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报道,国家发改委今天(6日)宣布,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上海市物价局对其作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针对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开出的首张高额罚单。
看到这个消息,估计那些还在国外旅游躲避发改委约见喝茶的企业老总们,再也没有必要再躲躲闪闪了。只是,作为一个一直在快销行业混迹的我,对于发改委这张罚单,很是疑惑。
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在市场经济之下的企业,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宣布涨价违了哪门子法了?在以前,当官的最怕被中纪委“双规”;现在,做企业的,最怕被发改委“请喝茶”:请喝一次茶,不让你涨价,企业就不要赚钱了,怕不怕?
如果说发改委约谈企业只是一种指标不治本的事情,那么这违法说起来就真有那么一点冤了。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3月下旬,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多次接受采访发表日化产品涨价言论。此行为导致日化产品涨价的信息广泛传播,增强了消费者涨价预期,引发部分城市发生日化产品抢购。
按照这样的逻辑,以后谁也不能在公开场合说任何一个“涨”字了,只能说“跌”,不然那,就请你准备好两百万吧。
还是再说说“约谈”这事情。日化行业宣布要涨价了,有关部门就来约谈了;方便面行业宣布要涨价了,有关部门还来约谈;而另外很让我们纳闷的是,各地宣布房价要持续上涨,有关部门装傻;中石化宣布油价要继续上涨,有关部门继续装傻……你说,这莫非不是专挑软的柿子来捏哦!
话说起来,中石化在今年2月爆出的“丑闻”恶劣去了2月中旬,垄断企业中石化的一份内部文件曾广泛流传,在这份《关于举办优秀网络博文评比的通知》里,中石化要求旗下各单位众多“网宣员”以普通网民身份,在各大论坛、博客发表不超过800字的文章,“为成品油价格上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一行为属于明显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不知道发改委是否“约谈”了?
最后,如果联合利华真的违法要惩戒,区区两百万人民币对在华销售几百亿的集团有意义吗?不过,我敢肯定,对于联合利华来说,被开罚单绝对是件好事情。联合利华在接受处罚时表示“联合利华作为一家对中国有长远承诺的跨国公司,我们充分了解中国国情,尊重国家发改委及上海市物价局的决定。”不知道这对“中国国情”的“尊重”,是否言下之意就是说,这区区两百万就当是茶钱了,这两百万绝对比正儿八经拿两百万去做宣传,更有效果。联合利华该在背地里偷笑了吧!冤不冤,敢情只有他们知道!(李志起)
联合利华首例高额罚单背后的博弈
上海市物价局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和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的规定,决定对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作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央视一套《新闻30分》专门花了几分钟在首条新闻中报道了这件事情。整个报道给人一种声势宣传的报道。不过于民于国而言,在宣传的背后对违规处罚力度该加大了。
去年的绿豆、大蒜涨得离谱的教训迄今仍是高居不下。如今,游资炒完大公司炒,事关民生的物价不断推高,再不整治出一个道道来,受苦的始终是老百姓。拿着2011年的薪水却过着2021年的物价生活,这怎么受得了?
国外的大企业在中国惟利是图的年代太久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所谓的买办们(中国人)对大众的那副嘴脸。为了执行其主子的策略,欺骗、压榨、愚弄大众,造成社会恐慌与人民抢购。(3月26日上海部分超市日化产品柜台被抢购一空,超市来不及补货;一位接受采访的消费者表示人心慌了。另据上海、西安部分超市提供的数据,3月下旬日化产品销量明显上升。据查,联合利华散布涨价信息前一周(3月14-21日)与后一周(3月22日-30日)的市场销量相比,上海超市日化产品销量平均增长21.2 倍,其中联合利华公司旗下部分单品销量增长高达六七十倍,如奥妙全自动洗衣粉4.0kg在大润发超市上海14家门店销售量增长65倍;西安华润万家生活超市奥妙全自动含金纺洗衣粉促销装1.7k等规格产品3月22日开始销量大幅攀升,3月25日销量达到正常水平的100倍左右。)
联合利华的这200万罚款只是其试探国家监管的一个代价,换个角度说,它本身就已经做好了被罚这200万元钱的准备。在其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目的。况且这200万始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而且,区区200万对于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公司而言,只是“洒洒水”。
作为国家而言,“擒贼先擒王”,拿联合利华开刀更多的是起到威慑的作用。不过还得谨防诸如这类大公司的小动作。
在欧洲,三月份的时候,西班牙国家竞争委员会以操纵价格为由,对法国欧莱雅公司、美国宝洁公司等多家化妆品制造商处以总共5000万欧元(约合6980万美元)罚款。中国国内的一些处罚条款是没随经济发展的物价走的,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末期甚至中期的数额处罚水平。比如之前的驾驶违规,罚个200块,还不够很多肇事者吃顿午饭的钱。这样的处罚,毫无惩治效果。正因为处罚的力度不够,才会导致这些年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倍出,你罚得他(违规、违法造假者)无痛无痒,他的坑蒙造假进帐5000万,你罚个20万又不没收非法所得,他紧张啥,罚完照旧做假、做乱。你要一次性罚得他倾家荡产,你看始俑作乱以及后来者有不有畏惧心理?
