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专家称抗旱须多修大水库 长江防洪单靠三峡不够
稿源: 南方日报  | 2011-06-08 13:34:30

  王光谦院士称建三峡工程利大于弊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大旱,虽然三峡水库持续“放水”支持抗旱,但指责“三峡工程本身就是导致干旱的原因”的议论四起,再次把三峡工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6月3日中科院举行的“科学看待气候与水电发展媒体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三峡工程与干旱没有关系,干旱就是因为不下雨。

  当不少言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改变长江流域气候大环境,致使“旱季蓄水涝季泄洪”时,王光谦院士表示,三峡工程虽有利有弊,但其利远远大于弊。

  “就是河道里筑的一个大坝”

  这个大坝大概有2公里长,185米高。原来没有大坝时水位大约60米

  当提到“三峡工程”的时候人们想到的是什么?王光谦院士指出,要了解三峡工程这个综合性水利工程,就得明白“它究竟是什么?带来了什么?”他表示,三峡工程至少带来了防洪、航运、发电、调水四大好处。

  对于三峡工程的定义,王光谦有个很简单的描述“它就是在河道里筑的一个大坝。”

  这个大坝大概有2公里长,185米高。原来没有三峡大坝时水位大概是60米,抬高后正常水位为175米。夏天的时候,水位是145米,形成1公里宽、600公里长的河道,库容393亿立方米。

  由于长江洪水灾害严重,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洪。

  “1840年推算出来长江洪水流量是每秒11.6万立方米,若这样的洪水泛滥会把长江以南的平原扫光,而1998年洪水也达到每秒6万立方米,所以当时要严防死守。”王光谦分析,有了三峡工程,抵抗百年一遇的洪水没有太大问题。

  “如果1998年三峡工程能用,就不会死那么多人。去年洪水是7万吨的流量,比1998年还要大,由于把洪水存到三峡水库里,所以并没有问题。”王光谦说。

  三峡工程带来的第二好处就是航运“原来长江上行船,过不去的地方有人光着背拉船。我记得有一年要从武汉运送30吨的设备经宜昌去重庆,花了极大的代价,一个月才运过去,现在一个晚上就可以到。”王光谦表示,随着物流成本高,三峡带来的好处比人们能想象的还大。

  “第三个好处是发电,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能从丹江口把水调出来。”王光谦说。

  三峡四弊首害影响生态

  生活环境没有改善,指望脱贫没有希望,影响不是两三天的事

  说到三峡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王光谦首先想到的就是130万移民。

  “为了保证三峡工程的建设,工程移民是必须的。然而就工程移民和拆迁移民关系来说,我们国家大部分没有处理好,如果让我打分,应该是不及格。”王光谦告诉记者,三峡移民一部分移走了,但很多人不愿意背井离乡,人太多没法安置,只能往山顶上放,本来山就陡,地质灾害也是一个问题。生活环境没有改善,指望脱贫没有希望,影响不是两三天的事。

  “第二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最直接影响的是珍稀鱼类。我看的一份资料上说,有一种鱼在水温18℃时准备产卵,产的卵会在流水中冲走,如果这时水库进水,卵就会落到库底死掉。”王光谦说,原来三峡工程设计规划的时候,并没有把生态功能考虑进去。20年前,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几乎是零,十几年前才慢慢认识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

  此外,三峡大坝建成后,大的洪峰经过带来泥沙冲刷,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

  “第四个问题就是地质灾害,由于三峡水库水位攀升,快速升降,加上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很多,水坝再一泡,就容易坍塌。”王光谦告诉记者,三峡工程会引发低震级地震。工程建成后,地震增加了很多,最大震级是6.4级。

  其实早在2007年4月,中科院长江水利委就发布了《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率明显增加,塌岸和局部滑移会危及部分居民点的安全。报告统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19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三峡工程只影响局部气候

  三峡与干旱没有关系,干旱就是因为不下雨。这次干旱肯定是天灾

  “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三峡工程利远远大于弊。三峡与干旱没有关系,干旱就是因为不下雨。这次干旱肯定是天灾。”虽然王光谦的话掷地有声,然而外界关于“往年要防汛抗洪,今年却要抗旱”的质疑仍然不止。

  日前,环保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三峡大坝的质疑进行回应,称持续少雨是致使干旱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东海表示,干旱涉及一个水系平衡的问题,也是一个能量问题,降水偏少不等于干旱。

  “干旱是自然常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天气和气候有可能被改变。就像美国春季龙卷风很多,1000多场龙卷风是不是因为美国人汽油烧多了所致呢?人家不会这么想。人为原因不能说没影响,但是影响很小很小。”王东海告诉记者。

