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领航中国红色足迹:开天辟地
稿源: 新华网  | 2011-05-08 19:17:19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朱玉、肖春飞)

  【解说】时光,总是在小小的细节上扑面而来。像一位慢条斯理的老人,告诉年轻的我们:这里有往事。

  这恐怕是全中国最独一无二的门牌了。街道是21世纪的街道,而门牌号码还停留在近百年前。

  历史可能总是从小街开始的。正如那个比利时的咖啡馆一角,酝酿出了国际风云一样,这间小房子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石破天惊之效的政治大舞台。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已经走过90年后,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以及从哪里出发。

  上海原望志路106号,中共一大会址

  将近一个世纪前,这里叫法租界。就连望志路的名称,也是一个法国人的名字。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一群穿着各式各样衣着,操着各式各样口音的人,走进了这所房子,召开了一次被后人铭记于史册的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在出席者之中,最为年长的何叔衡,又被称为何胡子的,不过45岁,最为年轻的只有19岁。30岁以下的有9位,占了五分之三,有几位代表甚至还是在校学生。出席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正巧是出席者之一毛泽东当年的年龄。

  年轻人聚在一起,又是讨论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不免有些激动。今天的我们,已经不知道当年从这条僻静街道上偶然路过的人,是不是注意到了从门窗中传出来的滚烫字眼。但是,据史料记载,从街上确实可以听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那滔滔不绝的大嗓门儿。

  时隔二十四年后,中国共产党已有胸容百川、气吞八荒的大气象。

  时逢中共七大预备会。已成为领袖的毛泽东,面对着台下那些景仰的目光,感慨地回忆当年一大的情景时说:当时对马克思主义了解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办,也还不甚了了。所谓代表,哪有同志们现在这样高明,懂得这样,懂得那样。什么经济、文化、党务、整风等等,一样也不晓得。当时我就是这样,其他人也差不多。

  然而,就是这群被毛泽东自己称为年幼无知,不知世事的年轻人,领头掀起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同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 齐卫平

  它是这个中国社会在寻找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的一个结果,就是从五四前后这个中国社会来看,它确实体现了这个中国社会是,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发展到建党前后,历经多次的改革革命,但是最后中国社会没有任何的面貌性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确实是在呼唤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力量,所以中国共产党尽管这五十几个代表,它确实是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的需要,它是我们从它的思想,它的活动方式,它的目标取向来说,它都是代表了要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力量,来改造中国社会。

  领航中国·开栏的话

  领航中国·红色足迹:红色宣言

  【解说】1956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来到一大会址视察,感慨万分,欣然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这句话出自《庄子》,意味着共产党的事业在初创期很简单,但使命崇高、道路曲折,要不断前进,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今天看来,仍很贴切。

  故地重游,董必武必定是百感交集。

  但令人百感交集的,还有这座城市。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内心百味杂陈的城市。

  1840年后,在英国人对没落帝国压抑不住的轻蔑中,吃了败仗的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国门洞开。

  中国人不但要赔着笑脸,眼看着别人在自己家翻箱倒柜,明拿明抢;而且,要为打上门来的强盗支付战争费用。

  拥有治外法权的租界,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有的现象,出现在中国上海的土地上。而北洋水师的龙旗,没有飘扬在舰首,却消失在黄海的波涛中。

  当时的中国,独立主权的丧失和大变革时代具有的社会动荡相伴而生。

  1915年夏,得知《二十一条》签订,上海的杂志专门发表了国耻专号,希望民众感知亡国之痛,奋起救国。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毛泽东亲手写下了《明耻篇》,几乎是字字喷血地写出: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眼看国之将亡,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不甘再过衔耻而生的日子,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担任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出版,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之一”的《新青年》前身。当读者们翻开创刊四年后的这本杂志时,发现整本杂志都在介绍一个学说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的种子,在民族危难之际即将发芽。

  【同期】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李前宽

  当我真正了解历史的时候,我觉得还真的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国家,在近代史上是真是长期以来被帝国主义列强所霸占,民族遭受了灾难,军阀混战这么一个中华大地上,没有一个党没有一个追求,没有个纲领没有一个民族,国家的这么一个走向,或者没有这样一个走向人们引领着大家往这个方向走,这个民族就乱了套了。

