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发改委否认反垄断和解说 利益博弈或不了了之
稿源: 人民网  | 2011-11-23 15:17:05

发改委否认反垄断和解说 利益博弈或不了了之

  本报记者 黄烨 史燕君 发自上海

  国家发改委针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反垄断调查事件持续升级。昨日,有媒体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再次出面表态,否认了与两家公司“和解”的说法,并透露已对5家电信企业进行调查取证,且获得了详细证据证明联通对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实行了价格歧视政策。

  不过,不管是事件的“主角”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是潜在的受益者中国铁通等,均以关机、拒接、“不清楚此事”或“不方便表态”为由拒绝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要求。

  和解悬疑

  自11月9日国家发改委通过央视《新闻30分》栏目高调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起反垄断调查以来,电信、联通乃至市场传言可能的举报者——广电、铁通就一齐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这期间,还引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主管的两家报纸——《人民邮电报》和《信息产业报》与央视的口舌战。

  与此同时,官方媒体新华社“看似震撼的报道可能仅是各部委间的神仙战”的论调和《人民日报》支持国家发改委将反垄断调查到底的表态也都在为这场纷争“添砖加瓦”。

  然而,11月21日财新网的一篇报道却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财新网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与国家发改委进行了充分沟通,或有可能达成和解协议。”财新网称,“两家公司认错并承诺整改,国家发改委将中止针对这两家企业在宽带接入上的反垄断调查。”

  紧接着,又有媒体在11月22日作出了辟谣——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士否认了“和解”说法,且“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还派出了3路人马对北京的5家电信企业进行了调查取证,并获得了详细证据,证明联通对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实行了价格歧视政策。”

  在知名电信专家项立刚看来,相关部委对“和解”的否认表态,实际上是一种施压方式,即希望电信和联通尽快承认错误。

  不过,项立刚坚持认为,“电信和联通可能会在国家发改委的表态之后再退一步,并与其再次协商。在协商取得满意效果的前提下,双方会各自给对方‘台阶’,进而,相关部门最终会终止对运营商的调查。”

  一位一直跟踪该事件的业内人士也对《国际金融报》确认,“我在11月21日从相关方面得到了相似信息(可能和解),在一些业界律师看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坏的结果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早在事件发生后,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就对媒体表示,电信和联通涉嫌垄断的问题最终会不了了之,也不会有处罚,原因是“从目前国家发改委披露出的信息上,垄断依据是站不住脚的”。

  一位互联网业界的资深人士则对《国际金融报》表示,最后结果难言“和解”,而很可能是“不了了之”。因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乃至广电总局都属于“国家队”,协调不可能不成为事件的主旋律。另外,严格意义上说,企业和部委间所属的范畴并不相同,“举例说,触犯法律的人是不可能找法院进行和解”。

  利益博弈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秘书长李易看来,如《反垄断法》中“普遍性违规、选择性执法”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即使“和解”、“不了了之”乃至最终进行处罚都没有太大意义。

  而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马林直言,上述事件已愈发演变为一场利益博弈。“不管是受调查方,还是现在可能的举报者,都是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说,从常理说,作为旁观者的消费者,才最有资格成为纷争的受益者。

  消费者包先生也对记者表示,不管是电信和联通是真有垄断也好,没有垄断也罢,都希望进一步降低资费,提高上网的速度。事实上,此前的一项研究报告已经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宽带上网的平均速率仅位列全球第71位,不及美国、英国和日本等OECD(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在收费方面却贵上3-4倍。

  业内人士现在还担心,这场“明争暗斗”可能会进一步拖缓难有进展的三网融合。2010年7月,国务院就发文公布了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经营“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输增值业务”等。然而,据媒体昨日的报道,“相关试点城市没有一家广电运营商能从当地的通信管理局获得相应的互联网接入运营牌照,三网融合实质上没有任何进展”。

  上述资深人士建议,姑且不说三网融合,应趁目前的契机,解决好南北网络(电信和联通)的互联、互通问题,以提高互联网的服务质量。

【编辑:张赛霞】

发改委否认反垄断和解说 利益博弈或不了了之

稿源: 人民网 2011-11-23 15:17:05

发改委否认反垄断和解说 利益博弈或不了了之

  本报记者 黄烨 史燕君 发自上海

  国家发改委针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反垄断调查事件持续升级。昨日,有媒体消息称,国家发改委再次出面表态,否认了与两家公司“和解”的说法,并透露已对5家电信企业进行调查取证,且获得了详细证据证明联通对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实行了价格歧视政策。

