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先后发表了《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辩证全面地看 科学求实地办》、《创发展新局面、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推进理论大众化中增进共识凝聚力量》等系列文章,在全国党员干部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对刘云山同志的系列讲话,应该如何系统而准确地把握其核心精神?就此,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贤。
张希贤认为,刘云山同志这四篇文章集中地反映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第二个主题是要建设与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这是在现实国情基础上完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第三个主题是怎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张希贤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今天遇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是怎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刘云山讲话着重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问题。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问题就是怎样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问题,这是一个理论教育、理论引导、理论武装的问题,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
二是如何在实践中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这个前提后,就是我们的人民怎么去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问题了。当前,我们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没有反映出成功实践的先进文化。我们文化发展的实践很好,但是文化建设没有跟上,没有生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全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气势恢弘、波澜壮阔而且极其复杂的社会实践。
三是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我们的文化建设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推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在于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伟大实践经验给予提炼、结晶、升华,创造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文化作品。
四是如何鼓励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我们除了要有一个专业的文化创作队伍,还要鼓励老百姓自己去发展文化生产力,让老百姓创造出自己的伟大文化作品。要从老百姓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入手,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围绕刘云山系列讲话的三个主题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大问题,张希贤对改革开放新的30年的新历史使命进行了详尽论述。
改革开放新30年需要文化新觉醒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历史使命
张希贤说,纵观世界文化历史潮流,在18、19世纪,世界的文化潮流起源于西欧,以英法德为代表,而到20世纪,世界文化潮流的重心转向了美国,以美国为中心,以日本和英法德做基本支撑点,对全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年我们学习西方,就源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中国的经济相对于美国底子太薄,美国的经济总量是我们的数十倍,这才引发了中国人民奋起学习西方,中国知识分子全面接受西方模式的热潮。所以说,文化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脚步,谁是世界经济前三名,世界文化就跟着谁走,世界各国的文化就跟谁学。当年,我们是世界经济第39位,所以,我们就向当时的美国、日本、德国学习。30年后,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全世界都开始调头向中国学习,而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却还在学习西方,没有调过头来。这是由于我们的文化发展模式还停留在过去的30年,没有发生新的文化觉醒,我们的不少知识分子仍然沉湎在学习西方的状态之中。
中国向西方学习,学什么?张希贤表示,学习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学习文化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那些经典的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也是学习18、19世纪英法德的东西,包括经典音乐、经典文学作品。20世纪我们学美国,主要也是学的美国文化。因为经济本身是火车头,是没法学的,必须通过文化来引导,经济模式本身是一种经济文化问题。如果文化跟不上,那是暴发户,是没有文化的发展。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刚达到世界第二位,这台机器刚开动起来,刚走过粗放型发展,正从粗放型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在我们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的时候,就遇到一个文化如何提升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相当繁重。
"改革开放新的30年,需进一步实现文化自觉、文化新觉醒,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张希贤说。
在17-19世纪,世界文化中心在欧洲,20世纪在美洲,21世纪要转向亚洲。这个世界文化中心,中国是主力,但不是全部,还包括日本、韩国和印度,组成了一个大的文化板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能有永远挺立在世界发展潮头的国家,一个国家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基本上也就是五六十年的周期。中国若要抓住这次世界发展的大机遇,就需有文化发展的新觉醒。所以,刘云山同志的讲话,实际上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共产党人的一种觉悟,就是怎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张希贤表示,在改革开放新的30年,中央提出文化自觉,这里其实涉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新觉醒问题,告诉我们要改变改革开放过去30年里中国知识分子对文化发展基本模式的认识,要改变我们党的领导层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路。改革开放过去30年的基本模式和思路,是基于对西方的政治、经济、艺术等各方面全面学习和模仿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模式,我们整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团队,从大学乃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界,言必西方模式,学必西方道路,而对我们身边老百姓的创造有些忽略。
在改革开放新的30年开始之际,过去的文化发展模式与现在新的改革开放实践发生了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就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模式已经走向了衰落,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新模式正在崛起。对于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新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价值,我们的知识分子恰恰还没有创造出文化作品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的一个基本的历史使命。
