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法国三重危机选举期间浮出:少数族群影响稳定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5月02日 14:26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本报连线法国选民、国内外专家

  法国大选文化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差异,一般国家在大选中都走中间路线,争取中间选民。但法国大选显示出来却是中间地带的显著萎缩。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严双伍教授分析称,法兰西民族天生就充满激情和富于浪漫;同时法国又是启蒙运动的发源地,理性思维已经是民族性格的一部分。表现在政治上就是“既激进又保守”,但又经常“富于理性,却又控制不住激情,激情总是超出理性限度,产生破坏性作用”。旅居法国的媒体评论员宋鲁郑认为,这次法国大选就是“激情与理性的对决”。

  本报记者:邢磊

  现场

  年轻人Hold不住了

  本报讯 4月22日,在法国大选的第一轮投票中,左翼社会党人候选人奥朗德获得28.61%的选票,现任总统、右翼人民运动联盟候选人萨科齐获得27.08%的选票,双双进入第二轮。而投票率超过80%,最明显的一个现象是年轻人投票情绪高涨。

  法国媒体人宋鲁郑分析称,面临经济危机,多数法国人认为不能坐视不管,必须用选票来表达自己的立场。

  多数人不愿公开立场

  法国电力公司(EDF)的“80后”法国工程师勒皮尔告诉本报记者,“我4月22日去投票了。现场气氛很平静,不需排队,组织有秩,我们所在的选区是电子投票机,一切都解释得很清楚。”

  “身边的很多朋友都关注这次大选,各种倾向都有,但通常都不大愿意公开自己的立场”,勒皮尔说。

  法国媒体人宋鲁郑则指出,选民不愿意公开自己的立场,造成了极右政党在选举中异军突起,“在选举前的民意调查中勒庞的支持率不是很高,主要原因是选民在民意调查中都不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立场,但到选举时,真实的意愿就表达出来了。所以,之前不被看好的勒庞,选票一下子达到了创纪录的18%,引起了全欧洲的震惊”。

  “面对经济危机,不管支持哪个政党的选民都坐不住了,认为自己不能坐视不管,必须用选票来表达自己立场。此外,在法国拥有选举权的华人,也积极参选,希望用选票争取权益”,法国媒体人宋鲁郑说。

  选举更关注国内问题

  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背景下,国内问题成了各个候选人关注的焦点。

  工程师勒皮尔说:“有些法国政治人物甚至不知道一根长棍面包多少钱,他们只会发表漂亮的演讲,从来不兑现美丽的诺言。期待政治人物真正关注普通民众,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

  宋鲁郑分析称,不管这次是左翼还是右翼当选法国总统,都绕不过法国存在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而法国一直关注的国际事务,只能往后靠,排在最后边。

  但勒皮尔认为,“法国应根据目前经济情况制定改革计划,重新振兴法国经济。但候选人的竞选纲领提到的问题都停留在表面,比如住房问题,欧洲中央银行的战略,法国核电前途等;有些问题又有过多渲染,比如脱离欧盟,社会不安全因素。”

  幕后

  法兰西民族性格中既有激情又有理性

  民族性格决定左右对立

  与其他国家相比,法国的政治文化、政治传统是一个特例。民族性格中的激情与理性,表现在政治上就是左右对决。

  激情与理性纠缠不清

  法国作家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对法国的民族性格作了精彩的描述:“它在行动中如此充满对立,如此爱走极端,不是由原则指导,而是任感情摆布;它的性情桀骜不驯,有时却适应君主的专横甚至强暴的统治权,而不适应主要公民的正规自由的政府。”

  从1792年法国建立第一共和国算起,到1958年戴高乐建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短短160年间,法国建立了10种政体,而每一次政体的更迭,无不是以激烈的人民起义、爆发巷战,甚至以战争实现的。

  同时,法国是启蒙运动的发祥地,在上百年的启蒙运动中,塑造了法国人理性的思维。 严双伍教授说,法国人不仅充满激情,更富有理性。

  严双伍认为,法国人的民族性格就如同他们的国旗的红蓝色一样,既充满激情、又不乏理性。理性主义在多数情况下支配一切,这一点体现在对理想政体孜孜不倦的追求中。但激情与理性结合在一起,经常产生“理性控制不住激情,激情总是超出理性的范畴,产生破坏”。

