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朝霞/文 周建平/摄
反映近代宁波帮引领中国民族工商业力抗外辱、威武不屈、艰难前行的年代巨作——32集电视连续剧《向东是大海》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3月14日,该剧导演、制片人与国内著名专家、文艺评论家齐聚北京的中国文艺家之家,对该剧进行了深入研讨。
《向东是大海》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这是对宁波商帮最成功的塑造”,“制作精良、气势磅礴,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大戏”,“它赋予商战题材影视剧新的历史品格和美学精神”,“这部戏不仅写商战,也写了商道和人道,国运与商运,内容深刻大气,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这是引领当今影视剧创作的成功之作”……
仲呈祥(文艺评论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文化艺术需要引领,《向东是大海》对于广大观众的鉴赏就是一种引领。
这部戏写的是商道,但是突破了商道,比写晋商、徽商的戏更强烈地勾勒了现实,这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点明宁波帮的发展,是在开放的、面向大海的背景下展开的;该剧的第二个特点是凸显宁波帮用改革创新调整经营方式,进而调整思维方式,直面矛盾、解决矛盾;第三个特点是它深化了“商道即人道,商运即国运”的主题。该剧不仅仅是商道即人道层面上的勾勒,更重要的是国运与商运之间的勾勒。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开放的现实环境下,所以该剧颇具现实意义。
剧中男主角周汉良身上体现的人格魅力、人道精神,在今天看来都是有价值的。剧中强化的主题部分非常鲜明,这是一个导演成熟的标志。
演员表演很有光彩,相当有功底。比如我很欣赏姜武的表演,他把一个特定人物的精神状态、语言方式、思维方式演绎得栩栩如生。
尹鸿(清华大学影视研究中心主任)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气势磅礴的大戏,无论是制作水平、制作规模,还是表达的基本价值观念,非常符合精品大剧的创作思路。
该剧讲述了一个商人基本的诚信和担当,着墨更多的还是宁波商帮的人格理想,特别是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背景下,如何保持住中国人的节操;在民族企业受到殖民威胁的情况下,如何深明大义,这非常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传导。
过去这一类题材的电视剧多以家庭的矛盾和关系为核心,《向东是大海》人物众多,社会线索复杂,从“家”里走出来了,让观众看到了社会历史的变迁,这是该剧更重要的突破。从周汉良个人的命运和所承担的企业的命运当中,更多地辐射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所以史诗感更强烈。
整部作品的创作有很多精彩之处,比如周汉良临危受命救董家等故事环环相扣,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再比如董芝恒在关键时刻民族大义占了上风,这非常振奋人心。姜武饰演的人物也很出彩,这是他的人物造型及人物表演的一个大反转,很吸引观众。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
近年来国产剧制作日渐火爆也日渐成熟,从电视剧的文化类型上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家庭伦理剧、怀旧剧、年代剧等非常多。而《向东是大海》在商战题材电视剧创作热潮中,非常有代表性。
第一,商战题材剧有很多,我一查有几十部、上百部类似的作品。该剧不仅仅写宁波,它写的是上海,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崛起和开拓的过程,题材和内容非常吸引人。该剧的剧名我非常欣赏,“向东是大海”,代表了面向大海要走出去的内涵,我觉得很宏达,很敞亮,反映了主创在叙事和表达上的一种意识、兴趣和信息。
第二,这部戏充分发挥了商战剧的戏剧元素,故事非常顺畅,人物刻画、叙事艺术水准比较高。
第三,该剧更重要的突破是它不是集中聚焦商战过程的复杂性、尔虞我诈,也不是聚焦家族内部的斗争,而是主要表现中国商人在激烈的商战中,作为制衡力量体现的精神价值,这正是它史诗感、文化感之所在。
张德祥(《当代电视》主编)
《向东是大海》的播出是近年来反映晚清民国时期影视剧中绽放的一朵新花。
过去看到的以晋商、徽商等为题材的一些作品各有特色,虽然说都是经商,但是体现的观念是不一样的。晋商体现的是黄土地上的一种文化精神,宁波是靠近大海的,尤其是“五口通商”以后,最早和西方人交往,因而从文化色彩上来说,《向东是大海》的观念和理念是蓝色的。
该剧表现的是近代以来上海滩民族资本、民族工业、民族商业发展的历程,真正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民族工商业面临的问题。所以该剧不仅表现了商道、人道,还表现了世道,这个世道就是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民族工业只能借助当时的环境有所萌发,有所生长,但是不可能真正的壮大。
这部电视剧和我们现实中遇到的、要解决的、要思考的问题相契合,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非常有现实意义。
李舫(《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主编)
这部电视剧对我的冲击与震撼非常大。最大的震撼,就是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矛盾下,剧中主人公凸显的忠诚和信仰。安建导演给商战剧注入了新的美学元素。商战剧不仅仅要体现商战中的尔虞我诈,更要有商战中的人性,商战背后的家国情怀更容易打动人。
