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开拓创新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谋求发展的最强音,一大批勇于探索的审计人锐意进取,把宁波审计推向了全省、全国的前列,姚尧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以理念的更新和不懈的努力,在繁重的审计工作中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取得丰硕成果的“现代审计人”。
在服务大局中寻求审计方式的创新
2009年,姚尧岳作为“金融危机对我市实体经济的影响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的主审,感到了身上担子的沉重。面对前所未有的参与人数——全市58名审计干部和358名乡镇(街道)内审人员及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前所未有的调查对象——全市11006家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开工状况。他首先想到的是,必须更新理念,改变原有的审计方式。他提出的“大胆创新审计方式,优化审计工作程序、革新审计现场操作技术、审计方法、布置任务、资料取得方法以及报告方式”等工作思路,使审计调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目标任务。在那段时间里,他与全处同志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经常工作至深夜。他带领同志们八小时以内对152位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2户中小企业22项财务指标进行了实地核查;同时还调查了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我市7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八小时以外,他们整理资料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多维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和深度挖掘,对各种指标的变动情况进行趋势分析,及时向市委、政府报送了《全市61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金融危机停产或半停产》、《我市8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现状“喜忧参半”应予关注》等3篇审计专报,提出对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银行融资比例、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范畴等审计建议,引起了市领导高度重视,推进了《宁波市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时出台。
在信息技术中探索现代审计的手段
姚尧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每次审计前都会专门收集兄弟单位信息化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同志们一起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的可能性。在实施标准农田审计调查中,他带领同志们创新审计手段,一改过去人工“投身”庞杂资料、报表的做法,转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工具,将卫星航拍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标准农田竣工图、标准农田现状图的巨量数据,通过专业计算机软件进行相互比对,相互印证,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又改变了审计模式,变“抽样审计”为“全面审计”,扩大了审计视野的覆盖面,做到了对海量数据的“详细审计”,实现了对所有标准农田情况的整体把握,向市政府提供了可靠的审计结果和有说服力的审计建议。在国有企业审计中,他提出改变原有的“查账”做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内控的有效性和投资的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通过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证券交易数据等多维数据的比对分析,发现了实际投资业务发生时间早于投资方案批准时间、投资止损线未按方案执行等问题,解决了企业审计中证券投资业务风险评价难的问题,审计建议促进了我市国有企业对证券投资业务的风险控制,该项目被审计署评为全国审计系统计算机审计一等奖。此外,《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情况审计》等3个审计技术方法入选国家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库,由他牵头开发的多个“三小”审计软件获全省优秀奖。
在服务民生中践行审计为民的理念
“审计为民、审计维民、审计靠民”一直以来都是姚尧岳同志工作的座右铭。近年来,他在本处开展的城市自来水、菜蓝子、食盐、标准农田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审计调查中,从不怕工作量的增加,每次审计前都联系《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并通过“宁波审计网”,征求老百姓对审计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实每一次来信来访,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审计查出的重要事项和民情民意,为群众的利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2008年,在省委组织部委托的杭州市滨江区区长经济责任审计中,作为主审,他带头走家串户,了解到农村多层住宅建设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和建设不同步等问题,及时编报了《农民公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予关注》等3篇专报信息,得到省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杭州市政府对农民公寓“好事要办好”。
