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药价虚高根源于市场失灵
稿源: 湖北日报  | 2011-12-06 08:52:50

 

湖北日报讯 九州通集团 吴志龙

 

  去年,利润高达1300%的天价芦笋片事件让人惊叹药价虚高远胜奢侈品和毒品。今年11月13日,央视播出的《招出来的高药价》节目中,一种叫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药物出厂价为0.6元,2010年在北京的中标价为11元,各公立医院加价15%销售给患者的价格是12.65元(11×115%=12.65元),中间利润高达2000%。时隔一周,央视播出的《再问高价药》节目中,一些用于治疗肺炎、胃炎和止痛的常用药品,从出厂到医院零售的中间利润都超过了400%,有的竟然高达3400%、6500%,揭穿了药价虚高十分严重且已成为普遍现象的事实。

  由于医院零售价的基础是集中招标的中标价,于是质疑、拷问、抨击药品集中招标的声音此起彼伏,药品集中招标似乎成了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

  毫无疑问,为了高价中标,很多企业都花费了巨额的“推广费”,用于打通招标的各个环节,药品集中招标自身腐败严重。但是,据“药品招标采购第一人”李宪法介绍,1993年药品集中招标在河南开始试点时,当时没有执行药品顺价加价15%的政策,降价效果很明显。

  但是,“自从‘顺加作价’开始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经寿终正寝了。”由此我们发现,药价虚高既是“招”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药品集中招标仅仅是药价虚高的帮凶,不是药价虚高的根源,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顺价加价15%”的政策才是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这一政策对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行为、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倾向形成反激励,使集中招标异化为“拍卖”,使市场扭曲和市场失灵更加严重,最终倒逼药价虚高。

  首先,顺价加价15%政策对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行为形成反激励。在顺价加价15%政策的管制下,公立医院采购中标价为10元的药品时,医院仅可以获得1.5元的药品加成;而采购中标价为100元的药品时,医院却可以获得15元的药品加成。在顺价加价15%政策的激励下,必定“采购价格越高,获利越多”。当药品的中标价越高,越能够给公立医院带来更大的收益时,药价怎能不虚高?

  其次,顺价加价15%政策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倾向形成反激励。药价虚高之“虚”,最主要的不是医院明处15%的加成,而是给医生的“回扣”以及寄生在“回扣”之上的各种隐性交易成本。央视报道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中,代理商给医药代表的“返费”是7元/支,医药代表给医生的回扣是4元/支,隐性交易成本为3元/支,主要是医药代表提成,远远高于医院明处1.65元的加成(11×15%=1.65元)。

  因为在顺价加价15%的政策下,药品的回扣越大、隐性交易成本越大,医生处方会更大,金额会更高,量价齐升后,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成也水涨船高,公立医院纠正药品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的棒子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根源就在这里。当医生吃“回扣”、医药代表拿提成均无损于公立医院的收益,反而有益于公立医院的收益时,药价怎能不虚高?

  北京大学顾昕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假如政府取消15%加价率的管制,允许公立医院自行采购药品,那么对于出厂价不到1元/支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医院一定可以挖掘到3元/支的进货渠道,即便医院加价100%销售,零售价格也不过为6元/支,此时患者每支节省6.5元,医保基金每支也节省6.5元,医院每支多赚了1.35元(3-1.65=1.35元),三方均收益。

  因此,为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应该尽快改变顺价加价15%这一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政策,促进药品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在市场竞争很充分的情况下,政府通过调查不同公立医院的采购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药品价格的真实信息,据此可以科学合理的对药品最高零售价进行动态调整。

  日本采取这种药品价格管理体制后,几年就将药品零售价格调整到原有价格的三分之一,政府行政管理的环节更少,行政成本更低,但由于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效果非常好。

【编辑:杜寅】

药价虚高根源于市场失灵

稿源: 湖北日报 2011-12-06 08:52:50

 

湖北日报讯 九州通集团 吴志龙

 

