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食品安全问题警醒岛内
稿源: 中国台湾网  | 2011-05-31 12:53:41

  近日台湾卫生部门首次发现市面上有厂商出售添加了有毒塑化剂的“致癌饮料”,引发岛内对食品安全议题的思考。香港《大公报》26日刊载署名文章指出,台湾早在1975年就制订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建立起一套监管机制,但对食品业者似乎起不到阻吓作用,主要弊病在于处罚过轻。这次饮料事件对台湾饮料业再敲响警钟。但愿岛内能引以为鉴,下决心整肃食品安全问题。

  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台湾卫生部门首次发现市面上有厂商出售添加了有毒塑化剂的“致癌饮料”,闹得人心惶惶。最不可思议的是,“发明者”竟声称已使用该配方近三十年,还说“大家都这么做”。看来,这在行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在气愤和痛心之余,岛内还应反思,食品监管机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起云剂本是饮料生产者在饮品中加入的一种合法添加剂,可帮助乳化,多用于果汁、果酱、果冻、茶饮、运动饮料和益生菌粉末,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起云剂原应使用精制棕榈油调配,但台湾昱伸香料公司负责人赖俊杰为降低成本,多年来一直使用工业塑化剂代替成本高五倍的棕榈油添加在起云剂内。塑化剂虽不至于让人即时中毒毙命,但长期饮用会危害生殖能力,增加罹癌风险。岛内已将塑化剂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规定不得添加在食品里。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昱伸”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除了供应台湾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外,还出售给生产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当中不乏台湾知名品牌。据悉,这些含有塑化剂的台湾饮料还出口到海外。

  近年来岛内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病死猪肉、清洁剂梅酒、黑心卤味、孔雀石绿鱼、毒茼蒿、甲醛菜脯、劣质米等等。台湾早在1975年就制订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建立起一套监管机制,但对食品业者似乎起不到阻吓作用,主要弊病在于处罚过轻。以这次毒饮料为例,卫生主管部门按法只能对不肖业者处以新台币30万元的罚款。前年台北县的麦当劳被查出使用“砷油”,最后只被罚了新台币15万元。业者多年来通过添加低成本的毒素赚得“盘满钵满”,区区新台币数10万元罚款,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昱伸”老板在30年前就开始添加塑化剂,何以事件至今才曝光?说起来,这次验出塑化剂也纯属偶然。本来有关方面是想检验一款益生菌饮料是否有减肥功效,没想到竟发现用于工业的塑化剂。由此可见,岛内的食品检验机制明显存在漏洞。有媒体指出,台湾卫生部门的抽检率太低,过度依赖厂商自主管理;各部门职权不分明,有些事争管,有些事没人管。也有民众撰文指出,台湾媒体热报道食品安全事故则是轻描淡写,因而忽略了自身的问题。

  这次饮料事件对台湾饮料业再敲响警钟。但愿岛内能引以为鉴,下决心整肃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吃得放心、喝得开心。

【编辑:范敬英】

食品安全问题警醒岛内

稿源: 中国台湾网 2011-05-31 12:53:41

  近日台湾卫生部门首次发现市面上有厂商出售添加了有毒塑化剂的“致癌饮料”,引发岛内对食品安全议题的思考。香港《大公报》26日刊载署名文章指出,台湾早在1975年就制订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建立起一套监管机制,但对食品业者似乎起不到阻吓作用,主要弊病在于处罚过轻。这次饮料事件对台湾饮料业再敲响警钟。但愿岛内能引以为鉴,下决心整肃食品安全问题。

  全文摘编如下:

  近日台湾卫生部门首次发现市面上有厂商出售添加了有毒塑化剂的“致癌饮料”,闹得人心惶惶。最不可思议的是,“发明者”竟声称已使用该配方近三十年,还说“大家都这么做”。看来,这在行内已是公开的秘密。在气愤和痛心之余,岛内还应反思,食品监管机制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起云剂本是饮料生产者在饮品中加入的一种合法添加剂,可帮助乳化,多用于果汁、果酱、果冻、茶饮、运动饮料和益生菌粉末,让饮料避免油水分层,看起来更均匀。起云剂原应使用精制棕榈油调配,但台湾昱伸香料公司负责人赖俊杰为降低成本,多年来一直使用工业塑化剂代替成本高五倍的棕榈油添加在起云剂内。塑化剂虽不至于让人即时中毒毙命,但长期饮用会危害生殖能力,增加罹癌风险。岛内已将塑化剂列为第四类毒性化学物质,规定不得添加在食品里。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昱伸”是台湾最大的起云剂供应商,除了供应台湾至少45家饮料、乳品制造商外,还出售给生产健康食品的生物科技公司及药厂,当中不乏台湾知名品牌。据悉,这些含有塑化剂的台湾饮料还出口到海外。

  近年来岛内食品安全频频出现问题:病死猪肉、清洁剂梅酒、黑心卤味、孔雀石绿鱼、毒茼蒿、甲醛菜脯、劣质米等等。台湾早在1975年就制订了“食品卫生管理法”,建立起一套监管机制,但对食品业者似乎起不到阻吓作用,主要弊病在于处罚过轻。以这次毒饮料为例,卫生主管部门按法只能对不肖业者处以新台币30万元的罚款。前年台北县的麦当劳被查出使用“砷油”,最后只被罚了新台币15万元。业者多年来通过添加低成本的毒素赚得“盘满钵满”,区区新台币数10万元罚款,根本就不放在眼里。

  “昱伸”老板在30年前就开始添加塑化剂,何以事件至今才曝光?说起来,这次验出塑化剂也纯属偶然。本来有关方面是想检验一款益生菌饮料是否有减肥功效,没想到竟发现用于工业的塑化剂。由此可见,岛内的食品检验机制明显存在漏洞。有媒体指出,台湾卫生部门的抽检率太低,过度依赖厂商自主管理;各部门职权不分明,有些事争管,有些事没人管。也有民众撰文指出,台湾媒体热报道食品安全事故则是轻描淡写,因而忽略了自身的问题。

  这次饮料事件对台湾饮料业再敲响警钟。但愿岛内能引以为鉴,下决心整肃食品安全问题,让人们吃得放心、喝得开心。

编辑: 范敬英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