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行走并思考着
稿源:  | 2012-06-11 11:05:49

  丁耀方,男,196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市教研室党支部书记,2011年度被评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丁书记与钉书机

  不知何人,第一次把他与钉书机联系在一起,经常有人叫他“钉书机”。刚开始感到不很自在,但时间一长,他也感悟到了同志们的好心与好意,希望他有钉书机的功能与作用。

  钉书机的主要功能与作用是把散开的纸张装订成册,党组织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凝聚力量与人心”。特别是教研室更需要,因为教研员以学科配置,单兵作战能力及强。教研室最怕的是什么?记得今年五月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长方红峰同志(原省教研室副主任)到余姚参加余姚市“课堂节”活动,问他这个问题,他明确地告诉他教研员各自为政。他十分惊异,答案同他一模一样。其实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散沙形不成高度,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

  要凝聚人心和力量,当然有许多策略与方法,如思想教育、情感沟通、物质刺激等等,这些策略与方法都有一个同样的出发点和逻辑基点:共同的事业追求。因此,他有一个基于教研室实际的观点:用共同事业和信仰的追求凝聚人心和力量,用凝聚的人心和力量实现事业的发展。

  例如:义务段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这项工作被陈文辉副局长称作为轰轰烈烈大事。实际效果体现在五个三上。出好三项成果:一批“疑难问题解决”专家,一批市级精品课,一批学科疑难问题解决专著;构筑三个平台:市级研训、县级研训和校本(区域)研训三个平台;做到三位一体:研究、培训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三个提高:教研水平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和学科教学质量提高;解决三个问题:教学疑难问题、教研模式的创新问题与校本(区域)教研推进问题。

  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效果?重要的一点是共同的事业追求凝聚了人心和力量,同时事业的成功强化了人心与力量的凝聚。事业兴旺,单位和谐不就是他们的追求吗?。

  二、“拾遗补缺”与引领导向

  记得几年前一次支部书记培训活动,去衢州二中学习取经,校党委书记介绍了党务工作经验,有一句话他记忆犹新,“我做了一些拾遗补缺的事”。党组织和负责人难道是“拾遗补缺”?当然书记的话包涵谦虚的成份。但细细一想,有其非常朴素道理。每一所学校和单位在运转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同志们有想法了,工作中有问题和矛盾了,行政工作没有到位了,新情况产生了等。十分需要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去解决,他认为党组织在强调思想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支部书记要关注全局,主动配合行政做好各方面工作,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甘心情愿“拾遗补缺”。

  例如:一段时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逐渐边缘化,课程改革在缺失。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开设的课程。他有一个观点:校本课程开设可以预防心理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大量地通过开设校本课程有效提高实施水平,是提升思想教育和党建工作的一条强有力的途径与方法。市教研室原来没有校本课程教研员(现在有了),长期来他书记主动兼任,就是出于这种理解与认识。

  “拾遗补缺”并不是没有地位和水平,恰恰相反,更是一种气度与风格,为事业保驾护航的具体体现。

  拾遗补缺的另一面是什么?应该是引领与导向吧。党组织在政治上要起好保证和引领方向的作用,所以他们要加强政治学习,进行理想与信念教育,进行党性锻炼,这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但他还认为:教研室纯业务单位党支部要起好事业与个人发展的引领与导向。这当然不同于行政的规划,党组织是站在党的立场上看待这件事。虽然教研室是业务单位,但许多事情的背后联系着社会,反映着政治,体现着党的要求。

  例如:教研室“党建一品”的主题是争做课改实践引领者,再创教研工作新局面,打的是“事业先锋”的品牌。主题产生的背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学有优教”与“教育均衡”两个教育改革热点,教研室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与业务水平,进一步发挥党员在课程改革中先进性,增强党员的党性和教研室自身实力和工作影响力,更好地发挥教研室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践引领作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支部提出了四条策略:

  (一)转变角色定位。努力从“学科教学研究与指导”向“课程研究与指导”转变。

  (二)改进学习研修。努力从单一“学科教学专业”研修向既重“学科教学专业”又关注“学校课程改革”研修方向迈进。

  (三)服务课改实践。努力从单纯的“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服务”向“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服务”转变。

  (四)推进教研均衡。努力从重视“精英教研”向既重“精英教研”又重“大众教研”转变,实现“教研均衡”。

  很明显支部在引领与导向,要求党员干部从“学科专家”转型至“课程行家”,希望教研室以“教研均衡”促进教育均衡。这是教育改革对教研室和教研员的要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支部把送教下乡纳入工作范围,把结对学校看成是党性锻炼的载体,把教研均衡看成是政治任务。这不是找到了支部与行政工作的结合点了吗?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保驾护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政治思想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中,关键是支部要找到与行政的结合点上。

