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一直是中外媒体热炒的话题,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的京沪高铁更是举世瞩目,而有关其技术是否属于自主产权、安全性能是否可靠,以及成本和票价是否高昂的争议,也一直不绝于耳。
日前,中外各大媒体的记者受邀参加了京沪高铁的“试乘会”,对中国高铁进行一次“亲身体验”。试乘之后,尽管各家媒体对中国高铁的褒贬评论各抒己见,但有一点却是他们的共识——高速铁路终将改变中国。
自主研发 VS 山寨技术
中国高铁问世以来,其运行速度之快已经无可争辩。于是一些外国媒体便将目光聚焦在另一个话题上:中国高速铁路究竟是自主研发,还是借鉴其它国家高铁进行仿制的“山寨”技术?
对这个话题最为耿耿于怀的莫过于日本媒体。自从2010年中国沪杭高铁通车以来,日本媒体关于“中国高铁是山寨版的日本新干线”的报道就不绝于耳。今年6月,中国铁路行业巨头南车集团计划为机车“CRH380A”在美国申请技术专利,上述话题便再度随之而来。日本时事通信社6月23日发表报道称,这部机车是以日本新干线的“疾风号”为基础进行改造和开发的。报道还说,虽然南车集团一直表示自己开发研制的车型和从日本引进的完全不一样,但之前向南车提供过技术的川崎重工等日本企业,可能将为此提出专利纠纷的控诉。
实际上,大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高铁属于“自主研发”这一点是认可的。《爱尔兰时报》报道称,京沪高铁的通车将使中国两座国际大都市之间的旅行时间减半。该列车的技术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但是加入了大量自主研发成分以适应中国的环境。到2013年,中国将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高铁网络和超过800列子弹头列车。德国《明镜》周刊也曾报道称,中国的高速列车已经给客运飞机造成竞争压力,在速度、线路长度等方面,与德国的铁路技术均有差别。
安全稳定 VS 小幅颠簸
自从参加了京沪高铁“试乘会”以后,很多外国记者都以“中国火车飞了起来”形容自己在这趟列车上的体验。而如此高速的列车究竟安全及稳定性如何,不仅是中国网友一直以来热议的话题,也得到了外国媒体的关注。
尽管各国记者是在同一天“试乘”京沪高铁的同一列车,但他们的感受却略有差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指出,当列车已经行驶至时速300公里时,桌上的咖啡杯却一动不动。考虑到这列火车的速度已经比美国最快的火车快了两倍还多,这的确是非常平稳的旅程。而日本共同社却撰文称:“虽然说出来让人感到不快,但我们感觉到了小幅度的上下震荡。”
在安全性能方面,绝大多数外国媒体对京沪高铁表示肯定。CNN报道称,中国官员对高铁的安全性抱以很大信心,而该列车的运行速度也进行了下调,这是出于安全与经济的考虑。日本《每日新闻》则从技术层面分析称,京沪高铁驾驶座的脚边有情况确认的按钮,如果司机未每隔一段时间按一次的话,程序将自动认为列车异常从而进行紧急停车。此外,列车还引进了感知地震进而减速制动的系统。
效益巨大 VS 成本高昂
关于高速铁路即将为中国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外国媒体的观点也分为两个阵营。一些媒体认为高铁将带来的收入和就业岗位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另外一些则指出,中国高铁的建设及维护成本高昂,日后运营起来能否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仍是未知数。
韩国《朝鲜日报》指出,京沪高速铁路将途经包括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在内的7个东部沿海省市。这区域面积只占中国的6.5%,但人口占四分之一,GDP更是占了30%,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有分析称,该地区年度GDP将因高铁通车增长整整1个百分点。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高速铁路将为中国带来的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正是因为建设高速公路网而走向现代化,中国的高速铁路正将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变得紧凑。而中国的建设方式远比当年的美国迅速,他们的列车速度也远远超过艾森豪威尔时代的任何交通工具。