联合利华散布涨价信息被罚不冤 200万就当广告费
稿源: 新华网-华声在线 2011-05-26 11:15:27
《新闻联播》报道,国家发改委今天(6日)宣布,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多次“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价格秩序”,上海市物价局对其作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这是政府价格主管部门针对散布涨价信息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开出的首张高额罚单。
看到这个消息,估计那些还在国外旅游躲避发改委约见喝茶的企业老总们,再也没有必要再躲躲闪闪了。只是,作为一个一直在快销行业混迹的我,对于发改委这张罚单,很是疑惑。
作为一个企业,一个在市场经济之下的企业,在成本上涨的情况下宣布涨价违了哪门子法了?在以前,当官的最怕被中纪委“双规”;现在,做企业的,最怕被发改委“请喝茶”:请喝一次茶,不让你涨价,企业就不要赚钱了,怕不怕?
如果说发改委约谈企业只是一种指标不治本的事情,那么这违法说起来就真有那么一点冤了。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告称,3月下旬,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多次接受采访发表日化产品涨价言论。此行为导致日化产品涨价的信息广泛传播,增强了消费者涨价预期,引发部分城市发生日化产品抢购。
按照这样的逻辑,以后谁也不能在公开场合说任何一个“涨”字了,只能说“跌”,不然那,就请你准备好两百万吧。
还是再说说“约谈”这事情。日化行业宣布要涨价了,有关部门就来约谈了;方便面行业宣布要涨价了,有关部门还来约谈;而另外很让我们纳闷的是,各地宣布房价要持续上涨,有关部门装傻;中石化宣布油价要继续上涨,有关部门继续装傻……你说,这莫非不是专挑软的柿子来捏哦!
话说起来,中石化在今年2月爆出的“丑闻”恶劣去了2月中旬,垄断企业中石化的一份内部文件曾广泛流传,在这份《关于举办优秀网络博文评比的通知》里,中石化要求旗下各单位众多“网宣员”以普通网民身份,在各大论坛、博客发表不超过800字的文章,“为成品油价格上涨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这一行为属于明显的“捏造、散布涨价信息”。
不知道发改委是否“约谈”了?
最后,如果联合利华真的违法要惩戒,区区两百万人民币对在华销售几百亿的集团有意义吗?不过,我敢肯定,对于联合利华来说,被开罚单绝对是件好事情。联合利华在接受处罚时表示“联合利华作为一家对中国有长远承诺的跨国公司,我们充分了解中国国情,尊重国家发改委及上海市物价局的决定。”不知道这对“中国国情”的“尊重”,是否言下之意就是说,这区区两百万就当是茶钱了,这两百万绝对比正儿八经拿两百万去做宣传,更有效果。联合利华该在背地里偷笑了吧!冤不冤,敢情只有他们知道!(李志起)
联合利华首例高额罚单背后的博弈
上海市物价局根据《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第六条和第十七条第二款第(一)项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的规定,决定对联合利华中国有限公司作出20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央视一套《新闻30分》专门花了几分钟在首条新闻中报道了这件事情。整个报道给人一种声势宣传的报道。不过于民于国而言,在宣传的背后对违规处罚力度该加大了。
去年的绿豆、大蒜涨得离谱的教训迄今仍是高居不下。如今,游资炒完大公司炒,事关民生的物价不断推高,再不整治出一个道道来,受苦的始终是老百姓。拿着2011年的薪水却过着2021年的物价生活,这怎么受得了?
国外的大企业在中国惟利是图的年代太久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所谓的买办们(中国人)对大众的那副嘴脸。为了执行其主子的策略,欺骗、压榨、愚弄大众,造成社会恐慌与人民抢购。(3月26日上海部分超市日化产品柜台被抢购一空,超市来不及补货;一位接受采访的消费者表示人心慌了。另据上海、西安部分超市提供的数据,3月下旬日化产品销量明显上升。据查,联合利华散布涨价信息前一周(3月14-21日)与后一周(3月22日-30日)的市场销量相比,上海超市日化产品销量平均增长21.2 倍,其中联合利华公司旗下部分单品销量增长高达六七十倍,如奥妙全自动洗衣粉4.0kg在大润发超市上海14家门店销售量增长65倍;西安华润万家生活超市奥妙全自动含金纺洗衣粉促销装1.7k等规格产品3月22日开始销量大幅攀升,3月25日销量达到正常水平的100倍左右。)
联合利华的这200万罚款只是其试探国家监管的一个代价,换个角度说,它本身就已经做好了被罚这200万元钱的准备。在其背后,还隐藏着更深的目的。况且这200万始终都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而且,区区200万对于联合利华这样的大公司而言,只是“洒洒水”。
作为国家而言,“擒贼先擒王”,拿联合利华开刀更多的是起到威慑的作用。不过还得谨防诸如这类大公司的小动作。
在欧洲,三月份的时候,西班牙国家竞争委员会以操纵价格为由,对法国欧莱雅公司、美国宝洁公司等多家化妆品制造商处以总共5000万欧元(约合6980万美元)罚款。中国国内的一些处罚条款是没随经济发展的物价走的,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末期甚至中期的数额处罚水平。比如之前的驾驶违规,罚个200块,还不够很多肇事者吃顿午饭的钱。这样的处罚,毫无惩治效果。正因为处罚的力度不够,才会导致这些年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倍出,你罚得他(违规、违法造假者)无痛无痒,他的坑蒙造假进帐5000万,你罚个20万又不没收非法所得,他紧张啥,罚完照旧做假、做乱。你要一次性罚得他倾家荡产,你看始俑作乱以及后来者有不有畏惧心理?
编辑: 胡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