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千湖之省湖北遭遇重旱 洪湖已不见浪打浪(图)
稿源: 山东商报  | 2011-05-23 15:06:38

湖北红安县杏花乡嶂山村一处接近干涸的塘堰 新华社发

死鱼随处可见

  塘堰干涸,水库“无水”,长江汉江告急,中小河流断流,成千上万亩禾苗枯萎,大片大片的土地龟裂……连续6个多月降水持续异常偏少,导致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巨痛。

  湖北多地河流断流、河塘干枯、成千上万亩禾苗枯萎

  50万人饮水困难千万亩农田受旱

  自去年秋末以来,湖北降雨持续偏少,在长达200多天的时间里,有66个县市的雨量为近60年气象记录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北部地区偏少60%到80%。

  持续干旱面前,水草肥美的“鱼米之乡”变成了一片焦渴的土地:湖泊水体萎缩,洪湖、斧头湖、长湖等主要湖泊水体面积比历史同期少四成左右;为湖北提供丰富过境客水的长江、汉江,少见的持续偏枯;1300多座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只有在确实急需供水时,才能靠泵站抽提水;三峡水库在上游来水少的情况下,下泄流量也被迫同步减少,被誉为“中国水塔”的丹江口水库,也出现了历史同期少见的“死水位”。

  来自湖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报告称,截至16日,除神农架林区外,全省83个县市区均有旱情,受旱农田面积1664万亩,有50.2万人、15.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多水的湖北这个夏天到处可见干旱的北方景象:81岁的余友福必须每天花几个小时去挑水吃,他所在的孝昌县小河镇花山村里,当家塘干了,井也枯了,300多名村民两个月以来一直面临附近无水吃的难题;因为饮水困难,一些学校甚至被迫停课。

  黄冈市是此次受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全市的中小河流有90条已经断流,387座水库不能放水,115座已经干涸,28万口塘堰中有近10万口已经没水了。

  干旱给有粮仓之称的湖北粮食生产带来灾难。在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安县七里坪镇黄山村3组一片油菜田里,记者看到,由于受长期干旱影响,油菜歉收已成定局,多数稀稀拉拉,壳瘪粒小,有的甚至干枯变黑。正在割油菜的一位妇女告诉记者,这一片油菜田,正常年份可以产四五百斤油菜子,但今年两百斤都产不到了。

  麻城市中馆驿镇晏店村周兴桃告诉记者,她家“早稻秧苗下了,无水插秧,放弃了。中稻秧苗播下去了,靠泵站抽水浇灌维持,能否插下去,还得看老天下不下雨。”

  记者在黄冈一些县市看到,因为干旱,成片成片的良田撂荒、闲置。村民告诉记者,水利设施不全,抗旱保生产成本太高,干脆放弃这一季的耕种。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

  湖北虽有千湖之称,但近些年围湖养鱼、围湖造楼屡禁不止,湖泊面积萎缩、数量锐减,天然的蓄水库功能萎缩;农村塘堰淤塞,多年没有清理,蓄水能力大为减弱,严重影响了自然界和人类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

  在湖北的粮食产区,记者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当时的设计标准本来就很低,只能应对气候正常年份的农业生产用水。而且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公共的水利设施多数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抽、排、蓄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这是湖北不少地方抗旱的尴尬。在旱灾地区,许多地方长江之水、水库堰塘之水由于缺少提灌设施,河、塘内的水没办法抽灌,村民只有望田兴叹。

  洪湖已不见浪打浪

  成批鱼虾蟹死亡

  今年以来,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53万亩洪湖水面减少了1/4,湖水最深处只有30多厘米。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站在洪湖围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来的枯黄湖底。渔民肖初建蹲在湖中一围堰鱼池边,正做着强烈的思想斗争。池内还有四五厘米深的水,里面的鱼虾苗是捞还是不捞呢?捞起来还能卖几百元钱,但他今年所有的投资都没了;不捞,可能两天后鱼会全部干死,一分钱也得不着。肖初建说,他是最失败的渔民。去年,洪湖遭遇内涝,螃蟹死了、跑了一部分,只保住了本。今年,他遭遇到旱灾,100亩养殖水面无水,前期投入的1.5万元鱼苗大部分干死,投入三四万元购买的蟹苗已全部干死。

  洪湖水,浪打浪,这里是荷花的故乡,是候鸟的天堂。作为中国第7大淡水湖的洪湖,曾被世界环境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

  前日,记者沿湖堤行走,没看到荷叶的影子,大片水草、田螺死亡,淤泥发出阵阵恶臭。(据新华社、楚天都市报)

【编辑:范敬英】

千湖之省湖北遭遇重旱 洪湖已不见浪打浪(图)

稿源: 山东商报 2011-05-23 15:06:38

湖北红安县杏花乡嶂山村一处接近干涸的塘堰 新华社发

死鱼随处可见

  塘堰干涸,水库“无水”,长江汉江告急,中小河流断流,成千上万亩禾苗枯萎,大片大片的土地龟裂……连续6个多月降水持续异常偏少,导致历史罕见的冬春连旱。湖北,这个素有“千湖之省”、“水利大省”等美誉的水乡泽国,正承受着一场与自身禀赋极不相称的干旱巨痛。

