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前有媒体指责“中国首善”陈光标多项承诺捐款未到位一事,并指其公司状况堪忧,无力支撑慈善。随后,陈光标回应称报道98%不实,自己每笔捐款均有相应票据可以查验。此外,他否认了旗下企业经营不善的说法。不仅指责相关报道对其“严重歪曲”,更表态“人在做,天在看”,称会将慈善进行到底。(据4月24日中新网)
陈光标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公众人物,无论是“高调慈善”的行动,还是“裸捐”的承诺,均引起舆论的热议之声。而这次对于陈光标是否“诈捐”一事,亦形成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在微博里“挺陈派”与“批陈派”之间发生口水大战,理性思辨者有之,肆意乱骂者也不少。依我看,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拿出确凿证据说服人,才能最终拨开陈光标“诈捐门”的迷雾。
此前,有两家媒体在同一时间报道了陈光标“诈捐”事件,但角度各有不同。《中国经营报》的角度侧重于质疑陈光标是利用慈善名义搞投资、拉项目做生意,并且质疑其公司经营状况有问题。而《华夏时报》的角度则是质疑陈光标存在“少捐多报”的现象,怀疑其“首善”的头衔掺了太多水分。如果把两篇报道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从质疑陈光标的慈善目的,到他的经营手段、企业效益,均有完整的脉络,非常有杀伤力。
在陈光标的回应视频里,虽也拿出部分证据,比如奖状、收据、证书等等,但并不是全部证据,还无法完全洗清。而且他将两篇报道提出的质疑,给混在一起回应,并且不够清晰明确,也进而引发了记者的再次反击,在微博上提出新的理由,并声称有采访录音为证。其实,“诈捐”事件发生时间尚短,目前双方处于混战状态,还有不少问题存疑,也有很多细节需要加以厘清。而要彻底把事情搞明白,就需要双方拿出更为可靠确凿的证据来。
围绕陈光标“诈捐”事件的诸多争议,乃是时下社会信用普遍匮乏的一面“照妖镜”,从中可以看到各方的观点和立场,对慈善事业的未来发展有好处。俗话说“缺啥补啥”,我们现在最稀奇的就是诚信,质疑陈光标“诈捐”也就是为了追寻事实真相,不希望被弄虚作假蒙蔽,不希望他是一座被包装出来的“首善”神像。公众不需要造出来的“神”,只需要一个真实的陈光标,不管他捐了多少款,也不管他赚了多少钱,只要真实就好!
无论陈光标“诈捐”事件的走向如何,都不会造成慈善事业的倒退,还会有更多富人加入慈善行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因为这是一个大趋势,能力越大责任亦越大。当然了,一起起“诈捐门”事件,都在提醒着社会,要规范慈善行为,要诚信慈善。同时,对于以慈善为荣的名人来讲,更得注意信守诺言,保留好证据,切勿信口开河。
陈光标“诈捐”事件是社会信用匮乏的照妖镜
稿源: 红网 2011-05-09 17:11:22
针对日前有媒体指责“中国首善”陈光标多项承诺捐款未到位一事,并指其公司状况堪忧,无力支撑慈善。随后,陈光标回应称报道98%不实,自己每笔捐款均有相应票据可以查验。此外,他否认了旗下企业经营不善的说法。不仅指责相关报道对其“严重歪曲”,更表态“人在做,天在看”,称会将慈善进行到底。(据4月24日中新网)
陈光标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公众人物,无论是“高调慈善”的行动,还是“裸捐”的承诺,均引起舆论的热议之声。而这次对于陈光标是否“诈捐”一事,亦形成截然不同的对立观点,在微博里“挺陈派”与“批陈派”之间发生口水大战,理性思辨者有之,肆意乱骂者也不少。依我看,还是要以事实为依据,拿出确凿证据说服人,才能最终拨开陈光标“诈捐门”的迷雾。
此前,有两家媒体在同一时间报道了陈光标“诈捐”事件,但角度各有不同。《中国经营报》的角度侧重于质疑陈光标是利用慈善名义搞投资、拉项目做生意,并且质疑其公司经营状况有问题。而《华夏时报》的角度则是质疑陈光标存在“少捐多报”的现象,怀疑其“首善”的头衔掺了太多水分。如果把两篇报道放在一起看,就会发现从质疑陈光标的慈善目的,到他的经营手段、企业效益,均有完整的脉络,非常有杀伤力。
在陈光标的回应视频里,虽也拿出部分证据,比如奖状、收据、证书等等,但并不是全部证据,还无法完全洗清。而且他将两篇报道提出的质疑,给混在一起回应,并且不够清晰明确,也进而引发了记者的再次反击,在微博上提出新的理由,并声称有采访录音为证。其实,“诈捐”事件发生时间尚短,目前双方处于混战状态,还有不少问题存疑,也有很多细节需要加以厘清。而要彻底把事情搞明白,就需要双方拿出更为可靠确凿的证据来。
围绕陈光标“诈捐”事件的诸多争议,乃是时下社会信用普遍匮乏的一面“照妖镜”,从中可以看到各方的观点和立场,对慈善事业的未来发展有好处。俗话说“缺啥补啥”,我们现在最稀奇的就是诚信,质疑陈光标“诈捐”也就是为了追寻事实真相,不希望被弄虚作假蒙蔽,不希望他是一座被包装出来的“首善”神像。公众不需要造出来的“神”,只需要一个真实的陈光标,不管他捐了多少款,也不管他赚了多少钱,只要真实就好!
无论陈光标“诈捐”事件的走向如何,都不会造成慈善事业的倒退,还会有更多富人加入慈善行列,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因为这是一个大趋势,能力越大责任亦越大。当然了,一起起“诈捐门”事件,都在提醒着社会,要规范慈善行为,要诚信慈善。同时,对于以慈善为荣的名人来讲,更得注意信守诺言,保留好证据,切勿信口开河。
编辑: 范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