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核心提示:
每一次党代会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每一届党代表都有不同的时代烙印。
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全省340多万名党员的734名代表,都是各地、各行业、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其中基层一线党员247名,占33.65%。较之以往,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明显提高,工人代表45名,比上届增加40名;农民代表29名,比上届增加14名。妇女代表208名。
党代表,是一份殊荣,更是一份责任。这里撷取各有特色的党代表,让读者先睹党代表的风采,倾听他们对党代会的心声……
资深——
傅企平:扎根农村一辈子
记者 方力
【人物名片】傅企平,男,1948年12月出生,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宁波滕头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曾参加省第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
【闪光言行】滕头村是宁波一个具有水乡特色的农村,傅企平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1997年,傅企平接过滕头村党委书记的重担。他暗下决心,这辈子要扎根农村,为百姓干出点成绩。工作中,傅企平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百姓的信任。1998年,他被选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第一次参加党代会,感觉又新鲜又激动。”傅企平还记得,那年开完会一回到村里,他就跟村民们讲会上传来的好消息。重担在肩的老傅带领村干部,按照党代会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党建和发展经济上,推出了企业改制、创新乡村旅游等一系列举措,滕头村的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从全球生态500佳到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全国首个农村5A级景区、上海世博会唯一入选乡村……傅企平一直坚信,滕头村的“奇迹”凭借的是基层党组织的带头示范作用。他还立了“三先”原则:凡是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委成员做到的,党委书记首先做到。
正因如此,傅企平在当地村民和各地干部群众中的威信逐年提高,2002年和2007年,他又先后当选为省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今年又当选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每次参加党代会,总有不一样的感触,学到不一样的东西,有力促进本村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傅企平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后,村里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推出了少有教、老有养、病有医、户户有保险等一系列惠及村民的措施,让村民充分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后,滕头村又响应号召,全力抓经济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扩张之路,突破生态旅游瓶颈,一跃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期待这一次党代会有更多的新收获。”
年长——
林素菊:共产党员不退休
记者 黄宏
【代表名片】林素菊,女,玉环县人,1927年11月出生,1947年8月在浙南游击队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省计划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等职,1983年10月离休。
【闪光言行】尽管时隔60多年,85岁的林素菊仍清楚地记得,60多年前入党的那一刻:1947年10月8日,身为浙南游击队队员的林素菊,在莽莽大山中,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拳头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那天,差一个月我就满20岁,终生难忘。”林素菊说,她认识到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要做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是任重而道远。
入党的誓言,林素菊坚守了一辈子,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离休之后,尽管身患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仍听从组织安排,担任了省发改委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委员,一干就是10多年。
这些年,每逢收缴党费等工作,她和党小组长早早算好每位同志的应缴金额,备好零钱,遇到行动不便的党员,她就一一上门去收。
林素菊还发挥余热,参加了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南分会。为了让后人更加了解党的历史,从2001年起,她连续参与编、校、出版13期内刊,每期有16万字,共计200万字,此外,还和同志们一起,编辑出版了各类新四军的研究书籍。
“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党的历史,从而对党更加热爱。”林素菊说,虽然她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永远不会退休。
青春——
苏健:晒出青年心里话
记者 何苏鸣