  左右互搏上百年

  法国从大革命爆发,到法兰西第三帝国建立才基本上稳定下来,前后经历了86年时间,严双伍认为,在这样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法国形成了众多的政党,在大选过程中,传达着各派观点的声音都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哪怕是梦想恢复君主制的保皇派也有自己的政党。在上百年的政治斗争中,法国政坛逐渐形成了左右两个派别,但左右两个派别中,因政治理念的不同,建立了相当多的政党。这也导致了法国不能形成像美国那样的两党制。

  而左右对立又与法国的小农经济密不可分,大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是一把双刃剑,在刺向封建制度的同时,也在砍伐资本主义的萌芽。在大革命中 ,农民为得到土地追随着资产阶级,为拿破仑给他们关于土地的许诺,拥护拿破仑,甚至是拿破仑三世,这都导致了小农土地所有制进一步扩大。

  而这一时期内,占人口多数的农民成了各个政治派别争取的对象,保守主义和因循守旧充斥了法国政坛。

  选举中更容易走极端

  法国在大革命前,是欧洲大陆最专制的封建国家,在大革命成立的宪法中体现了反权威的理念,“自由、平等、博爱”理念,成为全球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口号。但法国却一直在这两种理念之中摇摆,即怀念“路易十四时代”,又不肯放弃自由与平等。

  严双伍指出,“路易十四时代”的法国在欧洲的影响达到顶峰,同时封建专制也达到顶峰,法国人在内心深处崇拜中央集权,法国始终不能泯灭的大国情怀就源于此;但法国小农意识和受启蒙运动的影响,骨子里却反权威主义。这一点明显地体现在法国《人权宣言》中,涉及人权的条款规定:“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的,在权利方面是平等的”,相比美国《独立宣言》中“人人生而平等”更进一步。二者交替产生影响,“骨子里反权威,到后来非权威搞不下去,却有开始喜欢权威”。这使法国人在危机面前更易走极端。

  在严教授看来,在这次选举中,极左与极右崛起,二者选票加在一起达30%,选票最终会流向谁,都对选举结果起决定性作用。

  困局

  遭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打击 法国各种危机浮出

  三重危机困扰法兰西

  严双伍与宋鲁郑都认为,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双重打击之下,法国左右两派对立越来越严重,国内存在的各种危机开始浮出水面。有些危机被放大后,甚至还会引起严重的政治后果。

  一、极右翼政党崛起

  严双伍教授认为,目前法国总体政治格局基本稳定,极右翼政党也没有进入下一轮总统大选。但极右翼的“国民阵线”在一些选举纲领上进行了一些细微的改变,更容易吸引选民。

  法国媒体人宋鲁郑认为,政治上的局势还可以缓一缓。选民不满意可以通过选举把现任的领导人选下来,至少在一两年内,不会发生像美国那样的占领华尔街运动,政治上危机可以通过选举实现政权更迭。

  严双伍说,如果经济情况逐渐好转,极右翼政党会有一些选票,但不会占据主要地位;但如果经济情况继续恶化,极右翼的影响将会进一步扩大,不排除会成为主要的政治力量。马丽娜·勒庞在这次总统选举中获得18%的选票,就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

  二、经济调整任务艰苦

  法国社会面临多方面的问题,不仅仅包括经济,与之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都需要进行调整。

  严双伍认为,2007年总统大选时,萨科齐就以改革者的面貌赢得总统大选,5年来没有推行下去。这次总统大选中,奥朗德又提出改革呼吁,不可否认的是,奥朗德如果最终当选,他面临的压力绝对不会比萨科齐小。

  宋鲁郑认为,法国经济层面主要存在两方面的危机。1.如果左派上台,至少要部分兑现选举时的承诺,但那些承诺都不能真正解决法国存在的问题。法国已赤字累累,不能通过投资来解决,只能通过紧缩。2.对富人征税,这将导致经济精英逃离法国,如果左派执政的话,他的经济政策将会加深法国的危机。

  三、少数族群影响稳定

  严双伍说,法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占人口的10%,数量高达600万。战后的移民主要来自非洲的前殖民地,他们很难融入法国主流社会,在经济不景气时则成为排斥的对象,3月份的“图卢兹事件”中就是明显例证。目前,而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年轻人看不到前途,就把对社会的不满发泄到移民身上。

  宋鲁郑认为,最体现法国社会制造大危机的,还是少数族群问题。只要发生危机,少数族群就会受到冲击,而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受到的冲击一次比一次大。最近几年以来,法国已经连续出现了几次骚乱。与英国发生的骚乱性质相同,法国骚乱也都是从最底层开始的。

