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6月08日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重要基础,人才是第一资源。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强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制定和实施人才强省发展纲要,以创新引领现代化建设。
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创新对于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有何重大意义?如何理解科教人才强省?该如何把科教人才强省战略落到实处?
昨天,我们请来三位党代表:浙江树人大学党委副书记章清,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和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副站长吕萍,对“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强省”之路进行了深入解读。
回眸
“八八战略”提出总思路
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有声有色
2003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郑重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八八战略”,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为我省的科教和人才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近年来,我省的人才战略正以超常规的速度实施,以省人才发展规划为龙头,上下贯通、覆盖全省的人才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大胆探索、创新举措,大力投入,特别是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人才政策创新的重点,构建更开放灵活、富有效率的人才政策环境,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十一五”期间,教育是政府优先发展的事业,不仅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且要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全省所有孩子义务教育阶段都不用交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也都由政府掏,没有孩子会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随着年轻的浙江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自然提升,而随着科普教育的加强,浙江社会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也有显著提高。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随着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贯彻落实,浙江大地呈现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景象。
意义
科教人才强省战略
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针对性
“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人才是核心,基础在教育。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说到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心里话。”省党代表、浙江树人大学党委副书记章清教授说。
仔细研读了党代会报告后,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教授感触良多。报告花了大篇幅来描述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强省,这让来自高校的党代表们都很兴奋,也倍感责任重大。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创新的支撑力来自于高校,高校是企业创新的源头。”在谈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时,郑裕国表示,“我们的论文不仅仅要写在杂志上,更要写在浙江经济建设的大地上。”
如今,我省正面临着企业转型升级之中,而传统产业,比如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我省迫切需要从劳动密集型升级到技术密集型,这为高等院校的技术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提出了现实的需要,科技创新可以让我们的企业资源消耗更少,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更低,能源的消耗更加高效。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全力打造人才高地”,也说到了省党代表、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副站长吕萍的心坎里。
“打造人才高地,引进、培育各类才人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比如,杭州市有
‘131人才计划’,我们临安有‘812计划’,就拿我们县市一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来说,得益于人才计划,引进人才的档次越来越高,效果也越来越明显,科技创新的应用,也是十分突出的。”吕萍说。
“早几年,到我们农机站来工作的主要是大学生、中专生。现在,硕士、博士都不稀奇了,甚至有了博士后,高学历、高科技含量的人才不仅愿意来,也留得住,因为有科研项目、有技术创新,高学历人才就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良策
科技创新要有项目为载体
高水平大学要起到带动作用
今后5年,我们该如何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科教强省?党代表们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不少建议。
章清认为,优先发展教育,对于未来五年我省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化内涵、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重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占领制高点,也要重视办学起点相对较低、办学实力相对较弱的民办高校的发展。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省教育体质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省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与高水平的高校之间尚有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建设上,一是在师资力量上。而在这两个方面,如果仅仅依靠民办高校自身的力量去改变,可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如果有高水平大学的带动办学,效果显现得就会更快一些。
“我省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要扬长补短,既要抓住机遇,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大学的综合竞争力;也要建立高水平大学带动民办高校的扶持机制,弥补高等教育的短板,才能真正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章清说。
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也让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尝到了甜头。谈到如何落实科教人才强省战略,吕萍说:“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有了技术支撑,就需要有具体的项目为载体,所以,我们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项目,以项目为重点,来推动我们的两个功能区——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吕萍说,技术创新,一方面是体现在品种上的改进,一方面则是设备上的升级。比如,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我们使用“联动大棚”,可以通过“调温调湿”,采用“微滴微灌技术”,来提高农产品品质,调整种植周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郑裕国认为要优先发展教育,必须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随着高校的扩张,青年教师的待遇成为了一大制约。所以,我们要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生活不要有后顾之忧。
在全力打造人才高地方面,郑裕国觉得既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又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尤其对本土成长起来的学科带头人、优秀科技人员,要与引进人才一视同仁,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省真正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解读“两富” 建设科教人才强省如何激发创新活力
稿源: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2012-06-08 14:13:56
浙江在线06月08日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是重要基础,人才是第一资源。
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强省。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人才是核心。要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制定和实施人才强省发展纲要,以创新引领现代化建设。
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创新对于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现代化浙江有何重大意义?如何理解科教人才强省?该如何把科教人才强省战略落到实处?