【代表名片】苏健,男,1990年5月出生,温州人。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大四学生。任省学联主席,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
【闪光言行】雨天,走进浙大紫金港校区,红色的爱心伞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是我们学生会为了方便师生雨天出行定制的,下雨时发给大家,天晴了在宿舍楼回收,大家都觉得挺方便。”说话的男生叫苏健,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苏健在学校里“折腾”了不少事儿:以卡通形象出现的“权服侠”和“来福妞”,通过学校内网论坛和人人网主页接受同学们的各种维权诉求;美食节晚会、新年狂欢夜以及校园十佳歌手等大型文艺活动,搭建师生们施展才华、挥洒青春的舞台;深入湖州三县两区和贵州农村的社会实践,让象牙塔里的学子走进社会,看看农村……
这次当选党代表,站上更大的舞台。“有压力,更要尽心尽职,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如今,我思考问题不能局限于个人,而要代表一个群体,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角,审视问题,回应关切。”如今,苏健会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同龄人的所思所想,他的手提电脑里,已经准备好了字斟句酌的提案,那将是他代表全省大学生发出的声音。
临近毕业,原本可以保研的苏健打算和另外11名同学一起去四川昭觉县支教,那是他锻炼自己的另外一种方式。“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珍惜每一个机遇,让每一步都有意义。”
前沿——
刘锐:技术创新“领头雁”
记者 吕玥
【人物名片】刘锐,女,工学博士,留学日本6年,现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闪光言行】娇小的身材、秀气的面庞,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位女子,就是毅然放弃了在日本的舒适工作环境和优厚待遇,回国从事生态研究的“地球医生”——刘锐。
2000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刘锐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国内有多家企业欲以高薪聘请;国家科技部选派专业研究人员到日本深造。
“我喜欢看到某一项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当时国内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很有限,而且自己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出于对专业研究的执着,刘锐踏上了东渡日本的道路。
在日本的6年历练,夯实了她在水环境研究领域的根基,在日本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这时,一则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急需水环境治理方面研究人员的消息传来,刘锐再一次做出人生选择,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多年打拼的成绩和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国。“回国的念头老早就有,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刘锐温婉地笑笑。
“刚来时,在租来的办公楼里工作,整个研究所,加上领导,也只有5个人。”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刘锐没有一句怨言,“这条路,前景光明,对社会的贡献也很大。”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刘锐让自己整日埋首于臭气熏天的废水处理现场以及冷冷清清的实验室里,潜心从事科研。
几年来,她与同事共同开发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排放优化与分质前处理技术、适合不同饮用水源水质特点的膜过滤净化技术,同时主持研发了适合嘉兴养殖特点的复合堆肥菌剂,为长三角领域的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作出贡献。
偏远——
钟杏菊:白衣天使守海岛
记者 翁浩浩
【代表名片】钟杏菊,女,曾任嵊泗县壁下乡卫生院院长,退休后坚守嵊山中心卫生院壁下社区卫生服务站岗位。她如到杭州开会,需要从壁下岛坐船出发,颠簸约两小时到达嵊泗县城,再从县城出发,坐船2.5小时到舟山定海区,最后坐大巴,经3个多小时到杭州。
【闪光言行】“您的血压有点高,要多当心!”嵊泗县大盘岛上,钟杏菊凑到91岁老人方阿能耳边,边用当地方言耐心嘱咐,边将降压药交到她手里。这是钟杏菊出诊的一个场景。36年来,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嵊泗海岛出现。
1976年8月,钟杏菊从舟山卫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分配到嵊泗县壁下岛上的卫生院工作。壁下岛位于东海深处,面积仅1.2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不足200人,缺少淡水,限时供电,百姓到县城医院看病,起码要坐两三个小时的轮渡,非常不方便,钟杏菊决心扎根小岛,成了服务渔民的“白衣天使”。
卫生院建在半山腰,老人生病,经常要靠人背过来。于是,上门出诊成了钟杏菊的家常事。按规定,医生可以收取出诊费,但她深知老人生活不易,分文不收。这些年,钟杏菊多次放弃调到县人民医院的机会,一心扑在工作上,甚至没能好好照顾身患尿毒症的丈夫和在县城读书的女儿。后来,她还主动要求到条件更艰苦的大盘岛上行医。2009年3月,钟杏菊退休,但仍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留下。
36年如一日,守护海岛群众的生命与健康,许多人不能理解,可她却淡淡一笑:“我是一名党员,用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换得海岛百姓的健康,很值得!”
