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重庆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稿源: 中国记协网  | 2011-08-30 09:22:34

  本网讯 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8月23日,重庆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下发通知,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的要求,重庆市新闻战线已全面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推动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导向,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不断强化编辑记者群众观点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树立重庆市新闻战线良好形象。根据中宣部第五部门的统一部署,重庆市新闻战线全面启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调整充实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领导,重庆市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组织领导,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任组长,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勇任副组长,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周波、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局长汪俊、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杨恩芳、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牟丰京、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党委书记刘万利、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冯建新、重庆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邱振邦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项要求部署及交办的事项。办公室主任由周勇同志兼任,冯建新、邱振邦、廖凯锋任副主任,成员由重庆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重庆市委外宣办网络处、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宣传处、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负责人和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适当抽调人员集中办公。

  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

  活动将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心,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导向,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不断强化编辑记者群众观点,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水平,树立我市新闻战线良好形象。

  开展蹲点调研活动

  全市新闻战线将组织开展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开展世情、党情、国情、民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围绕新闻战线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开展交流研讨。

  重庆市新闻单位将建立基层联系点,组织编辑记者广泛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并通过与贫困边远地区结对子、定点帮扶、双向互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重庆市新闻单位将开展改进文风的工作,用群众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倡导“短、新、实”的文风。各新闻单位将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或专栏,坚持在日常报道中体现群众观点。

  与考核、评优相结合

  重庆全市各新闻单位将完善学习和调研制度,新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将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基层联系点,编辑记者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展开调研,在调研中向群众学习。新闻单位将组织各类培训班,对编辑记者进行岗前培训,组织无基层工作经历的编辑记者分期赴基层联系点驻点,新入职的人员正式上岗前需有基层联系点的驻点经历。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情况,将纳入新闻单位综合考核体系,各新闻单位将把下基层采访的情况作为编辑记者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重庆市市级新闻奖也将向深入基层、扎实采访的编辑记者和稿件倾斜。

  重庆实施五大计划

  对新闻单位总编台长、业务骨干和编辑记者进行培训。到北京去,到基层去,到高校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同时,组织高校新闻院系学生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培养优秀的新闻工作后备军。

  重庆市委宣传部表示,今年下半年,重庆市将开展实施五大计划。

  一是实施“天地培训”计划,组织新闻单位的总编台长、业务骨干和编辑记者赴京进行系统培训;二是实施“基层专栏”计划,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或专栏;三是实施“主题宣传”计划,如开展“渝州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沿边、沿江、沿交通干线采访,宣传好经验、好成效和先进典型;四是“基层调研”计划。围绕“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在基层的贯彻落实,结合新闻单位“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到联系点蹲点等活动,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为这些好的政策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服务中心工作。五是实施“典型引路”计划,在2011年“记者节”前后,开展“十佳田坎记者”、“十佳巷子记者”等评选活动。

  重庆市各媒体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各媒体工作特点和实际都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更好。

  重庆晨报积极参与行动,将启动两个大型活动。

  从8月中旬开始,重庆晨报就进入了全面动员和全员参与阶段,传达重庆市委宣传部通知精神,下发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专项教育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各采编部门全员参与,全面动员,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和实际,认真学习贯彻通知精神。

  近期,重庆晨报将启动两个大型活动。一是“重庆晨报读者满意度调查”,分“重庆晨报社会责任”、“重庆晨报采编作风”、“重庆晨报新闻质量”三大板块,点对点地邀请读者、采访对象、市级单位、区县部门填写,认真查找晨报在新闻宣传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二是“不良文风检讨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认真查找在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学习讨论。

  重庆晨报确定“走基层”联系点,既有乡村,也有企业。要求采编人员分小组、分批次到“走基层”联系点,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时间至少一周。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开展采访,采访主题围绕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中心工作,每个小组至少采写两篇体验报道、一篇调查报道。

  采编人员在体验和报道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需要,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开展互动、援助、结穷亲活动,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重庆时报的记者编辑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说,“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获得生动、鲜活的新闻素材。”、“到基层去是一把钥匙,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走进基层,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才能把党和政府声音送到千家万户;只有转变作风,才能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提炼报道主题、挖掘报道素材、丰富报道内涵,把宣传工作根植于深厚的群众基础去;只有改进文风,才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在文章中全面反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清新朴实的文风,说出群众听得懂的话,反映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期间,全国新闻战线将按照要求建立基层联系点,通过与贫困边远地区结对子、定点帮扶、双向互动等形式,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