  【解说】有多少历史,就有多少疑问。

  中国革命是从广阔的原野上冲杀出来的,农村的小米和大枣,让中国共产党渐渐身强力壮,最后长大成材。

  但是,第一朵火苗,最初为何点燃于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

  【同期】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杨奎松

  它起码具有几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上海本身它是一个现代化工业的一个城市,就在亚洲是比较少的这么一个大城市。另外一个就是它是一个,有很多租界,那么这个共产党的这样一个成立,包括它的活动,很大程度都是秘密的、地下的,那么如果在其他的一些地方,如果没有租界,或者租界的这个人员的来往不够多的话,这个租界本身不够大,不够复杂的话,那么从事这样一些地下的这些工作,包括组织活动等等,那它会受很大的一个妨碍,甚至有很多很大的危险。

  【解说】这些为理想的中国而聚在桌边的年轻人,这些一提起中国忍辱偷生的日子,就泪水横流的热血男儿,此时,不知道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中国古人常说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也许是初生时就与危险打交道,在中国共产党的90岁生涯中,从来就没有什么平坦的道路。这是一个注定在困难和考验中九浸九泡、九蒸九煮,而后百炼成钢的政党。

  大风大雨来得很快。同样是在上海,1927年的四月,习惯用笔杆子说话的共产党人,遇到了枪杆子。在这次大屠杀中,初出茅庐的共产党人损失惨重。

  只有到了这里,人们可能才会深切地意识到,当时的十里洋场,不仅有歌声,还有如此惨烈的牺牲。

  这里原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部分旧址。1927年至1937年间,这里关押和杀害过数以千计的革命志士。

  这个圆圆脸的姑娘叫冯铿。她利用平时乘电车的间隙,为丈夫编织了一件蓝色的羊毛背心,后来,丈夫又把背心让给她穿。

  只有23岁的女共产党员,在1931年最寒冷的季节,穿着这件衣服走上了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就在这块空地上,曾发掘出几十具烈士的遗骸,还有一件边缘已经腐烂、上面留着清晰弹痕的羊毛背心。

  烈士的就义之地,今天,生长着不知名,却最具生命力的野花,孩子们的笑声隐隐传来。

  英烈有灵,鲜花有情。整整8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不能忘记这位在花季就告别人世的女孩子。

  在黑暗得几乎看不清自己手指的牢房里,那些早早离去的人们,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他们在墙壁上刻下的诗句。那里面包含着他们的理想和无法计数的豪迈: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没有人从开始就预知终点如何。

  曾经在这张桌子上共商大计的年轻人,也就是中共最早的缔造者们,有人成为中国的领导者,有人为理想献身,有人背离革命而去,也有人背负了千古骂名。

  有大义凛然的牺牲,就会有寡廉鲜耻的背叛。13名一大代表,命运迥异,各有不同。

  这个坐在后排的年轻人,叫王尽美。

  几十年后,毛泽东还对他有很深的印象: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挑,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都亲切叫他王大耳朵。

  吹拉弹唱样样皆通的王尽美,不讲大道理,只说百姓话,把才华都用在了宣传革命上。他编写了许多适合不同阶级又朗朗上口的歌谣,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终日在外奔忙,王尽美无暇照顾家中老小。

  【同期】王尽美儿子 王杰 89岁

  到山东,家里也不知道,那么接着我父亲的那个信,她(王尽美母亲)才知道我父亲平安无事在外边,他说我很忙,也没有时间到家,家里只管放心,没事。那么所以我那时候在家乡农村,那时都有小名,我有小名叫来信,来信就是我父亲来的那个信,父亲来了个信就叫来信。

  【解说】由于长期工作积劳成疾,王尽美得了肺结核。在那个年代,这个病是不治之症。

  1925年,王尽美病逝于青岛。病逝前,他是中共山东省委的负责人。

  王尽美原名叫王瑞俊,他正是为了实践理想,改掉了自己的名字。他希望以尽心尽力之努力,换来尽善尽美之中国。

  在一大代表中,他是最早也是最年轻就离开人世的,也是留下文字资料、图像和生活物品最少的一位。

  这张照片,是王尽美存世的唯一一张照片。亲人们费尽心机才把它完整地保留到了新中国成立后。

  【同期】王尽美儿子 王杰 89岁

  我奶奶把它,农村里面那个墙都是土墙,用布包起来,包起来以后把那个墙往上蹬,往上蹬把这个照片放在里边,放在里边外面都是泥,看不出来,这个照片就这样保存下来的。

  【解说】80多年后,王尽美的儿子王杰带着后代来到了一大会址纪念馆。

  纪念馆特许王杰进入摆放父亲蜡像的地方,完成了一次从来没完成过的合影。

  这是让所有人鼻酸的合照。已经80多岁的儿子,依偎在永远20多岁的父亲身边。从3岁起就失去了父亲的孩子,这时候离爸爸的怀抱那么近。

  2010年春节后,按照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惯例,一大会址又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修理工作。