荣幸——
刘景福:“微博”司机人人夸
记者 廖小清
【代表名片】刘景福,男,1957年1月出生,河南开封籍农民工,1994年10月起在温州城市公交第二分公司从事驾驶公交车工作。
【闪光言行】眼下,微博已成为一种潮流,而刘景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写“微博”,只是他的“微博”发在宿舍的墙壁上。特别是近几年,网络微博迅速走红后,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微博”司机。
刘景福发“微博”有段特殊的故事。因工作调动,他改为驾驶12路公交车,每天穿梭在这条弯多、路险、海拔近700米的山路上,有一次,他驾驶的公交车在山路上发生一起刮擦事故,不仅赔了钱,还让乘客受到惊吓。于是,他写下第一篇“微博”,贴在宿舍的墙上,警醒自己开车要谨慎。
此后,他就一直坚持“织微博”:每天车上发生的、路上看到的,都用寥寥数语记录下来。到现在,刘景福的“微博”已经写了1000多条。正因为时刻给自己敲警钟,刘景福这些年来虽驾驶公交在最难开的山路上行驶,但他始终做到安全、准点,保障山上群众的平安出行。
从日记中,刘景福总结了很多经验,不但提高了技术,也改进了服务态度。在开车过程中,细心的刘景福发现,由于线路长,车到站时隔较长,他就做了张到站时间表,贴在车的挡风玻璃上,并留下手机号码,以便群众问询或遗失物件时联系,如今,这个电话成了山区居民的公交“帮扶热线”。“我不怕麻烦,有时候自己可能忙一点,但能够方便乘客,让乘客满意,听到一声‘谢谢’,我就感到非常欣慰。”为了早上准时发车,刘景福还把家安在山上。
我们从基层走来——浙江省党代会部分代表揭秘
稿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2012-06-01 11:01:51
浙江日报讯核心提示:
每一次党代会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每一届党代表都有不同的时代烙印。
即将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全省340多万名党员的734名代表,都是各地、各行业、各条战线党员中的杰出代表。其中基层一线党员247名,占33.65%。较之以往,工人和农民代表比例明显提高,工人代表45名,比上届增加40名;农民代表29名,比上届增加14名。妇女代表208名。
党代表,是一份殊荣,更是一份责任。这里撷取各有特色的党代表,让读者先睹党代表的风采,倾听他们对党代会的心声……
资深——
傅企平:扎根农村一辈子
记者 方力
【人物名片】傅企平,男,1948年12月出生,奉化市萧王庙街道滕头村党委书记,宁波滕头集团公司董事长、总裁。曾参加省第十次、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
【闪光言行】滕头村是宁波一个具有水乡特色的农村,傅企平是这里土生土长的农民。1997年,傅企平接过滕头村党委书记的重担。他暗下决心,这辈子要扎根农村,为百姓干出点成绩。工作中,傅企平勇于担当的精神赢得百姓的信任。1998年,他被选为省第十次党代会代表。
“第一次参加党代会,感觉又新鲜又激动。”傅企平还记得,那年开完会一回到村里,他就跟村民们讲会上传来的好消息。重担在肩的老傅带领村干部,按照党代会的要求,把工作重心放在基层党建和发展经济上,推出了企业改制、创新乡村旅游等一系列举措,滕头村的集体经济逐渐发展壮大。
从全球生态500佳到世界十佳和谐乡村、全国首个农村5A级景区、上海世博会唯一入选乡村……傅企平一直坚信,滕头村的“奇迹”凭借的是基层党组织的带头示范作用。他还立了“三先”原则:凡是村民做到的,党员干部必须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党委成员首先做到;凡要求党委成员做到的,党委书记首先做到。
正因如此,傅企平在当地村民和各地干部群众中的威信逐年提高,2002年和2007年,他又先后当选为省第十一次、十二次党代会代表,今年又当选为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
“每次参加党代会,总有不一样的感触,学到不一样的东西,有力促进本村党组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傅企平说,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后,村里致力于和谐社会建设,推出了少有教、老有养、病有医、户户有保险等一系列惠及村民的措施,让村民充分享受发展带来的成果;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后,滕头村又响应号召,全力抓经济转型升级,坚持走绿色扩张之路,突破生态旅游瓶颈,一跃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期待这一次党代会有更多的新收获。”
