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首页 | 国内 | 国际 | 社会 | 财经 | 娱乐 | 体育 | 专题 | 宁波新闻 | 宁网播报员 | 第一现场 | 对话
  [加入收藏夹] 新闻热线: 13777110707 QQ报料: 1234567 邮箱 news@cnnb.com.cn
新闻中心专题汇总首页 | 宁波动态 | 国内聚焦 | 国际纵横 | 社会热点 | 文化教育 | 科技财经 | 体坛风云 | 综艺娱乐
  您当前的位置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正文
 
 
方孝孺故里溪上方
http://www.cnnb.com.cn  中国宁波网   2011年05月09日 15:12
关注百姓 关爱生活  中国宁波网新闻热线:13777110707  重要报料本网付酬 浙江网通热线支持

  方孝孺故里,是明代的文学家、政治家方孝孺诞生地的美称。方孝孺故里,在明代称为“缑城里”。“里”即现在的村。方孝孺故里,背靠狮子山,面临象山港,山清水秀,毓秀钟灵。故里坐落在狮子山下一块平坦的山坡岙里。狮子山谷有一条曲折的溪流,清澈的溪水淙淙地向故里流过,奔向象山港湾。溪流两岸植有桃树,每年阳春三月,桃花盛开,“桃花笑春风,人面相映红”。人们亦把这条溪称为“桃花溪”。溪的上游居住着姓方的氏族,即为溪上方。溪的下游居住着姓王的氏族,即为溪下王。两姓族人,世代居住,和睦相处。

  600年前,元顺帝至正十七年(1357)二月二十五日,一代明儒方孝孺就诞生在溪上方的世敦儒术礼义之家。方孝孺,字希直,一字希古,自号逊志。方孝孺天资聪颖,好学不倦。三岁能识数目。四岁“精敏绝伦,步趋不苟,愚庵公奇也”。六岁能诗,现存的《题山水隐者图》诗:“栋宇参差逼翠微,路通犹恐世人知。等闲识得东风面,卧看白云初起时。”据说是方孝孺所作。方孝孺故里的狮子山上有方家书院,名曰陵南谷草堂。方孝孺小时经常到此地读书,“日坐一室,不出门户,当理趣会心,神融意畅,虽户外钟鼓鸣而风雨作,不复觉也”。对陵南谷草堂,方孝孺还作过诗:“草堂旧在陵南谷,勤把诗书向窗读。学问长掩寂无人,惟有白云相伴宿。”可见,方孝孺从小读书就有全神贯注、精思力学的好习惯。看到书中刊载的圣贤事迹、贤良形貌,便悠然神往,慨然生愿学之心。方孝孺的文风学之唐代韩愈,则纯乎韩者,故乡人称之为“小韩子”,寓意唐朝大文学家韩愈再世也。

  嗣后,方孝孺无论在故乡二度赴前童石镜精舍讲学处,专心授教和著书立说,或是千里迢迢赴成都给蜀献王朱椿诚心授经讲学,到诏征至宫廷真诚地为建文帝辅佐,“其为人也,凝重而不迁于物,颖锐有以烛诸理,间发为文,如水涌而山出”。方孝孺满腹经纶,学术醇正,忠诚尽职,闻名于天下,名家弟子纷纷入其门下,同时也深受帝王和名儒的器重。明太祖朱元璋称方孝孺有“奇才”,对太子朱标说:“此庄士也,当老其才以辅汝。”方孝孺的恩师、明大儒宋濂称方孝孺是“喧啾百鸟中,见此孤凤凰。”蜀献王赐名方孝孺书斋为“正学”,“方正学先生”的称号亦由此而来。谋士姚广孝曾称方孝孺是“天下读书种子”。这些美称都是对方孝孺真情的赞美。

  方孝孺生于溪上方,长于溪上方,不忘溪上方,他对故里溪上方作的《题山水》诗:“离家今几载,衣袂染京生。不敢看图画,青山恐笑人。”真实地表述了他对故里溪上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情有独钟之感,对故乡的民间习俗,风土人情有不解之缘。

  建文四年(1402),方孝孺遭磔刑,灭十族。正当靖难之时,溪下王王氏千方百计掩护方氏,把方克浩之妻郑氏,当作王氏人,骗过了官兵的追捕,为方氏后代留下了种子。同溪两氏,患难之交,成为美谈佳传。

  溪上方方氏由于被灭,说来也怪,方氏宗祠内的翠绿方竹也随之而枯黄。是传说还是事实,方氏与方竹是否有天然之缘,那就不得而知了。1939年上海《申报》对宁海县方孝孺故里溪上方,由于方氏被灭,方竹而枯作过报道。随着方氏的诛杀,溪上方的村落也被毁。原方家书院三开间的遗址残墙,如今四周还留着砖瓦、陶瓷碎片。屋址后有一泓常年不涸、清澈不见底的泉水,说是应惠子孙福地的象征。

  为追记明代的文学家、政治家方孝孺,清光绪十七年(1891)夏,台州知府陈谲在溪上方立过碑。由于年长日久后塌毁。2001年6月正值方孝孺殉难600周年之际,宁海县大佳何镇领导和有识之士在溪上方村落,兴建了一座方孝孺纪念碑,碑高3.5米,宽5米,碑顶用琉璃瓦覆盖,二龙抢珠装饰,飞檐翘角,端庄大方,立面镶嵌着“明儒方正学故里”七个镏金闪光的大字,展示着方孝孺那种铁骨铮铮、浩然正气的精神风貌。“靖难冲洗方故里,抚景依然慨感生。重归华表不胜情,千古村落美扬名。”(王兴满、葛云高)

稿源: 中国宁波网综合  编辑: 赖小惠
[ 我要投搞 | 进入论坛 | 发给好友 | 打印该页 | 后退 | 关闭窗口 ] 
最新专题
2012法国总统选举
中菲舰船黄岩岛对峙
台球皇帝亨德利宣布退役
孙燕姿承认怀孕
热点排行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函[2001]82号  国家广电总局网络视听节目许可证 1104076  浙ICP备05019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