  【同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 倪兴祥

  我一直把自己看成是我们共产党诞生地的这个看门人,所以非常,这么多年来除了保护好党的诞生地这个旧址,因为这个里面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事物见证,太重要了。

  但这栋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房子,当年没有见证中共一大的全过程。会议的中间,一个陌生人闯进了会场。

  会议当即休会,代表们暂时散去。没有多久,巡捕们将会场围住。

  一大会场同时也是代表之一李汉俊的住所。巡捕们搜查了李汉俊的书架,看到了上面全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书,教训了李汉俊一顿后散去。巡捕们百密一疏的是,他们忘记了搜查李汉俊的身上。他的衣袋中,放着正在讨论和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

  【同期】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党史专家 陈胜华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党是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情景,为什么,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而且加上反动势力的宣传,其实对共产党是视为洪水猛兽的样子。

  【解说】当中国共产党一词经常在我们的耳边出现时,可能有人会问一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名字是怎么产生的?谁最早给这个孕育期间的政党起了大名呢?

  迄今为止,有据可查的,是蔡和森。在法国留学的他,虽然没有来得及回国参加中共一大的召开,但是,他在1920年给挚友毛泽东的信中提出,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11年后,这位才华出众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也牺牲在未竟的事业上。他和他的众多战友一样,具有真正的英雄色彩:耕种,但没有参加收获。

  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下,一大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继续召开。代表们听着远远飘来的留声机声,严肃地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90年前,沪杭铁路从上海到嘉兴快车需要3小时,拉动那些一大代表的,是老式的蒸汽机车。今天,高速列车走过这片锦绣山河,只需要二十多分钟。

  时间有了变化,中国的速度也有了变化。

  烟雨楼下,孙中山,毛泽东,一个个伟人曾从此走过。

  与当年坐在船上讨论中国前途的一大代表一样,他们的共同话题是救中国。

  如今,无论是伟人,还是当年的青涩少年,均已成为永恒。

  红船几十年来停靠于此,但从这条船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却已直挂云帆,风行万里,并自信地领航中国。

  【同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 倪兴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向全世界宣告了,古老落后的中国从此以后有了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这样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所以毛泽东同志说中国成立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革命有了领路人,有了主心骨,所以这个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解说】红船不但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也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俞金春、倪瑛夫妇今年要度过三十年的银婚纪念日。当年,帅气的军人俞金春认识倪瑛时,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正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党的出生地,也是他们初识的地方。

  几十年过去了。倪瑛已经不担任讲解员的工作,但她的心并没有远离南湖。

  【同期】原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倪瑛

  我始终牢记一条,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我是从一大出来的,我一生当中我就是牢记这句话,我是从一大纪念地出来的。

  【解说】曾工作在红船边的章水强,为南湖先后建起两座纪念馆,付出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自称为红船守护人的他,如今退休了。

  【同期】原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 章水强

  晚上的健身锻炼身体我基本上在南湖绕圈,看看这个南湖也觉得很舒服,这几年建设的应该说越来越美丽是吧,南湖,作为我自己这几年就是说,也想经常能够看到南湖了,我把自己的房子也买到了南湖。

  【同期】章水强夫人 王莉

  只要一刮风一下雨,他会从床上嘣的就起来,起来他就是觉得船会不会有风险,被风给吹了,没固定住啊,没怎么被撞了被什么,他经常会有这种现象。

  【解说】1999年,就在这条路上,两处工程几乎同时动工。一处是中共一大会址,另一处是一墙之隔,名叫新天地的都市旅游景点。

  目前,无论是一大会址,还是新天地,人气都十分旺盛。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曾在这里迎风而上。熟知历史的人会明白,我们过去曾遇风浪,我们前方依然有风浪。但,总有一种力量能带领我们破浪前行。

  在这里,每天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面孔,听到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口音,尝到全球各式各样的美食。