  不过,不管是事件的“主角”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还是潜在的受益者中国铁通等,均以关机、拒接、“不清楚此事”或“不方便表态”为由拒绝了《国际金融报》记者的采访要求。

  和解悬疑

  自11月9日国家发改委通过央视《新闻30分》栏目高调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起反垄断调查以来,电信、联通乃至市场传言可能的举报者——广电、铁通就一齐陷入了舆论的漩涡。这期间,还引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下称“工信部”)主管的两家报纸——《人民邮电报》和《信息产业报》与央视的口舌战。

  与此同时,官方媒体新华社“看似震撼的报道可能仅是各部委间的神仙战”的论调和《人民日报》支持国家发改委将反垄断调查到底的表态也都在为这场纷争“添砖加瓦”。

  然而,11月21日财新网的一篇报道却打破了人们的惯性思维。财新网称,“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与国家发改委进行了充分沟通,或有可能达成和解协议。”财新网称,“两家公司认错并承诺整改,国家发改委将中止针对这两家企业在宽带接入上的反垄断调查。”

  紧接着,又有媒体在11月22日作出了辟谣——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士否认了“和解”说法,且“国家发改委反垄断局还派出了3路人马对北京的5家电信企业进行了调查取证,并获得了详细证据,证明联通对与其有竞争关系的企业实行了价格歧视政策。”

  在知名电信专家项立刚看来,相关部委对“和解”的否认表态,实际上是一种施压方式,即希望电信和联通尽快承认错误。

  不过,项立刚坚持认为,“电信和联通可能会在国家发改委的表态之后再退一步,并与其再次协商。在协商取得满意效果的前提下,双方会各自给对方‘台阶’,进而,相关部门最终会终止对运营商的调查。”

  一位一直跟踪该事件的业内人士也对《国际金融报》确认,“我在11月21日从相关方面得到了相似信息(可能和解),在一些业界律师看来,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坏的结果了。”

  记者查阅资料发现,早在事件发生后,中国社科院规制与竞争研究中心主任张昕竹就对媒体表示,电信和联通涉嫌垄断的问题最终会不了了之,也不会有处罚,原因是“从目前国家发改委披露出的信息上,垄断依据是站不住脚的”。

  一位互联网业界的资深人士则对《国际金融报》表示,最后结果难言“和解”,而很可能是“不了了之”。因为,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乃至广电总局都属于“国家队”,协调不可能不成为事件的主旋律。另外,严格意义上说,企业和部委间所属的范畴并不相同,“举例说,触犯法律的人是不可能找法院进行和解”。

  利益博弈

  在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秘书长李易看来,如《反垄断法》中“普遍性违规、选择性执法”的根本问题没有解决,即使“和解”、“不了了之”乃至最终进行处罚都没有太大意义。

  而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张马林直言,上述事件已愈发演变为一场利益博弈。“不管是受调查方,还是现在可能的举报者,都是将利益放在第一位。”他说,从常理说,作为旁观者的消费者,才最有资格成为纷争的受益者。

  消费者包先生也对记者表示,不管是电信和联通是真有垄断也好,没有垄断也罢,都希望进一步降低资费,提高上网的速度。事实上,此前的一项研究报告已经显示,截至2010年,中国宽带上网的平均速率仅位列全球第71位,不及美国、英国和日本等OECD(经合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1/10,但在收费方面却贵上3-4倍。

  业内人士现在还担心,这场“明争暗斗”可能会进一步拖缓难有进展的三网融合。2010年7月,国务院就发文公布了三网融合的试点方案,鼓励符合条件的广电企业经营“基于有线电视网络提供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输增值业务”等。然而,据媒体昨日的报道,“相关试点城市没有一家广电运营商能从当地的通信管理局获得相应的互联网接入运营牌照,三网融合实质上没有任何进展”。

  上述资深人士建议,姑且不说三网融合,应趁目前的契机,解决好南北网络(电信和联通)的互联、互通问题,以提高互联网的服务质量。

编辑: 张赛霞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