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南北乳业阵营火拼“新国标”重创市场
稿源: 南方日报  | 2011-06-29 09:29:26

 

消费者在市场中越发迷茫,对中国奶业的信任度大为降低。

 

  曾亮超 摄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中国乳业新国标”引发的口水战依然争论不休。而“口水战”越持久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越大,就犹如一块石头扔到水里,水中泛起的涟漪越来越多。在无休止的争论中,消费者对中国乳品的信心不断被摧残。

  昨日记者获悉,乳业新国标从起草、制定过程中,就有两派阵营在不断争夺,而此次新国标之争正是代表两大阵营的专家为各自阵营利益所进行的火拼。其中一派以南方王丁棉为代表的巴氏奶阵营,坚持以巴氏奶奶源标准制定标准,攻击新国标;另一派则以北方内蒙古奶协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常温奶阵营,在维护奶农利益、符合国情的旗号下力挺新国标。

  无论是攻击还是力挺,中国乳业都在围绕“新国标”的这场争斗中变得“千疮百孔”,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信心再次遭受重创,已跌入谷底,整个行业受损的格局已经形成。

  现状:两大格局是乳业不成熟的表现

  “造成我国出现两大阵营的格局,实际上是我国乳业不成熟的表现。”昨天,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长期研究乳业的陈莲芳称,目前两大派对新国标的争论都走了极端,而且这样的争论对行业健康发展并没好处,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林景新教授也认为,争论只会使消费者对国内乳业的信心带来负面作用,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度提升没有好处。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对新国标做出强有力的解释说明,尽快催动乳业健康发展。

  乳业新国标争论再次引爆,缘于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在6月15日举办的“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的讲话。王丁棉在会上炮轰生鲜奶新国标的细菌总数、蛋白质两项指标“创历史新低”,为“全球最差乳业标准”。随后,以内蒙古奶业协会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一派反击,宣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

  两派观点一亮出来,国内乳业存在多年的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斗争就“青山隐隐”了。

  据记者了解,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的争斗从未停止,而两大派对制定乳业国标“话语权”的争夺也暗斗多年。此前,2004年起,两大派就围绕乳业“禁鲜令”明枪暗战。2009年时,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拟重新制定和修改乳业新国标,在此制定和修订过程中,两大派的争夺再度升温。

  “此次对新国标的炮轰,与去年同出一辙。”有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两大阵营其实背后有两大协会、两大利益集团支撑。

  两大阵营、两股力量和利益集团的博弈,让人质疑,消费者也由此裹挟其中,辨不清事实的真相,消费者的利益谁来保护?国内乳制品安全谁来保证?在两个利益集团的博弈中被抛到一边。

  市场:消费者信心争论中再度被打击

  新国标争论不断升温,其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倍增。“我该相信谁?”消费者们对于这场争论,更多的感觉是“行业很乱。”而“喝低标准牛奶不如白开水”的言论,让消费者本就脆弱的乳品消费信心,再度受到打击。

  在网络上,不少有消费者直言,这场争论的结果是让我们看清国内乳品的低标准,逼得我们要喝“洋奶粉”。另有消费者表示,本来刚恢复一些对国产乳品信任,想不到再次“受伤!”

  “真正危机的是中国奶业,大家对中国奶的信心缺失。两大阵营的争论实际上是揭行业内幕,这会引起并误导消费者认为国内乳品是按最差标准乳品生产的,从而引发对该行业整体食品安全的担忧。”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林景新教授表示,经历过去种种乳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对国内乳品的信心本就缺失,草木皆兵,现在无休止的争论,只会越来越打击消费信心和对行业的信任度,“这种负面效应的传播还会产生连锁效应,比如消费者对乳品信心和信任度的流失,可能会波及到其它食品行业。”

  林景新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在此时应强势介入以尽快消除产业和消费危机,以科学、权威的解释解答公众疑虑,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对出现问题的新国标进行改善。

  乳企:自定企业标准高于国标

  记者昨天获悉,不少乳企其实对新国标并不在乎,“不太看重新国标。”有业内专家指出,新国标制定的只是行业“最低标准”,是一个进入奶源合格的“入门门槛”,各个乳企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往往比国家标准高,尤其是大型乳业,为提高竞争力,会采取国际标准、欧盟标准,甚至国际先进标准。在奶源收购上,也会设定等级,按企业需求收购奶源。

  昨天,一家国内知名乳企表示,在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该公司对产品要求严格且提高了,为了保证成品安全和质量,他们对所收购奶源设定的指标都很高,“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同时为鼓励当地奶农提供优质奶源,该公司将收购价定得最高。