年长——
林素菊:共产党员不退休
记者 黄宏
【代表名片】林素菊,女,玉环县人,1927年11月出生,1947年8月在浙南游击队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省计划委员会综合处副处长等职,1983年10月离休。
【闪光言行】尽管时隔60多年,85岁的林素菊仍清楚地记得,60多年前入党的那一刻:1947年10月8日,身为浙南游击队队员的林素菊,在莽莽大山中,面对鲜红的党旗,举起拳头宣誓:“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那天,差一个月我就满20岁,终生难忘。”林素菊说,她认识到虽然在组织上入了党,但是要做个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是任重而道远。
入党的誓言,林素菊坚守了一辈子,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离休之后,尽管身患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多种疾病,仍听从组织安排,担任了省发改委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组织委员,一干就是10多年。
这些年,每逢收缴党费等工作,她和党小组长早早算好每位同志的应缴金额,备好零钱,遇到行动不便的党员,她就一一上门去收。
林素菊还发挥余热,参加了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浙南分会。为了让后人更加了解党的历史,从2001年起,她连续参与编、校、出版13期内刊,每期有16万字,共计200万字,此外,还和同志们一起,编辑出版了各类新四军的研究书籍。
“我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了解党的历史,从而对党更加热爱。”林素菊说,虽然她从岗位上退下来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永远不会退休。
青春——
苏健:晒出青年心里话
记者 何苏鸣
【代表名片】苏健,男,1990年5月出生,温州人。浙江大学农学院植物保护专业大四学生。任省学联主席,浙江大学学生会主席。
【闪光言行】雨天,走进浙大紫金港校区,红色的爱心伞是一道独特的风景。
“这是我们学生会为了方便师生雨天出行定制的,下雨时发给大家,天晴了在宿舍楼回收,大家都觉得挺方便。”说话的男生叫苏健,是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中年龄最小的一位。
苏健在学校里“折腾”了不少事儿:以卡通形象出现的“权服侠”和“来福妞”,通过学校内网论坛和人人网主页接受同学们的各种维权诉求;美食节晚会、新年狂欢夜以及校园十佳歌手等大型文艺活动,搭建师生们施展才华、挥洒青春的舞台;深入湖州三县两区和贵州农村的社会实践,让象牙塔里的学子走进社会,看看农村……
这次当选党代表,站上更大的舞台。“有压力,更要尽心尽职,不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如今,我思考问题不能局限于个人,而要代表一个群体,从更高的层面、更宽的视角,审视问题,回应关切。”如今,苏健会花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同龄人的所思所想,他的手提电脑里,已经准备好了字斟句酌的提案,那将是他代表全省大学生发出的声音。
临近毕业,原本可以保研的苏健打算和另外11名同学一起去四川昭觉县支教,那是他锻炼自己的另外一种方式。“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会珍惜每一个机遇,让每一步都有意义。”
前沿——
刘锐:技术创新“领头雁”
记者 吕玥
【人物名片】刘锐,女,工学博士,留学日本6年,现任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生态环境研究所常务副所长。
【闪光言行】娇小的身材、秀气的面庞,很难想象眼前的这位女子,就是毅然放弃了在日本的舒适工作环境和优厚待遇,回国从事生态研究的“地球医生”——刘锐。
2000年,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的刘锐面临人生中的第一次选择:国内有多家企业欲以高薪聘请;国家科技部选派专业研究人员到日本深造。