  世界在这里打量着中国,中国也在这里接纳着世界。

  但,与90年前的不同是,中国人的街道,不再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

  中国人从这里走上了一条自己开辟的道路,名字叫“中国道路”。

  作者:朱玉 肖春飞

【编辑:范敬英】

领航中国红色足迹:开天辟地

稿源: 新华网 2011-05-08 19:17:19

  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 (记者朱玉、肖春飞)

  【解说】时光,总是在小小的细节上扑面而来。像一位慢条斯理的老人,告诉年轻的我们:这里有往事。

  这恐怕是全中国最独一无二的门牌了。街道是21世纪的街道,而门牌号码还停留在近百年前。

  历史可能总是从小街开始的。正如那个比利时的咖啡馆一角,酝酿出了国际风云一样,这间小房子是在中国历史上,有石破天惊之效的政治大舞台。

  它时刻提醒着我们,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已经走过90年后,不要忘记自己为什么出发,以及从哪里出发。

  上海原望志路106号,中共一大会址

  将近一个世纪前,这里叫法租界。就连望志路的名称,也是一个法国人的名字。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一群穿着各式各样衣着,操着各式各样口音的人,走进了这所房子,召开了一次被后人铭记于史册的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

  这是一次年轻人的会议。在出席者之中,最为年长的何叔衡,又被称为何胡子的,不过45岁,最为年轻的只有19岁。30岁以下的有9位,占了五分之三,有几位代表甚至还是在校学生。出席者的平均年龄只有28岁,正巧是出席者之一毛泽东当年的年龄。

  年轻人聚在一起,又是讨论让人热血沸腾的话题,不免有些激动。今天的我们,已经不知道当年从这条僻静街道上偶然路过的人,是不是注意到了从门窗中传出来的滚烫字眼。但是,据史料记载,从街上确实可以听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那滔滔不绝的大嗓门儿。

  时隔二十四年后,中国共产党已有胸容百川、气吞八荒的大气象。

  时逢中共七大预备会。已成为领袖的毛泽东,面对着台下那些景仰的目光,感慨地回忆当年一大的情景时说:当时对马克思主义了解有多少,世界上的事如何办,也还不甚了了。所谓代表,哪有同志们现在这样高明,懂得这样,懂得那样。什么经济、文化、党务、整风等等,一样也不晓得。当时我就是这样,其他人也差不多。

  然而,就是这群被毛泽东自己称为年幼无知,不知世事的年轻人,领头掀起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同期】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系主任 齐卫平

  它是这个中国社会在寻找一种新的政治力量的一个结果,就是从五四前后这个中国社会来看,它确实体现了这个中国社会是,从鸦片战争以后一直发展到建党前后,历经多次的改革革命,但是最后中国社会没有任何的面貌性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确实是在呼唤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力量,所以中国共产党尽管这五十几个代表,它确实是反映了这样一种社会的需要,它是我们从它的思想,它的活动方式,它的目标取向来说,它都是代表了要形成一种新的政治力量,来改造中国社会。

  领航中国·开栏的话

  领航中国·红色足迹:红色宣言

  【解说】1956年,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来到一大会址视察,感慨万分,欣然题词:“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这句话出自《庄子》,意味着共产党的事业在初创期很简单,但使命崇高、道路曲折,要不断前进,前途必然是光明的。

  今天看来,仍很贴切。

  故地重游,董必武必定是百感交集。

  但令人百感交集的,还有这座城市。

  这是一个让中国人内心百味杂陈的城市。

  1840年后,在英国人对没落帝国压抑不住的轻蔑中,吃了败仗的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从此,中国国门洞开。

  中国人不但要赔着笑脸,眼看着别人在自己家翻箱倒柜,明拿明抢;而且,要为打上门来的强盗支付战争费用。

  拥有治外法权的租界,这种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特有的现象,出现在中国上海的土地上。而北洋水师的龙旗,没有飘扬在舰首,却消失在黄海的波涛中。

  当时的中国,独立主权的丧失和大变革时代具有的社会动荡相伴而生。

  1915年夏,得知《二十一条》签订,上海的杂志专门发表了国耻专号,希望民众感知亡国之痛,奋起救国。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生毛泽东亲手写下了《明耻篇》,几乎是字字喷血地写出:何以报仇,在我学子!

