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22日讯所谓临空经济,指的是依托机场设施资源,通过航空运输行为或航空制造活动,利用机场的产业聚集效应,促使相关资本、信息、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在以机场为中心的经济空间,形成航空关联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它一方面孵化培育各相关产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反过来推动民航事业进步,是民航业和地方经济互利发展的纽带。
有这样一组数据:民航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系数在1:8以上。每增加100万旅客,将带来1.3亿美元收入,创造4000个工作岗位;每新增10万吨国际航空货物,不但能创造出2400个工作岗位,同时将带动50—6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
有这样一个传奇:数十年前,迪拜还只是沙漠,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为世界名城,它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场是重要因素。
巨大的人流物流,超常的信息能量,广袤的辐射区域,大型机场,往往被比喻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和翅膀。
2011年,浙江杭州、宁波、温州、义乌、台州、舟山、衢州7个机场总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达3004.9万人次。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是浙江民航“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数字的背后,“临空经济”,正在浙江天空中绘制着充满想象力的蓝图。
过去5年,浙江机场“长大”了
飞机和浙江结缘不过半个世纪。现已退休的原民航浙江省局的诸老先生清晰记得:1957年,当时的民航老杭州笕桥机场,开通了第一条航线:上海至广州经停杭州和南昌,杭州不过是个经停站。
转眼50多年过去了,浙江大地上的机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4年浙江民航旅客吞吐量增长至1000万人次,“从0到1000万”,浙江用了48年。
“十一五”以来,浙江民航业的发展尤其迅猛,浙江机场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十一五”期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航站楼、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滑行道、温州永强机场二期航站楼、台州机场跑道盖被、义乌机场新航站楼、衢州机场民航大道等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完成。
全省共新增航站楼14万平方米,新增站坪30.82万平方米,新增机位36个,新增旅客吞吐设计能力1020万人次。“十一五”全省机场建设项目投资预算总额7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0亿元。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嘉兴机场已获国家立项,丽水机场选址获中国民航局批复。
2008年,浙江大地已经有7个机场,总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
2011年,这一数字变成3000万人次。
从2000万到3000万,只用了更短的3年。
从“两港物流圈”到杭州空港新城
“十一五”之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打造“两港物流圈”的战略思路。宁波海港与杭州空港,带动了背后千万产业集群,从工业到高科技产业,打破物流瓶颈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临空经济”,随着机场吞吐量的逐年激增,开始唱响在人们耳边。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是较早研究浙江临空经济的学者之一。他说,浙江块状经济林立,外商云集的义乌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等,腹地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临空经济发展创造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临空经济”,说得更具体点,是围绕机场这个人流物流高地,发展以“快捷便利”为主要竞争指标的产业,如电子行业、生物医药,甚至时鲜果蔬等产业。
杭州空港新城应运而生。
这座城很新,她是围绕萧山机场而建的一座航空城市。
相对于省内其他机场,萧山国际机场集结效应更强。全省3000万人次的机场总吞吐量,萧山国际机场占据了1700多万人次。无论是旅客吞吐量还是货物吞吐量,萧山机场都位列全国前十。
2008年3月,杭州市政府批准成立“杭州空港经济区”。
2009年,省、市编委批准杭州空港新城管委会编制。空港新城规划面积达73平方公里。
杭州空港新城管委会负责人说,空港新城就是要打造一个集空港物流、临空制造、国际商贸、休闲旅游、生态居住等特色于一体的东方“史基浦”(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机场的城市”)。
建设“大航空”,助推浙江经济大发展
去年12月13日,民航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加快推进浙江民航发展座谈会。双方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浙江民航发展的会议纪要》。
省委书记赵洪祝表示: “十二五”时期,对于民航局和浙江省来说,都是经济转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了这个合作,将会使浙江在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等方面更加具有竞争力,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根据会谈纪要,民航局将积极支持浙江省机场建设项目纳入《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并加快实施。双方共同努力,加快建设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龙头,宁波、温州机场为骨干,台州、义乌、舟山、衢州机场为支撑,嘉兴、丽水新建机场为补充的浙江民用机场体系。
今年2月2日,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在赴省交通运输厅调研时强调,没有交通就没有发展。“十二五”期间,浙江实施三大国家战略,推进四大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仍十分旺盛。因此,要继续大力推进现代交通建设,构建民用航空体系,实施大投入,建设“大航空”,助推浙江经济大发展。