  理性呼声

  法兰西需要一场彻底的改革

  法国大选第一轮对决中,代表极左的梅朗雄异军突起,夺取了11.12%的选票,呼吁修改宪法,建立第六共和国。虽然没有进入选举第二轮,但也清楚地表明了法国部分选民的呼声,法国问题出在制度上,需要进行大的变革。

  所以,这次大选也被认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决。

  从2011年开始,中东北非刮起了一场反对军事强人的风暴,从北非的突尼斯,到中东的叙利亚,很多的军事强人被推翻,实现了政权的非正常更迭。

  总统更迭解决不了问题

  宋鲁郑表示,如果萨科齐连任失败,也将是政权的“非正常”更迭。

  首先,萨科齐是第五共和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任总统在第一轮选举中名列第二的总统候选人;如果败选,将会成为30年来,第一个寻求连任失败的总统。而寻求连任的现任总统,相比其他候选人,有更多的优势,但经济危机导致选民对现任的政治力量失望,希望选择其他政治力量。

  其次,萨科齐不符合法国政治传统,高调、张扬、爱出风头,这与法国政治传统格格不入,很多政治人物对萨科齐非常失望,甚至同一派别的人也对萨科齐不认可。

  宋鲁郑认为,法国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领导人所能改变的,现在是制度制约法国;不过谁当总统都无法改变现状,法国最需要改变的是制度,选谁都不能解决制度问题了。

  如此背景下,才有法国极左派候选人提出的竞选纲领——建立“第六共和国”、修改宪法,来一个大变革。第五共和国的优势是强化总统的权力,但现在看来还不够,法国需要大变革。普通老百姓的选举,只会倾向于能给带来短期好处的人,这也是左派受欢迎的原因。

  宋鲁郑分析称,现在法国又到这个关键点:必须改革制度。当年戴高乐出山的条件,就是修改宪法。当时,“第四共和国”在国家运转不下去、财政破产、国家面临内战的背景之下,戴高乐才被请了出来,并答应了戴高乐的条件。

  法国需要理性选择

  严双伍教授认为,从大革命后,法国历史上成立这么多的共和国、帝国就有一、二个。这次法国无论谁当总统,都只能是对法国进行小修小补。如果改革动作太大,伤害了选民的利益,最终只会影响自己的选情。所以,严教授表示:“法国只有出现灾难性危机,才会有根本的解决办法,这次要看危机严重到什么程度。”

  宋鲁郑分析称,虽说萨科齐不得人心,但他的政策是对的,增加劳动时间、削减福利,才是唯一解决法国问题的正确办法,但法国人民不接受。因此,这次选举是理性与非理性的对决。

  理性的一方认为,法国应承认事实,不能享受这么高的福利,应该支持右翼把改革进行下去;非理性的呼声称,我就是要我的福利,右翼要削减福利,那么我就支持左翼。如果是左翼战胜右翼,那么就是非理性战胜了理性。

  严双伍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无论是奥朗德还是萨科齐当选总统,都会面临艰巨的任务,内部的变革也不会轻易实现。

  记者观察

  法国逝去的30年

  今年的法国大选,经济成为最主要议题。无论是萨科齐还是奥朗德,都无法回避这个问题。从第一轮的高投票率就能看出,尤其是年轻人,更多的人开始关注政治,更在乎自己手中的选票,希望可以选出自己满意的总统,从而带领法国走出经济危机。

  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法国经济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法国近几届的总统,为了选票,一直不敢得罪选民,法国一直缺乏对经济、社会多方面进行彻底改革的勇气与魄力。

  战后西欧实行高福利政策,引发了很多问题。上世纪90年代的德国由于经济增长低迷,失业率高企和高福利导致问题丛生,被称为“欧洲病人”。但最近十年,德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经济重新注入了活力,这也是为什么德国能够在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中独善其身。

  而法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密特朗担任总统以来,国内政策一直摇摆不定,期间出现3次“左右共治”。虽然避免了政策偏激和片面,但明争暗斗,造成了严重“内耗”,更多地迁就了选民。

  目前,法国虽然仍是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但在经济活力、竞争力方面已远落后于美国和德国,在某些方面也被一些新兴经济体超越,法国到了需要彻底改变的时候了。

稿源: 大洋网-广州日报  编辑: 徐挺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朝鲜宣布将发射自主研发卫星
优酷与土豆宣布合并
惠特尼-休斯顿去世
马尔代夫突发军事哗变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