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我们为何不买乳品新国标的“账”?
稿源: 中国经济网  | 2011-06-23 10:53:30

  央视《经济半小时》8月8日播出节目“揭秘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节目播出并经网络传播后,立即引起了大家对乳品新国标的极大关注,网友们纷纷指责乳品新国标完全是“开倒车”,并声称“国奶跟国足差不多,都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还是买进口奶粉吧。”

  显而易见,面对乳品新国标,尽管新国标制定专家起草组组长等人一致声称这个标准是适合于我们国家现在这种养殖方式下的一个标准,不会导致原奶质量的下降,不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然而,网友们对此根本就不买“账”。

  网友对乳业新国标不买“账”,自有其道理。首先,乳制品近些年来屡屡出事,三聚氰胺事件“阴魂”不散,奶粉“激素”事件却又“横空出世”,在乳业乱象频发的当下,按说,乳业标准应该从严从高制定才是,然而,事情却恰恰相反。

  乳品新国标中规定的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关于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这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

  “开倒车”的新国标当然让人们产生“中国原奶质量可能会降到全世界最低”的担心。在这种担心下,网友们选择了“用脚投票”。如果我们在监管和标准制定上一直从“低”从“宽”要求的话,这种担心真的会成为残酷的现实。

  我们对乳品新国标不买“账”的第二个原因是在当前社会进步、技术提高、消费需求提升的情况下,各个行业的标准都在“芝麻开花节节高”,纷纷和国际接轨,然而,乳业却成了一个“例外”,不仅不寻求与国际的接轨,反而“开倒车”,这让人不可理解。

  在这种反常现象的背后,到底折射出中国乳品行业的哪些困境?如果一味将标准放低,将会给中国乳业带来哪些影响?对整个中国乳品行业来说,这到底是福是祸?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

  在笔者看来,乳业新标准“开倒车”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目前,全国70%以上乳品来自散户养殖,而分散饲养、多种模式饲养是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乳制品奶蛋白含量达不到2.95的关键原因。

  新国标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隆重”推出,虽说它适应了我国目前这种落后的养殖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国标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这种落后的传统模式,这将导致中国乳业长期处在低的起跑线上。

  我们对乳品新国标不买“账”的第三个原因是新国标“开倒车”的逻辑严重错误。难道因为原奶供货商提供不出合乎标准的原奶就要降低标准吗?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大家都生产次等品,岂不是各个产品的标准都要往下调?

  这样的逻辑绝对说不过去!从来,只有让被监管的企业去接受标准的,哪有让标准去适应企业的?这本身是一个本末倒置的做法。食品把关需要“宁缺勿滥”的精神,但目前乳品新国标调低标准,是否坚持了这一精神和原则?

  可能有人会对乳品新国标美其名曰:标准降低一些,可以防止不法分子添加三聚氰胺。笔者以为这简直就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的确,过去由于很多企业的原奶达不到收购标准,为了将牛奶卖出去,宁愿铤而走险添加三聚氰胺。

  但是添加三聚氰胺是一种违法行为,这与国标的高低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执行低标准,也不排除许多企业为了能买到更好的价钱,而添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所以为了防止不法企业添加三聚氰胺,关键还是提高执法的力度,而不是在国标上做文章。

  乳品国标问题不仅关乎一个产业的未来,更关乎国人的民生和健康,必须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切不可贸然行事。目前,乳品新国标虽已经正式实施,但是面对各界的不满和质疑之声,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民众的意见对乳品新国标进行相应的科学的改进,尽快推出优质优价体系,以引导原奶供应企业纷纷走向现代化大规模养殖和科学喂养的发展模式,以从源头上保障中国乳业的长久可持续健康发展。(冯兴)

【编辑:宁丁】

我们为何不买乳品新国标的“账”?

