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事故反思
研究方向正确不能因噎废食
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
记者:这次事故的发生,对故宫进行相关科研是否产生影响?
苗建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对古陶瓷进行综合研究,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从我们以前取得的成果来说,这条路是对的,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冯乃恩:故宫博物院不会因为出了一次事故我们就不做这个科研了。但我们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都是为了指导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不能因噎废食。
记者:你们认为需要汲取什么教训?
苗建民:出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故宫过去在文物安全上,一直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平时都不直接接触文物,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在场,他们可以对每一个操作环节互相验证,这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故发生。这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关键词】关于文物
故宫馆藏文物我们视如眼珠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
记者:冯乃恩先生,您作为故宫新闻发言人,有什么话对公众说?
冯乃恩:我希望群众对故宫保持一份信任。一是故宫有多年文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故宫上上下下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当眼珠子般珍惜。这次事件对我们是非常沉痛的教训,我们将通过分析事故的原因,通过查找将来工作中需要弥补的地方,以保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保管工作中杜绝这种现象出现,至少在人的因素上杜绝。虽然客观因素不可预测,但可以通过我们的人员管理、制度的确立,来满足文物安全、文物研究的需要。文物研究不只是故宫本身的事,把文物研究好,目的也是为大众服务,因为故宫本身就是公众文化单位,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据新华社电
■相关新闻
马未都谈损毁文物:
不如它的都能拍到上千万元
京华时报: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哥窑瓷器。
马未都(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微博)馆长):哥窑是明代以后才有的说法,宋元时期并没有这个说法。因为宋代五大名窑只有哥窑到现在还没找到窑址,目前传世哥窑瓷器是哪里烧的还存在争议。所以这么多年来,哥窑在文物界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京华时报:您之前见过这个被损坏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吗?如何评价?
马未都:以前在博物馆见过,很不错,肯定是件好东西,优雅,大方。需要说明的是,哥窑的鉴赏价值突出表现在“化残缺为神奇”。哥窑表面的纹片本来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个缺陷,结果经过文人的归纳,认识到这是一种美,所以哥窑是典型的缺陷美,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属于美的另外一个范畴和境界。
京华时报:很多网友对于这件文物的损坏非常惋惜,说全世界只有三件,说对它的估价高达几个亿,是这样吗?
马未都:哥窑存世稀少是事实,但不至于到只有几件的地步,据我了解,全世界几百件还是有的。如果从经济价值角度来说,近期的拍卖会,苏富比去年5月在伦敦拍过一件哥窑瓷器,100万英磅,同年秋天苏富比在纽约拍的另外一件哥窑瓷器是176万美元,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当然,故宫的东西肯定要更珍贵,不能以这些为绝对标准。
京华时报:从博物馆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带给您什么样的思考?
马未都:博物馆文物出库肯定都有严格的程序,在故宫,能够接触到一级文物的工作人员肯定也不是一般的人员,肯定是经过培训的。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可能是责任心的问题,任何制度即使再完备也是死的,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去执行势必出问题。
本报记者张然
故宫否认瞒报宋代瓷器被损坏事件
专家称故宫受损宋哥窑瓷器不可能完全修复
故宫负责人称输入数值失误致仪器压碎文物
稿源: 京华时报 2011-08-01 16:26:19
【关键词】事故反思
研究方向正确不能因噎废食
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
记者:这次事故的发生,对故宫进行相关科研是否产生影响?
苗建民: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现代科技方法结合起来,对古陶瓷进行综合研究,这是一个发展方向,从我们以前取得的成果来说,这条路是对的,这个方向是不会改变的。我们现在需要做到的是在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
冯乃恩:故宫博物院不会因为出了一次事故我们就不做这个科研了。但我们要从事故中汲取教训。我们在报告中提出的整改措施,都是为了指导今后工作中如何避免、杜绝这类事故的发生,不能因噎废食。
记者:你们认为需要汲取什么教训?
苗建民:出事后,我们进行了深刻反思。故宫过去在文物安全上,一直考虑得非常周到。我们古陶瓷检测研究实验室平时都不直接接触文物,测量的时候,都是故宫古器物部的人和科研人员同时在场。但现在测量时,科研人员只有一个在现场。如果有两个科研人员在场,他们可以对每一个操作环节互相验证,这样的话可以最大限度避免类似事故发生。这是以后需要加强和改进的。
【关键词】关于文物
故宫馆藏文物我们视如眼珠
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
记者:冯乃恩先生,您作为故宫新闻发言人,有什么话对公众说?
冯乃恩:我希望群众对故宫保持一份信任。一是故宫有多年文物管理工作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故宫上上下下把自己收藏的文物当眼珠子般珍惜。这次事件对我们是非常沉痛的教训,我们将通过分析事故的原因,通过查找将来工作中需要弥补的地方,以保证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保管工作中杜绝这种现象出现,至少在人的因素上杜绝。虽然客观因素不可预测,但可以通过我们的人员管理、制度的确立,来满足文物安全、文物研究的需要。文物研究不只是故宫本身的事,把文物研究好,目的也是为大众服务,因为故宫本身就是公众文化单位,我们的任务就是把文物收藏好、研究好、展示好。请相信我们会把工作做好,请相信故宫人对故宫的敬畏心。据新华社电
■相关新闻
马未都谈损毁文物:
不如它的都能拍到上千万元
京华时报:首先请您介绍一下哥窑瓷器。
马未都(收藏家,观复博物馆(微博)馆长):哥窑是明代以后才有的说法,宋元时期并没有这个说法。因为宋代五大名窑只有哥窑到现在还没找到窑址,目前传世哥窑瓷器是哪里烧的还存在争议。所以这么多年来,哥窑在文物界一直是一个未解之谜。
京华时报:您之前见过这个被损坏的宋代哥窑青釉葵瓣口盘吗?如何评价?
马未都:以前在博物馆见过,很不错,肯定是件好东西,优雅,大方。需要说明的是,哥窑的鉴赏价值突出表现在“化残缺为神奇”。哥窑表面的纹片本来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个缺陷,结果经过文人的归纳,认识到这是一种美,所以哥窑是典型的缺陷美,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属于美的另外一个范畴和境界。
京华时报:很多网友对于这件文物的损坏非常惋惜,说全世界只有三件,说对它的估价高达几个亿,是这样吗?
马未都:哥窑存世稀少是事实,但不至于到只有几件的地步,据我了解,全世界几百件还是有的。如果从经济价值角度来说,近期的拍卖会,苏富比去年5月在伦敦拍过一件哥窑瓷器,100万英磅,同年秋天苏富比在纽约拍的另外一件哥窑瓷器是176万美元,近年最贵的有成交记录的价格大约是300多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000多万元。当然,故宫的东西肯定要更珍贵,不能以这些为绝对标准。
京华时报:从博物馆管理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带给您什么样的思考?
马未都:博物馆文物出库肯定都有严格的程序,在故宫,能够接触到一级文物的工作人员肯定也不是一般的人员,肯定是经过培训的。发生这样的事情,我觉得可能是责任心的问题,任何制度即使再完备也是死的,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去执行势必出问题。
本报记者张然
故宫否认瞒报宋代瓷器被损坏事件
专家称故宫受损宋哥窑瓷器不可能完全修复
编辑: 陈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