和27年居各省区首位。同时,全社会的文明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显著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均衡性、普惠性不断增强,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各领域法治化进程明显加快。按照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综合评价,浙江社会发展水平总指数居各省区第一位。
这些都为我们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打下了坚实基础。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建设现代化浙江是在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推进的区域现代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接近或达到国际公认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在深化“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实践中促进“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物质富裕、精神富有”与“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八八战略”是十一届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紧密结合浙江实际,作出并实施进一步发挥“八个优势”、推进“八项举措”的重大战略决策和全面部署。“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是十二届省委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进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战略。这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对“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丰富和发展,是在基本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建设现代化浙江新征程的总目标。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今后五年的工作重点是加快建设“三个强省和三个浙江”,即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科教人才强省和法治浙江、平安浙江、生态浙江。
深化“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迈向“两富”总目标,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转型升级不动摇,全面贯彻扩大内需战略方针,切实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同步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加快提升劳动生产率。全面实施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舟山群岛新区、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四大国家战略举措”,大力推进大产业、大平台、大企业、大项目“四大建设”,加快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加强资源要素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民营经济创新发展,促进经济在转型升级基础上实现长期平稳较快发展。
深化“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迈向“两富”总目标,必须深入推进改革开放,着力推进创新发展。要根据现代化建设新的阶段性要求,加强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和整体推进,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不断深化各类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全面推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审批制度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积极营造平等准入、公平诚信、秩序规范的市场环境,不断巩固和扩大浙江在体制机制上的先发性优势。加快构建主动有为、层次多样、内外联动、布局合理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力提高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地位,努力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
深化“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迈向“两富”总目标,必须突出人的全面发展,使现代化建设成果惠及全省人民。要促进全民创业和充分就业,着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提高发展的均衡性和普惠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发展自豪感。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文明素质和全民健康水平,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幸福感。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以创业创新为核心的浙江精神,积极倡导以“务实、守信、崇学、向善”为内涵的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全面繁荣文化事业,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心灵归属感。切实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依法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社会认同感。
深化“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迈向“两富”总目标,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机制和制度,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着力提高各级党组织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造就一支能够担当现代化建设重担的党员干部队伍。
(作者为中共浙江省委书记)
编辑: 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