《爱尔兰时报》则认为,中国高速铁路所连接的地区并不仅限于国内的城市,中国铁路官员此前也透露了关于将铁路网络延伸至新加坡、印度与俄罗斯的计划。如果政治与贸易商谈顺利的话,在2025年,人们可以从中国哈尔滨乘坐火车进入俄罗斯,再进一步抵达欧洲南部。整个区域的经济都会被铁路连接起来。
也有外媒对中国高铁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提出疑问。CNN报道称,中国高铁的巨额投资和高速建设曾引发一些争论,一些中西方专家也对高铁能否收回成本提出担忧。在部分经济不发达的省份,高速列车有可能出现空驶现象。这些都是中国高铁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京沪线路上的列车十分平稳,但中国高铁之路仍将面临“颠簸”。
外媒共识:高速铁路终将改变中国
尽管不同媒体对中国高铁的观点不一,持有的态度也较为复杂。但几乎所有外媒都发表了一个类似的观点:高速铁路终将改变中国。
韩联社发表的题为《试乘京沪高铁宛如坐上了飞机头等舱》的文章指出,6月30日正式开通的北京至上海的高铁,将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最重要的是,它将把被称为“中国经济三架马车”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连接成为一日生活圈。高速的人力、物资流通使相当于中国经济大动脉的东部沿海城市串成了一条龙,预计将会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韩联社记者张世政还在文中表示:“这一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可与美国媲美的迅速发展的‘中国速度’。”
美国《纽约时报》则评论说,中国高铁网络将在2020年全线完工,届时美国与欧洲将难以跟随中国式的“全国工程”的步伐。通过这种时速达到200英里的列车,中国的制造业与出口业务将变得强力无比,这些列车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以前需要24小时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在过去的三年里,高铁连接了至少200座投资强盛的内陆城市,而如今中国的两座国际大都市之间也只需数小时路程。即使是以这些列车试运营时的速度来行使,从纽约到亚特兰大也只需不到5小时,而这段距离让美国列车来走,需要将近18个小时。
CNN文章指出,从北京到上海乘坐高铁的最廉价车票不到85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到客机经济舱票价的一半。这一新的服务项目在中国富裕地区的受欢迎程度已经得到了保障。文章还调侃称,在发展快速列车方面,美国已经完全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不过幸好美国在另一个带“快”字的东西上略胜一筹:快餐。因为目前京沪高铁上提供的早餐,是肯德基的鸡肉汉堡。
京沪高铁开始正式运营 外媒热议高铁改变中国
稿源: 环球时报 2011-06-30 15:46:43
环球网记者王欣报道,中国高铁事业的发展一直是中外媒体热炒的话题,6月30日正式投入运营的京沪高铁更是举世瞩目,而有关其技术是否属于自主产权、安全性能是否可靠,以及成本和票价是否高昂的争议,也一直不绝于耳。
日前,中外各大媒体的记者受邀参加了京沪高铁的“试乘会”,对中国高铁进行一次“亲身体验”。试乘之后,尽管各家媒体对中国高铁的褒贬评论各抒己见,但有一点却是他们的共识——高速铁路终将改变中国。
自主研发 VS 山寨技术
中国高铁问世以来,其运行速度之快已经无可争辩。于是一些外国媒体便将目光聚焦在另一个话题上:中国高速铁路究竟是自主研发,还是借鉴其它国家高铁进行仿制的“山寨”技术?
对这个话题最为耿耿于怀的莫过于日本媒体。自从2010年中国沪杭高铁通车以来,日本媒体关于“中国高铁是山寨版的日本新干线”的报道就不绝于耳。今年6月,中国铁路行业巨头南车集团计划为机车“CRH380A”在美国申请技术专利,上述话题便再度随之而来。日本时事通信社6月23日发表报道称,这部机车是以日本新干线的“疾风号”为基础进行改造和开发的。报道还说,虽然南车集团一直表示自己开发研制的车型和从日本引进的完全不一样,但之前向南车提供过技术的川崎重工等日本企业,可能将为此提出专利纠纷的控诉。
实际上,大部分西方媒体对中国高铁属于“自主研发”这一点是认可的。《爱尔兰时报》报道称,京沪高铁的通车将使中国两座国际大都市之间的旅行时间减半。该列车的技术从德国西门子公司引进,但是加入了大量自主研发成分以适应中国的环境。到2013年,中国将拥有全世界最复杂的高铁网络和超过800列子弹头列车。德国《明镜》周刊也曾报道称,中国的高速列车已经给客运飞机造成竞争压力,在速度、线路长度等方面,与德国的铁路技术均有差别。
安全稳定 VS 小幅颠簸
自从参加了京沪高铁“试乘会”以后,很多外国记者都以“中国火车飞了起来”形容自己在这趟列车上的体验。而如此高速的列车究竟安全及稳定性如何,不仅是中国网友一直以来热议的话题,也得到了外国媒体的关注。
