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邬玲娣:孤老的亲闺女 孤儿的亲奶奶
稿源: 宁波日报  | 2011-06-22 15:03:46

  【人物档案】

  邬玲娣:女,1936年12月出生,奉化江口街道何家桥人。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妇女队长、村办厂厂长、方桥幼儿园园长。1988年,在她52岁时应邀到成立才一年多的方桥敬老院当院长。2004年12月,方桥敬老院与南浦敬老院合并为江口街道老人乐园后,她又担任老人乐园的园长。曾获全国敬老好儿女、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孝敬老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党员故事】

  23年前,当邬玲娣在镇里管民政的老同学找上她让她当敬老院院长时,她本想回绝,但心一软,还是答应了。“我自己是孤儿出身,要是没有好心人的帮衬,哪有我的今天?”

  当邬玲娣第二天一早走进敬老院时,眼前的情景不禁让她打了个冷颤。几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老人坐在门口。走进屋内,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房间里像杂物间一样,随意堆放着各种东西。几个老人躺在床上,神情呆滞。

  “怪不得没人愿意来。真是些可怜的老人。”邬玲娣心里想着,默默地把老人的衣被拿出去,该晒的晒,该洗的洗。

  虽说邬玲娣是院长,但当时敬老院里没有其他护理人员,连厨师也只是临时来烧一下饭,说白了,她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什么事只能自己来。

  本来说好晚上不用管,可以回家休息,但是看到这里14个老人,有5个瘫痪、2个盲人、2个哑巴,其他人也是体弱多病,晚上肯定也需要有人照顾。邬玲娣叹了口气,回家取来行李,睡到了敬老院。

  从此以后,尽管遭到家里人的反对,邬玲娣还是义无反顾地担负起照料老人的重任,一直到现在。

  那时,镇里给敬老院五保老人拨来的经费只有每人每月30元,邬玲娣算了一下,单是吃的、穿的、用的、看病的,这些钱已远远不够。还要招厨师、招护工、招医生。“算了,先招一个护工吧。”邬玲娣开始实施她的勤俭持家计划。她四处去讨衣服、去募捐拉赞助。渐渐地,老人们吃得比以前好了,穿得比以前干净暖和了。

  老人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窘迫了,但邬玲娣还是想着怎样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她想到,敬老院外的一块一亩多烂田一直没有人来耕种,杂草比人高,要是把这块田给我们敬老院,可以种些蔬菜,可以养点鸡鸭,可以喂几头猪,可以挖个鱼塘养鱼……第二天,她赶到镇政府,把她的想法告诉镇领导。镇领导被她的真诚感动,就同村里协调,把这块田划给了敬老院使用。

  于是,邬玲娣开始整理这块地,还把自己的丈夫叫来参加义务劳动。土地平整好了,她养起了鸡、鸭、猪,种上了各种蔬菜,挖出鱼塘养起了鱼。这些副业不仅让老人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还使敬老院有了积蓄。再后来,邬玲娣又通过四处募捐,筹得五六万元钱,加上积蓄,为敬老院盖起了三间新房子,改善了老人们的居住条件。

  自从来到敬老院,邬玲娣把这些老人当作亲生父母一样照料着,不仅努力改善老人的生活,在老人发生病痛时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为了给老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2004年,敬老院招进了专职医生。

  敬老院里不仅有孤寡老人,还有孤儿。这些孤儿是邬玲娣悉心照顾老人声名远播后,民政部门一个个送进来的。邬玲娣前后接收了17个孤儿,小的才出生几天,大的13岁。她对这些孤儿倾注了慈母般的爱。这些孩子亲热地叫邬玲娣为“奶奶”。

  这些孤儿是因为身有缺陷而被父母遗弃的,但邬玲娣没有嫌弃他们。奉化福利院儿童部开设之后,把一部分孩子接了过去,现在留在邬玲娣身边的孩子只剩下三个,邬玲娣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女儿有时开她玩笑:“妈妈,您对这些孩子可比对自己的外孙宝贝多了。”

  邬玲娣把全部精力扑在敬老院上,缺少了对丈夫的照顾。2009年,丈夫得了胃癌,动完手术后,为了便于照顾,邬玲娣把丈夫接到老人乐园。此后,她丈夫在这里住了8个月,直到去年6月去世。这8个月也成了20多年来邬玲娣难得地分心出来照料丈夫的时间。说到这里,邬玲娣愧疚地流下了眼泪。

  【部长点评】

  陈红伟(奉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邬玲娣20多年来始终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收养的残疾孤儿当成“心肝宝贝”,不怕苦,不怕脏,勤勤恳恳为老年人和孤儿服务,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在邬玲娣身上,散发着尊老爱幼、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编辑:徐挺】

邬玲娣:孤老的亲闺女 孤儿的亲奶奶

稿源: 宁波日报 2011-06-22 15:03:46

  【人物档案】

  邬玲娣:女,1936年12月出生,奉化江口街道何家桥人。198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村妇女队长、村办厂厂长、方桥幼儿园园长。1988年,在她52岁时应邀到成立才一年多的方桥敬老院当院长。2004年12月,方桥敬老院与南浦敬老院合并为江口街道老人乐园后,她又担任老人乐园的园长。曾获全国敬老好儿女、省优秀共产党员、省孝敬老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党员故事】

  23年前,当邬玲娣在镇里管民政的老同学找上她让她当敬老院院长时,她本想回绝,但心一软,还是答应了。“我自己是孤儿出身,要是没有好心人的帮衬,哪有我的今天?”

