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故宫3000套清代铠甲 5角贱卖给职工当福利
稿源: 新华网  | 2011-08-15 16:59:56

  线 索

  故宫原职工赠丝绵被给企业

  记者昨天从恒源祥总部了解到,去年4月,他们的确接受过这项捐赠。恒源祥作为中国毛纺业的龙头企业,对品牌经营向来十分用心。在其位于上海金陵东路的总部一楼,设有一个专门的展厅,以作宣传企业历史、纺织品工艺及中国文化之用,对外也称“恒源祥博物馆”。去年4月,恒源祥与故宫达成一致意愿后,这条带有历史印记的丝绵被捐赠仪式就在该展厅举行。

  受捐之后,该丝绵被就一直由恒源祥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保存,并不陈列于“恒源祥博物馆”。谈起这条丝绵被的赠送缘由,恒源祥品牌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恒源祥作为纺织行业的老字号企业,有能力对这条丝绵被进行专业的保养和维护。据悉,捐赠者是故宫科技文保部原副主任曹静楼。在去年4月1日的捐赠现场,他向人们讲述了这条“丝绵被”不同寻常的来历。

  揭 秘

  一件铠甲5角卖给职工当福利

  这条丝色泛黄但依旧松软、保暖效果不逊新丝绵的宫廷“丝绵被”,原是用清朝乾隆年间皇宫内御林军的盔甲衬缝制的。这种御林军铠甲制于乾隆50年(公元1786年),属于清代军队大量使用的铠甲。其外层用牛皮缝制,铜铆钉装饰,内衬用上等江南丝绵,有点像棉大衣,有御寒功能,最适合北方步兵使用。这些铠甲为宫廷侍卫和御林军所用,选材、做工、款式都非同一般,在当时是代表国家尊严的“军装”。

  1973年,由于物资十分匮乏,棉花和布匹短缺。故宫为改善600名员工福利,院领导打报告给有关部门报批同意,“因院制宜”地将每件御林军铠甲折价5角,每位员工限购5套,目的是取其中的丝绵。院方规定,员工买到的铠甲不得保留原状,一定要拆开,取用其中的丝绵。曹静楼与妻子都在故宫工作,所以当时“咬一咬牙”,花5元钱买了10套“盔甲”。回家后,遵照院领导“指示”,把它拆散,取出丝绵稍作加工后,缝制了这条丝绵被,一直使用至今。

  回顾

  大部分铠甲用后被当废品卖

  近日再爆一则“猛料”:去年,上海恒源祥博物馆收到一项特殊的捐赠——拆了10件乾隆年间御林军铠甲做成的“丝绵被”。这条消息引出上世纪一段令人吃惊的历史:1973年,故宫为改善员工福利,将3000套清乾隆年间的御林军铠甲以每套5角的价格卖给员工,并规定员工购买后一定要拆开铠甲取出其中丝绵。

  据曹静楼回忆,这些铠甲非常坚固。有员工从城楼往下用力抛也不会破碎。曹静楼记得,当时每位员工都买了,全部做成丝绵被或丝绵衣,但大部分员工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使用一段时间后,作为旧货又卖给了废品收购站。

  曹静楼介绍,“文革”中,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纷纷被下放、改造和靠边,掌控大权的“革委会”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一些文物因此遭到毁坏,3000套乾隆御林军铠甲便是其中一项。

  据了解,当年守卫紫禁城皇宫的御林军有2万之多,所以“盔甲”也有2万套,除1973年卖给故宫员工3000套外,另有1000套划拨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国家的文物管理走上正轨,余下的16000套“盔甲”仍由故宫保管。这种铠甲如今可以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陈列中看到。

【编辑:陈燕】

故宫3000套清代铠甲 5角贱卖给职工当福利

稿源: 新华网 2011-08-15 16:59:56

  线 索

  故宫原职工赠丝绵被给企业

  记者昨天从恒源祥总部了解到,去年4月,他们的确接受过这项捐赠。恒源祥作为中国毛纺业的龙头企业,对品牌经营向来十分用心。在其位于上海金陵东路的总部一楼,设有一个专门的展厅,以作宣传企业历史、纺织品工艺及中国文化之用,对外也称“恒源祥博物馆”。去年4月,恒源祥与故宫达成一致意愿后,这条带有历史印记的丝绵被捐赠仪式就在该展厅举行。

  受捐之后,该丝绵被就一直由恒源祥家用纺织品有限公司保存,并不陈列于“恒源祥博物馆”。谈起这条丝绵被的赠送缘由,恒源祥品牌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恒源祥作为纺织行业的老字号企业,有能力对这条丝绵被进行专业的保养和维护。据悉,捐赠者是故宫科技文保部原副主任曹静楼。在去年4月1日的捐赠现场,他向人们讲述了这条“丝绵被”不同寻常的来历。

  揭 秘

  一件铠甲5角卖给职工当福利

  这条丝色泛黄但依旧松软、保暖效果不逊新丝绵的宫廷“丝绵被”,原是用清朝乾隆年间皇宫内御林军的盔甲衬缝制的。这种御林军铠甲制于乾隆50年(公元1786年),属于清代军队大量使用的铠甲。其外层用牛皮缝制,铜铆钉装饰,内衬用上等江南丝绵,有点像棉大衣,有御寒功能,最适合北方步兵使用。这些铠甲为宫廷侍卫和御林军所用,选材、做工、款式都非同一般,在当时是代表国家尊严的“军装”。

  1973年,由于物资十分匮乏,棉花和布匹短缺。故宫为改善600名员工福利,院领导打报告给有关部门报批同意,“因院制宜”地将每件御林军铠甲折价5角,每位员工限购5套,目的是取其中的丝绵。院方规定,员工买到的铠甲不得保留原状,一定要拆开,取用其中的丝绵。曹静楼与妻子都在故宫工作,所以当时“咬一咬牙”,花5元钱买了10套“盔甲”。回家后,遵照院领导“指示”,把它拆散,取出丝绵稍作加工后,缝制了这条丝绵被,一直使用至今。

  回顾

  大部分铠甲用后被当废品卖

  近日再爆一则“猛料”:去年,上海恒源祥博物馆收到一项特殊的捐赠——拆了10件乾隆年间御林军铠甲做成的“丝绵被”。这条消息引出上世纪一段令人吃惊的历史:1973年,故宫为改善员工福利,将3000套清乾隆年间的御林军铠甲以每套5角的价格卖给员工,并规定员工购买后一定要拆开铠甲取出其中丝绵。

  据曹静楼回忆,这些铠甲非常坚固。有员工从城楼往下用力抛也不会破碎。曹静楼记得,当时每位员工都买了,全部做成丝绵被或丝绵衣,但大部分员工文物保护意识不强,使用一段时间后,作为旧货又卖给了废品收购站。

  曹静楼介绍,“文革”中,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学者纷纷被下放、改造和靠边,掌控大权的“革委会”文物保护意识淡薄,一些文物因此遭到毁坏,3000套乾隆御林军铠甲便是其中一项。

  据了解,当年守卫紫禁城皇宫的御林军有2万之多,所以“盔甲”也有2万套,除1973年卖给故宫员工3000套外,另有1000套划拨八一电影制片厂。

  1976年“文革”结束以后,国家的文物管理走上正轨,余下的16000套“盔甲”仍由故宫保管。这种铠甲如今可以在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陈列中看到。

编辑: 陈燕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