  另外,除了在日常报道中体现群众观点外,8月23日起,重庆时报还将在重要版面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栏 ,推出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果。

  重庆时报将组织记者、编辑到南川体验生活。

  自8月9号,由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视频会议以来,全国新闻战线纷纷响应号召,深入到基层百姓中,贴近群众“接地气”,新闻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只有扎根基层一线,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写出传递人民心声的新闻作品。

  因此,事实证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改进文风、转变作风的根本途径。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版面和时段多给基层群众,学习群众语言,使群众看得明白,才能把党和政府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期间,重庆时报将于近日组织报社领导、记者、编辑深入到南川南平镇永安村体验生活。

  永安村地处南川神龙峡旅游景点入口,是南平镇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村落,也是南川区重点打造的一个纳凉点,随着神龙峡旅游景区的开发,在永安村发展农家乐旅游便成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本次深入南川南平镇永安村期间,时报记者除了了解纳凉点情况之外,还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帮助农民收包谷、收割稻谷等方式,体验农民生活。

  在参与劳动中了解群众生活,走访群众、发现鲜活事例,从而学习群众语言,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用朴实的语言写出农民看得懂的文章。

  重庆时报实习记者邓依依到基层采访就受到感动。上个星期,重庆时报记者邓依依深入到开县、万州等地采访,在5天深入基层采访的行程中,带给邓依依极大的震撼。在忠县郑定祥家中采访时,简陋的房屋,破了的草席无不透露出这个家庭的拮据。但这个“棒棒”却带给邓依依无数的感动。

  老郑是万州城里一个普通的棒棒,今年春节前夕,老郑挑着价值近万元的羽绒服和雇主走散了,他穿着单薄的衣服,顾不上在家生病、等他带棉衣回家的妻子,在万州城苦寻雇主15天,并最终找到了雇主。

  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展示了不平凡的精神。在寒冷的冬天苦苦寻找丢失羽绒服的失主,他的一句“缺钱不缺德”感动了在场人员。在这次的采访活动中,让邓依依对新闻工作有了一份更深的感悟。假如这次没有深入到郑定祥家中采访,那么对这个人物就没有更多的了解,核心的新闻信息就永远没有办法被发现。

  重庆商报160名记者编辑将奔赴乡村基层抓鲜活新闻

  重庆商报160名记者编辑将分期分批下基层服务群众。“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我们锻炼队伍素质的需要,是提高新闻公信力的需要,也是提升报纸品牌的需要。”8月19日,重庆商报召开了编委扩大会,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讲话精神,并按照重庆市委宣传部的部署,结合本报实际,拟订了活动计划。

  作为一份有社会责任感的报纸,重庆商报社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今年年初,重庆商报成功开展了“商报记者下基层”活动;上半年,重庆商报又组织了为农村贫困孩子成功募集53000多本“爱心字典”的活动;随后,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千名记者编辑‘三进三同’”大型采访活动中,重庆商报多次获得基层群众的赞誉和上级领导的批示表扬。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对上述活动的升华。重庆商报编委扩大会决定设立专门机构,强化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领导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并收到实效。

  重庆商报编委扩大会决定,报社领导率先垂范,率领商报160名记者编辑,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本周开始,重庆商报每名编辑记者将建立基层长期联络点,并分期分批开赴基层,每人利用一周时间,与联络点上的农民、工人等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他们还将结合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对一些民生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从9月上旬起,重庆商报将开辟专版专栏,报道这批来自基层的体验报道和调研报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重庆商报编委扩大会为此研究了相关的制度机制。(冯建新 廖顺遂)

【编辑:沈严】

重庆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稿源: 中国记协网 2011-08-30 09:22:34

  本网讯 深入群众“接地气”,走进基层“抓活鱼”。8月23日,重庆市委宣传部等部门下发通知,根据中宣部等五部门的要求,重庆市新闻战线已全面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推动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切实将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体现在新闻宣传实践中,促进新闻单位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一步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中自觉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切,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导向,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不断强化编辑记者群众观点提高新闻宣传质量水平,树立重庆市新闻战线良好形象。根据中宣部第五部门的统一部署,重庆市新闻战线全面启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

  调整充实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对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领导,重庆市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领导小组调整充实了组织领导,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任组长,重庆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勇任副组长,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周波、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局长汪俊、重庆市新闻出版局局长杨恩芳、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牟丰京、重庆广电集团(总台)党委书记刘万利、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副主席冯建新、重庆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处长邱振邦任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落实领导小组关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各项要求部署及交办的事项。办公室主任由周勇同志兼任,冯建新、邱振邦、廖凯锋任副主任,成员由重庆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重庆市委外宣办网络处、重庆市文化广电局宣传处、重庆市新闻出版局报刊处负责人和重庆市新闻工作者协会有关领导和工作人员组成,适当抽调人员集中办公。