  湖北多地河流断流、河塘干枯、成千上万亩禾苗枯萎

  50万人饮水困难千万亩农田受旱

  自去年秋末以来,湖北降雨持续偏少,在长达200多天的时间里,有66个县市的雨量为近60年气象记录最少,全省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少50%,北部地区偏少60%到80%。

  持续干旱面前,水草肥美的“鱼米之乡”变成了一片焦渴的土地:湖泊水体萎缩,洪湖、斧头湖、长湖等主要湖泊水体面积比历史同期少四成左右;为湖北提供丰富过境客水的长江、汉江,少见的持续偏枯;1300多座水库低于“死水位”运行,只有在确实急需供水时,才能靠泵站抽提水;三峡水库在上游来水少的情况下,下泄流量也被迫同步减少,被誉为“中国水塔”的丹江口水库,也出现了历史同期少见的“死水位”。

  来自湖北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报告称,截至16日,除神农架林区外,全省83个县市区均有旱情,受旱农田面积1664万亩,有50.2万人、15.8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

  多水的湖北这个夏天到处可见干旱的北方景象:81岁的余友福必须每天花几个小时去挑水吃,他所在的孝昌县小河镇花山村里,当家塘干了,井也枯了,300多名村民两个月以来一直面临附近无水吃的难题;因为饮水困难,一些学校甚至被迫停课。

  黄冈市是此次受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冈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介绍,全市的中小河流有90条已经断流,387座水库不能放水,115座已经干涸,28万口塘堰中有近10万口已经没水了。

  干旱给有粮仓之称的湖北粮食生产带来灾难。在著名的革命老区红安县七里坪镇黄山村3组一片油菜田里,记者看到,由于受长期干旱影响,油菜歉收已成定局,多数稀稀拉拉,壳瘪粒小,有的甚至干枯变黑。正在割油菜的一位妇女告诉记者,这一片油菜田,正常年份可以产四五百斤油菜子,但今年两百斤都产不到了。

  麻城市中馆驿镇晏店村周兴桃告诉记者,她家“早稻秧苗下了,无水插秧,放弃了。中稻秧苗播下去了,靠泵站抽水浇灌维持,能否插下去,还得看老天下不下雨。”

  记者在黄冈一些县市看到,因为干旱,成片成片的良田撂荒、闲置。村民告诉记者,水利设施不全,抗旱保生产成本太高,干脆放弃这一季的耕种。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

  湖北虽有千湖之称,但近些年围湖养鱼、围湖造楼屡禁不止,湖泊面积萎缩、数量锐减,天然的蓄水库功能萎缩;农村塘堰淤塞,多年没有清理,蓄水能力大为减弱,严重影响了自然界和人类应对旱涝灾害的能力。

  在湖北的粮食产区,记者看到,目前农业生产中许多灌溉设施都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当时的设计标准本来就很低,只能应对气候正常年份的农业生产用水。而且自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公共的水利设施多数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抽、排、蓄都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有库无水,有水无泵,有泵无渠,有渠不通”。这是湖北不少地方抗旱的尴尬。在旱灾地区,许多地方长江之水、水库堰塘之水由于缺少提灌设施,河、塘内的水没办法抽灌,村民只有望田兴叹。

  洪湖已不见浪打浪

  成批鱼虾蟹死亡

  今年以来,洪湖遭遇70年一遇的特大干旱,降水量与往年相比减少七成,53万亩洪湖水面减少了1/4,湖水最深处只有30多厘米。干旱不仅让水产养殖遭受灭顶之灾,更让洪湖湿地的生态受到非常严重的打击。

  站在洪湖围堤,放眼望去,已看不到接天的碧水,全是裸露出来的枯黄湖底。渔民肖初建蹲在湖中一围堰鱼池边,正做着强烈的思想斗争。池内还有四五厘米深的水,里面的鱼虾苗是捞还是不捞呢?捞起来还能卖几百元钱,但他今年所有的投资都没了;不捞,可能两天后鱼会全部干死,一分钱也得不着。肖初建说,他是最失败的渔民。去年,洪湖遭遇内涝,螃蟹死了、跑了一部分,只保住了本。今年,他遭遇到旱灾,100亩养殖水面无水,前期投入的1.5万元鱼苗大部分干死,投入三四万元购买的蟹苗已全部干死。

  洪湖水,浪打浪,这里是荷花的故乡,是候鸟的天堂。作为中国第7大淡水湖的洪湖,曾被世界环境基金会世界生命湖泊大会授予“生命湖泊最佳保护实践奖”。

  前日,记者沿湖堤行走,没看到荷叶的影子,大片水草、田螺死亡,淤泥发出阵阵恶臭。(据新华社、楚天都市报)

编辑: 范敬英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