  另一家大型乳品企业也表示,该公司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而该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高得多。此前,广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关伟昆向记者表示,目前广东生鲜奶蛋白质含量大多在3%以上,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2.8%的要求;菌落数绝大多数在20万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200万的要求。据悉,广东奶源质量标准以欧盟标准为参照,远高于国家标准。

  乳业专家陈莲芳也告诉记者,乳企在收购奶源时大多会分等级采购,不同的蛋白质含量和卫生指标,按不同价格收购;收购回来后,也按所生产产品需求来分配,比如若是按新国标收来的奶源,只能做常温奶、冷饮等产品,而蛋白质高、细菌总数低的优质奶源则用之做高端奶如酸奶、奶酪、巴氏奶或其它高端产品。

  据上述专家透露,新国标有可能会做出修改,据他所知,发改委正在考虑和其它部委一起,进一步细化、分析新国标。“新国标争论备受关注,是人们目前对食品安全要求提高,对食品营养价值也有高追求,国标已满足不了人们需求。”他建议,食品国标制定要与时俱进,除了注重安全性上,还应保证营养价值。

  ■专家观点

  南北方差异大

  无休止的争论对行业发展没什么意义,“这样的争论解决不了问题。”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资深专家陈莲芳称,双方的观点都走向极端,但总之,目前国标为底线生产出来的乳制品还是安全的、可靠的。

  陈莲芳称,南方、北方乳业发展水平本就不在同一档次,南方大多实现规模化养殖,而北方散户居多。

  陈莲芳称“争论的焦点应该是奶农利益和奶源质量,若统一来考虑这两问题分歧就可以顺利解决。”他建议,国家或当地政府对奶农进行分类,对养殖奶牛设定准入门槛,比如善于养殖奶牛的奶农,扶持他形成规模,而不会养殖的则引导其去种植优质牧草,并进行补贴,“这样既能提高奶源质量,又解决奶农利益问题。”

【编辑:宁丁】

南北乳业阵营火拼“新国标”重创市场

稿源: 南方日报 2011-06-29 09:29:26

 

消费者在市场中越发迷茫,对中国奶业的信任度大为降低。

 

  曾亮超 摄

  南方日报记者 欧志葵

  “中国乳业新国标”引发的口水战依然争论不休。而“口水战”越持久所引发的负面效应也越大,就犹如一块石头扔到水里,水中泛起的涟漪越来越多。在无休止的争论中,消费者对中国乳品的信心不断被摧残。

  昨日记者获悉,乳业新国标从起草、制定过程中,就有两派阵营在不断争夺,而此次新国标之争正是代表两大阵营的专家为各自阵营利益所进行的火拼。其中一派以南方王丁棉为代表的巴氏奶阵营,坚持以巴氏奶奶源标准制定标准,攻击新国标;另一派则以北方内蒙古奶协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常温奶阵营,在维护奶农利益、符合国情的旗号下力挺新国标。

  无论是攻击还是力挺,中国乳业都在围绕“新国标”的这场争斗中变得“千疮百孔”,消费者对国产乳业的信心再次遭受重创,已跌入谷底,整个行业受损的格局已经形成。

  现状:两大格局是乳业不成熟的表现

  “造成我国出现两大阵营的格局,实际上是我国乳业不成熟的表现。”昨天,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长期研究乳业的陈莲芳称,目前两大派对新国标的争论都走了极端,而且这样的争论对行业健康发展并没好处,也解决不了实质问题。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林景新教授也认为,争论只会使消费者对国内乳业的信心带来负面作用,对整个行业的信任度提升没有好处。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对新国标做出强有力的解释说明,尽快催动乳业健康发展。

  乳业新国标争论再次引爆,缘于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王丁棉在6月15日举办的“南方巴氏鲜奶发展论坛”上的讲话。王丁棉在会上炮轰生鲜奶新国标的细菌总数、蛋白质两项指标“创历史新低”,为“全球最差乳业标准”。随后,以内蒙古奶业协会金海、那达木德为代表的一派反击,宣称“现行乳业标准符合中国国情”。

  两派观点一亮出来,国内乳业存在多年的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斗争就“青山隐隐”了。

  据记者了解,巴氏奶派与常温奶派的争斗从未停止,而两大派对制定乳业国标“话语权”的争夺也暗斗多年。此前,2004年起,两大派就围绕乳业“禁鲜令”明枪暗战。2009年时,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拟重新制定和修改乳业新国标,在此制定和修订过程中,两大派的争夺再度升温。