  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

  活动将引导广大新闻工作者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中,站稳群众立场、增进群众感情、强化群众视角、运用群众语言、回应群众关心,更好地宣传党的主张,坚持正确导向,更好地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不断强化编辑记者群众观点,提高新闻宣传的质量水平,树立我市新闻战线良好形象。

  开展蹲点调研活动

  全市新闻战线将组织开展群众路线的学习教育,开展世情、党情、国情、民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围绕新闻战线在新形势下如何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开展交流研讨。

  重庆市新闻单位将建立基层联系点,组织编辑记者广泛开展蹲点调研活动,并通过与贫困边远地区结对子、定点帮扶、双向互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真正与群众打成一片。重庆市新闻单位将开展改进文风的工作,用群众喜欢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倡导“短、新、实”的文风。各新闻单位将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或专栏,坚持在日常报道中体现群众观点。

  与考核、评优相结合

  重庆全市各新闻单位将完善学习和调研制度,新闻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将每年安排一定的时间到基层联系点,编辑记者经常性地深入基层展开调研,在调研中向群众学习。新闻单位将组织各类培训班,对编辑记者进行岗前培训,组织无基层工作经历的编辑记者分期赴基层联系点驻点,新入职的人员正式上岗前需有基层联系点的驻点经历。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情况,将纳入新闻单位综合考核体系,各新闻单位将把下基层采访的情况作为编辑记者业务考核的重要内容,重庆市市级新闻奖也将向深入基层、扎实采访的编辑记者和稿件倾斜。

  重庆实施五大计划

  对新闻单位总编台长、业务骨干和编辑记者进行培训。到北京去,到基层去,到高校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同时,组织高校新闻院系学生参与“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培养优秀的新闻工作后备军。

  重庆市委宣传部表示,今年下半年,重庆市将开展实施五大计划。

  一是实施“天地培训”计划,组织新闻单位的总编台长、业务骨干和编辑记者赴京进行系统培训;二是实施“基层专栏”计划,在重要版面、重要时段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或专栏;三是实施“主题宣传”计划,如开展“渝州万里行”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沿边、沿江、沿交通干线采访,宣传好经验、好成效和先进典型;四是“基层调研”计划。围绕“民生十条”、“共富十二条”在基层的贯彻落实,结合新闻单位“三进三同”、“结穷亲”和到联系点蹲点等活动,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形成调研报告,为这些好的政策措施在基层的落实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服务中心工作。五是实施“典型引路”计划,在2011年“记者节”前后,开展“十佳田坎记者”、“十佳巷子记者”等评选活动。

  重庆市各媒体根据上级要求,结合各媒体工作特点和实际都制订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把“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开展更好。

  重庆晨报积极参与行动,将启动两个大型活动。

  从8月中旬开始,重庆晨报就进入了全面动员和全员参与阶段,传达重庆市委宣传部通知精神,下发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开展专项教育活动进行统筹安排,各采编部门全员参与,全面动员,结合本部门工作特点和实际,认真学习贯彻通知精神。

  近期,重庆晨报将启动两个大型活动。一是“重庆晨报读者满意度调查”,分“重庆晨报社会责任”、“重庆晨报采编作风”、“重庆晨报新闻质量”三大板块,点对点地邀请读者、采访对象、市级单位、区县部门填写,认真查找晨报在新闻宣传工作上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二是“不良文风检讨活动”,在专家的指导下,认真查找在文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提出解决方案和防范措施,撰写心得体会,开展学习讨论。

  重庆晨报确定“走基层”联系点,既有乡村,也有企业。要求采编人员分小组、分批次到“走基层”联系点,与基层干部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时间至少一周。在“走基层”的过程中,开展采访,采访主题围绕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中心工作,每个小组至少采写两篇体验报道、一篇调查报道。

  采编人员在体验和报道的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和群众需要,发挥新闻媒体优势,开展互动、援助、结穷亲活动,力所能及地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