  他表示,2009年底到2010年西南干旱,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北方干旱,今年春天长江中下游干旱都是整体环境在变化,不是某一个因子造成的。“很多人说三峡影响很大,而我不认为某种小的因素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在王东海看来,长江中下游旱完后很有可能还得涝。“大家都在提旱,不敢提涝。但短时强降雨,几个小时就可以下一两百毫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东海说。

  6月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出消息,6月3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较强降水过程。

  解决干旱要多修大水库

  现在急需建设大水库,没有大水库,解决不了中国水资源问题

  在王光谦看来,我国这十年几乎是风调雨顺,粮食连续增产。“虽然平均每年的干旱面积都在1.2亿亩左右,但今年没有超过。俗语说东部不旱南部旱,干旱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是中国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

  然而为什么三峡工程的“补水抗旱”功能没有在这一次得到很好的体现呢?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也告诉记者,解决干旱问题只有靠建设更多的水库。现在急需建设大水库,没有大水库,解决不了中国水资源问题。

  张博庭介绍,三峡目前的管理还在摸索阶段,目前只是修补型管理,没有统一调度,要想真正地统一调度,必须把长江的水利工程都建完才行。

  “现在水利和电力分开了,水利部管水利,其他大水库都属于电力系统,然而电力系统没有水资源的管理责任,所以大水库没人关心。尤其近几年大水库越来越少,去年前年都在干旱,如果水库建设跟不上的话,干旱还会持续。”张博庭说。

  王光谦表示,中国总体水资源还是多的,长江水在三峡地区就有6000亿方,出海处有5000亿方,需要改变的是无序状态。长江要走出一条路,旱的时候水库往下放水,把发电放在次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标准,几十个水库统一调度起来,是可以控制、改变现有局面,把负面影响减至最低的。

  “所有的问题都是两难问题,现阶段一定要兴修水利工程,长江的防洪单靠三峡还不够。”王光谦告诉记者。

【编辑:徐挺】

专家称抗旱须多修大水库 长江防洪单靠三峡不够

稿源: 南方日报 2011-06-08 13:34:30

  王光谦院士称建三峡工程利大于弊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 杨春

  今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遭遇罕见大旱,虽然三峡水库持续“放水”支持抗旱,但指责“三峡工程本身就是导致干旱的原因”的议论四起,再次把三峡工程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在6月3日中科院举行的“科学看待气候与水电发展媒体座谈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光谦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三峡工程与干旱没有关系,干旱就是因为不下雨。

  当不少言论把矛头指向三峡工程改变长江流域气候大环境,致使“旱季蓄水涝季泄洪”时,王光谦院士表示,三峡工程虽有利有弊,但其利远远大于弊。

  “就是河道里筑的一个大坝”

  这个大坝大概有2公里长,185米高。原来没有大坝时水位大约60米

  当提到“三峡工程”的时候人们想到的是什么?王光谦院士指出,要了解三峡工程这个综合性水利工程,就得明白“它究竟是什么?带来了什么?”他表示,三峡工程至少带来了防洪、航运、发电、调水四大好处。

  对于三峡工程的定义,王光谦有个很简单的描述“它就是在河道里筑的一个大坝。”

  这个大坝大概有2公里长,185米高。原来没有三峡大坝时水位大概是60米,抬高后正常水位为175米。夏天的时候,水位是145米,形成1公里宽、600公里长的河道,库容393亿立方米。

  由于长江洪水灾害严重,三峡工程最重要的功能就是防洪。

  “1840年推算出来长江洪水流量是每秒11.6万立方米,若这样的洪水泛滥会把长江以南的平原扫光,而1998年洪水也达到每秒6万立方米,所以当时要严防死守。”王光谦分析,有了三峡工程,抵抗百年一遇的洪水没有太大问题。

  “如果1998年三峡工程能用,就不会死那么多人。去年洪水是7万吨的流量,比1998年还要大,由于把洪水存到三峡水库里,所以并没有问题。”王光谦说。

  三峡工程带来的第二好处就是航运“原来长江上行船,过不去的地方有人光着背拉船。我记得有一年要从武汉运送30吨的设备经宜昌去重庆,花了极大的代价,一个月才运过去,现在一个晚上就可以到。”王光谦表示,随着物流成本高,三峡带来的好处比人们能想象的还大。

  “第三个好处是发电,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在水资源利用方面,能从丹江口把水调出来。”王光谦说。

