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洪波,知名杂文家
冲击波
西湖成功申遗,杭州表示景区仍然免费。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
现在,一切都变成商品,景观可以卖钱,景区评级则类似颁发商品等级证书,评级越高,门票越贵。“世界文化遗产”,很容易被理解为“世界级旅游产品”,一旦“打造”成功,不涨价都像对不起世界。
“旅游产品”,是一个经常听到的说法。新造楼台,卖票参观,可以理解。风土人情,现在大多建一个院子,表演生活的历史情景,称旅游产品,也行吧。但这些东西,项目审查不能随意,要看看海上立个观世、山顶造条巨龙等搞法是否破坏了环境。
另有旅游产品,实为山川形胜。天然而成的景象,打个围墙就卖钱,有多“打造”之功呢?有一些景观,不“打造”还好,一打造反而百般造作,不伦不类,保护变成破坏,但破坏也要投资,投资就要得益,于是佛头着粪不仅不受惩罚,还要加增价码。
西湖是山水与文化的合一,算是祖宗留下的一块“熟地”,不需要再打造什么、开发什么了,收拾清爽,保护妥帖,就是功德。这当然是要花钱的,政府就是花钱的主儿,公共福利,文化遗产,花钱算是有道。
“要花钱”,这正是很多地方卖景区的理由,一卖几十年,景区就成为企业经营的产品,收费不断涨价,变得名正言顺。做哪样事是不花钱的呢,如果哪样花钱的事都不做,收那么多税做什么,全去养政府么?
有一种“市场脑残派”,认为什么事情都应当用价格来调控需求,却不讲收费的理由是否正当,实际往往变成涨价的辩护。旅游门票涨价,说成是要保护景点、控制人数,如果人还是很多,那就是证明涨价不够。按照这种逻辑,如果街上人多了,出门上街都应该收钱,以免人流拥挤,直收到大家出不起“上街费”为止。
像西湖这样的旅游景区,几乎是中国山水旅游的头牌,很难说有“替代品”。莫说中国缺乏免费景区,就是全中国的景区免费开放,西湖仍将客流拥挤。收费调控,收到多少才调控得住,重要的是,风景旅游应该成为达官显贵的特权么?
西湖免费和“市场脑残派”
稿源: 广州日报 2011-06-29 10:28:06
刘洪波,知名杂文家
冲击波
西湖成功申遗,杭州表示景区仍然免费。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消息。
现在,一切都变成商品,景观可以卖钱,景区评级则类似颁发商品等级证书,评级越高,门票越贵。“世界文化遗产”,很容易被理解为“世界级旅游产品”,一旦“打造”成功,不涨价都像对不起世界。
“旅游产品”,是一个经常听到的说法。新造楼台,卖票参观,可以理解。风土人情,现在大多建一个院子,表演生活的历史情景,称旅游产品,也行吧。但这些东西,项目审查不能随意,要看看海上立个观世、山顶造条巨龙等搞法是否破坏了环境。
另有旅游产品,实为山川形胜。天然而成的景象,打个围墙就卖钱,有多“打造”之功呢?有一些景观,不“打造”还好,一打造反而百般造作,不伦不类,保护变成破坏,但破坏也要投资,投资就要得益,于是佛头着粪不仅不受惩罚,还要加增价码。
西湖是山水与文化的合一,算是祖宗留下的一块“熟地”,不需要再打造什么、开发什么了,收拾清爽,保护妥帖,就是功德。这当然是要花钱的,政府就是花钱的主儿,公共福利,文化遗产,花钱算是有道。
“要花钱”,这正是很多地方卖景区的理由,一卖几十年,景区就成为企业经营的产品,收费不断涨价,变得名正言顺。做哪样事是不花钱的呢,如果哪样花钱的事都不做,收那么多税做什么,全去养政府么?
有一种“市场脑残派”,认为什么事情都应当用价格来调控需求,却不讲收费的理由是否正当,实际往往变成涨价的辩护。旅游门票涨价,说成是要保护景点、控制人数,如果人还是很多,那就是证明涨价不够。按照这种逻辑,如果街上人多了,出门上街都应该收钱,以免人流拥挤,直收到大家出不起“上街费”为止。
像西湖这样的旅游景区,几乎是中国山水旅游的头牌,很难说有“替代品”。莫说中国缺乏免费景区,就是全中国的景区免费开放,西湖仍将客流拥挤。收费调控,收到多少才调控得住,重要的是,风景旅游应该成为达官显贵的特权么?
编辑: 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