  重庆时报的记者编辑在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说,“只有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才能与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获得生动、鲜活的新闻素材。”、“到基层去是一把钥匙,群众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走进基层,学习群众语言,善用群众语言,才能把党和政府声音送到千家万户;只有转变作风,才能在火热的社会生活中提炼报道主题、挖掘报道素材、丰富报道内涵,把宣传工作根植于深厚的群众基础去;只有改进文风,才能以小见大、以点带面,在文章中全面反映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给人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变化,用鲜活生动的语言、清新朴实的文风,说出群众听得懂的话,反映人民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期间,全国新闻战线将按照要求建立基层联系点,通过与贫困边远地区结对子、定点帮扶、双向互动等形式,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拉近同群众的距离。

  另外,除了在日常报道中体现群众观点外,8月23日起,重庆时报还将在重要版面开办面向基层、服务群众的专栏 ,推出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成果。

  重庆时报将组织记者、编辑到南川体验生活。

  自8月9号,由中宣部等五部门统一部署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视频会议以来,全国新闻战线纷纷响应号召,深入到基层百姓中,贴近群众“接地气”,新闻工作者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只有扎根基层一线,与群众建立血肉联系,才能不断写出传递人民心声的新闻作品。

  因此,事实证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改进文风、转变作风的根本途径。作为新闻工作者,只有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版面和时段多给基层群众,学习群众语言,使群众看得明白,才能把党和政府声音送到千家万户。

  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期间,重庆时报将于近日组织报社领导、记者、编辑深入到南川南平镇永安村体验生活。

  永安村地处南川神龙峡旅游景点入口,是南平镇旅游开发的一个重点村落,也是南川区重点打造的一个纳凉点,随着神龙峡旅游景区的开发,在永安村发展农家乐旅游便成了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在本次深入南川南平镇永安村期间,时报记者除了了解纳凉点情况之外,还将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帮助农民收包谷、收割稻谷等方式,体验农民生活。

  在参与劳动中了解群众生活,走访群众、发现鲜活事例,从而学习群众语言,拉近同群众的距离,用朴实的语言写出农民看得懂的文章。

  重庆时报实习记者邓依依到基层采访就受到感动。上个星期,重庆时报记者邓依依深入到开县、万州等地采访,在5天深入基层采访的行程中,带给邓依依极大的震撼。在忠县郑定祥家中采访时,简陋的房屋,破了的草席无不透露出这个家庭的拮据。但这个“棒棒”却带给邓依依无数的感动。

  老郑是万州城里一个普通的棒棒,今年春节前夕,老郑挑着价值近万元的羽绒服和雇主走散了,他穿着单薄的衣服,顾不上在家生病、等他带棉衣回家的妻子,在万州城苦寻雇主15天,并最终找到了雇主。

  虽然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但他却展示了不平凡的精神。在寒冷的冬天苦苦寻找丢失羽绒服的失主,他的一句“缺钱不缺德”感动了在场人员。在这次的采访活动中,让邓依依对新闻工作有了一份更深的感悟。假如这次没有深入到郑定祥家中采访,那么对这个人物就没有更多的了解,核心的新闻信息就永远没有办法被发现。

  重庆商报160名记者编辑将奔赴乡村基层抓鲜活新闻

  重庆商报160名记者编辑将分期分批下基层服务群众。“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我们锻炼队伍素质的需要,是提高新闻公信力的需要,也是提升报纸品牌的需要。”8月19日,重庆商报召开了编委扩大会,认真学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讲话精神,并按照重庆市委宣传部的部署,结合本报实际,拟订了活动计划。

  作为一份有社会责任感的报纸,重庆商报社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方面有很好的基础。今年年初,重庆商报成功开展了“商报记者下基层”活动;上半年,重庆商报又组织了为农村贫困孩子成功募集53000多本“爱心字典”的活动;随后,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千名记者编辑‘三进三同’”大型采访活动中,重庆商报多次获得基层群众的赞誉和上级领导的批示表扬。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对上述活动的升华。重庆商报编委扩大会决定设立专门机构,强化对“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领导工作,确保活动顺利实施并收到实效。

  重庆商报编委扩大会决定,报社领导率先垂范,率领商报160名记者编辑,扎实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从本周开始,重庆商报每名编辑记者将建立基层长期联络点,并分期分批开赴基层,每人利用一周时间,与联络点上的农民、工人等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基层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学习,了解他们的疾苦,倾听他们的心声,同时,他们还将结合重庆市委三届九次全委会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对一些民生热点和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从9月上旬起,重庆商报将开辟专版专栏,报道这批来自基层的体验报道和调研报道。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工程,重庆商报编委扩大会为此研究了相关的制度机制。(冯建新 廖顺遂)

编辑: 沈严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