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受损国宝瓷器难复原貌
否认存在瞒报问题
两个月来,故宫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还没有完全合上,如今又出状况。7月31日,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现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故宫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爆料哥窑瓷器被工作人员摔碎
“故宫又出大事了!”7月30日晚,网友“龙灿”发布新浪微博,称2011年7月4日,故宫博物院一工作人员将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摔碎。故宫一级品仅有1106件。
微博很快被转发过万,不少网友表示惋惜,“极其珍稀的宋代哥窑再减一员,默哀。”
据悉,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使瓷器受挤压所致。当事人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女硕士研究生,她2004年就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过正规的培训,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她来操作这台设备。其专业技术职称是中级。
为什么这次会出现操作失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说:“客观原因是,仪器上有可根据故宫的特殊需求改进的地方。例如,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的功能。就像手机要删除一条信息,会提示用户是否真的要删除,但这台仪器没有这个功能。我们认为,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是我们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当事人很痛心,这不只是个人要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这件文物是故宫收藏的一件珍贵瓷器,由于我们的失误造成永远的损失,这恐怕是无法弥补的,大家非常痛心。不光是当事人,我作为部门负责人,也非常自责。”故宫回应否认存在瞒报问题
有网友对故宫的文物保护措施提出质疑,并指出故宫未及时通报事件,存在瞒报嫌疑。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称,单就目前这个事故来讲,完全是为了求得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回答。院里要求一定要做得细致、准确,一定要有科学性。而久久未报完全是因为事故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确实没有网民质疑的所谓瞒报问题。业内说法修补亦难恢复原貌
目前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称,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
然而,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表示,“价值无法估计。”马未都称,损坏的文物即使进行了修补,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会大打折扣。
本报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等消息
故宫,伤不起的N重门
陈 方
一起7月4日发生的文物损坏事故,故宫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证实,而且还发生在网友爆料之后。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如果没有网友爆料,这一起文物损坏事故是不是会被故宫瞒天过海?
事实上,故宫“失窃门”之所以能被媒体曝光也缘于网友爆料。从两个多月前的“失窃门”到今天的“文物损坏门”,被动证实基本都是故宫在面对丑闻时所采取的姿态。这让人不由猜测,如果没有网友爆料,秘而不宣很可能成为故宫面对文物事故时的习惯性动作。从“失窃门”到“文物损坏门”,除了能证实故宫在相关管理中存在巨大漏洞之外,它对公众和社会的傲慢姿态也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从4年前的“星巴克门”,到今年的“失窃门”、“错字门”、“富豪会所门”、“哥窑文物损坏门”,被掀开的一扇又一扇“门”留给故宫管理部门的,除了尴尬还是尴尬。遗憾的是,故宫方面似乎并未就此付出切实努力。比如,“失窃门”之后相关责任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理。没有对责任人严厉的问责处理,怎么能指望相关管理制度能有所完善改进呢?故宫虽然被掀开了一扇又一扇丑闻的门,但真正应该向公众打开的那扇公开监督的“门”还在紧紧关闭。
“想逃离你布下的丑闻,不想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你没有接受监督的勇气,但事实上也没有逃脱的幸运。”套用王菲《棋子》的歌词,或许更能形容故宫当下的心境。
故宫,伤不起的N重门
稿源: 太原日报 2011-08-02 08:47:00
专家称受损国宝瓷器难复原貌
否认存在瞒报问题
两个月来,故宫的“失窃门”、“错字门”、“会所门”还没有完全合上,如今又出状况。7月31日,故宫博物院证实国家一级文物宋代哥窑代表作品青釉葵瓣口盘发生文物损坏事件,现初步判断为科研人员操作失误所致。故宫又一次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网友爆料哥窑瓷器被工作人员摔碎
“故宫又出大事了!”7月30日晚,网友“龙灿”发布新浪微博,称2011年7月4日,故宫博物院一工作人员将国家一级品宋代哥窑瓷器摔碎。故宫一级品仅有1106件。
微博很快被转发过万,不少网友表示惋惜,“极其珍稀的宋代哥窑再减一员,默哀。”
据悉,事故是由于工作人员操作失误使瓷器受挤压所致。当事人是一位理工科毕业的女硕士研究生,她2004年就来到这个实验室,进行过正规的培训,相当一段时间都是她来操作这台设备。其专业技术职称是中级。
为什么这次会出现操作失误?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主任苗建民说:“客观原因是,仪器上有可根据故宫的特殊需求改进的地方。例如,这台仪器在输入一个数值后,没有再次确认的功能。就像手机要删除一条信息,会提示用户是否真的要删除,但这台仪器没有这个功能。我们认为,应该从主观上找原因,是我们自己操作失误造成的。当事人很痛心,这不只是个人要承担什么责任的问题。这件文物是故宫收藏的一件珍贵瓷器,由于我们的失误造成永远的损失,这恐怕是无法弥补的,大家非常痛心。不光是当事人,我作为部门负责人,也非常自责。”故宫回应否认存在瞒报问题
有网友对故宫的文物保护措施提出质疑,并指出故宫未及时通报事件,存在瞒报嫌疑。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事故调查组组长陈丽华称,单就目前这个事故来讲,完全是为了求得一个科学的准确的回答。院里要求一定要做得细致、准确,一定要有科学性。而久久未报完全是因为事故的复杂性导致了这样一个时间过程,确实没有网民质疑的所谓瞒报问题。业内说法修补亦难恢复原貌
目前这件文物破损成6瓣,故宫博物院文物管理处处长娄玮称,破损情况虽然有些复杂,但修复应不成问题。
然而,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表示,“价值无法估计。”马未都称,损坏的文物即使进行了修补,也不可能完全恢复原貌,价值会大打折扣。
本报综合新华网、人民网等消息
故宫,伤不起的N重门
陈 方
一起7月4日发生的文物损坏事故,故宫直到7月31日才出面证实,而且还发生在网友爆料之后。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如果没有网友爆料,这一起文物损坏事故是不是会被故宫瞒天过海?
事实上,故宫“失窃门”之所以能被媒体曝光也缘于网友爆料。从两个多月前的“失窃门”到今天的“文物损坏门”,被动证实基本都是故宫在面对丑闻时所采取的姿态。这让人不由猜测,如果没有网友爆料,秘而不宣很可能成为故宫面对文物事故时的习惯性动作。从“失窃门”到“文物损坏门”,除了能证实故宫在相关管理中存在巨大漏洞之外,它对公众和社会的傲慢姿态也被呈现得淋漓尽致。
从4年前的“星巴克门”,到今年的“失窃门”、“错字门”、“富豪会所门”、“哥窑文物损坏门”,被掀开的一扇又一扇“门”留给故宫管理部门的,除了尴尬还是尴尬。遗憾的是,故宫方面似乎并未就此付出切实努力。比如,“失窃门”之后相关责任人并没有受到任何处理。没有对责任人严厉的问责处理,怎么能指望相关管理制度能有所完善改进呢?故宫虽然被掀开了一扇又一扇丑闻的门,但真正应该向公众打开的那扇公开监督的“门”还在紧紧关闭。
“想逃离你布下的丑闻,不想却又陷入了另一个困境;你没有接受监督的勇气,但事实上也没有逃脱的幸运。”套用王菲《棋子》的歌词,或许更能形容故宫当下的心境。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