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入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稿源: 国际在线  | 2011-12-13 16:03:08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蔺博):十年来,入世加快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谋求发展,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十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可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正从以往资产被收购方的角色逐渐变成资产收购方。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6万家,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从2001年的69.2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688.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入世十年来,整合海外资源、发展海外业务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手段。当前,世界经济动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度,但同时,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倒逼”产生的结构调整,也为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首先,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发达国家的经济疲软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条件,而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强劲的国内需求,也给企业海外并购、重组提供了良好环境。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韩晶指出:“一些有意识、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经趁着这场危机"走出去"并购他们长期渴望的国际品牌、研发能力和海外销售渠道。例如,吉利、TCL、海信集团,还有各大石油公司都是采用此种方式与国外被并购的企业合作。海外并购、重组业务的扩展不仅弥补了中国企业核心技术的不足,也促使正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提高自己的品牌意识和营销理念。”

  其次,入世十年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促使中国市场由卖方转为买方,国民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时期。中国政府通过引导和推动国内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中国国内产业和企业向海外延伸的能力。特别是入世后,中国银行业获得蓬勃发展,加大了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分析师庄健说:“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银行(业)在入世十年间逐步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增加外汇市场产品,为产品创新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除此以外,在银行内部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外汇支持的渠道。”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通胀压力加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企业经过入世十年的市场磨练,虽然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与能力,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未取得成功。概括起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面临不少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韩晶指出:“在发达国家,(中国企业遇到的)常见风险就是政治上的歧视以及利益集团的排斥。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和2009年中铝公司入股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均告失败。而在发展中国家,更多的(风险)可能是政局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其次,中国企业对国外环境了解不够,包括对当地法律、市场、合作伙伴等了解不够,导致核心竞争力不强、海外并购的整体成功率不高。今年6月中铁集团子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放弃波兰公路工程,结果遭受巨额索赔,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急于求成、忽视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不重视合同谈判的细节等。

  第三,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采取整体收购方式,而非合作、合资方式,往往带来了当地市场保护问题。而全球大部分成功的跨国企业通常以合作联盟、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新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熟悉后,在合适的时机再考虑收购、兼并。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以合资、合作方式起步,共同发展,才是目前成功“走出去”的现实选择。

  此外,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在能源、矿产等少数几个行业的集中度过高,在地理布局上过于集中,也易引起投资对象国的紧张与警惕。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国门时,还面临着“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难度。

  针对上述风险与挑战,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分析师庄健先生指出,中国政府未来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企业海外投资立法,制定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规划;二是要建立健全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保障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在对外投资管理中,管好国企,放开民企,更多地通过双边政府协商、提供信息咨询等措施保护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降低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三是要使用财税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探索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支持企业海外拓展的方式和途径。

  而就中国企业自身而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强化“合作双赢”的投资理念、打造与海外公司的利益共同体,避免急于求成;其次要加强对海外市场法律法规、政治社会稳定性、合作伙伴、民众需求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第三,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公司治理、社会责任和法制意识,提升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使海外拓展之路走得平稳扎实。

【编辑:杜寅】

入世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稿源: 国际在线 2011-12-13 16:03:08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蔺博):十年来,入世加快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的进程,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谋求发展,从而推动了全球经济的增长,推动中国与世界的合作共赢。十年来,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过程中,可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挑战与希望同在。

  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企业正从以往资产被收购方的角色逐渐变成资产收购方。截至2010年底,中国已在全球178个国家和地区设立境外直接投资企业1.6万家,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从2001年的69.2亿美元增加到2010年的688.1亿美元,位居全球第五。入世十年来,整合海外资源、发展海外业务已成为中国企业国际化的重要战略手段。当前,世界经济动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难度,但同时,这种严峻的经济形势“倒逼”产生的结构调整,也为正在走向国际化的中国企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首先,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发达国家的经济疲软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创造了条件,而中国持续的经济增长和强劲的国内需求,也给企业海外并购、重组提供了良好环境。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韩晶指出:“一些有意识、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经趁着这场危机"走出去"并购他们长期渴望的国际品牌、研发能力和海外销售渠道。例如,吉利、TCL、海信集团,还有各大石油公司都是采用此种方式与国外被并购的企业合作。海外并购、重组业务的扩展不仅弥补了中国企业核心技术的不足,也促使正处在转型时期的中国企业提高自己的品牌意识和营销理念。”

  其次,入世十年来,新兴产业的发展促使中国市场由卖方转为买方,国民经济发展也进入了以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为特征的新时期。中国政府通过引导和推动国内产业和企业“走出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增强了中国国内产业和企业向海外延伸的能力。特别是入世后,中国银行业获得蓬勃发展,加大了对企业“走出去”的金融支持力度。对此,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分析师庄健说:“为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银行(业)在入世十年间逐步加快外汇市场发展,增加外汇市场产品,为产品创新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除此以外,在银行内部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外汇支持的渠道。”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乏力,新兴市场通胀压力加大,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升温。中国企业经过入世十年的市场磨练,虽然已经具备了“走出去”的条件与能力,但依然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有研究显示,半数以上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未取得成功。概括起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首先,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还面临不少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对此,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教授韩晶指出:“在发达国家,(中国企业遇到的)常见风险就是政治上的歧视以及利益集团的排斥。这方面的典型案例包括2005年中海油并购美国优尼科公司和2009年中铝公司入股澳大利亚力拓集团均告失败。而在发展中国家,更多的(风险)可能是政局动荡和社会不稳定。”

  其次,中国企业对国外环境了解不够,包括对当地法律、市场、合作伙伴等了解不够,导致核心竞争力不强、海外并购的整体成功率不高。今年6月中铁集团子公司中国海外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放弃波兰公路工程,结果遭受巨额索赔,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急于求成、忽视当地的法律法规和不重视合同谈判的细节等。

  第三,大部分中国企业“走出去”采取整体收购方式,而非合作、合资方式,往往带来了当地市场保护问题。而全球大部分成功的跨国企业通常以合作联盟、合资企业的方式进入新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熟悉后,在合适的时机再考虑收购、兼并。因此对中国企业来说,以合资、合作方式起步,共同发展,才是目前成功“走出去”的现实选择。

  此外,中国海外直接投资在能源、矿产等少数几个行业的集中度过高,在地理布局上过于集中,也易引起投资对象国的紧张与警惕。同时,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出国门时,还面临着“融资困难”等问题,这些都加大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难度。

  针对上述风险与挑战,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分析师庄健先生指出,中国政府未来需要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要加强企业海外投资立法,制定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战略规划;二是要建立健全对企业“走出去”的服务保障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公共信息服务。在对外投资管理中,管好国企,放开民企,更多地通过双边政府协商、提供信息咨询等措施保护中国企业的对外投资,降低海外投资的政治风险;三是要使用财税优惠政策和金融支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强化政策性金融支持,探索利用高额的外汇储备支持企业海外拓展的方式和途径。

  而就中国企业自身而言,在国际化的过程中,首先应强化“合作双赢”的投资理念、打造与海外公司的利益共同体,避免急于求成;其次要加强对海外市场法律法规、政治社会稳定性、合作伙伴、民众需求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和企业管理能力;第三,要修炼内功,提高自身产品和服务质量,加强公司治理、社会责任和法制意识,提升中国企业的海外形象,使海外拓展之路走得平稳扎实。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