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者:记者陈醉
点评人:麻绍勤(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
徐霞客一生对浙江情有独钟,先后不少于七次游历,饱览了浙江的奇山异水。他曾东到普陀,南到雁荡,西到仙霞,北到天目,范围涉及全省10多个地市,并留下传世日记5篇——《游天台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天台山日记后》、《游雁宕山日记后》和《浙游日记》。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文学经典,又是一篇详尽的科学地理报告。
《游天台山日记》(节选)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焉。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点评:
1613年5月19日,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徐霞客,“自宁海出西门”之后,美妙的风景和愉悦的心境,跃然纸上,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八个大字,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描写得情真意切,被许多学者赞之是“全书的灵魂”。
之后,徐霞客一路游历了天台山的华顶、石梁、赤城、琼台、桃源、寒岩等众多名景,着重记叙了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则尤为细致。文章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和通篇主题。
1632年,徐霞客再次游览了天台山并另详作游记。
注释:
1.癸丑:是干支纪年法的一个序号,这里是指明万历41年,即1613年;
2.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里的“三月晦”即是公历的5月19日;
3.於菟:旧时老虎的别称;
4.松门岭、筋竹庵、弥陀庵、天封寺都是地名。
《游雁宕山日记》(节选)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破,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日落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点评:
雁宕山,旧称雁山,今称作雁荡山。山顶有积水长草之洼地,故称“荡”。据传秋时归雁多宿于此,山亦名为雁荡山。雁荡山分为南、中、北三段,北雁荡山面积最大,灵峰、灵岩、太龙湫为雁荡风景三绝。
徐霞客在1613年农历4月初游过天台山之后,经黄岩进入雁荡山,于4月11日开始登游灵峰洞。《徐霞客游记》中对北雁宕山主要景观灵峰、灵岩、大龙湫三绝加以了详尽描绘,层次分明,语言奇峻,尤其对山形水势之细微区别的把握极见功夫。写景亦非单独写景,而是极大地融进观察者的主观感受,读起来倍增真实感,特别是13日观赏了大龙湫瀑布后,14日又翻山越岭,冒着生命危险寻找雁湖的情景,描写得栩栩如生,奇峻中见优美,精炼里见功力。
注释:
1.鸟道:形容狭而陡的山间小道;
2.绝蹬:很陡的石阶;
3.莲舟:徐霞客家乡迎福寺僧人。
《浙游日记》(节选)
初十日鸡鸣起饭,天色已曙。瑞峰为余束炬数枚,与从闻分肩以从,从朱庄后西行一里,北而登岭。岭甚峻,约一里,有石耸突峰头。由石畔循北山而东,可达玉壶;由石畔逾峰而北,即朝真洞矣。洞门在高峰之上,西向穹然,下临深壑,壑中居舍环聚,恍疑避秦,不知从何而入。询之,即双龙洞外居人也。(后略去数段)
出洞,直下里许,得双龙洞。洞辟两门,瑞峰曰:“此洞初止一门。其南向者,乃万历间水倾崖石而成者。”一南向,一西向,俱为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履高穹,阊阖四启,非复曲房夹室之观。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中有两碑最古,一立者,镌“双龙洞”三字,一仆倒状者,镌“冰壶洞”三字,俱用燥笔作飞白之形,而不著姓名,必非近代物也。流水自洞后穿内门西出,经外洞而去。俯视其所出处,低覆仅余尺五,正如洞庭左衽之墟,须帖地而入,第彼下以土,此下以水为异耳。瑞峰为余借浴盆于潘姥家,姥居洞口。姥饷以茶果。乃解衣置盆中,赤身伏水推盆而进隘。隘五六丈,辄穹然高广,一石板平庋洞中,离地数尺,大数十丈,薄仅数寸。其左则石乳下垂,色润形幻,若琼柱宝幢,横列洞中。其下分门剖隙,宛转玲珑。溯水再进,水窦愈伏,无可容入矣。窦侧石畔一窍如注,孔大仅容指,水从中出,以口承之,甘冷殊异,约内洞之深广更甚于外洞也。要之,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点评:
1636年,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由锡邑(今无锡市)、姑苏、昆山、青浦至杭州,再取道余杭、临安,下桐庐、兰溪,游金华三洞……西行过衢州、常山,再进入江西省境。9月19日出发,直至25日才入浙境,一路行程匆匆。十月初一登西湖北岸之宝石山,历飞来峰、灵隐寺、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
到余杭临安之间,游三九山与洞山,对其两山之间的黑崖白峡、无水枯涨之迹描绘细致,对其洗石如雪之状甚为惊异。一日之内并游山中干、水两洞,对发现其水洞幽境,颇为满意。
最为精彩处,即是金华三洞之游。赴洞途中,先游芙蓉峰、斗鸡岩、金星峰,一路美景,目不暇接。然后游朝真、冰壶、双龙三洞。他总结三洞特征,“朝真似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这是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浙江,也是徐霞客“万里遐征”的重要节点省份。出浙后,他一路西进,历经江西、福建、湖南、广西、贵州,直到云南,完成了人生的宏愿。
注释:
1.太虚:太空高天;
2.飞白:中国书法体的一种。
【浙江日报】再品《徐霞客游记》
稿源: 浙江日报 2012-05-17 10:16:38
整理者:记者陈醉
点评人:麻绍勤(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副会长)
徐霞客一生对浙江情有独钟,先后不少于七次游历,饱览了浙江的奇山异水。他曾东到普陀,南到雁荡,西到仙霞,北到天目,范围涉及全省10多个地市,并留下传世日记5篇——《游天台山日记》、《游雁宕山日记》、《游天台山日记后》、《游雁宕山日记后》和《浙游日记》。60万字的《徐霞客游记》,既是一部文学经典,又是一篇详尽的科学地理报告。
《游天台山日记》(节选)
癸丑(公元1613年)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焉。
四月初一日早雨。行十五里,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自奉化来,虽越岭数重,皆循山麓;至此迂回临陟,俱在山脊。而雨后新霁晴,泉声山色,往复创变,翠丛中山鹃映发,令人攀历忘苦。又十五里,饭于筋竹庵。山顶随处种麦。从筋竹岭南行,则向国清大路。适有国清僧云峰同饭,言此抵石梁,山险路长,行李不便,不若以轻装往,而重担向国清相待。余然之,令担夫随云峰往国清,余与莲舟上人就石梁道。行五里,过筋竹岭。岭旁多短松,老干屈曲,根叶苍秀,俱吾阊门盆中物也。又三十余里,抵弥陀庵。上下高岭,深山荒寂,恐藏虎,故草木俱焚去。泉轰风动,路绝旅人。庵在万山坳中,路荒且长,适当其半,可饭可宿。
初二日饭后,雨始止。遂越潦积水攀岭,溪石渐幽,二十里,暮抵天封寺。
点评:
1613年5月19日,风华正茂、踌躇满志的徐霞客,“自宁海出西门”之后,美妙的风景和愉悦的心境,跃然纸上,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八个大字,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描写得情真意切,被许多学者赞之是“全书的灵魂”。
之后,徐霞客一路游历了天台山的华顶、石梁、赤城、琼台、桃源、寒岩等众多名景,着重记叙了登华顶峰,观断桥、珠帘瀑布,对华顶峰景色以及草木异状亦有一定描绘,而对断桥、珠帘之水的描写则尤为细致。文章基本上反映了天台山的全貌,其语言清新朴素,精练准确,从此篇我们可以看出《徐霞客游记》的基本风格和通篇主题。
1632年,徐霞客再次游览了天台山并另详作游记。
注释:
1.癸丑:是干支纪年法的一个序号,这里是指明万历41年,即1613年;
2.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里的“三月晦”即是公历的5月19日;
3.於菟:旧时老虎的别称;
4.松门岭、筋竹庵、弥陀庵、天封寺都是地名。
《游雁宕山日记》(节选)