昨天,我们请来三位党代表:浙江树人大学党委副书记章清,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和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副站长吕萍,对“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强省”之路进行了深入解读。
回眸
“八八战略”提出总思路
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有声有色
2003年7月召开的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郑重提出了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的“八八战略”,其中明确提出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为我省的科教和人才发展理清了思路,指明了方向。
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近年来,我省的人才战略正以超常规的速度实施,以省人才发展规划为龙头,上下贯通、覆盖全省的人才规划体系基本形成。各地大胆探索、创新举措,大力投入,特别是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人才政策创新的重点,构建更开放灵活、富有效率的人才政策环境,打造人才集聚高地。
“十一五”期间,教育是政府优先发展的事业,不仅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并且要全面普及高中段教育和学前三年教育。全省所有孩子义务教育阶段都不用交杂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课本费、作业本费和住宿费也都由政府掏,没有孩子会因为家庭贫困而辍学。随着年轻的浙江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全民的文化素质自然提升,而随着科普教育的加强,浙江社会公众的科技意识和科学素养也有显著提高。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随着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的贯彻落实,浙江大地呈现出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新景象。
意义
科教人才强省战略
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针对性
“要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浙江,人才是核心,基础在教育。省党代会报告中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具有长远的指导作用和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说到了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心里话。”省党代表、浙江树人大学党委副书记章清教授说。
仔细研读了党代会报告后,浙江工业大学生物与环境工程学院院长郑裕国教授感触良多。报告花了大篇幅来描述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科教人才强省,这让来自高校的党代表们都很兴奋,也倍感责任重大。
“科技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创新的支撑力来自于高校,高校是企业创新的源头。”在谈及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时,郑裕国表示,“我们的论文不仅仅要写在杂志上,更要写在浙江经济建设的大地上。”
如今,我省正面临着企业转型升级之中,而传统产业,比如医药、化工等行业的升级离不开科技创新。我省迫切需要从劳动密集型升级到技术密集型,这为高等院校的技术转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也提出了现实的需要,科技创新可以让我们的企业资源消耗更少,废气、废水、废物的排放更低,能源的消耗更加高效。
党代会报告中提出的“全力打造人才高地”,也说到了省党代表、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副站长吕萍的心坎里。
“打造人才高地,引进、培育各类才人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比如,杭州市有
‘131人才计划’,我们临安有‘812计划’,就拿我们县市一级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站来说,得益于人才计划,引进人才的档次越来越高,效果也越来越明显,科技创新的应用,也是十分突出的。”吕萍说。
“早几年,到我们农机站来工作的主要是大学生、中专生。现在,硕士、博士都不稀奇了,甚至有了博士后,高学历、高科技含量的人才不仅愿意来,也留得住,因为有科研项目、有技术创新,高学历人才就能够实现自我价值。
良策
科技创新要有项目为载体
高水平大学要起到带动作用
今后5年,我们该如何强化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科教强省?党代表们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不少建议。
章清认为,优先发展教育,对于未来五年我省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深化内涵、提高质量、提升水平。在这个过程中,既要重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占领制高点,也要重视办学起点相对较低、办学实力相对较弱的民办高校的发展。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省教育体质机制创新的一个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我省的民办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省民办高校的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与高水平的高校之间尚有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学科建设上,一是在师资力量上。而在这两个方面,如果仅仅依靠民办高校自身的力量去改变,可能会耗费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如果有高水平大学的带动办学,效果显现得就会更快一些。
“我省在高等教育发展中要扬长补短,既要抓住机遇,通过协同创新机制的构建,进一步提升高水平大学的综合竞争力;也要建立高水平大学带动民办高校的扶持机制,弥补高等教育的短板,才能真正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质量。”章清说。
人才引进和技术创新也让临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尝到了甜头。谈到如何落实科教人才强省战略,吕萍说:“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有了技术支撑,就需要有具体的项目为载体,所以,我们需要积极争取国家、省市的项目,以项目为重点,来推动我们的两个功能区——粮食功能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
吕萍说,技术创新,一方面是体现在品种上的改进,一方面则是设备上的升级。比如,在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区,我们使用“联动大棚”,可以通过“调温调湿”,采用“微滴微灌技术”,来提高农产品品质,调整种植周期,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郑裕国认为要优先发展教育,必须要加大教育投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特别是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教育是基础,教师是关键,随着高校的扩张,青年教师的待遇成为了一大制约。所以,我们要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生活不要有后顾之忧。
在全力打造人才高地方面,郑裕国觉得既要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又要重视本土人才的培养,尤其对本土成长起来的学科带头人、优秀科技人员,要与引进人才一视同仁,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我省真正实现“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编辑: 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