记者从浙江省机场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大航空”建设的理念正在做进一步细化,发展“大航空”的行动方案即将出炉。
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舟山国家海洋经济、义乌国际贸易试验区、“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推进,机遇大于挑战,“大航空”,浙江准备好了。
2011年浙江机场总旅客吞吐量首破3000万人次大关
稿源: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2012-05-22 08:43:03
浙江在线05月22日讯所谓临空经济,指的是依托机场设施资源,通过航空运输行为或航空制造活动,利用机场的产业聚集效应,促使相关资本、信息、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向机场周边地区集中,在以机场为中心的经济空间,形成航空关联度不同的产业集群。它一方面孵化培育各相关产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又反过来推动民航事业进步,是民航业和地方经济互利发展的纽带。
有这样一组数据:民航业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系数在1:8以上。每增加100万旅客,将带来1.3亿美元收入,创造4000个工作岗位;每新增10万吨国际航空货物,不但能创造出2400个工作岗位,同时将带动50—6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
有这样一个传奇:数十年前,迪拜还只是沙漠,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为世界名城,它拥有全球最大的机场是重要因素。
巨大的人流物流,超常的信息能量,广袤的辐射区域,大型机场,往往被比喻为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和翅膀。
2011年,浙江杭州、宁波、温州、义乌、台州、舟山、衢州7个机场总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达3004.9万人次。
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也是浙江民航“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数字的背后,“临空经济”,正在浙江天空中绘制着充满想象力的蓝图。
过去5年,浙江机场“长大”了
飞机和浙江结缘不过半个世纪。现已退休的原民航浙江省局的诸老先生清晰记得:1957年,当时的民航老杭州笕桥机场,开通了第一条航线:上海至广州经停杭州和南昌,杭州不过是个经停站。
转眼50多年过去了,浙江大地上的机场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4年浙江民航旅客吞吐量增长至1000万人次,“从0到1000万”,浙江用了48年。
“十一五”以来,浙江民航业的发展尤其迅猛,浙江机场进入了高速成长期。
“十一五”期间,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国际航站楼、宁波栎社国际机场滑行道、温州永强机场二期航站楼、台州机场跑道盖被、义乌机场新航站楼、衢州机场民航大道等重大建设项目相继完成。
全省共新增航站楼14万平方米,新增站坪30.82万平方米,新增机位36个,新增旅客吞吐设计能力1020万人次。“十一五”全省机场建设项目投资预算总额78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0亿元。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嘉兴机场已获国家立项,丽水机场选址获中国民航局批复。
2008年,浙江大地已经有7个机场,总吞吐量突破2000万人次。
2011年,这一数字变成3000万人次。
从2000万到3000万,只用了更短的3年。
从“两港物流圈”到杭州空港新城
“十一五”之初,浙江省委省政府制定了打造“两港物流圈”的战略思路。宁波海港与杭州空港,带动了背后千万产业集群,从工业到高科技产业,打破物流瓶颈始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临空经济”,随着机场吞吐量的逐年激增,开始唱响在人们耳边。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朱李鸣,是较早研究浙江临空经济的学者之一。他说,浙江块状经济林立,外商云集的义乌小商品城、绍兴中国轻纺城等,腹地经济的高速增长为临空经济发展创造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临空经济”,说得更具体点,是围绕机场这个人流物流高地,发展以“快捷便利”为主要竞争指标的产业,如电子行业、生物医药,甚至时鲜果蔬等产业。
杭州空港新城应运而生。
这座城很新,她是围绕萧山机场而建的一座航空城市。
相对于省内其他机场,萧山国际机场集结效应更强。全省3000万人次的机场总吞吐量,萧山国际机场占据了1700多万人次。无论是旅客吞吐量还是货物吞吐量,萧山机场都位列全国前十。
2008年3月,杭州市政府批准成立“杭州空港经济区”。
2009年,省、市编委批准杭州空港新城管委会编制。空港新城规划面积达73平方公里。
杭州空港新城管委会负责人说,空港新城就是要打造一个集空港物流、临空制造、国际商贸、休闲旅游、生态居住等特色于一体的东方“史基浦”(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史基浦机场是当今世界上最著名的“机场的城市”)。
建设“大航空”,助推浙江经济大发展
去年12月13日,民航局和浙江省人民政府在北京召开加快推进浙江民航发展座谈会。双方签署了《关于加快推进浙江民航发展的会议纪要》。
省委书记赵洪祝表示: “十二五”时期,对于民航局和浙江省来说,都是经济转型、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有了这个合作,将会使浙江在服务业和第三产业等方面更加具有竞争力,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根据会谈纪要,民航局将积极支持浙江省机场建设项目纳入《中国民用航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并加快实施。双方共同努力,加快建设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龙头,宁波、温州机场为骨干,台州、义乌、舟山、衢州机场为支撑,嘉兴、丽水新建机场为补充的浙江民用机场体系。
今年2月2日,浙江省省长夏宝龙在赴省交通运输厅调研时强调,没有交通就没有发展。“十二五”期间,浙江实施三大国家战略,推进四大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仍十分旺盛。因此,要继续大力推进现代交通建设,构建民用航空体系,实施大投入,建设“大航空”,助推浙江经济大发展。
记者从浙江省机场管理局了解到,目前,“大航空”建设的理念正在做进一步细化,发展“大航空”的行动方案即将出炉。
有一点是肯定的,随着舟山国家海洋经济、义乌国际贸易试验区、“温州金融改革试点”的推进,机遇大于挑战,“大航空”,浙江准备好了。
编辑: 徐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