稿源: 中国经济网 2011-06-23 10:53:30

  央视《经济半小时》8月8日播出节目“揭秘乳品安全国家标准”,节目播出并经网络传播后,立即引起了大家对乳品新国标的极大关注,网友们纷纷指责乳品新国标完全是“开倒车”,并声称“国奶跟国足差不多,都是扶不起的刘阿斗,还是买进口奶粉吧。”

  显而易见,面对乳品新国标,尽管新国标制定专家起草组组长等人一致声称这个标准是适合于我们国家现在这种养殖方式下的一个标准,不会导致原奶质量的下降,不会影响到整个产业的发展,然而,网友们对此根本就不买“账”。

  网友对乳业新国标不买“账”,自有其道理。首先,乳制品近些年来屡屡出事,三聚氰胺事件“阴魂”不散,奶粉“激素”事件却又“横空出世”,在乳业乱象频发的当下,按说,乳业标准应该从严从高制定才是,然而,事情却恰恰相反。

  乳品新国标中规定的蛋白含量每100克含2.8克,这个数字低于国际标准3.0克,也低于1986年旧国标的2.95克;关于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总数,新标准由原来的50万上升到了200万,比美国、欧盟10万的标准高出20倍,这被业界惊呼为一夜倒退25年!

  “开倒车”的新国标当然让人们产生“中国原奶质量可能会降到全世界最低”的担心。在这种担心下,网友们选择了“用脚投票”。如果我们在监管和标准制定上一直从“低”从“宽”要求的话,这种担心真的会成为残酷的现实。

  我们对乳品新国标不买“账”的第二个原因是在当前社会进步、技术提高、消费需求提升的情况下,各个行业的标准都在“芝麻开花节节高”,纷纷和国际接轨,然而,乳业却成了一个“例外”,不仅不寻求与国际的接轨,反而“开倒车”,这让人不可理解。

  在这种反常现象的背后,到底折射出中国乳品行业的哪些困境?如果一味将标准放低,将会给中国乳业带来哪些影响?对整个中国乳品行业来说,这到底是福是祸?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

  在笔者看来,乳业新标准“开倒车”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目前,全国70%以上乳品来自散户养殖,而分散饲养、多种模式饲养是导致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乳制品奶蛋白含量达不到2.95的关键原因。

  新国标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隆重”推出,虽说它适应了我国目前这种落后的养殖方式,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新国标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这种落后的传统模式,这将导致中国乳业长期处在低的起跑线上。

  我们对乳品新国标不买“账”的第三个原因是新国标“开倒车”的逻辑严重错误。难道因为原奶供货商提供不出合乎标准的原奶就要降低标准吗?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么大家都生产次等品,岂不是各个产品的标准都要往下调?

  这样的逻辑绝对说不过去!从来,只有让被监管的企业去接受标准的,哪有让标准去适应企业的?这本身是一个本末倒置的做法。食品把关需要“宁缺勿滥”的精神,但目前乳品新国标调低标准,是否坚持了这一精神和原则?

  可能有人会对乳品新国标美其名曰:标准降低一些,可以防止不法分子添加三聚氰胺。笔者以为这简直就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的确,过去由于很多企业的原奶达不到收购标准,为了将牛奶卖出去,宁愿铤而走险添加三聚氰胺。

  但是添加三聚氰胺是一种违法行为,这与国标的高低没有任何关系。即使执行低标准,也不排除许多企业为了能买到更好的价钱,而添加三聚氰胺冒充蛋白质。所以为了防止不法企业添加三聚氰胺,关键还是提高执法的力度,而不是在国标上做文章。

  乳品国标问题不仅关乎一个产业的未来,更关乎国人的民生和健康,必须充分听取民众的意见,切不可贸然行事。目前,乳品新国标虽已经正式实施,但是面对各界的不满和质疑之声,相关部门应该根据民众的意见对乳品新国标进行相应的科学的改进,尽快推出优质优价体系,以引导原奶供应企业纷纷走向现代化大规模养殖和科学喂养的发展模式,以从源头上保障中国乳业的长久可持续健康发展。(冯兴)

编辑: 宁丁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