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反驳牛奶标准“国情说”,称奶牛散户也可集约化养殖
■内蒙古奶协再发声:人人有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陆志霖报道:对于生乳标准倒退的说法业内一直争论不休,6月25日晚,国家卫生部再次发文就生乳安全标准制定过程和菌落总数指标、蛋白质含量指标等情况进行解读,国内牛奶标准“国情说”再次被搬出。但有专家认为,卫生部的所谓“国情”早已不是“国情”,奶牛散户可以通过托奶所、奶农合作社的方式让生乳达到较高的标准。
“为奶农降标准”之说不成立
在卫生部发出的解释中,再次搬出“国情”。如蛋白质一项,据农业部门调查,我国生乳蛋白质含量范围在2.8%-3.2%之间,平均值为2.95%,但生乳蛋白质含量受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泌乳期、气候等多个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牛奶蛋白质含量低于2.95%的平均值。而对于菌落总数一项,则因为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而有所降低,据悉,我国奶牛散养5头以下的比例为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国情说”得到内蒙古奶业协会的认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称是“中国国情决定的”。目前中国乳品行业处于初级阶段,国情决定中国乳品无法达到较高水平,因此降低相关标准有利于行业发展;否则按照较高标准,生乳的合格率大幅度下降,七成的中国奶农将只好无奈杀掉自己的奶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优质奶源将更少。该协会常务理事金海随后称,“人人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
对于以上说法,有观点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奶业的现实,但也有人质疑,“国情说”也许并不成立。东方艾格咨询的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达到100头以上数量的规模养殖所生产出来的原料奶都能达到修改前的标准,即蛋白质含量高于2.95%,菌落总数每毫升50万个的标准。尤其是在华南、华东等养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生乳标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
“如果说为了奶农的利益而降低标准的说法更不成立。”陈连芳认为,一旦标准低了,奶农没有压力就会不思进取,养殖水平也无法提高。标准过低的生乳因为无法用于制造能卖高价的优质乳制品,大企业也不会收购,这对奶农来说更不是好事。
生乳收购或推进“按质论价”
“解决奶农利益问题有很多办法,不一定非要降低标准才能照顾到奶农的利益。”陈连芳表示,现在多个地方都在探讨奶农散户集约化养殖的模式,如托牛所、奶农合作社等,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以托牛所为例,由于奶牛散户没有经验,养殖水平也较低,他们就采取跟当地养殖小区或规模牧场合作的方式,将奶牛委托给后者养殖,而奶农则将空出来的土地种植牧草,向当地养殖小区或规模牧场供应草料。这样做,奶牛散户除了能靠卖草料赚钱外,还可以从规模牧场处获得每年每头奶牛2000元的净利润。陈连芳表示,在山东省,就有大量的奶牛散户采用这种方法。
据卫生部透露,国家鼓励企业在生乳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推进生乳收购“按质论价”的进程,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生乳质量。陈连芳表示,如今在上海早已采用了“按质论价”做法,根据质量达到指定标准的高低程度来允许收购价格上下浮动。
“随着生乳质量的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推广,奶农要造假难度也大了。”陈连芳表示,与其盲目照顾奶农散户的利益,不如换个方式来实现散户的集约化养殖。
乳业标准“国情说”被指不成立
稿源: 羊城晚报 2011-06-29 09:29:26
■专家反驳牛奶标准“国情说”,称奶牛散户也可集约化养殖
■内蒙古奶协再发声:人人有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
羊城晚报讯 记者陆志霖报道:对于生乳标准倒退的说法业内一直争论不休,6月25日晚,国家卫生部再次发文就生乳安全标准制定过程和菌落总数指标、蛋白质含量指标等情况进行解读,国内牛奶标准“国情说”再次被搬出。但有专家认为,卫生部的所谓“国情”早已不是“国情”,奶牛散户可以通过托奶所、奶农合作社的方式让生乳达到较高的标准。
“为奶农降标准”之说不成立
在卫生部发出的解释中,再次搬出“国情”。如蛋白质一项,据农业部门调查,我国生乳蛋白质含量范围在2.8%-3.2%之间,平均值为2.95%,但生乳蛋白质含量受奶牛品种、饲料、饲养管理、泌乳期、气候等多个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牛奶蛋白质含量低于2.95%的平均值。而对于菌落总数一项,则因为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而有所降低,据悉,我国奶牛散养5头以下的比例为32.4%,这种小规模养殖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
“国情说”得到内蒙古奶业协会的认同。内蒙古奶协秘书长那达木德称是“中国国情决定的”。目前中国乳品行业处于初级阶段,国情决定中国乳品无法达到较高水平,因此降低相关标准有利于行业发展;否则按照较高标准,生乳的合格率大幅度下降,七成的中国奶农将只好无奈杀掉自己的奶牛,奶源供应将更紧张,优质奶源将更少。该协会常务理事金海随后称,“人人有牛奶喝比牛奶标准更重要”。
对于以上说法,有观点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奶业的现实,但也有人质疑,“国情说”也许并不成立。东方艾格咨询的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在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达到100头以上数量的规模养殖所生产出来的原料奶都能达到修改前的标准,即蛋白质含量高于2.95%,菌落总数每毫升50万个的标准。尤其是在华南、华东等养殖水平较高的地区,其生乳标准远远高于国家标准。
“如果说为了奶农的利益而降低标准的说法更不成立。”陈连芳认为,一旦标准低了,奶农没有压力就会不思进取,养殖水平也无法提高。标准过低的生乳因为无法用于制造能卖高价的优质乳制品,大企业也不会收购,这对奶农来说更不是好事。
生乳收购或推进“按质论价”
“解决奶农利益问题有很多办法,不一定非要降低标准才能照顾到奶农的利益。”陈连芳表示,现在多个地方都在探讨奶农散户集约化养殖的模式,如托牛所、奶农合作社等,积累了较好的经验。
以托牛所为例,由于奶牛散户没有经验,养殖水平也较低,他们就采取跟当地养殖小区或规模牧场合作的方式,将奶牛委托给后者养殖,而奶农则将空出来的土地种植牧草,向当地养殖小区或规模牧场供应草料。这样做,奶牛散户除了能靠卖草料赚钱外,还可以从规模牧场处获得每年每头奶牛2000元的净利润。陈连芳表示,在山东省,就有大量的奶牛散户采用这种方法。
据卫生部透露,国家鼓励企业在生乳收购中设置菌落总数分级收购标准,推进生乳收购“按质论价”的进程,引导奶农标准化规模养殖,不断提高生乳质量。陈连芳表示,如今在上海早已采用了“按质论价”做法,根据质量达到指定标准的高低程度来允许收购价格上下浮动。
“随着生乳质量的提高,自动化生产线的推广,奶农要造假难度也大了。”陈连芳表示,与其盲目照顾奶农散户的利益,不如换个方式来实现散户的集约化养殖。
编辑: 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