张希贤:改革开放新30年需要文化新觉醒
稿源: 人民网-理论频道 2011-10-11 15:39:08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先后发表了《为了谁 依靠谁 我是谁》、《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辩证全面地看 科学求实地办》、《创发展新局面、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推进理论大众化中增进共识凝聚力量》等系列文章,在全国党员干部中引起了热烈反响。对刘云山同志的系列讲话,应该如何系统而准确地把握其核心精神?就此,人民网记者专访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希贤。
张希贤认为,刘云山同志这四篇文章集中地反映了三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是当代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使命。第二个主题是要建设与我们国家综合国力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这是在现实国情基础上完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第三个主题是怎样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张希贤指出,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今天遇到了以下四个方面的现实问题:
一是怎样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刘云山讲话着重讲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问题。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问题就是怎样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问题,这是一个理论教育、理论引导、理论武装的问题,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前提。
二是如何在实践中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这个前提后,就是我们的人民怎么去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创造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问题了。当前,我们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一个地方就在于没有反映出成功实践的先进文化。我们文化发展的实践很好,但是文化建设没有跟上,没有生动地、创造性地反映全国人民在现代化建设中气势恢弘、波澜壮阔而且极其复杂的社会实践。
三是文化建设"为了谁"、"依靠谁"?我们的文化建设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推动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就在于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把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伟大实践经验给予提炼、结晶、升华,创造出无愧于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文化作品。
四是如何鼓励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力?我们除了要有一个专业的文化创作队伍,还要鼓励老百姓自己去发展文化生产力,让老百姓创造出自己的伟大文化作品。要从老百姓最关键、最需要的地方入手,有效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活力。
围绕刘云山系列讲话的三个主题和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大问题,张希贤对改革开放新的30年的新历史使命进行了详尽论述。
改革开放新30年需要文化新觉醒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历史使命
张希贤说,纵观世界文化历史潮流,在18、19世纪,世界的文化潮流起源于西欧,以英法德为代表,而到20世纪,世界文化潮流的重心转向了美国,以美国为中心,以日本和英法德做基本支撑点,对全世界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当年我们学习西方,就源于改革开放初期,我们中国的经济相对于美国底子太薄,美国的经济总量是我们的数十倍,这才引发了中国人民奋起学习西方,中国知识分子全面接受西方模式的热潮。所以说,文化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的脚步,谁是世界经济前三名,世界文化就跟着谁走,世界各国的文化就跟谁学。当年,我们是世界经济第39位,所以,我们就向当时的美国、日本、德国学习。30年后,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全世界都开始调头向中国学习,而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却还在学习西方,没有调过头来。这是由于我们的文化发展模式还停留在过去的30年,没有发生新的文化觉醒,我们的不少知识分子仍然沉湎在学习西方的状态之中。
中国向西方学习,学什么?张希贤表示,学习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学习文化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那些经典的物理、化学、音乐、美术,也是学习18、19世纪英法德的东西,包括经典音乐、经典文学作品。20世纪我们学美国,主要也是学的美国文化。因为经济本身是火车头,是没法学的,必须通过文化来引导,经济模式本身是一种经济文化问题。如果文化跟不上,那是暴发户,是没有文化的发展。中国现在的经济实力刚达到世界第二位,这台机器刚开动起来,刚走过粗放型发展,正从粗放型发展向科学发展转变。在我们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的时候,就遇到一个文化如何提升的问题。我们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相当繁重。
"改革开放新的30年,需进一步实现文化自觉、文化新觉醒,这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张希贤说。
在17-19世纪,世界文化中心在欧洲,20世纪在美洲,21世纪要转向亚洲。这个世界文化中心,中国是主力,但不是全部,还包括日本、韩国和印度,组成了一个大的文化板块。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不可能有永远挺立在世界发展潮头的国家,一个国家引领世界发展的潮流基本上也就是五六十年的周期。中国若要抓住这次世界发展的大机遇,就需有文化发展的新觉醒。所以,刘云山同志的讲话,实际上反映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共产党人的一种觉悟,就是怎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世界发展潮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张希贤表示,在改革开放新的30年,中央提出文化自觉,这里其实涉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自觉与文化新觉醒问题,告诉我们要改变改革开放过去30年里中国知识分子对文化发展基本模式的认识,要改变我们党的领导层对中国文化发展的思路。改革开放过去30年的基本模式和思路,是基于对西方的政治、经济、艺术等各方面全面学习和模仿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一种模式,我们整个国家的知识分子团队,从大学乃至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界,言必西方模式,学必西方道路,而对我们身边老百姓的创造有些忽略。
在改革开放新的30年开始之际,过去的文化发展模式与现在新的改革开放实践发生了矛盾冲突。这种矛盾冲突就在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模式已经走向了衰落,而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文化新模式正在崛起。对于13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的新的文化创造和文化价值,我们的知识分子恰恰还没有创造出文化作品来。这正是我们今天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中的一个基本的历史使命。
编辑: 郭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