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安全标准别老用生命来推动
刘昌海
7月8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发声明称,北京地铁采用的均是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并公布了重载扶梯的标准。然而,记者发现在标准中没有公共交通重载型扶梯的概念。此外,国内电梯重载标准不一,如广州地铁扶梯的重载标准就是北京公布标准两倍。(7月9日《新京报》)
记得当年的牛奶,出口国外的就不含三聚氰胺。如今生产的电梯,居然也是卖到国外的高标准,供给国内的低要求。牛奶如此,电梯如此,别的产品是不是也是如此?恐怕每个人都想象得到。
其实“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这样的做法有年头了。仅就自动扶梯来讲,咱们的国标用的是欧洲1995年的标准,而人家欧洲自1995年标准发布以后,进行了多次变更,最终颁布了2008年的新欧标,其安全设置等多方面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提高。我们用国外废除的标准来约束企业生产,不出事才怪!有些人整天把“与时俱进”喊得山响,一个电梯标准却十数年如一日,真不知道他们花着纳税人的钱都干了些什么!
老百姓没有能力吃东西前先检验成分是不是对健康有害,坐电梯前先查查安全设计是不是符合要求,这些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替我们进行把关。
根据惯例,乘电梯闹出了人命,一些部门肯定又会忙上一阵子。停产整顿、安全检查、提高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动作势必要连续上演。亡羊补牢当然算是积极的态度,但每次都等亡了羊才想着补牢,恐怕也有懒政之嫌。在羊未亡之前就检查加固,使狼无隙可乘,才是上策。更何况人不是羊,我们的产品安全标准,不能老是靠消费者的生命来推动。
中国人不比外国人抗毒性更强,也不比外国人坐电梯更经摔。不管是食品还是工业产品,我们的安全标准理应和外国人一样,甚至还可以规定得更严。商家逐利的本能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利润第一,良心第二,他们身上道德的血液,只能源自于国家相关部门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电梯国标,为何落后十余年?
毕晓哲
日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发布声明称,北京地铁采用的均是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并公布了重载扶梯的标准。目前自动扶梯的国标是模仿欧洲的标准,但此标准可能落后现行欧标十余年。(7月9日《新京报》)
“标准低”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因素,但大量的“标准低”问题,却是“人为”的因素。就电梯而言,既然沿用了欧洲国家1997年的标准,人家“与时俱进”了,为什么我们不跟进?“人为”让标准落后,有“惰性”因素,但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没将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这个角度上说,电梯标准“落后十余年”,不过是无视科学、忽略公众利益的一个侧影。
电梯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百姓出行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提醒相关部门,电梯国标绝不能一劳永逸。否则,“电梯惊魂”甚至“电梯夺命”事故,就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别等出了事再来检验电梯安全
别等出了事再来检验电梯安全
连海平
北京4号线地铁扶梯“倒行”酿成一人死亡惨剧,广州地铁扶梯又出现“骤停”,频现的“地铁惊魂”令人们开始关注电梯安全问题。
现代城市生活,蜗居石屎森林,上上下下全靠电梯。想起自己每天脚踏的电梯可能“暗病缠身”,可能“倒行逆施”甚至“自由落体”,那种恐惧是啥滋味?走楼梯不是办法,电梯不能不用,如何是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日常维护与质量监管,最大限度消除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说起日常维护,电梯作为关乎乘客生命安全的特种设备,日常维护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环,遗憾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某些电梯企业把日常维护当作最后的利润空间:因陋就简,减少维护,降低成本,赚取利润。一些使用单位也有意无意地默许这种行为,公共安全就在这种“合谋”下被忽视了。至于监管,亦有不足。虽然几乎每部电梯都有“绿标”,表明电梯年检合格,可继续使用,但它反映的只是电梯年检时的瞬时运行状态,以后的运行状况呢,谁来保障?