  三、“转”与“不转”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要好的朋友对他开玩笑讲:没有书记教研室照样转,没有主任教研室不会转。这话当然是不正确的,但不正确的之中有其合理的要素,至少书记不是法人代表,没有直接权力。但是仔细想一想,转有不同情况的转,转得快与慢、好与坏,正转还是反转,红转还是白转。可以肯定地讲,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保证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转不好的,甚至是要转出问题的。一个单位要转得更好、更稳、更强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为此,市教研室支部做了许多强基固本,提升整体素质的工作。下面的二项工作对于一个不大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

  1.建好《党员园地》。

  支部利用教研室内网,开辟了《党员园地》,内容有:学习资料、文件通知、交流园地、工作安排、支部组织和信息报道。事实证明,小单位党组织建《党员园地》是十分有用的,党务公开需要它,政治学习需要它,交流思想需要它,档案建设需要它。

  2.直属单位也要有自己的文化。在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支部提出:建设和谐“教研文化”,提升教研品位。教研室伴随着教学改革一路走来,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建设和谐“教研文化”,提升教研品位是教研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的需要,也是教研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讨论与实践,他们得出教研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学习文化和精神文化(合作、进取、创新)。教研室是基础教学教研文化的积极创导者、创造者和推进者。教研文化是教育文化、学校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和职业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文化建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其中各种教研制度建设,教师教研素养提升,教研组织建设,教研活动创新等等方面进行。

  和谐教研文化建设的目标:做到“四爱四力四气”。使全体职工对工作喜爱,对单位热爱,对同事友爱,对本人自爱;使整个单位内有凝聚力,外有影响力,当前有实力,发展有潜力;使整个团队个个都争气,同事很和气,队伍有朝气,整体好名气。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教研室思想政治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不断得以强化,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以提高。

【编辑:赖小惠】

行走并思考着

——市教研室党支部书记丁耀方主要事迹

稿源: 2012-06-11 11:05:49

  丁耀方,男,1962年1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市教研室党支部书记,2011年度被评为市优秀党务工作者。其主要事迹如下:

  一、丁书记与钉书机

  不知何人,第一次把他与钉书机联系在一起,经常有人叫他“钉书机”。刚开始感到不很自在,但时间一长,他也感悟到了同志们的好心与好意,希望他有钉书机的功能与作用。

  钉书机的主要功能与作用是把散开的纸张装订成册,党组织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凝聚力量与人心”。特别是教研室更需要,因为教研员以学科配置,单兵作战能力及强。教研室最怕的是什么?记得今年五月份,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副长方红峰同志(原省教研室副主任)到余姚参加余姚市“课堂节”活动,问他这个问题,他明确地告诉他教研员各自为政。他十分惊异,答案同他一模一样。其实其中的道理很简单:散沙形不成高度,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

  要凝聚人心和力量,当然有许多策略与方法,如思想教育、情感沟通、物质刺激等等,这些策略与方法都有一个同样的出发点和逻辑基点:共同的事业追求。因此,他有一个基于教研室实际的观点:用共同事业和信仰的追求凝聚人心和力量,用凝聚的人心和力量实现事业的发展。

  例如:义务段新课程“疑难问题解决”专题研训活动。这项工作被陈文辉副局长称作为轰轰烈烈大事。实际效果体现在五个三上。出好三项成果:一批“疑难问题解决”专家,一批市级精品课,一批学科疑难问题解决专著;构筑三个平台:市级研训、县级研训和校本(区域)研训三个平台;做到三位一体:研究、培训和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达到三个提高:教研水平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和学科教学质量提高;解决三个问题:教学疑难问题、教研模式的创新问题与校本(区域)教研推进问题。

  为什么会有如此好的效果?重要的一点是共同的事业追求凝聚了人心和力量,同时事业的成功强化了人心与力量的凝聚。事业兴旺,单位和谐不就是他们的追求吗?。

  二、“拾遗补缺”与引领导向

  记得几年前一次支部书记培训活动,去衢州二中学习取经,校党委书记介绍了党务工作经验,有一句话他记忆犹新,“我做了一些拾遗补缺的事”。党组织和负责人难道是“拾遗补缺”?当然书记的话包涵谦虚的成份。但细细一想,有其非常朴素道理。每一所学校和单位在运转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同志们有想法了,工作中有问题和矛盾了,行政工作没有到位了,新情况产生了等。十分需要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共同去解决,他认为党组织在强调思想政治核心作用的同时,支部书记要关注全局,主动配合行政做好各方面工作,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甘心情愿“拾遗补缺”。

