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李晓亮:是谁需要一个“人造”的韩寒?
稿源: 新民网  | 2012-01-19 13:22:43

  【新民网评】韩寒,一向低调,很久没有卷入这么热闹的战局了。扬名十年,获誉无数的韩寒,这次竟然被指“人造”。IT从业者麦田,近来写了篇名为《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真是下了功夫搜集,从十年前韩寒成名之初说起,貌似用数据说话,辅以逻辑推理,大意是说,韩寒今日的功成名就,皆因父亲韩仁均、出版人路金波代笔包装“人造”的结果。(1月17日《京华时报》)

  麦田还质疑韩寒参加新概念大赛获得大奖的《杯中窥人》,是其“拼爹”的结果——“给韩寒出题的李其纲,是韩仁均的大学同学。”而且很有些想当然地觉得一个17岁少年可能连英语都不顺溜,不可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甚至文中还用到拉丁文。我真不知道,这怎么能算严密的逻辑推理呢?最多算是“有罪推定”的“中国逻辑”吧?

  就像韩寒难以自证自己没有找人捉刀代笔一样,这种并非以严谨的事实为基础的“推论”,完全是空对空的选择性论证。而且,新概念主办方《萌芽》也已否认麦田质疑韩寒获奖“拼爹”的说法,称韩寒父亲与出题者不认识,不存在作弊可能。这次韩寒是真急了,连夜发文回应,并愿意悬赏两千万元寻找“代笔人”。范冰冰也来助威,加码两千万,力挺韩寒。

  微博上,八成人相信韩寒,也有人认为麦田是“绑架”韩寒,炒作上位。其实,这或许也有点诛心的味道,毕竟,在没有更多信息之前,一切凭空的揣测都是非理性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闲人。

  本来这么多年,质疑韩寒背后有策划包装团队,有代笔捉刀高人的声音一直不绝。这次麦田的质疑能掀起如此大波,还是赶巧了。因为不久前,韩寒发了三篇谈论一些宏观而抽象命题的博文,影响之大,几乎所有同题文章都难以匹敌。可正是这“韩三篇”引来了极大争议。“可惜韩寒不读书”的惋惜声,不绝于耳。

  学者刘瑜不禁感慨:“从我个人观察来看,中国也好,西方也好,多读几本书往往使很多人变得傲慢无礼,但读更多的书往往使人变得更谦逊。不是不想斩钉截铁,是不敢。”不少知识界文化界精英这次对韩寒表示了遗憾和失望。可是,你会发现很多跟着起哄的人,甚至十年来根本对韩寒没有多少了解,只是见吵得热闹才临时加入附和。

  而韩寒其实一直没变,他一直竭力保持独立清醒,不想被任何一方拉来当枪使。就如他一篇文章题目一样——《需要真相还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他崇尚温和、妥协。协商和宽容,希望尊重每个人的生活,而他发现很多知识分子却往往不尊重他们所看不惯的生活。认同你的观点时,拉你入伙,捧你上天,否则,就极端地把你推往对立面。这么看,某种意义上,那个获誉无数的公民韩寒,还真可能是一个被社会被大众特别是被学界知识界文化界各种精英幻化出来的一个精神偶像,从这个层面讲,麦田说的人造韩寒,是成立的——一个只会不断重申包裹着常识的各种俏皮段子的竖子,在一个世无英雄的时代,骤然成名。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而韩寒,之所以是韩寒,就在于成长的韩寒,坚信“总需要有人对我们的生活露出一脸坏笑”,坚持做“讲真话的既得利益者”。

  到底是谁需要这个“人造”的韩寒?这个问题想清楚了,那么我们就会认同下面这句话“韩寒不缺乏崇拜者,他只是需要同路人。”(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陈燕】

李晓亮:是谁需要一个“人造”的韩寒?

稿源: 新民网 2012-01-19 13:22:43

  【新民网评】韩寒,一向低调,很久没有卷入这么热闹的战局了。扬名十年,获誉无数的韩寒,这次竟然被指“人造”。IT从业者麦田,近来写了篇名为《人造韩寒:一场关于“公民的闹剧”》的博文。真是下了功夫搜集,从十年前韩寒成名之初说起,貌似用数据说话,辅以逻辑推理,大意是说,韩寒今日的功成名就,皆因父亲韩仁均、出版人路金波代笔包装“人造”的结果。(1月17日《京华时报》)

  麦田还质疑韩寒参加新概念大赛获得大奖的《杯中窥人》,是其“拼爹”的结果——“给韩寒出题的李其纲,是韩仁均的大学同学。”而且很有些想当然地觉得一个17岁少年可能连英语都不顺溜,不可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甚至文中还用到拉丁文。我真不知道,这怎么能算严密的逻辑推理呢?最多算是“有罪推定”的“中国逻辑”吧?

  就像韩寒难以自证自己没有找人捉刀代笔一样,这种并非以严谨的事实为基础的“推论”,完全是空对空的选择性论证。而且,新概念主办方《萌芽》也已否认麦田质疑韩寒获奖“拼爹”的说法,称韩寒父亲与出题者不认识,不存在作弊可能。这次韩寒是真急了,连夜发文回应,并愿意悬赏两千万元寻找“代笔人”。范冰冰也来助威,加码两千万,力挺韩寒。

  微博上,八成人相信韩寒,也有人认为麦田是“绑架”韩寒,炒作上位。其实,这或许也有点诛心的味道,毕竟,在没有更多信息之前,一切凭空的揣测都是非理性的。世上无难事,只怕有闲人。

  本来这么多年,质疑韩寒背后有策划包装团队,有代笔捉刀高人的声音一直不绝。这次麦田的质疑能掀起如此大波,还是赶巧了。因为不久前,韩寒发了三篇谈论一些宏观而抽象命题的博文,影响之大,几乎所有同题文章都难以匹敌。可正是这“韩三篇”引来了极大争议。“可惜韩寒不读书”的惋惜声,不绝于耳。

  学者刘瑜不禁感慨:“从我个人观察来看,中国也好,西方也好,多读几本书往往使很多人变得傲慢无礼,但读更多的书往往使人变得更谦逊。不是不想斩钉截铁,是不敢。”不少知识界文化界精英这次对韩寒表示了遗憾和失望。可是,你会发现很多跟着起哄的人,甚至十年来根本对韩寒没有多少了解,只是见吵得热闹才临时加入附和。

  而韩寒其实一直没变,他一直竭力保持独立清醒,不想被任何一方拉来当枪使。就如他一篇文章题目一样——《需要真相还是需要符合需要的真相》。他崇尚温和、妥协。协商和宽容,希望尊重每个人的生活,而他发现很多知识分子却往往不尊重他们所看不惯的生活。认同你的观点时,拉你入伙,捧你上天,否则,就极端地把你推往对立面。这么看,某种意义上,那个获誉无数的公民韩寒,还真可能是一个被社会被大众特别是被学界知识界文化界各种精英幻化出来的一个精神偶像,从这个层面讲,麦田说的人造韩寒,是成立的——一个只会不断重申包裹着常识的各种俏皮段子的竖子,在一个世无英雄的时代,骤然成名。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哀。而韩寒,之所以是韩寒,就在于成长的韩寒,坚信“总需要有人对我们的生活露出一脸坏笑”,坚持做“讲真话的既得利益者”。

  到底是谁需要这个“人造”的韩寒?这个问题想清楚了,那么我们就会认同下面这句话“韩寒不缺乏崇拜者,他只是需要同路人。”(作者系媒体评论员)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