我们现在既是电梯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制造电梯最多的国家,确确实实是一个“电梯大国”,电梯安全比任何国家更加迫切。作为完全市场化的产品,行政部门所能做到的事,就是加强监管,以管理促安全。严格产品的标准,把违规产品、企业罚出场,从源头把好安全关;规定维护流程及内容,重罚偷工减料、无视安全的企业;实现无缝化日常监管,保障每一部电梯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检修、维护……
电梯关乎公众人身安全,生产者、使用者、监管者都要各负其责,杜绝事故的发生。千万不要等出了事故、人命再来检验电梯的安全状况。
电梯国标落后十年 别老用生命来推动安全标准
稿源: 华声在线 2011-07-12 16:00:31
产品安全标准别老用生命来推动
刘昌海
7月8日,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发声明称,北京地铁采用的均是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并公布了重载扶梯的标准。然而,记者发现在标准中没有公共交通重载型扶梯的概念。此外,国内电梯重载标准不一,如广州地铁扶梯的重载标准就是北京公布标准两倍。(7月9日《新京报》)
记得当年的牛奶,出口国外的就不含三聚氰胺。如今生产的电梯,居然也是卖到国外的高标准,供给国内的低要求。牛奶如此,电梯如此,别的产品是不是也是如此?恐怕每个人都想象得到。
其实“一流产品出口,二流产品内销”,这样的做法有年头了。仅就自动扶梯来讲,咱们的国标用的是欧洲1995年的标准,而人家欧洲自1995年标准发布以后,进行了多次变更,最终颁布了2008年的新欧标,其安全设置等多方面比以前有了更多的提高。我们用国外废除的标准来约束企业生产,不出事才怪!有些人整天把“与时俱进”喊得山响,一个电梯标准却十数年如一日,真不知道他们花着纳税人的钱都干了些什么!
老百姓没有能力吃东西前先检验成分是不是对健康有害,坐电梯前先查查安全设计是不是符合要求,这些都需要国家有关部门替我们进行把关。
根据惯例,乘电梯闹出了人命,一些部门肯定又会忙上一阵子。停产整顿、安全检查、提高标准等一系列标准动作势必要连续上演。亡羊补牢当然算是积极的态度,但每次都等亡了羊才想着补牢,恐怕也有懒政之嫌。在羊未亡之前就检查加固,使狼无隙可乘,才是上策。更何况人不是羊,我们的产品安全标准,不能老是靠消费者的生命来推动。
中国人不比外国人抗毒性更强,也不比外国人坐电梯更经摔。不管是食品还是工业产品,我们的安全标准理应和外国人一样,甚至还可以规定得更严。商家逐利的本能决定了他们只能是利润第一,良心第二,他们身上道德的血液,只能源自于国家相关部门对产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电梯国标,为何落后十余年?
毕晓哲
日前,北京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公司发布声明称,北京地铁采用的均是公共交通重载型自动扶梯,并公布了重载扶梯的标准。目前自动扶梯的国标是模仿欧洲的标准,但此标准可能落后现行欧标十余年。(7月9日《新京报》)
“标准低”有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因素,但大量的“标准低”问题,却是“人为”的因素。就电梯而言,既然沿用了欧洲国家1997年的标准,人家“与时俱进”了,为什么我们不跟进?“人为”让标准落后,有“惰性”因素,但更大的原因还在于没将公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这个角度上说,电梯标准“落后十余年”,不过是无视科学、忽略公众利益的一个侧影。
电梯对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百姓出行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就提醒相关部门,电梯国标绝不能一劳永逸。否则,“电梯惊魂”甚至“电梯夺命”事故,就可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
别等出了事再来检验电梯安全
别等出了事再来检验电梯安全
连海平
北京4号线地铁扶梯“倒行”酿成一人死亡惨剧,广州地铁扶梯又出现“骤停”,频现的“地铁惊魂”令人们开始关注电梯安全问题。
现代城市生活,蜗居石屎森林,上上下下全靠电梯。想起自己每天脚踏的电梯可能“暗病缠身”,可能“倒行逆施”甚至“自由落体”,那种恐惧是啥滋味?走楼梯不是办法,电梯不能不用,如何是好?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日常维护与质量监管,最大限度消除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说起日常维护,电梯作为关乎乘客生命安全的特种设备,日常维护应该是最重要的一环,遗憾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使某些电梯企业把日常维护当作最后的利润空间:因陋就简,减少维护,降低成本,赚取利润。一些使用单位也有意无意地默许这种行为,公共安全就在这种“合谋”下被忽视了。至于监管,亦有不足。虽然几乎每部电梯都有“绿标”,表明电梯年检合格,可继续使用,但它反映的只是电梯年检时的瞬时运行状态,以后的运行状况呢,谁来保障?
我们现在既是电梯保有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制造电梯最多的国家,确确实实是一个“电梯大国”,电梯安全比任何国家更加迫切。作为完全市场化的产品,行政部门所能做到的事,就是加强监管,以管理促安全。严格产品的标准,把违规产品、企业罚出场,从源头把好安全关;规定维护流程及内容,重罚偷工减料、无视安全的企业;实现无缝化日常监管,保障每一部电梯都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检修、维护……
电梯关乎公众人身安全,生产者、使用者、监管者都要各负其责,杜绝事故的发生。千万不要等出了事故、人命再来检验电梯的安全状况。
编辑: 沈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