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昨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谢家麟和吴良镛),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一等奖空缺),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
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以第一完成单位凭“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市第9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
向国外同行请教失败的经验
历经10年论证,4年零4个月施工,2008年5月1日,投资134.54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但有关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创新故事却要从2002年开始说起。
2002年6月,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吕忠达随指挥部领导前往美国新奥尔良市考察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庞恰特雷恩湖桥,全长38.6公里,已安全运行了40年。面对着美国的桥梁建设专家、管理者,吕忠达开口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最失败的经验是什么,可以分享一下吗?”
庞恰特雷恩湖桥管理者则坦诚地说:“在桥上行车,最可怕的是风,当时建设时,没有设计周全,你们一定要考虑大风时行车的安全。”
风对大桥上行车的影响到底有多可怕?只要遇到8级风,微型车在长桥上就可能侧翻,而在海上,8级风太常见了。
这次取经回来后,工程指挥部马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设计出在灯柱之间摆上高1.5米的透明半弧型风障,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抗风力已达到11级。
这样的思路在国内还是首创。自从杭州湾大桥装上风障后,其他大桥也立刻意识到这一重要点,开始推广普及,象山港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也已充分运用了此技术。
一座桥上有25项专利
吕忠达说:“比起获国家奖,更让人兴奋的是,我们的技术被同行应用,让国内外的大型桥梁建设上有咱宁波技术、中国技术。”
比如海水会侵蚀深入海底的钢管桩,国外通行的做法就是加厚管壁,按百年大桥的设计,管壁就要增厚2厘米,整座大桥钢管桩用钢量将从37万吨增至50万吨。成本增加不说,现有的打桩设备也无法胜任。经过上百次的摸索,技术人员创新了粉末涂装工艺,给钢管桩裹上了一层特制的“外衣”,防腐效果出奇得好,直接节省了4.5亿元建设资金。
海水中富含的氯离子是混凝土结构的“天敌”,工程技术人员大胆改变混凝土“配方”,用类似调“鸡尾酒”的方式,研发出了高密实性的海工混凝土。由此,成功解决了跨海桥梁钢管桩结构、混凝土结构防腐两大世界性难题。
……
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材料上显示: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中成套技术国家授权专利有25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其中的许多技术都被应用到了舟山连岛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及国内其他大型跨海大桥上。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实习生 王哲
“宁波造桥技术”获二等奖
稿源: 东南商报 2012-02-15 12:51:15
中共中央、国务院昨天上午在北京隆重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共授奖374个项目和10位科技专家。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2人(谢家麟和吴良镛),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36项(一等奖空缺),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5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283项。
杭州湾大桥工程指挥部以第一完成单位凭“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关键技术”拿下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这是我市第9次作为第一承担单位获得国家科技奖。
向国外同行请教失败的经验
历经10年论证,4年零4个月施工,2008年5月1日,投资134.54亿元的杭州湾跨海大桥建成通车。
但有关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创新故事却要从2002年开始说起。
2002年6月,大桥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总工程师吕忠达随指挥部领导前往美国新奥尔良市考察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桥——庞恰特雷恩湖桥,全长38.6公里,已安全运行了40年。面对着美国的桥梁建设专家、管理者,吕忠达开口的第一个问题是:“你们最失败的经验是什么,可以分享一下吗?”
庞恰特雷恩湖桥管理者则坦诚地说:“在桥上行车,最可怕的是风,当时建设时,没有设计周全,你们一定要考虑大风时行车的安全。”
风对大桥上行车的影响到底有多可怕?只要遇到8级风,微型车在长桥上就可能侧翻,而在海上,8级风太常见了。
这次取经回来后,工程指挥部马上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设计出在灯柱之间摆上高1.5米的透明半弧型风障,现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抗风力已达到11级。
这样的思路在国内还是首创。自从杭州湾大桥装上风障后,其他大桥也立刻意识到这一重要点,开始推广普及,象山港大桥舟山跨海大桥也已充分运用了此技术。
一座桥上有25项专利
吕忠达说:“比起获国家奖,更让人兴奋的是,我们的技术被同行应用,让国内外的大型桥梁建设上有咱宁波技术、中国技术。”
比如海水会侵蚀深入海底的钢管桩,国外通行的做法就是加厚管壁,按百年大桥的设计,管壁就要增厚2厘米,整座大桥钢管桩用钢量将从37万吨增至50万吨。成本增加不说,现有的打桩设备也无法胜任。经过上百次的摸索,技术人员创新了粉末涂装工艺,给钢管桩裹上了一层特制的“外衣”,防腐效果出奇得好,直接节省了4.5亿元建设资金。
海水中富含的氯离子是混凝土结构的“天敌”,工程技术人员大胆改变混凝土“配方”,用类似调“鸡尾酒”的方式,研发出了高密实性的海工混凝土。由此,成功解决了跨海桥梁钢管桩结构、混凝土结构防腐两大世界性难题。
……
申报国家科技进步奖的材料上显示:强潮海域跨海大桥建设中成套技术国家授权专利有25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其中的许多技术都被应用到了舟山连岛工程、京沪高速铁路及国内其他大型跨海大桥上。
东南商报记者 卢科霞 实习生 王哲
编辑: 杜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