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仰望,便知幸福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2年04月09日 16:03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作者:马哈

  70多年前,36名新四军伤病员在江苏阳澄湖一带,演绎了一段与敌人斗智斗勇的传奇。若干年后,这段传奇被人写成歌曲、写成剧本,进而搬上舞台,沙家浜,因为一出同名京剧样板戏而名满天下。

  在这草长莺飞、怀念故人的时节,以一个行者的身份,再次走进沙家浜,不为那有名的阳澄湖大闸蟹而去,只为去寻觅那70多年前的红色传奇,拨开芦苇深处那神秘的面纱,回味那永恒的经典。

  于是,期待着又一次内心的洗礼。

  乘船游览芦苇荡魅力无比的风光,那绿波荡漾般的芦苇丛,掩映着蜿蜒曲折、宽窄相连的水面,还有那小桥畔的青青垂柳和咿咿呀呀的橹声,浓浓的乡野情趣,让人顿生陶醉。

  咿呀的鱼月摇醒金沙江脉管里李白流传下来的那枚沉睡多年的峨眉山月,千年闪闪的渔火刺痛星星善睐的眸光。虎跳峡上跳动的呼噜声,轰然惊起一滩永栖于李清照词里的白鹭,渐行渐远的扑翅声辉映冷冷清清的离愁。然谁都不曾料想,沙家浜的这大片的芦苇,它不曾喧闹,亦不曾孤独。

  它就一直默默地保持向上的姿态,跌跌撞撞地长成一种力量,摇摇晃晃地编织着一种信仰,一段激情的岁月曾在这熊熊燃烧。

  1939年,叶飞率领的以新四军第六团为主的江南抗日义勇军离开苏常地区后,留下了36位伤病员。这些伤病员每到一个村庄,就被分散安排在群众家中。碰上敌人扫荡,大家就把伤病员抬上船,转移到芦苇荡中。敌人走了,再接回村子。伤病员们陆续恢复了健康,重新建立起了武装队伍。

  与芦苇交相辉映的,是那一间间古色古香的茶馆。沙家浜在抗日战争时期有茶馆34家之多。其中春海茶馆、东来茶馆等,都是新四军的地下交通站。京剧《沙家浜》中的春来茶馆是茶馆群体的一个缩影;阿庆嫂是根据关林嫂、陆二嫂等八位原型人物塑造的一个艺术形象。

  尽管阿庆嫂是一个承载着的民族精神和人格力量这艺术形象,却丝毫未能减轻在我心中对她最真实的崇敬。以开茶馆作掩护的地下党员阿庆嫂,注定要成为时代的烙印。

  我坐在船头,脑中映现出当年36位新四军伤病员被困芦苇荡的情景,春来茶馆晃晃悠悠的灯笼,“滴水不漏”的阿庆嫂手中高高提起的“煮三江”铜壶,耳畔回响她那“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个时代造就一代人。江南水乡一代接一代的阿庆嫂,是水的精灵,晶莹剔透;是时代的骄傲,光彩照人!从沪剧《芦荡火种》到京剧《沙家浜》,成功塑造的郭建光、沙奶奶、阿庆嫂和胡传魁、刁德一等典型艺术形象,已经在我国艺术殿堂得到了应有的地位,并未随时光的流逝而黯然失色,

  祖辈们无数次在历史的长河里泅渡,让平平仄仄的声音化为唐诗宋词。然沙家浜英雄们的事迹,无需哗众取宠,便流芳千古。

  因为一出戏,认识了阿庆嫂;因为阿庆嫂,去解读了一段事迹;因为一段事迹,心生了对英雄的崇拜,对生命的敬仰。

  坐船穿行在菱荷相间、芦苇密布的湖荡中,细述岸上按照抗日战争时期建造的江南小村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新四军活动旧址等,似乎仍可依稀瞥见阿庆嫂、郭建光的身影。

  以仰望的方式,去踏寻点点滴滴的曾经,拾掇英雄的丝丝气息,化为感动,来滋润内心的干涸,来感知现有的幸福。

稿源:  编辑: 庄伊岚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优酷与土豆宣布合并
惠特尼-休斯顿去世
马尔代夫突发军事哗变
冰河救人暖人心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