  三峡四弊首害影响生态

  生活环境没有改善,指望脱贫没有希望,影响不是两三天的事

  说到三峡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王光谦首先想到的就是130万移民。

  “为了保证三峡工程的建设,工程移民是必须的。然而就工程移民和拆迁移民关系来说,我们国家大部分没有处理好,如果让我打分,应该是不及格。”王光谦告诉记者,三峡移民一部分移走了,但很多人不愿意背井离乡,人太多没法安置,只能往山顶上放,本来山就陡,地质灾害也是一个问题。生活环境没有改善,指望脱贫没有希望,影响不是两三天的事。

  “第二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最直接影响的是珍稀鱼类。我看的一份资料上说,有一种鱼在水温18℃时准备产卵,产的卵会在流水中冲走,如果这时水库进水,卵就会落到库底死掉。”王光谦说,原来三峡工程设计规划的时候,并没有把生态功能考虑进去。20年前,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几乎是零,十几年前才慢慢认识到生态功能的重要性。

  此外,三峡大坝建成后,大的洪峰经过带来泥沙冲刷,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影响。

  “第四个问题就是地质灾害,由于三峡水库水位攀升,快速升降,加上这个地方本来就是地质灾害多发区,滑坡很多,水坝再一泡,就容易坍塌。”王光谦告诉记者,三峡工程会引发低震级地震。工程建成后,地震增加了很多,最大震级是6.4级。

  其实早在2007年4月,中科院长江水利委就发布了《长江保护与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以来,三峡地区微震活动频率明显增加,塌岸和局部滑移会危及部分居民点的安全。报告统计,库区共有各类崩塌、滑坡体4719处,其中627处受水库蓄水影响,863处在移民迁建区。

  三峡工程只影响局部气候

  三峡与干旱没有关系,干旱就是因为不下雨。这次干旱肯定是天灾

  “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三峡工程利远远大于弊。三峡与干旱没有关系,干旱就是因为不下雨。这次干旱肯定是天灾。”虽然王光谦的话掷地有声,然而外界关于“往年要防汛抗洪,今年却要抗旱”的质疑仍然不止。

  日前,环保部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三峡大坝的质疑进行回应,称持续少雨是致使干旱的主要原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东海表示,干旱涉及一个水系平衡的问题,也是一个能量问题,降水偏少不等于干旱。

  “干旱是自然常态,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之下,天气和气候有可能被改变。就像美国春季龙卷风很多,1000多场龙卷风是不是因为美国人汽油烧多了所致呢?人家不会这么想。人为原因不能说没影响,但是影响很小很小。”王东海告诉记者。

  他表示,2009年底到2010年西南干旱,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北方干旱,今年春天长江中下游干旱都是整体环境在变化,不是某一个因子造成的。“很多人说三峡影响很大,而我不认为某种小的因素会有这么大的影响。”

  在王东海看来,长江中下游旱完后很有可能还得涝。“大家都在提旱,不敢提涝。但短时强降雨,几个小时就可以下一两百毫米。”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性天气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王东海说。

  6月6日,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发出消息,6月3日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较强降水过程。

  解决干旱要多修大水库

  现在急需建设大水库,没有大水库,解决不了中国水资源问题

  在王光谦看来,我国这十年几乎是风调雨顺,粮食连续增产。“虽然平均每年的干旱面积都在1.2亿亩左右,但今年没有超过。俗语说东部不旱南部旱,干旱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是中国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

  然而为什么三峡工程的“补水抗旱”功能没有在这一次得到很好的体现呢?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也告诉记者,解决干旱问题只有靠建设更多的水库。现在急需建设大水库,没有大水库,解决不了中国水资源问题。

  张博庭介绍,三峡目前的管理还在摸索阶段,目前只是修补型管理,没有统一调度,要想真正地统一调度,必须把长江的水利工程都建完才行。

  “现在水利和电力分开了,水利部管水利,其他大水库都属于电力系统,然而电力系统没有水资源的管理责任,所以大水库没人关心。尤其近几年大水库越来越少,去年前年都在干旱,如果水库建设跟不上的话,干旱还会持续。”张博庭说。

  王光谦表示,中国总体水资源还是多的,长江水在三峡地区就有6000亿方,出海处有5000亿方,需要改变的是无序状态。长江要走出一条路,旱的时候水库往下放水,把发电放在次要的地位。通过科学标准,几十个水库统一调度起来,是可以控制、改变现有局面,把负面影响减至最低的。

  “所有的问题都是两难问题,现阶段一定要兴修水利工程,长江的防洪单靠三峡还不够。”王光谦告诉记者。

编辑: 徐挺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