  去年,利润高达1300%的天价芦笋片事件让人惊叹药价虚高远胜奢侈品和毒品。今年11月13日,央视播出的《招出来的高药价》节目中,一种叫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的药物出厂价为0.6元,2010年在北京的中标价为11元,各公立医院加价15%销售给患者的价格是12.65元(11×115%=12.65元),中间利润高达2000%。时隔一周,央视播出的《再问高价药》节目中,一些用于治疗肺炎、胃炎和止痛的常用药品,从出厂到医院零售的中间利润都超过了400%,有的竟然高达3400%、6500%,揭穿了药价虚高十分严重且已成为普遍现象的事实。

  由于医院零售价的基础是集中招标的中标价,于是质疑、拷问、抨击药品集中招标的声音此起彼伏,药品集中招标似乎成了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

  毫无疑问,为了高价中标,很多企业都花费了巨额的“推广费”,用于打通招标的各个环节,药品集中招标自身腐败严重。但是,据“药品招标采购第一人”李宪法介绍,1993年药品集中招标在河南开始试点时,当时没有执行药品顺价加价15%的政策,降价效果很明显。

  但是,“自从‘顺加作价’开始实施,真正意义上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已经寿终正寝了。”由此我们发现,药价虚高既是“招”出来的,更是“管”出来的。药品集中招标仅仅是药价虚高的帮凶,不是药价虚高的根源,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顺价加价15%”的政策才是药价虚高的罪魁祸首,这一政策对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行为、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倾向形成反激励,使集中招标异化为“拍卖”,使市场扭曲和市场失灵更加严重,最终倒逼药价虚高。

  首先,顺价加价15%政策对公立医院的药品采购行为形成反激励。在顺价加价15%政策的管制下,公立医院采购中标价为10元的药品时,医院仅可以获得1.5元的药品加成;而采购中标价为100元的药品时,医院却可以获得15元的药品加成。在顺价加价15%政策的激励下,必定“采购价格越高,获利越多”。当药品的中标价越高,越能够给公立医院带来更大的收益时,药价怎能不虚高?

  其次,顺价加价15%政策对公立医院的内部治理倾向形成反激励。药价虚高之“虚”,最主要的不是医院明处15%的加成,而是给医生的“回扣”以及寄生在“回扣”之上的各种隐性交易成本。央视报道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中,代理商给医药代表的“返费”是7元/支,医药代表给医生的回扣是4元/支,隐性交易成本为3元/支,主要是医药代表提成,远远高于医院明处1.65元的加成(11×15%=1.65元)。

  因为在顺价加价15%的政策下,药品的回扣越大、隐性交易成本越大,医生处方会更大,金额会更高,量价齐升后,公立医院15%的药品加成也水涨船高,公立医院纠正药品购销领域不正之风的棒子总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的根源就在这里。当医生吃“回扣”、医药代表拿提成均无损于公立医院的收益,反而有益于公立医院的收益时,药价怎能不虚高?

  北京大学顾昕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假如政府取消15%加价率的管制,允许公立医院自行采购药品,那么对于出厂价不到1元/支的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液,医院一定可以挖掘到3元/支的进货渠道,即便医院加价100%销售,零售价格也不过为6元/支,此时患者每支节省6.5元,医保基金每支也节省6.5元,医院每支多赚了1.35元(3-1.65=1.35元),三方均收益。

  因此,为解决药价虚高问题,应该尽快改变顺价加价15%这一违背基本经济规律的政策,促进药品供应商之间的价格竞争。在市场竞争很充分的情况下,政府通过调查不同公立医院的采购价就可以很容易得到药品价格的真实信息,据此可以科学合理的对药品最高零售价进行动态调整。

  日本采取这种药品价格管理体制后,几年就将药品零售价格调整到原有价格的三分之一,政府行政管理的环节更少,行政成本更低,但由于发挥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效果非常好。

编辑: 杜寅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