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外媒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经济走势定调
稿源: 新华网  | 2011-12-16 09:27:01

  【新加坡《联合早报》 12月15日报道】题:中国经济总基调明年“稳中求进”

  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以及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的宏观政策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

  除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提出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轴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18字方针,其中“稳增长”是首要核心。

  由于明年恰逢中共举行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分析认为“稳经济”也是为了“稳社会”、“稳政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曜松表示,“如果说2011年的"稳健"重点是为了抑制通胀,那么2012年的稳健可能更多是推动结构调整,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12月14日报道】题:中国经济会议求稳为主缺乏新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被外界评价为“缺乏新意”,会议的基调以“求稳”为主,会上不断重复强调“稳”。

  据媒体报道,会议提出“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在目前由西方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国际经济形势走低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正在遭遇多重困难,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中小型私营企业的高利贷、房地产泡沫及并未完全控制的高通胀等。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求稳”作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在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看来是目前局势下不得已的对策。

  在北京的经济学家仲大军在接受BBC采访时认为,中国当局大力推出经济维稳政策的原因,可能是希望改善中国的经济质量。

  仲大军认为,政府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也应该在社会保障、社会分配等各方面作政策调整,不仅要在经济方面求稳,也要在政治、社会方面求稳,这样才会有效。

  增长是“头号关切”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14日报道】题:增长现在是中国的头号政策关切

  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在结束其最重要的年度经济会议之际,决定在其所称的全球经济前景“十分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把重点放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上面。

  历时三天、面向共产党高级官员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旨在为来年制定政策。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说:“增长已取代通胀成为北京的头号政策关切,中国经济很有可能进一步放缓,从而要求(政府)出台进一步的宽松措施。”

  【日本《每日新闻》12月15日报道】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决定,为了遏制通货膨胀,中国将继续实行去年12月制定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将把工作重心从稳定物价转向经济增长。这是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经济。目前欧洲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不过,过多的财政投入和货币政策的放宽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死灰复燃,因此中国政府在经济运行中仍将面临两难的境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将重点从稳定物价转向经济增长,是因为遏制通胀的紧缩政策和对欧洲出口的下滑已经导致了国内经济放缓,政府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日本经济新闻》12月15日报道】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的会议上取而代之的方针是“把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这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政府将政策重点由遏制通胀向促进经济增长转变的姿态。

  经济再平衡不易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4日文章】题:中国再平衡行动迟缓(作者斯蒂芬·格林)

  目前中国所担忧的影响再平衡的因素是欧洲。欧洲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而出口占了这个国家工业产量的约40%。但中国今年出现了经济减速,原因是要应对超过6%的通胀,而通胀是其自己造成的。

  好消息是,现在还有进行温和的货币宽松政策的空间,而这种政策已然开始实施。

  总而言之,只要欧元区不发生内爆,中国就应该能挺过2012年。中国明年真正的GDP增长可能会达到8.1%。

  现在的风险是,短期的担忧会把真正的大规模改革再次挤下日程表。如果要实现8.1%的增长,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9%。考虑到过去几年日益严重的国内不平衡现象,这并不是个小数目。

  尽管一直在谈论再平衡的问题,但过去几年进展却十分有限。消费仍有障碍。利率依然太低,而服务业依然由国家控制,缺少服务消费者的活力。大批的移民无法获得可负担的住房或社会服务。领导层本周没有触及这些挑战,但早晚要面对。

  中国解决大问题的策略一向是渐进主义。但是正在积累的挑战是复杂且相互联系的。它们要求一开始就重新确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这个目标,同时还需要一些综合的策略。

  作者:斯蒂芬·格林 (来源:新华国际)

【编辑:崔燕】

外媒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经济走势定调

稿源: 新华网 2011-12-16 09:27:01

  【新加坡《联合早报》 12月15日报道】题:中国经济总基调明年“稳中求进”

  在全球经济前景不明朗以及外部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明年的宏观政策总基调定为“稳中求进”。

  除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也提出经济工作的六大主轴为“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18字方针,其中“稳增长”是首要核心。