  例如:一段时间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逐渐边缘化,课程改革在缺失。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需要开设的课程。他有一个观点:校本课程开设可以预防心理问题,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大量地通过开设校本课程有效提高实施水平,是提升思想教育和党建工作的一条强有力的途径与方法。市教研室原来没有校本课程教研员(现在有了),长期来他书记主动兼任,就是出于这种理解与认识。

  “拾遗补缺”并不是没有地位和水平,恰恰相反,更是一种气度与风格,为事业保驾护航的具体体现。

  拾遗补缺的另一面是什么?应该是引领与导向吧。党组织在政治上要起好保证和引领方向的作用,所以他们要加强政治学习,进行理想与信念教育,进行党性锻炼,这是十分重要的,他们也是这样做的。但他还认为:教研室纯业务单位党支部要起好事业与个人发展的引领与导向。这当然不同于行政的规划,党组织是站在党的立场上看待这件事。虽然教研室是业务单位,但许多事情的背后联系着社会,反映着政治,体现着党的要求。

  例如:教研室“党建一品”的主题是争做课改实践引领者,再创教研工作新局面,打的是“事业先锋”的品牌。主题产生的背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紧紧围绕“学有优教”与“教育均衡”两个教育改革热点,教研室需要进一步与时俱进,提高党员教师的思想政治与业务水平,进一步发挥党员在课程改革中先进性,增强党员的党性和教研室自身实力和工作影响力,更好地发挥教研室在课程改革中的实践引领作用,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支部提出了四条策略:

  (一)转变角色定位。努力从“学科教学研究与指导”向“课程研究与指导”转变。

  (二)改进学习研修。努力从单一“学科教学专业”研修向既重“学科教学专业”又关注“学校课程改革”研修方向迈进。

  (三)服务课改实践。努力从单纯的“学科教学改革实践服务”向“学校课程改革实践服务”转变。

  (四)推进教研均衡。努力从重视“精英教研”向既重“精英教研”又重“大众教研”转变,实现“教研均衡”。

  很明显支部在引领与导向,要求党员干部从“学科专家”转型至“课程行家”,希望教研室以“教研均衡”促进教育均衡。这是教育改革对教研室和教研员的要求。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支部把送教下乡纳入工作范围,把结对学校看成是党性锻炼的载体,把教研均衡看成是政治任务。这不是找到了支部与行政工作的结合点了吗?

  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保驾护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体现在政治思想上,更要体现在行动中,关键是支部要找到与行政的结合点上。

  三、“转”与“不转”

  在一次朋友聚会中,要好的朋友对他开玩笑讲:没有书记教研室照样转,没有主任教研室不会转。这话当然是不正确的,但不正确的之中有其合理的要素,至少书记不是法人代表,没有直接权力。但是仔细想一想,转有不同情况的转,转得快与慢、好与坏,正转还是反转,红转还是白转。可以肯定地讲,没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保证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转不好的,甚至是要转出问题的。一个单位要转得更好、更稳、更强健,需要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为此,市教研室支部做了许多强基固本,提升整体素质的工作。下面的二项工作对于一个不大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有积极意义的。

  1.建好《党员园地》。

  支部利用教研室内网,开辟了《党员园地》,内容有:学习资料、文件通知、交流园地、工作安排、支部组织和信息报道。事实证明,小单位党组织建《党员园地》是十分有用的,党务公开需要它,政治学习需要它,交流思想需要它,档案建设需要它。

  2.直属单位也要有自己的文化。在学习与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支部提出:建设和谐“教研文化”,提升教研品位。教研室伴随着教学改革一路走来,在促进教育内涵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形成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建设和谐“教研文化”,提升教研品位是教研更好地为教育服务的需要,也是教研自身发展的需要。

  通过学习、讨论与实践,他们得出教研文化包括: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学习文化和精神文化(合作、进取、创新)。教研室是基础教学教研文化的积极创导者、创造者和推进者。教研文化是教育文化、学校教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和职业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研文化建设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开展,其中各种教研制度建设,教师教研素养提升,教研组织建设,教研活动创新等等方面进行。

  和谐教研文化建设的目标:做到“四爱四力四气”。使全体职工对工作喜爱,对单位热爱,对同事友爱,对本人自爱;使整个单位内有凝聚力,外有影响力,当前有实力,发展有潜力;使整个团队个个都争气,同事很和气,队伍有朝气,整体好名气。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教研室思想政治建设和其它各项工作不断得以强化,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以提高。

编辑: 赖小惠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