十四日天忽晴朗,乃强清隐徒为导。清隐谓湖中草满,已成芜田,徒复有他行,但可送至峰顶。余意至顶,湖可坐得,于是人捉一杖,跻攀深草中,一步一喘,数里,始历高巅。四望白云,迷漫一色,平铺峰下。诸峰朵朵,仅露一顶,日光映之,如冰壶瑶界,不辨海陆。然海中玉环一抹,若可俯而拾也。北瞰山坳壁立,内石笋森森,参差不一。三面翠崖环绕,更胜灵岩。但谷幽境绝,惟闻水声潺潺,莫辨何地。望四面峰峦累累,下伏如丘垤,惟东峰昂然独上,最东之常云,犹堪比肩。
导者告退,指湖在西腋一峰,尚须越三尖。余从之,及越一尖,路已绝;再越一尖,而所登顶已在天半。自念志云:“宕在山顶,龙湫之水,即自宕来。”今山势渐下,而上湫之涧,却自东高峰发脉,去此已隔二谷。遂返辙而东,望东峰之高者趋之,莲舟疲不能从。由旧路下,余与二奴东越二岭,人迹绝矣。已而山愈高,脊愈狭,两边夹立,如行刀背。又石片棱棱怒起,每过一脊,即一峭峰,皆从刀剑隙中攀援而上。如是者三,但见境不容足,安能容湖?既而高峰尽处,一石如劈,向惧石锋撩人,至是且无锋置足矣!踌躇崖上,不敢复向故道。俯瞰南面石壁下有一级,遂脱奴足布四条,悬崖垂空,先下一奴,余次从之,意可得攀援之路。及下,仅容足,无余地。望岩下斗深百丈,欲谋复上,而上岩亦嵌空三丈余,不能飞陟。持布上试,布为突石所勒,忽中断。复续悬之,竭力腾挽,得复登上岩。出险,还云静庵,日已渐西。主仆衣履俱敝破,寻湖之兴衰矣。遂别而下,复至龙湫,则积雨之后,怒涛倾注,变幻极势,轰雷喷雪,大倍于昨。坐至暝日落始出,南行四里,宿能仁寺。
点评:
雁宕山,旧称雁山,今称作雁荡山。山顶有积水长草之洼地,故称“荡”。据传秋时归雁多宿于此,山亦名为雁荡山。雁荡山分为南、中、北三段,北雁荡山面积最大,灵峰、灵岩、太龙湫为雁荡风景三绝。
徐霞客在1613年农历4月初游过天台山之后,经黄岩进入雁荡山,于4月11日开始登游灵峰洞。《徐霞客游记》中对北雁宕山主要景观灵峰、灵岩、大龙湫三绝加以了详尽描绘,层次分明,语言奇峻,尤其对山形水势之细微区别的把握极见功夫。写景亦非单独写景,而是极大地融进观察者的主观感受,读起来倍增真实感,特别是13日观赏了大龙湫瀑布后,14日又翻山越岭,冒着生命危险寻找雁湖的情景,描写得栩栩如生,奇峻中见优美,精炼里见功力。
注释:
1.鸟道:形容狭而陡的山间小道;
2.绝蹬:很陡的石阶;
3.莲舟:徐霞客家乡迎福寺僧人。
《浙游日记》(节选)
初十日鸡鸣起饭,天色已曙。瑞峰为余束炬数枚,与从闻分肩以从,从朱庄后西行一里,北而登岭。岭甚峻,约一里,有石耸突峰头。由石畔循北山而东,可达玉壶;由石畔逾峰而北,即朝真洞矣。洞门在高峰之上,西向穹然,下临深壑,壑中居舍环聚,恍疑避秦,不知从何而入。询之,即双龙洞外居人也。(后略去数段)
出洞,直下里许,得双龙洞。洞辟两门,瑞峰曰:“此洞初止一门。其南向者,乃万历间水倾崖石而成者。”一南向,一西向,俱为外洞。轩旷宏爽,如广履高穹,阊阖四启,非复曲房夹室之观。而石筋夭矫,石乳下垂,作种种奇形异状,此“双龙”之名所由起。中有两碑最古,一立者,镌“双龙洞”三字,一仆倒状者,镌“冰壶洞”三字,俱用燥笔作飞白之形,而不著姓名,必非近代物也。流水自洞后穿内门西出,经外洞而去。俯视其所出处,低覆仅余尺五,正如洞庭左衽之墟,须帖地而入,第彼下以土,此下以水为异耳。瑞峰为余借浴盆于潘姥家,姥居洞口。姥饷以茶果。乃解衣置盆中,赤身伏水推盆而进隘。隘五六丈,辄穹然高广,一石板平庋洞中,离地数尺,大数十丈,薄仅数寸。其左则石乳下垂,色润形幻,若琼柱宝幢,横列洞中。其下分门剖隙,宛转玲珑。溯水再进,水窦愈伏,无可容入矣。窦侧石畔一窍如注,孔大仅容指,水从中出,以口承之,甘冷殊异,约内洞之深广更甚于外洞也。要之,朝真以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点评:
1636年,徐霞客从家乡江阴出发,由锡邑(今无锡市)、姑苏、昆山、青浦至杭州,再取道余杭、临安,下桐庐、兰溪,游金华三洞……西行过衢州、常山,再进入江西省境。9月19日出发,直至25日才入浙境,一路行程匆匆。十月初一登西湖北岸之宝石山,历飞来峰、灵隐寺、上天竺、中天竺、下天竺。
到余杭临安之间,游三九山与洞山,对其两山之间的黑崖白峡、无水枯涨之迹描绘细致,对其洗石如雪之状甚为惊异。一日之内并游山中干、水两洞,对发现其水洞幽境,颇为满意。
最为精彩处,即是金华三洞之游。赴洞途中,先游芙蓉峰、斗鸡岩、金星峰,一路美景,目不暇接。然后游朝真、冰壶、双龙三洞。他总结三洞特征,“朝真似一隙天光为奇,冰壶以万斛珠玑为异,而双龙则外有二门,中悬重幄,水陆兼奇,幽明凑异者矣”。
这是徐霞客最后一次出游。浙江,也是徐霞客“万里遐征”的重要节点省份。出浙后,他一路西进,历经江西、福建、湖南、广西、贵州,直到云南,完成了人生的宏愿。
注释:
1.太虚:太空高天;
2.飞白:中国书法体的一种。
编辑: 庄伊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