  由于明年恰逢中共举行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有分析认为“稳经济”也是为了“稳社会”、“稳政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曜松表示,“如果说2011年的"稳健"重点是为了抑制通胀,那么2012年的稳健可能更多是推动结构调整,维持经济的平稳增长,不出现大起大落”。

  【英国广播公司(BBC)网站12月14日报道】题:中国经济会议求稳为主缺乏新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此次会议被外界评价为“缺乏新意”,会议的基调以“求稳”为主,会上不断重复强调“稳”。

  据媒体报道,会议提出“稳增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迎接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在目前由西方主权债务危机导致国际经济形势走低的影响下,中国经济正在遭遇多重困难,包括地方政府债务危机、中小型私营企业的高利贷、房地产泡沫及并未完全控制的高通胀等。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求稳”作为未来的经济政策,在相当一部分经济学家看来是目前局势下不得已的对策。

  在北京的经济学家仲大军在接受BBC采访时认为,中国当局大力推出经济维稳政策的原因,可能是希望改善中国的经济质量。

  仲大军认为,政府在调整经济政策的同时,也应该在社会保障、社会分配等各方面作政策调整,不仅要在经济方面求稳,也要在政治、社会方面求稳,这样才会有效。

  增长是“头号关切”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12月14日报道】题:增长现在是中国的头号政策关切

  中国执政的共产党在结束其最重要的年度经济会议之际,决定在其所称的全球经济前景“十分严峻复杂”的情况下,把重点放在保持经济快速增长上面。

  历时三天、面向共产党高级官员的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旨在为来年制定政策。

  汇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说:“增长已取代通胀成为北京的头号政策关切,中国经济很有可能进一步放缓,从而要求(政府)出台进一步的宽松措施。”

  【日本《每日新闻》12月15日报道】一年一度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4日在北京闭幕。会议决定,为了遏制通货膨胀,中国将继续实行去年12月制定的“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将把工作重心从稳定物价转向经济增长。这是因为欧债危机的影响已经波及国内经济。目前欧洲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不过,过多的财政投入和货币政策的放宽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死灰复燃,因此中国政府在经济运行中仍将面临两难的境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所以将重点从稳定物价转向经济增长,是因为遏制通胀的紧缩政策和对欧洲出口的下滑已经导致了国内经济放缓,政府希望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增长。

  【《日本经济新闻》12月15日报道】去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今年的会议上取而代之的方针是“把有效防范经济运行中的潜在风险放在宏观调控的重要位置”。这鲜明地体现出中国政府将政策重点由遏制通胀向促进经济增长转变的姿态。

  经济再平衡不易

  【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4日文章】题:中国再平衡行动迟缓(作者斯蒂芬·格林)

  目前中国所担忧的影响再平衡的因素是欧洲。欧洲是中国的最大出口市场,而出口占了这个国家工业产量的约40%。但中国今年出现了经济减速,原因是要应对超过6%的通胀,而通胀是其自己造成的。

  好消息是,现在还有进行温和的货币宽松政策的空间,而这种政策已然开始实施。

  总而言之,只要欧元区不发生内爆,中国就应该能挺过2012年。中国明年真正的GDP增长可能会达到8.1%。

  现在的风险是,短期的担忧会把真正的大规模改革再次挤下日程表。如果要实现8.1%的增长,投资增速至少要达到9%。考虑到过去几年日益严重的国内不平衡现象,这并不是个小数目。

  尽管一直在谈论再平衡的问题,但过去几年进展却十分有限。消费仍有障碍。利率依然太低,而服务业依然由国家控制,缺少服务消费者的活力。大批的移民无法获得可负担的住房或社会服务。领导层本周没有触及这些挑战,但早晚要面对。

  中国解决大问题的策略一向是渐进主义。但是正在积累的挑战是复杂且相互联系的。它们要求一开始就重新确立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这个目标,同时还需要一些综合的策略。

  作者:斯蒂芬·格林 (来源:新华国际)

编辑: 崔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