剧中多次运用了宁波的民谣,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这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样式。
《向东是大海》这一剧名让人有很多想像空间,它有地域、时间、空间的三种关怀和突破。剧中周汉良说:“宁波很小,世界很大,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眼光有多远,你的事业就会有多远”。宁波商人“向东是大海”,他们走出了宁波,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广大的海域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安全,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财富,其概念和内涵是很复杂的。“向东是大海”其实也是我们对海洋权益意识的觉醒,也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一种方式。
这部剧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现在许多剧目创作,越来越怪诞,越来越穿越,同时人物越来越夸张,在道德上越来越颠覆。这部戏回到了我们的传统,这种回归是一种人性的回归,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它突出了家道即是人道,商道即是国道,这种叙事策略、叙事特点和人物性格,以及对情节的处理,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李春利(《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
看《向东是大海》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实主义在这部戏里得到了极大的渗透,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非要体现在现实题材作品中。
剧中的周汉良,三百六十行,什么都干,他带着一点嬉皮的味道,有着平民式的幽默,出身草根,机智、勇敢,这样的人和当下大众的审美心理是非常契合的。董家的当家人,诚信当先、厚德仁义,也是传统中国人的杰出代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董家的少爷,这个人物处理有突破,他做事狠,但是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恶,在民族大义面前,他焕发了血性,他的摇摆选择最终是与时代命运同步的,这个人物是现实性的一个写照。
这部戏不仅仅是从人物表情上符合现代剧,也不仅有股权纠纷、经济危机、情感纠葛,甚至于绯闻炒作、现代变革,它还有从历史中引发的对现实强烈的反思,比如对诚信、金钱和道义的理性思考。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部主任)
《向东是大海》这个剧名意味深长,不同于以往的一些商战电视剧以地域或以商人的名字命名,“向东是大海”起码有三层意义:
第一,看到这个剧名,马上会想到宁波,向东是大海,宁波就是位于中国大陆东边的沿海城市;第二,是以大海代表了浙商宽阔的胸怀,也讲了中国商人的胸怀天下,这是又一个喻意;第三,体现了浙商敢为天下先的闯劲。面对大海,没有很多的祖训和经验可寻,更重要的是要有敢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这部电视剧以“脖子硬”的宁波人为代表,既有中华文明内在的传承精神,又有一股面向大海,敢为天下先的闯劲。
《向东是大海》:电视剧创作的突破与引领之作
稿源: 宁波日报 2012-03-16 09:54:44
陈朝霞/文 周建平/摄
反映近代宁波帮引领中国民族工商业力抗外辱、威武不屈、艰难前行的年代巨作——32集电视连续剧《向东是大海》正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3月14日,该剧导演、制片人与国内著名专家、文艺评论家齐聚北京的中国文艺家之家,对该剧进行了深入研讨。
《向东是大海》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评价——“这是对宁波商帮最成功的塑造”,“制作精良、气势磅礴,是值得高度关注的大戏”,“它赋予商战题材影视剧新的历史品格和美学精神”,“这部戏不仅写商战,也写了商道和人道,国运与商运,内容深刻大气,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这是引领当今影视剧创作的成功之作”……
仲呈祥(文艺评论家、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文化艺术需要引领,《向东是大海》对于广大观众的鉴赏就是一种引领。
这部戏写的是商道,但是突破了商道,比写晋商、徽商的戏更强烈地勾勒了现实,这是它与众不同的地方。这部戏最大的特点是,点明宁波帮的发展,是在开放的、面向大海的背景下展开的;该剧的第二个特点是凸显宁波帮用改革创新调整经营方式,进而调整思维方式,直面矛盾、解决矛盾;第三个特点是它深化了“商道即人道,商运即国运”的主题。该剧不仅仅是商道即人道层面上的勾勒,更重要的是国运与商运之间的勾勒。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中华民族正处在一个开放的现实环境下,所以该剧颇具现实意义。
剧中男主角周汉良身上体现的人格魅力、人道精神,在今天看来都是有价值的。剧中强化的主题部分非常鲜明,这是一个导演成熟的标志。
演员表演很有光彩,相当有功底。比如我很欣赏姜武的表演,他把一个特定人物的精神状态、语言方式、思维方式演绎得栩栩如生。
尹鸿(清华大学影视研究中心主任)
这是一部制作精良、气势磅礴的大戏,无论是制作水平、制作规模,还是表达的基本价值观念,非常符合精品大剧的创作思路。
该剧讲述了一个商人基本的诚信和担当,着墨更多的还是宁波商帮的人格理想,特别是在近代中国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背景下,如何保持住中国人的节操;在民族企业受到殖民威胁的情况下,如何深明大义,这非常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传导。
