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患者选医院为何"舍大取小"
稿源: 新华网  | 2011-09-20 14:34:08

  从“挂号比春运买票都难”的三甲医院、“叫好不叫座”的二级医院,到返聘专家受追捧的社区医院、充满儿女情的敬老院,一个月来,新华社记者就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医患关系问题进行了扎实的基层调研。

  这里既有患者,也有医生,既有大医院,也有乡村医务室……从鲜活的素材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真正落实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只有全力推进医改,才能让每一个人踏踏实实看上病、治好病,才能让一些本不该发生的矛盾得以淡化并最终解决。

  资料图片:“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这是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导医人员在为前来就诊人员递分诊单,方便就诊(2010年1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

  三甲医院:“挂号比春运买票都难”

  5点50分赶到北京同仁医院时,记者立即意识到:如果我要挂号,已经太晚了。“昨天夜里就等在医院”的人们已挤满挂号处大厅。“挂号比春运买票都难,甚至得排几天几宿。”一位外地患者说。

  迈进医院大门,瓜子皮、烟头、方便面袋无处不在。这是熬了一夜的人们的“消耗品”。一位父亲身边的孩子躺在地上仍然睡着,硬纸板和毛巾当了“铺盖”。

  ……

  二级医院:“叫好不叫座”

  北京的清晨哪里最拥挤?熟悉北京的人一定会回答:医院的挂号大厅。然而,要挤破头才能挂上号的都是著名的大医院,在部分二级医院,虽然患者认为“条件不错”,但来的人并不多。

  陈女士挂到了针灸科的第一号,8时医生上班,她坐在候诊区看报纸。“您看什么病,常过来吗,怎么不去大医院?”记者问。“我脑血管不太好,头老是晕晕乎乎的,来这儿扎针有一个礼拜了。”陈女士说,“上个月我去安贞(医院),好家伙哟,提前一个星期预约的号,快中午了才看上,人太多了,大夫三言两语就给你打发走了。在这儿,顶多等半小时,离家又近。”

  社区医院:返聘专家受追捧

  北京知名大医院专家号普遍“一号难求”,而社区医院往往“因缺少患者信得过的医生”而冷冷清清。但记者此次走访社区医院时发现,若有从大医院返聘的退休专家,社区医院也能因此火爆。

  鲁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不算大,一座小楼足以囊括所有门诊和设备。“社区医院很方便,小病就近能得到医治。在大医院看了病后,也不用跑很远去买药,可以就近拿药。”多名就诊患者告诉记者,希望社区医院能多一些像陈大夫这样被返聘的好大夫,使更多病人选择医院时“舍大取小”。

  敬老院里的儿女情

  在2007年山西省古交市政府投资2837万元建设的这所敬老院里,住着378位来自古交市各村镇的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为了让这些老人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敬老院把他们每三个人组成一个家庭,安排在同一个房间里居住。同时,要求每一位护理员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这些五保老人,饭菜要亲自端到老人跟前,让这些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谈起在这里的生活,老人们不住地说着好。“以前我一个人住在村里的窑洞,虽然过年过节村里也会给些接济,但由于自己没有劳动能力,生活费用还是远远不足,有了病也没人管。”78岁的张福宽老人说起这些难抑激动,“这里就大不相同了,平时都是护理员给端水端饭,大病小病都有人伺候,还给瘫在床上的人接屎接尿,就算有儿女不也就是这样吗?”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郭静】

患者选医院为何"舍大取小"

稿源: 新华网 2011-09-20 14:34:08

  从“挂号比春运买票都难”的三甲医院、“叫好不叫座”的二级医院,到返聘专家受追捧的社区医院、充满儿女情的敬老院,一个月来,新华社记者就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医患关系问题进行了扎实的基层调研。

  这里既有患者,也有医生,既有大医院,也有乡村医务室……从鲜活的素材中我们不难看出,只有真正落实救死扶伤的职业道德,只有全力推进医改,才能让每一个人踏踏实实看上病、治好病,才能让一些本不该发生的矛盾得以淡化并最终解决。

  资料图片:“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群众最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这是安徽省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导医人员在为前来就诊人员递分诊单,方便就诊(2010年1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李健 摄

  …………………………………………………………………………

  三甲医院:“挂号比春运买票都难”

  5点50分赶到北京同仁医院时,记者立即意识到:如果我要挂号,已经太晚了。“昨天夜里就等在医院”的人们已挤满挂号处大厅。“挂号比春运买票都难,甚至得排几天几宿。”一位外地患者说。

  迈进医院大门,瓜子皮、烟头、方便面袋无处不在。这是熬了一夜的人们的“消耗品”。一位父亲身边的孩子躺在地上仍然睡着,硬纸板和毛巾当了“铺盖”。

  ……

  二级医院:“叫好不叫座”

  北京的清晨哪里最拥挤?熟悉北京的人一定会回答:医院的挂号大厅。然而,要挤破头才能挂上号的都是著名的大医院,在部分二级医院,虽然患者认为“条件不错”,但来的人并不多。

  陈女士挂到了针灸科的第一号,8时医生上班,她坐在候诊区看报纸。“您看什么病,常过来吗,怎么不去大医院?”记者问。“我脑血管不太好,头老是晕晕乎乎的,来这儿扎针有一个礼拜了。”陈女士说,“上个月我去安贞(医院),好家伙哟,提前一个星期预约的号,快中午了才看上,人太多了,大夫三言两语就给你打发走了。在这儿,顶多等半小时,离家又近。”

  社区医院:返聘专家受追捧

  北京知名大医院专家号普遍“一号难求”,而社区医院往往“因缺少患者信得过的医生”而冷冷清清。但记者此次走访社区医院时发现,若有从大医院返聘的退休专家,社区医院也能因此火爆。

  鲁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面积不算大,一座小楼足以囊括所有门诊和设备。“社区医院很方便,小病就近能得到医治。在大医院看了病后,也不用跑很远去买药,可以就近拿药。”多名就诊患者告诉记者,希望社区医院能多一些像陈大夫这样被返聘的好大夫,使更多病人选择医院时“舍大取小”。

  敬老院里的儿女情

  在2007年山西省古交市政府投资2837万元建设的这所敬老院里,住着378位来自古交市各村镇的无儿无女、无劳动能力的五保老人,为了让这些老人真正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敬老院把他们每三个人组成一个家庭,安排在同一个房间里居住。同时,要求每一位护理员要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照顾这些五保老人,饭菜要亲自端到老人跟前,让这些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

  谈起在这里的生活,老人们不住地说着好。“以前我一个人住在村里的窑洞,虽然过年过节村里也会给些接济,但由于自己没有劳动能力,生活费用还是远远不足,有了病也没人管。”78岁的张福宽老人说起这些难抑激动,“这里就大不相同了,平时都是护理员给端水端饭,大病小病都有人伺候,还给瘫在床上的人接屎接尿,就算有儿女不也就是这样吗?”

[1]  [2]  下一页  尾页

编辑: 郭静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