  当邬玲娣第二天一早走进敬老院时,眼前的情景不禁让她打了个冷颤。几个蓬头垢面、衣衫破烂的老人坐在门口。走进屋内,一股难闻的气味扑鼻而来,房间里像杂物间一样,随意堆放着各种东西。几个老人躺在床上,神情呆滞。

  “怪不得没人愿意来。真是些可怜的老人。”邬玲娣心里想着,默默地把老人的衣被拿出去,该晒的晒,该洗的洗。

  虽说邬玲娣是院长,但当时敬老院里没有其他护理人员,连厨师也只是临时来烧一下饭,说白了,她就是一个“光杆司令”,什么事只能自己来。

  本来说好晚上不用管,可以回家休息,但是看到这里14个老人,有5个瘫痪、2个盲人、2个哑巴,其他人也是体弱多病,晚上肯定也需要有人照顾。邬玲娣叹了口气,回家取来行李,睡到了敬老院。

  从此以后,尽管遭到家里人的反对,邬玲娣还是义无反顾地担负起照料老人的重任,一直到现在。

  那时,镇里给敬老院五保老人拨来的经费只有每人每月30元,邬玲娣算了一下,单是吃的、穿的、用的、看病的,这些钱已远远不够。还要招厨师、招护工、招医生。“算了,先招一个护工吧。”邬玲娣开始实施她的勤俭持家计划。她四处去讨衣服、去募捐拉赞助。渐渐地,老人们吃得比以前好了,穿得比以前干净暖和了。

  老人的生活不像以前那么窘迫了,但邬玲娣还是想着怎样改善老人的生活条件。她想到,敬老院外的一块一亩多烂田一直没有人来耕种,杂草比人高,要是把这块田给我们敬老院,可以种些蔬菜,可以养点鸡鸭,可以喂几头猪,可以挖个鱼塘养鱼……第二天,她赶到镇政府,把她的想法告诉镇领导。镇领导被她的真诚感动,就同村里协调,把这块田划给了敬老院使用。

  于是,邬玲娣开始整理这块地,还把自己的丈夫叫来参加义务劳动。土地平整好了,她养起了鸡、鸭、猪,种上了各种蔬菜,挖出鱼塘养起了鱼。这些副业不仅让老人们的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还使敬老院有了积蓄。再后来,邬玲娣又通过四处募捐,筹得五六万元钱,加上积蓄,为敬老院盖起了三间新房子,改善了老人们的居住条件。

  自从来到敬老院,邬玲娣把这些老人当作亲生父母一样照料着,不仅努力改善老人的生活,在老人发生病痛时更是无微不至地照料。为了给老人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2004年,敬老院招进了专职医生。

  敬老院里不仅有孤寡老人,还有孤儿。这些孤儿是邬玲娣悉心照顾老人声名远播后,民政部门一个个送进来的。邬玲娣前后接收了17个孤儿,小的才出生几天,大的13岁。她对这些孤儿倾注了慈母般的爱。这些孩子亲热地叫邬玲娣为“奶奶”。

  这些孤儿是因为身有缺陷而被父母遗弃的,但邬玲娣没有嫌弃他们。奉化福利院儿童部开设之后,把一部分孩子接了过去,现在留在邬玲娣身边的孩子只剩下三个,邬玲娣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女儿有时开她玩笑:“妈妈,您对这些孩子可比对自己的外孙宝贝多了。”

  邬玲娣把全部精力扑在敬老院上,缺少了对丈夫的照顾。2009年,丈夫得了胃癌,动完手术后,为了便于照顾,邬玲娣把丈夫接到老人乐园。此后,她丈夫在这里住了8个月,直到去年6月去世。这8个月也成了20多年来邬玲娣难得地分心出来照料丈夫的时间。说到这里,邬玲娣愧疚地流下了眼泪。

  【部长点评】

  陈红伟(奉化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邬玲娣20多年来始终把敬老院当成自己的家,把每一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把收养的残疾孤儿当成“心肝宝贝”,不怕苦,不怕脏,勤勤恳恳为老年人和孤儿服务,受到人们的广泛赞扬。在邬玲娣身上,散发着尊老爱幼、爱岗敬业的传统美德,艰苦奋斗、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体现了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编辑: 徐挺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