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
宁波如何抢抓机遇唱好海洋经济“双城记”?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1年07月08日 09:18

宁波-舟山港集装箱运输再上新台阶。龚国荣/摄

  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后,舟山群岛新区成为我国第四个国家级新区。宁波如何抢抓这个重大发展机遇,加快海洋经济发展?

  “属于舟山的精彩,同样也属于宁波的精彩,才刚刚开始。”昨天下午,海洋经济研究领域专家、宁波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三处处长农贵新在接受晚报记者采访时称,“舟山与宁波一衣带水、源远流长,合力建设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肯定机遇大于挑战。”

  事实上,宁波与舟山都肩负着迈向“蓝海”的国家使命,而这,正是国家对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期待。

  双城记 变化

  刚交好“期中答卷”的宁波港碰上新局面

  作为宁波-舟山港一部分的宁波港口,在上半年取得优良成绩交出满意“期中答卷”之后,将面临一个全新的局面,这就是——一水之隔的舟山群岛新区获批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新区。

  6月30日傍晚6时,上饶至宁波港口首趟“五定”班列装载着104个标准集装箱,从上饶铁路货场徐徐开出,7月1日上午10点到达宁波,当天下午报关装船。

  海铁联运后,宁波港口的腹地将随着铁路延伸到内陆。然而,谁能知道,2008年宁波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完成1084.6万标准箱,居世界港口第8位,而通过铁路运输的集装箱只有868标准箱。

  此后,宁波港口加大揽货力度,抓住腹地市场开发重点,以点带面推进箱量快速增长。今年上半年,海铁联运集装箱2.5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82.3%!

  1月至6月,宁波港口货物吞吐量已超2亿吨,达20826.3万吨,同比增长7.5%;集装箱吞吐量完成708.1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3.7%,均创历史同期新高。

  新区建设促使宁波-舟山港的港口吞吐量提升

  宁波是舟山连通大陆的唯一承接点,舟山群岛新区建设总体上对于宁波-舟山港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据介绍,宁波港口正抓住《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及“三位一体”港口服务体系建设等重要机遇,加快打造国际强港,提升港口发展水平。

  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努力将新区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国际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从省委提出的建设“港航强省”、“海洋强省”发展思路上来看,双方合作的空间还非常大。

  宁大海运学院教授刘桂云认为,舟山群岛新区致力于建设中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势必会促使宁波-舟山港的港口吞吐量提升,促进宁波港口物流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个新机遇,宁波要深化‘三位一体’港航服务体系建设,一方面加强与舟山群岛新区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的合作,促使交易联动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推进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建设,完善金融和信息支撑体系,进一步提升货运疏港能力和港航服务软环境。”刘桂云建议。

  事实上,宁波-舟山港一体化已经取得不小成绩,金塘大浦口现代化集装箱泊位,已经逐步和北仑、大榭构成国际远洋集装箱中转基地。

  双城记 融合

  甬舟海洋战略要“同心同策”

  宁波、舟山两地民众不但讲同一种方言,而且极多数舟山人是从宁波迁徙来的,融合发展根深蒂固。事实上,舟山也是“宁波帮”的发祥地之一,时至今日,有众多舟山居民在宁波购房置业、就业创业,也有许多宁波居民到舟山发展。

  并且,宁波、舟山两港口同属一个海域,使用同一航道、同一锚地,拥有共同的经济腹地,而随着舟山大陆连岛大桥开通,梅山—六横岛大桥即将开工建设,舟山金塘、六横等地的岛屿岸线资源与宁波北仑等地大陆岸线资源将完全连成一体,成为同一海岸线。

  “这些自然地理区位,使宁波、舟山同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在实施海洋经济国家级战略过程中,可实行‘同心同策’策略。”农贵新建议。

  据分析,舟山群岛新区的发展目标为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这与宁波海洋经济的发展目标“异曲同工”。

  农贵新称,宁波、舟山可共享基础设施投资等配套支持政策,共同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科教业、海洋旅游业,提升海洋产业集群规模层次和国际竞争力。

  毋庸讳言,建设舟山群岛新区,也给宁波带来了挑战。

  舟山有岸线2444公里,适宜于开发建设港口泊位的深水岸线有50处,总长246.7公里,其中水深大于15米以上,可建10万—25万吨级泊位的岸线198.3公里,水深大于20米的岸线107.9公里,也同样具备世界罕见的深水港口资源。双方码头在煤炭、石油、铁矿石运输方面的重叠已经显现——同处于一片海域、一个航道的宁波-舟山港,如果一体化中不能真正突破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构成的障碍,那么重复建设、同质竞争将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除此之外,据农贵新分析,假如新区的政策更优惠,有可能会引发宁波民企的资金、技术、人才向舟山转移,也可能引发项目建设互争、产业结构趋同、产品过度竞争等问题。并且,舟山假如先行建设“国际物流岛”,对宁波口岸也存在一定影响……

  因此,在规划层面上,更应强调海陆产业的整体性,跳出“就海论海”的狭窄圈子,统筹规划海洋经济重点区域,促进宁波、舟山两地共同发展。

  双城记 破题

  两地海洋经济如何海陆联动

  “只有海陆联动发展,海洋经济才能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才能不断获得竞争新优势。没有海陆联动发展,海洋经济就会孤立无助。”农贵新认为,舟山、宁波两地应海陆联动发展。

  目前,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位居全球第一,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中处于龙头地位。宁波可充分利用深水港口功能,深化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的策略,促进宁波-舟山港对周边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那么,宁波、舟山如何海陆联动发展?农贵新提出以下建议:

  A.首先要港口一体化。

  ■针对当前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难点,重点解决两地各自规划带来的定位同构问题,对海域内所有港口资源通盘考虑,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共用共享,并以统一品牌参与国际航运市场竞争。

  ■按照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功能定位,以宁波-舟山港7亿吨货物吞吐量和2500万标箱集装箱吞吐量的目标来编制规划。

  B.其次为产业一体化。

  统筹宁波、舟山产业规划布局,促进错位发展,实现互利共赢。

  ■在临港工业方面,比如将北仑、大榭等临港大工业,统筹布局到舟山金塘岛、大猎岛等地。

  ■在海洋旅游方面,整合两市旅游资源,实施统一品牌营销等,促进两地旅游大发展。

  ■联手推进宁波梅山-春晓-舟山六横保税物流体系核心区等载体和平台建设,把宁波的梅山、春晓和舟山的六横作为一个整体发展。

  ■共同扶持发展海水综合利用、海洋生物、海洋新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海洋旅游、金融服务、信息服务、技术服务、商贸服务等海洋服务业。

  C.要实现交通同城化。

  统筹两地城乡发展规划,促成优势资源优化配置。

  ■加快建设六横岛—梅山岛跨海大桥,以及六横岛至舟山主岛的连接线。

  ■规划建设宁波与舟山之间轨道交通等。

  农贵新坦言,宁波、舟山可共享基础设施投资等配套支持政策,共同发展新型临港工业、海洋科教业、海洋旅游业,提升海洋产业集群规模层次和国际竞争力。记者 陈旭钦 吴明京

  站在蔚蓝色的“坐标点”上

  深耕海洋

  从国家战略的高度重新审视舟山群岛,我们发现,地处我国东部“黄金海岸”与长江“黄金水道”的T字交汇处的舟山群岛,与东北亚及西太平洋的主要港口形成了等距离扇形辐射,成为我国蓝色国土的重要“坐标点”。

  舟山群岛:中国深耕海洋的战略“基点”

  舟山群岛共有大小岛屿1390个,岛屿数量占全国的25.7%,并以多层岛链的形态向外扩散,逐步深入到西太平洋。

  途经我国的7条主要国际海运航线有6条经过舟山。舟山海域还有可供15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13条、可供30万吨级船舶进出的航道3条。舟山海域是包括上海港、宁波港在内的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枢纽。以舟山为“基点”,其与亚洲的主要航运中心釜山、长崎、高雄、香港、新加坡等地,构成了500海里等距离的扇形海运网络。

  有专家分析认为,西北太平洋地区将在21世纪影响甚至主导全球发展方向,该区域中包含的主要海洋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一个接近规则的五边形,而舟山恰好处于这个五边形区域的核心位置。

  浙江海洋学院教授黄建钢认为,这个五边形是东北亚通往太平洋,从而走向世界的“咽喉要道”。中国工程院所作的《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认为,舟山群岛是“我国开拓走出大陆通道、开发西太平洋资源的战略前进基地”。

  依托“国际物流岛”,建国家战略物资储运基地

  据浙江省常务副省长陈敏尔介绍,舟山群岛新区将逐步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和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

  而舟山群岛真正体现全球一流水准,最具国家战略意义、最具稀缺价值的,还是舟山优越的港口资源、水水中转、水陆中转优势和以岛屿为基地的战略资源储备条件。

  舟山市委书记梁黎明认为,根据我国海洋战略优先发展顺序,舟山可以先行建设“国际物流岛”,作为我国战略物资的储备、配送、交易基地以及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功能区。

  舟山群岛目前已经建成了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全国最大的商业原油储运基地和矿砂中转基地、浙江省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舟山群岛将成为全国油品仓储和中转吞吐能力最大的港口区域。金属矿石年吞吐能力也将在目前约7500万吨的基础上增至1.4亿吨。

  目前,舟山开始对位于舟山海域内的诸多符合储运条件的岛屿进行统筹规划,即将建设一批大型油品、矿石、粮油和液化天然气等战略物资的储运基地,提高储运和贸易能力。

  10年后,舟山的资源性产品储运能力可达到4亿至4.5亿吨,将建成全国重要的油品、铁矿砂、煤炭、化工品、粮食、集装箱中转贸易加工六大基地,为解决国家能源安全问题提供支撑。

  新区作“样本”探索海洋开发保护新模式

  陈敏尔认为,在舟山群岛进行海洋海岛开发并举的综合性先行先试,有助于探索一条兼顾海洋开发与保护、海洋科技创新、陆海统筹和谐发展的道路,为我国今后建设各类海洋综合开发基地积累经验。

  许多专家认为,在中国,低层次的开发已经过度,沿海各省份尚未对海岸线及近海进行全面保护。陈敏尔说,浙江是全国海洋保护区数量和面积最多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出台海洋环境保护法规、规章和规划最多的省份之一,“开发舟山群岛新区,有可能在统筹布局、协调发展的前提下,在一个相对独立且完备的海洋环境里探索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由浙江大学与舟山市政府共建的国内首个“海洋科技岛”正在舟山摘箬山岛兴建并将于2013年初步建成,建设项目包括海洋科教实试基地、海上技术公共试验场、海洋科技示范与成果转化基地等。 据新华社电

稿源: 宁波晚报  编辑: 沈媛仪
 
   
Copyright(C) 2001-2011 cnnb.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宁报集团职业道德监督投诉电话:87654321 宁网广告(87682306 87682187)
中国宁波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