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开幕,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瞩目。这不仅因为报告涉及了国家政策、发展大计,更因为报告回应了各方关切,牵动了公众心弦。
代表民意、回应关切的前提是对民意的广泛征集。两会之前,政府工作报告还在起草阶段,中央就以召开座谈会、下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并将群众的期待、建议写入报告。
民意是怎样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本报编辑、记者与参加意见征集的部分代表、群众连线,就如何更加广泛征集民意、代表民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问 总结是否符合实际?
主持人:3月5日,本次人代会开幕,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有什么让各位印象深刻的提法、说法吗?
高德康:报告中说,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这虽然是一句很简单的陈述,但对我们这些做实业的人来说,感受十分深刻。
过去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欧美经济很不给力。反观我们,虽然也面临许多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但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中国企业家为之自豪。
沈德洪:3月5日上午,我和村里人一起收看总理作报告。当听到“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我们都鼓掌、欢呼起来。作为当代农民,我们很光荣!
龚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与GDP增长相联系,教育将得到长期而稳定的投入。
主持人:报告中关于去年工作的总结,与各位的感受相符吗?能不能结合自身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沈德洪:报告中说,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我大概算了一下,去年我们村人光是分红就有19800元,外出打工的每人每月至少有2500元,村民收入的确提高了不少。
宁征:报告提出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听了非常振奋,这正是目前各级政府在努力做的。今年,青岛将新增15所公办幼儿园,重点完成200所乡村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任务。这种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也让我觉得这份事业越来越有干头了。
二问 建议是否得到采纳?
主持人:在此前的座谈会、调研以及其他征集意见的形式中,各位都提了什么建议?
宁征:在2月7日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我是唯一一位学前教育界的代表。10分钟的发言中,我主要提了针对学前教育的四条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幼儿园经费保障机制,二是解决好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三是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继续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四是加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这些建议的主要精神,都写进了报告。
主持人:听了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觉得自己的建议或者意见是否被采纳了?
沈德洪:在2月4日与总理的交流中,我们村江树清反映,每年台风都对红葱造成很大影响,水没法从田里排出去,水浸后连葱种子都保不住。他建议开展农业保险,减少种植风险。当听到报告中说要“发展农业保险”,他开心得不得了!
龚克:当时,我提出学校工作要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讲,我觉得更有意义、更深刻了。
我觉得中央政府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时候,确实是认真考虑,积极予以采纳了。
高德康:我们是做实业的,特别期待政府对实体经济切实重视起来。报告提出,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听到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振奋。希望政府继续给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更给力的支持。
三问 问政如何更加有效?
主持人:对于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认为回应了各方关切,既富有人情味又有操作性。各位对今年政府工作有什么期待?
沈德洪:说到期待,我觉得国家在加大农业投入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比如,我们村有1700多亩耕地根本没有搞过农田基本建设,而且根治农田污染也不能再等了。
高德康: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农村的建设规划与实施问题依然是阻碍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重要瓶颈。
希望在下一阶段新农村建设中,能更加重视农村建设规划,避免因建设规划滞后和不完善导致不必要的重复拆迁,避免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以及引发社会矛盾。
主持人:随着时代的进步,政府在决策时,听取公众意见的途径更多、范围更广。各位希望政府以什么形式听取意见,以保证决策最大程度地反映和体现民意?
龚克:通过代表、委员来反映问题、影响政府决策,已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建言形式。所以,每位代表、委员都应该认真履职,收集并代表公众意见。
沈德洪: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多来村里虚心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多跟农民兄弟交朋友,零距离了解民生,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宁征:除了座谈会形式,也可以多深入基层,听听来自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而且现在网络发达,从网上征求意见和建议,也有利于政府采纳民意,改进工作。
民意怎样写进政府工作报告
稿源: 人民网 2012-03-06 09:01:50
新闻背景
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正式开幕,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备受瞩目。这不仅因为报告涉及了国家政策、发展大计,更因为报告回应了各方关切,牵动了公众心弦。
代表民意、回应关切的前提是对民意的广泛征集。两会之前,政府工作报告还在起草阶段,中央就以召开座谈会、下基层调研等多种方式,广泛征集意见,并将群众的期待、建议写入报告。
民意是怎样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本报编辑、记者与参加意见征集的部分代表、群众连线,就如何更加广泛征集民意、代表民意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一问 总结是否符合实际?