尽管各国记者是在同一天“试乘”京沪高铁的同一列车,但他们的感受却略有差别。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指出,当列车已经行驶至时速300公里时,桌上的咖啡杯却一动不动。考虑到这列火车的速度已经比美国最快的火车快了两倍还多,这的确是非常平稳的旅程。而日本共同社却撰文称:“虽然说出来让人感到不快,但我们感觉到了小幅度的上下震荡。”
在安全性能方面,绝大多数外国媒体对京沪高铁表示肯定。CNN报道称,中国官员对高铁的安全性抱以很大信心,而该列车的运行速度也进行了下调,这是出于安全与经济的考虑。日本《每日新闻》则从技术层面分析称,京沪高铁驾驶座的脚边有情况确认的按钮,如果司机未每隔一段时间按一次的话,程序将自动认为列车异常从而进行紧急停车。此外,列车还引进了感知地震进而减速制动的系统。
效益巨大 VS 成本高昂
关于高速铁路即将为中国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外国媒体的观点也分为两个阵营。一些媒体认为高铁将带来的收入和就业岗位是任何行业都无法比拟的,另外一些则指出,中国高铁的建设及维护成本高昂,日后运营起来能否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仍是未知数。
韩国《朝鲜日报》指出,京沪高速铁路将途经包括北京、上海和天津三个直辖市在内的7个东部沿海省市。这区域面积只占中国的6.5%,但人口占四分之一,GDP更是占了30%,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有分析称,该地区年度GDP将因高铁通车增长整整1个百分点。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说,高速铁路将为中国带来的无可比拟的经济效益。半个世纪以前,美国正是因为建设高速公路网而走向现代化,中国的高速铁路正将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变得紧凑。而中国的建设方式远比当年的美国迅速,他们的列车速度也远远超过艾森豪威尔时代的任何交通工具。
《爱尔兰时报》则认为,中国高速铁路所连接的地区并不仅限于国内的城市,中国铁路官员此前也透露了关于将铁路网络延伸至新加坡、印度与俄罗斯的计划。如果政治与贸易商谈顺利的话,在2025年,人们可以从中国哈尔滨乘坐火车进入俄罗斯,再进一步抵达欧洲南部。整个区域的经济都会被铁路连接起来。
也有外媒对中国高铁的建设与运营成本提出疑问。CNN报道称,中国高铁的巨额投资和高速建设曾引发一些争论,一些中西方专家也对高铁能否收回成本提出担忧。在部分经济不发达的省份,高速列车有可能出现空驶现象。这些都是中国高铁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尽管京沪线路上的列车十分平稳,但中国高铁之路仍将面临“颠簸”。
外媒共识:高速铁路终将改变中国
尽管不同媒体对中国高铁的观点不一,持有的态度也较为复杂。但几乎所有外媒都发表了一个类似的观点:高速铁路终将改变中国。
韩联社发表的题为《试乘京沪高铁宛如坐上了飞机头等舱》的文章指出,6月30日正式开通的北京至上海的高铁,将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最重要的是,它将把被称为“中国经济三架马车”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连接成为一日生活圈。高速的人力、物资流通使相当于中国经济大动脉的东部沿海城市串成了一条龙,预计将会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韩联社记者张世政还在文中表示:“这一天,记者真切地感受到了可与美国媲美的迅速发展的‘中国速度’。”
美国《纽约时报》则评论说,中国高铁网络将在2020年全线完工,届时美国与欧洲将难以跟随中国式的“全国工程”的步伐。通过这种时速达到200英里的列车,中国的制造业与出口业务将变得强力无比,这些列车可以在一小时内完成以前需要24小时才能完成的运输任务。在过去的三年里,高铁连接了至少200座投资强盛的内陆城市,而如今中国的两座国际大都市之间也只需数小时路程。即使是以这些列车试运营时的速度来行使,从纽约到亚特兰大也只需不到5小时,而这段距离让美国列车来走,需要将近18个小时。
CNN文章指出,从北京到上海乘坐高铁的最廉价车票不到85美元,这个数字还不到客机经济舱票价的一半。这一新的服务项目在中国富裕地区的受欢迎程度已经得到了保障。文章还调侃称,在发展快速列车方面,美国已经完全无法和中国相提并论。不过幸好美国在另一个带“快”字的东西上略胜一筹:快餐。因为目前京沪高铁上提供的早餐,是肯德基的鸡肉汉堡。
编辑: 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