“我喜欢看到某一项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但当时国内的自主研发能力还很有限,而且自己的能力还需进一步提高。”出于对专业研究的执着,刘锐踏上了东渡日本的道路。
在日本的6年历练,夯实了她在水环境研究领域的根基,在日本的事业可谓蒸蒸日上。这时,一则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急需水环境治理方面研究人员的消息传来,刘锐再一次做出人生选择,义无反顾地选择放弃多年打拼的成绩和舒适的生活,选择回国。“回国的念头老早就有,只是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刘锐温婉地笑笑。
“刚来时,在租来的办公楼里工作,整个研究所,加上领导,也只有5个人。”虽然工作条件艰苦,但刘锐没有一句怨言,“这条路,前景光明,对社会的贡献也很大。”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理由,刘锐让自己整日埋首于臭气熏天的废水处理现场以及冷冷清清的实验室里,潜心从事科研。
几年来,她与同事共同开发了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排放优化与分质前处理技术、适合不同饮用水源水质特点的膜过滤净化技术,同时主持研发了适合嘉兴养殖特点的复合堆肥菌剂,为长三角领域的生态环境技术创新作出贡献。
偏远——
钟杏菊:白衣天使守海岛
记者 翁浩浩
【代表名片】钟杏菊,女,曾任嵊泗县壁下乡卫生院院长,退休后坚守嵊山中心卫生院壁下社区卫生服务站岗位。她如到杭州开会,需要从壁下岛坐船出发,颠簸约两小时到达嵊泗县城,再从县城出发,坐船2.5小时到舟山定海区,最后坐大巴,经3个多小时到杭州。
【闪光言行】“您的血压有点高,要多当心!”嵊泗县大盘岛上,钟杏菊凑到91岁老人方阿能耳边,边用当地方言耐心嘱咐,边将降压药交到她手里。这是钟杏菊出诊的一个场景。36年来,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嵊泗海岛出现。
1976年8月,钟杏菊从舟山卫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分配到嵊泗县壁下岛上的卫生院工作。壁下岛位于东海深处,面积仅1.2平方公里,常住居民不足200人,缺少淡水,限时供电,百姓到县城医院看病,起码要坐两三个小时的轮渡,非常不方便,钟杏菊决心扎根小岛,成了服务渔民的“白衣天使”。
卫生院建在半山腰,老人生病,经常要靠人背过来。于是,上门出诊成了钟杏菊的家常事。按规定,医生可以收取出诊费,但她深知老人生活不易,分文不收。这些年,钟杏菊多次放弃调到县人民医院的机会,一心扑在工作上,甚至没能好好照顾身患尿毒症的丈夫和在县城读书的女儿。后来,她还主动要求到条件更艰苦的大盘岛上行医。2009年3月,钟杏菊退休,但仍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选择留下。
36年如一日,守护海岛群众的生命与健康,许多人不能理解,可她却淡淡一笑:“我是一名党员,用自己的辛苦和付出,换得海岛百姓的健康,很值得!”
荣幸——
刘景福:“微博”司机人人夸
记者 廖小清
【代表名片】刘景福,男,1957年1月出生,河南开封籍农民工,1994年10月起在温州城市公交第二分公司从事驾驶公交车工作。
【闪光言行】眼下,微博已成为一种潮流,而刘景福早在2002年就开始写“微博”,只是他的“微博”发在宿舍的墙壁上。特别是近几年,网络微博迅速走红后,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微博”司机。
刘景福发“微博”有段特殊的故事。因工作调动,他改为驾驶12路公交车,每天穿梭在这条弯多、路险、海拔近700米的山路上,有一次,他驾驶的公交车在山路上发生一起刮擦事故,不仅赔了钱,还让乘客受到惊吓。于是,他写下第一篇“微博”,贴在宿舍的墙上,警醒自己开车要谨慎。
此后,他就一直坚持“织微博”:每天车上发生的、路上看到的,都用寥寥数语记录下来。到现在,刘景福的“微博”已经写了1000多条。正因为时刻给自己敲警钟,刘景福这些年来虽驾驶公交在最难开的山路上行驶,但他始终做到安全、准点,保障山上群众的平安出行。
从日记中,刘景福总结了很多经验,不但提高了技术,也改进了服务态度。在开车过程中,细心的刘景福发现,由于线路长,车到站时隔较长,他就做了张到站时间表,贴在车的挡风玻璃上,并留下手机号码,以便群众问询或遗失物件时联系,如今,这个电话成了山区居民的公交“帮扶热线”。“我不怕麻烦,有时候自己可能忙一点,但能够方便乘客,让乘客满意,听到一声‘谢谢’,我就感到非常欣慰。”为了早上准时发车,刘景福还把家安在山上。
编辑: 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