主持人:3月5日,本次人代会开幕,温家宝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有什么让各位印象深刻的提法、说法吗?
高德康:报告中说,我们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实现了“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这虽然是一句很简单的陈述,但对我们这些做实业的人来说,感受十分深刻。
过去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欧美经济很不给力。反观我们,虽然也面临许多困难,存在不少问题,但经济发展总体向好,中国企业家为之自豪。
沈德洪:3月5日上午,我和村里人一起收看总理作报告。当听到“粮食总产量实现了历史罕见的‘八连增’,连续5年超万亿斤”,我们都鼓掌、欢呼起来。作为当代农民,我们很光荣!
龚克: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报告明确提出了“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也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与GDP增长相联系,教育将得到长期而稳定的投入。
主持人:报告中关于去年工作的总结,与各位的感受相符吗?能不能结合自身情况简单介绍一下?
沈德洪:报告中说,去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1.4%。我大概算了一下,去年我们村人光是分红就有19800元,外出打工的每人每月至少有2500元,村民收入的确提高了不少。
宁征:报告提出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我听了非常振奋,这正是目前各级政府在努力做的。今年,青岛将新增15所公办幼儿园,重点完成200所乡村幼儿园新建、改扩建任务。这种投入力度前所未有,也让我觉得这份事业越来越有干头了。
二问 建议是否得到采纳?
主持人:在此前的座谈会、调研以及其他征集意见的形式中,各位都提了什么建议?
宁征:在2月7日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座谈会上,我是唯一一位学前教育界的代表。10分钟的发言中,我主要提了针对学前教育的四条建议:一是建立健全幼儿园经费保障机制,二是解决好幼儿教师的编制问题,三是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继续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四是加强学前教育行政管理力量。这些建议的主要精神,都写进了报告。
主持人:听了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觉得自己的建议或者意见是否被采纳了?
沈德洪:在2月4日与总理的交流中,我们村江树清反映,每年台风都对红葱造成很大影响,水没法从田里排出去,水浸后连葱种子都保不住。他建议开展农业保险,减少种植风险。当听到报告中说要“发展农业保险”,他开心得不得了!
龚克:当时,我提出学校工作要从“学科为本”转变为“学生为本”,从侧重“传授知识”转变为重在“提升素质”。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把“深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合在一起讲,我觉得更有意义、更深刻了。
我觉得中央政府在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时候,确实是认真考虑,积极予以采纳了。
高德康:我们是做实业的,特别期待政府对实体经济切实重视起来。报告提出,重点支持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听到这句话,我觉得非常振奋。希望政府继续给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更给力的支持。
三问 问政如何更加有效?
主持人:对于本次政府工作报告,代表、委员们认为回应了各方关切,既富有人情味又有操作性。各位对今年政府工作有什么期待?
沈德洪:说到期待,我觉得国家在加大农业投入方面还有较大空间。
比如,我们村有1700多亩耕地根本没有搞过农田基本建设,而且根治农田污染也不能再等了。
高德康:近年来,新农村建设一直是国家的重要课题。我认为,农村的建设规划与实施问题依然是阻碍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重要瓶颈。
希望在下一阶段新农村建设中,能更加重视农村建设规划,避免因建设规划滞后和不完善导致不必要的重复拆迁,避免造成社会财富的浪费,以及引发社会矛盾。
主持人:随着时代的进步,政府在决策时,听取公众意见的途径更多、范围更广。各位希望政府以什么形式听取意见,以保证决策最大程度地反映和体现民意?
龚克:通过代表、委员来反映问题、影响政府决策,已经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建言形式。所以,每位代表、委员都应该认真履职,收集并代表公众意见。
沈德洪:希望各级领导干部多来村里虚心听取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多跟农民兄弟交朋友,零距离了解民生,防止搞形式、走过场。
宁征:除了座谈会形式,也可以多深入基层,听听来自基层群众的真实声音。而且现在网络发达,从网上征求意见和建议,也有利于政府采纳民意,改进工作。
编辑: 吴冠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