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齐鲁晚报:“一针灵”见证了监管失灵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1年12月01日 09:04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行医问诊又不是溜门撬锁,太低调的话就很难做下去,方圆20公里的村民都知道这个小有名气的“一针灵”,卫生部门非要说不知道这个“村医”的存在,只能证明这个部门长期失聪失明。

  近日,安徽省涡阳县与相邻的河南省永城市发生了丙肝人群聚集性感染,经查两地已有168人丙肝抗体呈阳性。据报道,受感染者均在永城市马桥镇一个体诊所接受过静脉推注治疗,感染原因可能是由不安全注射引起的。

  所谓不安全注射,用患者所见的场景描述就是,村医吴文义“打针从来不换针头”。这有些骇人听闻。注射器具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这是卫生部门明确要求的,也是医务人员应该了解的常识。年已六十的老村医竟然置潜在风险于不顾,置职业道德于脑后,实在可恨。他之所以一针到底,原因无非是为了省钱和省事,毕竟使用一次性针具会增加经济成本,而针具消毒又会增加人力成本。

  为了一点点私利和便利,一个老村医一针就捅出了天大的娄子。在谴责这个村医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由此暴露出来的监管漏洞。据永城市卫生局副局长左玉安说,闯祸的村医没有在市卫生局备案。言外之意,“黑村医”行医是个人行为,与卫生部门无甚关系。姑且不论这个官员所说是否属实,这种说辞都不能开脱卫生部门的失察失职。行医问诊又不是溜门撬锁,太低调的话就很难做下去,方圆20公里的村民都知道这个小有名气的“一针灵”,卫生部门非要说不知道这个“村医”的存在,只能证明这个部门长期失聪失明。

  已经有一百多人被感染,这应该算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事故。在调查过程结束之后,想必会有一干人等为此受到惩处。可是,如果只是封了村医的诊所、免了一些官员的官职,对于那些感染者而言,这些补救措施都没有什么实用价值。患者今后的治疗和生活如何解决,今后又将如何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这些问题在善后过程中不能避而不谈。如果政府部门能以积极的态度处理这个事故,这也许会成为乡村基层医疗状况获得根本改观的转折点,就像甘肃正宁校车事故催生校车安全条例的酝酿,为乡村走读学生的安全提供法制呵护。

  表面上看,这次丙肝感染事故事出偶然,与村医个人的职业道德失守有着极大关系。而放在城乡二元体制的背景下,我们看到的是乡村农民的艰难生存,他们虽然为中国的城市化做出了巨大牺牲,却很难享受到城市中那些规范的公共服务。教育如此,医疗也如此。当前,大小医院普遍实行以药养医,城市中产都有病不起的感觉,乡村患者面对廉价的“一针灵”还有什么可挑剔的?如果政府财政能承担起乡村基层医疗的更多的费用,如果卫生部门能对乡村基层医疗有更多有效的监管,即便乡村患者本人没有科普知识和防范意识,基层医务人员也不敢给患者一针到底。该投入的不投入,只能给“黑诊所”创造机会,给监管开辟空白地带。事前放纵,事后追责,也不能让相关部门摆脱麻木、无为的形象。

  像吴文义这样的老村医在农村或许很常见,只不过他一针捅破了窗户纸,暴露了基层医疗异常虚弱的现实,也扎出了很多农民挣扎在乡村的痛感。(沙元森)

稿源: 齐鲁晚报  编辑: 陈燕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西安一座大厦发生爆炸
云南私庄煤矿事故
房价的拐点,到了吗?
日本扣押中国渔船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