过去这一类题材的电视剧多以家庭的矛盾和关系为核心,《向东是大海》人物众多,社会线索复杂,从“家”里走出来了,让观众看到了社会历史的变迁,这是该剧更重要的突破。从周汉良个人的命运和所承担的企业的命运当中,更多地辐射了风云变幻的历史,所以史诗感更强烈。
整部作品的创作有很多精彩之处,比如周汉良临危受命救董家等故事环环相扣,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再比如董芝恒在关键时刻民族大义占了上风,这非常振奋人心。姜武饰演的人物也很出彩,这是他的人物造型及人物表演的一个大反转,很吸引观众。
丁亚平(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
近年来国产剧制作日渐火爆也日渐成熟,从电视剧的文化类型上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家庭伦理剧、怀旧剧、年代剧等非常多。而《向东是大海》在商战题材电视剧创作热潮中,非常有代表性。
第一,商战题材剧有很多,我一查有几十部、上百部类似的作品。该剧不仅仅写宁波,它写的是上海,是中国近代民族工商业崛起和开拓的过程,题材和内容非常吸引人。该剧的剧名我非常欣赏,“向东是大海”,代表了面向大海要走出去的内涵,我觉得很宏达,很敞亮,反映了主创在叙事和表达上的一种意识、兴趣和信息。
第二,这部戏充分发挥了商战剧的戏剧元素,故事非常顺畅,人物刻画、叙事艺术水准比较高。
第三,该剧更重要的突破是它不是集中聚焦商战过程的复杂性、尔虞我诈,也不是聚焦家族内部的斗争,而是主要表现中国商人在激烈的商战中,作为制衡力量体现的精神价值,这正是它史诗感、文化感之所在。
张德祥(《当代电视》主编)
《向东是大海》的播出是近年来反映晚清民国时期影视剧中绽放的一朵新花。
过去看到的以晋商、徽商等为题材的一些作品各有特色,虽然说都是经商,但是体现的观念是不一样的。晋商体现的是黄土地上的一种文化精神,宁波是靠近大海的,尤其是“五口通商”以后,最早和西方人交往,因而从文化色彩上来说,《向东是大海》的观念和理念是蓝色的。
该剧表现的是近代以来上海滩民族资本、民族工业、民族商业发展的历程,真正揭示了在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下民族工商业面临的问题。所以该剧不仅表现了商道、人道,还表现了世道,这个世道就是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民族工业只能借助当时的环境有所萌发,有所生长,但是不可能真正的壮大。
这部电视剧和我们现实中遇到的、要解决的、要思考的问题相契合,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非常有现实意义。
李舫(《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文化采访室主编)
这部电视剧对我的冲击与震撼非常大。最大的震撼,就是在复杂的时代背景与民族矛盾下,剧中主人公凸显的忠诚和信仰。安建导演给商战剧注入了新的美学元素。商战剧不仅仅要体现商战中的尔虞我诈,更要有商战中的人性,商战背后的家国情怀更容易打动人。
剧中多次运用了宁波的民谣,有很强的地域特色,这是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样式。
《向东是大海》这一剧名让人有很多想像空间,它有地域、时间、空间的三种关怀和突破。剧中周汉良说:“宁波很小,世界很大,你的心有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你的眼光有多远,你的事业就会有多远”。宁波商人“向东是大海”,他们走出了宁波,走出了中国,走向了世界。
广大的海域承载着我们的文化安全,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财富,其概念和内涵是很复杂的。“向东是大海”其实也是我们对海洋权益意识的觉醒,也是民族意识觉醒的一种方式。
这部剧还有一个非常值得称道的地方。现在许多剧目创作,越来越怪诞,越来越穿越,同时人物越来越夸张,在道德上越来越颠覆。这部戏回到了我们的传统,这种回归是一种人性的回归,也是一种文化的回归。它突出了家道即是人道,商道即是国道,这种叙事策略、叙事特点和人物性格,以及对情节的处理,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李春利(《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
看《向东是大海》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实主义在这部戏里得到了极大的渗透,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非要体现在现实题材作品中。
剧中的周汉良,三百六十行,什么都干,他带着一点嬉皮的味道,有着平民式的幽默,出身草根,机智、勇敢,这样的人和当下大众的审美心理是非常契合的。董家的当家人,诚信当先、厚德仁义,也是传统中国人的杰出代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董家的少爷,这个人物处理有突破,他做事狠,但是并不是从始至终都恶,在民族大义面前,他焕发了血性,他的摇摆选择最终是与时代命运同步的,这个人物是现实性的一个写照。
这部戏不仅仅是从人物表情上符合现代剧,也不仅有股权纠纷、经济危机、情感纠葛,甚至于绯闻炒作、现代变革,它还有从历史中引发的对现实强烈的反思,比如对诚信、金钱和道义的理性思考。
高小立(《文艺报》艺术部主任)
《向东是大海》这个剧名意味深长,不同于以往的一些商战电视剧以地域或以商人的名字命名,“向东是大海”起码有三层意义:
第一,看到这个剧名,马上会想到宁波,向东是大海,宁波就是位于中国大陆东边的沿海城市;第二,是以大海代表了浙商宽阔的胸怀,也讲了中国商人的胸怀天下,这是又一个喻意;第三,体现了浙商敢为天下先的闯劲。面对大海,没有很多的祖训和经验可寻,更重要的是要有敢于开拓进取的精神。这部电视剧以“脖子硬”的宁波人为代表,既有中华文明内在的传承精神,又有一股面向大海,敢为天下先的闯劲。
编辑: 沈媛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