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0多年努力,西湖申遗近日终告成功,西湖作为一处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仅就自然景观论,西湖也许只是成千上万风景优美的湖泊之一,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唯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湖泊,主要是因其历史文化价值。但是,西湖美景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如若没有“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西湖十景,又何来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千古名句?
西湖文化景观的核心要素在于能够激发人们“寄情山水”的情怀,在于她对中国古典景观文学与绘画理念的诠释方式,堤、岛、塔、亭、桥的自然景观及其巧妙布局,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对东亚的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保护始终是西湖发展的主题,并已经成为西湖文化的一部分。史料记载,从唐代到清末,对杭州西湖较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共有23次,其中广为人知的包括白居易、苏轼、杨孟瑛主持的几次疏浚。而2001年启动、持续至今、伴随西湖十余年申遗路的西湖综合保护,传承西湖历史文化、保护西湖生态环境,无疑是杭州建城史上最大规模、最大时空跨度的保护西湖的工程。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实施以来,完成了保护西湖的“加减法”:累计拆除违章违法建筑、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60万平方米,恢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西湖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增加到2.5米,水质透明度从50厘米提高至73厘米;通过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坚持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恢复、重建、修缮了180余处人文景点。为改善西湖水质,杭州市开展了西湖环湖截污、南线综合整治、湖西综合保护等一系列重大保护工程。为了让西湖水“活”起来,杭州市引钱塘江水入西湖,引水量相当于一个月彻底更换一次西湖水。
西湖申遗的成功,也是多年来西湖生态保护的成功。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西湖在申遗严格的专业审查中恐怕很难过关。如今,杭州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留得一湖秀水,为西湖申遗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郭旃说,申遗,是世界范围内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大范围的环境保护。因为更高水平的环保将不只是洁净的空气、水,良好的环境卫生,还需要隽永深厚的历史人文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人和自然的和谐。
近年来,各地申遗热情高涨,以至于有的地方还为此背上沉重财政负担。一些地方不惜背上财政包袱搞申遗活动,有的地方申遗成功后,没几年便因开发过度、保护不力而惨遭黄牌警告。通过申遗来更好地保护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这一初衷,实际上已经被严重异化和扭曲。正因如此,近年来各地申遗活动经常受到公众质疑和批评。国家有关部门对这股不正常的申遗热也已有所警觉,并开始采取措施。
反观杭州,在申遗成功后,不仅承诺西湖仍将继续免费开放坚持“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还表示今后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杭州承诺的这“六个不”,其核心理念就在于遵循“保护第一,造福后代”的原则。一个不收门票的世遗景点,势必对此前国内盛行的“申遗经济”模式形成有力冲击。这在很大程度上,当有助于扭转各地的申遗观,进而给国内申遗热降温,使其回归价值本位。
保护人类自然文化遗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让申遗成为保护的新起点,这不仅应当成为国内申遗活动的共识,而且也是申遗的最大价值意义所在。
西湖申遗成功告诉我们什么?
稿源: 中国环境报 2011-07-04 09:59:20
经过10多年努力,西湖申遗近日终告成功,西湖作为一处文化景观正式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仅就自然景观论,西湖也许只是成千上万风景优美的湖泊之一,之所以能成为我国唯一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湖泊,主要是因其历史文化价值。但是,西湖美景是其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如若没有“苏堤春晓”、“平湖秋月”、“断桥残雪”等西湖十景,又何来苏东坡“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千古名句?
西湖文化景观的核心要素在于能够激发人们“寄情山水”的情怀,在于她对中国古典景观文学与绘画理念的诠释方式,堤、岛、塔、亭、桥的自然景观及其巧妙布局,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并对东亚的景观设计产生了巨大影响。
保护始终是西湖发展的主题,并已经成为西湖文化的一部分。史料记载,从唐代到清末,对杭州西湖较大规模的疏浚治理共有23次,其中广为人知的包括白居易、苏轼、杨孟瑛主持的几次疏浚。而2001年启动、持续至今、伴随西湖十余年申遗路的西湖综合保护,传承西湖历史文化、保护西湖生态环境,无疑是杭州建城史上最大规模、最大时空跨度的保护西湖的工程。
杭州市园林文物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连续实施以来,完成了保护西湖的“加减法”:累计拆除违章违法建筑、没有保留价值的建筑60万平方米,恢复西湖水面0.9平方公里;西湖平均水深由疏浚前的1.65米,增加到2.5米,水质透明度从50厘米提高至73厘米;通过历史文化资源挖掘和利用,坚持真实性与完整性的原则,恢复、重建、修缮了180余处人文景点。为改善西湖水质,杭州市开展了西湖环湖截污、南线综合整治、湖西综合保护等一系列重大保护工程。为了让西湖水“活”起来,杭州市引钱塘江水入西湖,引水量相当于一个月彻底更换一次西湖水。
西湖申遗的成功,也是多年来西湖生态保护的成功。如果放在十几年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西湖在申遗严格的专业审查中恐怕很难过关。如今,杭州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留得一湖秀水,为西湖申遗创造了良好条件。
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郭旃说,申遗,是世界范围内更高层次、更深程度、更大范围的环境保护。因为更高水平的环保将不只是洁净的空气、水,良好的环境卫生,还需要隽永深厚的历史人文环境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人和自然的和谐。
近年来,各地申遗热情高涨,以至于有的地方还为此背上沉重财政负担。一些地方不惜背上财政包袱搞申遗活动,有的地方申遗成功后,没几年便因开发过度、保护不力而惨遭黄牌警告。通过申遗来更好地保护人类自然和文化遗产这一初衷,实际上已经被严重异化和扭曲。正因如此,近年来各地申遗活动经常受到公众质疑和批评。国家有关部门对这股不正常的申遗热也已有所警觉,并开始采取措施。
反观杭州,在申遗成功后,不仅承诺西湖仍将继续免费开放坚持“还湖于民”目标不改变,还表示今后门票不涨价、博物馆不收费、土地不出让、文物不破坏、公共资源不侵占。杭州承诺的这“六个不”,其核心理念就在于遵循“保护第一,造福后代”的原则。一个不收门票的世遗景点,势必对此前国内盛行的“申遗经济”模式形成有力冲击。这在很大程度上,当有助于扭转各地的申遗观,进而给国内申遗热降温,使其回归价值本位。
保护人类自然文化遗产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让申遗成为保护的新起点,这不仅应当成为国内申遗活动的共识,而且也是申遗的最大价值意义所在。
编辑: 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