  “此次对新国标的炮轰,与去年同出一辙。”有不愿具名的人士表示,两大阵营其实背后有两大协会、两大利益集团支撑。

  两大阵营、两股力量和利益集团的博弈,让人质疑,消费者也由此裹挟其中,辨不清事实的真相,消费者的利益谁来保护?国内乳制品安全谁来保证?在两个利益集团的博弈中被抛到一边。

  市场:消费者信心争论中再度被打击

  新国标争论不断升温,其负面效应也在不断倍增。“我该相信谁?”消费者们对于这场争论,更多的感觉是“行业很乱。”而“喝低标准牛奶不如白开水”的言论,让消费者本就脆弱的乳品消费信心,再度受到打击。

  在网络上,不少有消费者直言,这场争论的结果是让我们看清国内乳品的低标准,逼得我们要喝“洋奶粉”。另有消费者表示,本来刚恢复一些对国产乳品信任,想不到再次“受伤!”

  “真正危机的是中国奶业,大家对中国奶的信心缺失。两大阵营的争论实际上是揭行业内幕,这会引起并误导消费者认为国内乳品是按最差标准乳品生产的,从而引发对该行业整体食品安全的担忧。”中山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林景新教授表示,经历过去种种乳品安全事故,消费者对国内乳品的信心本就缺失,草木皆兵,现在无休止的争论,只会越来越打击消费信心和对行业的信任度,“这种负面效应的传播还会产生连锁效应,比如消费者对乳品信心和信任度的流失,可能会波及到其它食品行业。”

  林景新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在此时应强势介入以尽快消除产业和消费危机,以科学、权威的解释解答公众疑虑,同时加大监管力度,对出现问题的新国标进行改善。

  乳企:自定企业标准高于国标

  记者昨天获悉,不少乳企其实对新国标并不在乎,“不太看重新国标。”有业内专家指出,新国标制定的只是行业“最低标准”,是一个进入奶源合格的“入门门槛”,各个乳企都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往往比国家标准高,尤其是大型乳业,为提高竞争力,会采取国际标准、欧盟标准,甚至国际先进标准。在奶源收购上,也会设定等级,按企业需求收购奶源。

  昨天,一家国内知名乳企表示,在经历三聚氰胺事件后,该公司对产品要求严格且提高了,为了保证成品安全和质量,他们对所收购奶源设定的指标都很高,“参照国际先进标准。”同时为鼓励当地奶农提供优质奶源,该公司将收购价定得最高。

  另一家大型乳品企业也表示,该公司有自己的企业标准,而该企业标准比国家标准高得多。此前,广东省奶业协会会长关伟昆向记者表示,目前广东生鲜奶蛋白质含量大多在3%以上,远高于现行国家标准2.8%的要求;菌落数绝大多数在20万以下,远低于国家标准200万的要求。据悉,广东奶源质量标准以欧盟标准为参照,远高于国家标准。

  乳业专家陈莲芳也告诉记者,乳企在收购奶源时大多会分等级采购,不同的蛋白质含量和卫生指标,按不同价格收购;收购回来后,也按所生产产品需求来分配,比如若是按新国标收来的奶源,只能做常温奶、冷饮等产品,而蛋白质高、细菌总数低的优质奶源则用之做高端奶如酸奶、奶酪、巴氏奶或其它高端产品。

  据上述专家透露,新国标有可能会做出修改,据他所知,发改委正在考虑和其它部委一起,进一步细化、分析新国标。“新国标争论备受关注,是人们目前对食品安全要求提高,对食品营养价值也有高追求,国标已满足不了人们需求。”他建议,食品国标制定要与时俱进,除了注重安全性上,还应保证营养价值。

  ■专家观点

  南北方差异大

  无休止的争论对行业发展没什么意义,“这样的争论解决不了问题。”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乳业资深专家陈莲芳称,双方的观点都走向极端,但总之,目前国标为底线生产出来的乳制品还是安全的、可靠的。

  陈莲芳称,南方、北方乳业发展水平本就不在同一档次,南方大多实现规模化养殖,而北方散户居多。

  陈莲芳称“争论的焦点应该是奶农利益和奶源质量,若统一来考虑这两问题分歧就可以顺利解决。”他建议,国家或当地政府对奶农进行分类,对养殖奶牛设定准入门槛,比如善于养殖奶牛的奶农,扶持他形成规模,而不会养殖的则引导其去种植优质牧草,并进行补贴,“这样既能提高奶源质量,又解决奶农利益问题。”

编辑: 宁丁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