“要求别人做的,自己要做的更好”。近年来,姚尧岳通过努力获得了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资格,先后组织、参与市级以上理论研究课题4项,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获全省优秀调查文章二等奖。2009年,经贸审计处在局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2008年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党员。
开拓创新的审计人
——记共产党员、市审计局经贸审计处处长姚尧岳
稿源: 2012-06-11 10:50:39
近年来,开拓创新已成为各级审计机关谋求发展的最强音,一大批勇于探索的审计人锐意进取,把宁波审计推向了全省、全国的前列,姚尧岳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以理念的更新和不懈的努力,在繁重的审计工作中把自己打造成一位具有开拓创新意识、取得丰硕成果的“现代审计人”。
在服务大局中寻求审计方式的创新
2009年,姚尧岳作为“金融危机对我市实体经济的影响情况专项审计调查”的主审,感到了身上担子的沉重。面对前所未有的参与人数——全市58名审计干部和358名乡镇(街道)内审人员及分管经济工作的领导,前所未有的调查对象——全市11006家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开工状况。他首先想到的是,必须更新理念,改变原有的审计方式。他提出的“大胆创新审计方式,优化审计工作程序、革新审计现场操作技术、审计方法、布置任务、资料取得方法以及报告方式”等工作思路,使审计调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目标任务。在那段时间里,他与全处同志放弃了所有节假日,经常工作至深夜。他带领同志们八小时以内对152位中小企业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对42户中小企业22项财务指标进行了实地核查;同时还调查了与中小企业相关的我市7家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情况。八小时以外,他们整理资料数据,并运用统计分析软件,对多维数据进行技术处理和深度挖掘,对各种指标的变动情况进行趋势分析,及时向市委、政府报送了《全市61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因金融危机停产或半停产》、《我市8家小额贷款公司经营现状“喜忧参半”应予关注》等3篇审计专报,提出对小额贷款公司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提高银行融资比例、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范畴等审计建议,引起了市领导高度重视,推进了《宁波市关于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时出台。
在信息技术中探索现代审计的手段
姚尧岳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不掌握信息技术,将失去审计的资格”。每次审计前都会专门收集兄弟单位信息化方面的先进经验,与同志们一起研究信息技术运用的可能性。在实施标准农田审计调查中,他带领同志们创新审计手段,一改过去人工“投身”庞杂资料、报表的做法,转而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等软件工具,将卫星航拍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标准农田竣工图、标准农田现状图的巨量数据,通过专业计算机软件进行相互比对,相互印证,既提高了审计效率,又改变了审计模式,变“抽样审计”为“全面审计”,扩大了审计视野的覆盖面,做到了对海量数据的“详细审计”,实现了对所有标准农田情况的整体把握,向市政府提供了可靠的审计结果和有说服力的审计建议。在国有企业审计中,他提出改变原有的“查账”做法,运用计算机技术对国有资产管理的安全性、内控的有效性和投资的效益性进行全过程“跟踪”,通过对财务数据、业务数据、证券交易数据等多维数据的比对分析,发现了实际投资业务发生时间早于投资方案批准时间、投资止损线未按方案执行等问题,解决了企业审计中证券投资业务风险评价难的问题,审计建议促进了我市国有企业对证券投资业务的风险控制,该项目被审计署评为全国审计系统计算机审计一等奖。此外,《变相减免土地出让金情况审计》等3个审计技术方法入选国家审计署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库,由他牵头开发的多个“三小”审计软件获全省优秀奖。
在服务民生中践行审计为民的理念
“审计为民、审计维民、审计靠民”一直以来都是姚尧岳同志工作的座右铭。近年来,他在本处开展的城市自来水、菜蓝子、食盐、标准农田等一系列事关民生的审计调查中,从不怕工作量的增加,每次审计前都联系《宁波日报》、《宁波晚报》等媒体广泛宣传,并通过“宁波审计网”,征求老百姓对审计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查实每一次来信来访,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审计查出的重要事项和民情民意,为群众的利益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2008年,在省委组织部委托的杭州市滨江区区长经济责任审计中,作为主审,他带头走家串户,了解到农村多层住宅建设规划不合理、配套不完善和建设不同步等问题,及时编报了《农民公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应予关注》等3篇专报信息,得到省主要领导的批示,要求杭州市政府对农民公寓“好事要办好”。
“要求别人做的,自己要做的更好”。近年来,姚尧岳通过努力获得了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资格,先后组织、参与市级以上理论研究课题4项,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及对策研究》获全省优秀调查文章二等奖。2009年,经贸审计处在局目标考核中名列第一,2008年被评为市直机关优秀党员。
编辑: 赖小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