  眼看国之将亡,一批具有忧患意识的知识分子,不甘再过衔耻而生的日子,探索实现救国自强的道路。

  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担任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正式出版,这就是后来被誉为“新文化运动兴起标志之一”的《新青年》前身。当读者们翻开创刊四年后的这本杂志时,发现整本杂志都在介绍一个学说马克思主义。

  中国革命的种子,在民族危难之际即将发芽。

  【同期】中国电影家协会主席 李前宽

  当我真正了解历史的时候,我觉得还真的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国家,在近代史上是真是长期以来被帝国主义列强所霸占,民族遭受了灾难,军阀混战这么一个中华大地上,没有一个党没有一个追求,没有个纲领没有一个民族,国家的这么一个走向,或者没有这样一个走向人们引领着大家往这个方向走,这个民族就乱了套了。

  【解说】有多少历史,就有多少疑问。

  中国革命是从广阔的原野上冲杀出来的,农村的小米和大枣,让中国共产党渐渐身强力壮,最后长大成材。

  但是,第一朵火苗,最初为何点燃于当时的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

  【同期】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 杨奎松

  它起码具有几个条件,一个条件就是上海本身它是一个现代化工业的一个城市,就在亚洲是比较少的这么一个大城市。另外一个就是它是一个,有很多租界,那么这个共产党的这样一个成立,包括它的活动,很大程度都是秘密的、地下的,那么如果在其他的一些地方,如果没有租界,或者租界的这个人员的来往不够多的话,这个租界本身不够大,不够复杂的话,那么从事这样一些地下的这些工作,包括组织活动等等,那它会受很大的一个妨碍,甚至有很多很大的危险。

  【解说】这些为理想的中国而聚在桌边的年轻人,这些一提起中国忍辱偷生的日子,就泪水横流的热血男儿,此时,不知道脑海中有没有浮现出中国古人常说的一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也许是初生时就与危险打交道,在中国共产党的90岁生涯中,从来就没有什么平坦的道路。这是一个注定在困难和考验中九浸九泡、九蒸九煮,而后百炼成钢的政党。

  大风大雨来得很快。同样是在上海,1927年的四月,习惯用笔杆子说话的共产党人,遇到了枪杆子。在这次大屠杀中,初出茅庐的共产党人损失惨重。

  只有到了这里,人们可能才会深切地意识到,当时的十里洋场,不仅有歌声,还有如此惨烈的牺牲。

  这里原是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部分旧址。1927年至1937年间,这里关押和杀害过数以千计的革命志士。

  这个圆圆脸的姑娘叫冯铿。她利用平时乘电车的间隙,为丈夫编织了一件蓝色的羊毛背心,后来,丈夫又把背心让给她穿。

  只有23岁的女共产党员,在1931年最寒冷的季节,穿着这件衣服走上了刑场。新中国成立后,就在这块空地上,曾发掘出几十具烈士的遗骸,还有一件边缘已经腐烂、上面留着清晰弹痕的羊毛背心。

  烈士的就义之地,今天,生长着不知名,却最具生命力的野花,孩子们的笑声隐隐传来。

  英烈有灵,鲜花有情。整整8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不能忘记这位在花季就告别人世的女孩子。

  在黑暗得几乎看不清自己手指的牢房里,那些早早离去的人们,留给我们的遗产是他们在墙壁上刻下的诗句。那里面包含着他们的理想和无法计数的豪迈:

  龙华千古仰高风,壮士身亡志未穷,墙外桃花墙里血,一般鲜艳一般红。

  没有人从开始就预知终点如何。

  曾经在这张桌子上共商大计的年轻人,也就是中共最早的缔造者们,有人成为中国的领导者,有人为理想献身,有人背离革命而去,也有人背负了千古骂名。

  有大义凛然的牺牲,就会有寡廉鲜耻的背叛。13名一大代表,命运迥异,各有不同。

  这个坐在后排的年轻人,叫王尽美。

  几十年后,毛泽东还对他有很深的印象:耳朵大、长方脸、细高挑,说话沉着大方,很有口才,大伙都亲切叫他王大耳朵。

  吹拉弹唱样样皆通的王尽美,不讲大道理,只说百姓话,把才华都用在了宣传革命上。他编写了许多适合不同阶级又朗朗上口的歌谣,在群众中广泛流传。

  终日在外奔忙,王尽美无暇照顾家中老小。

  【同期】王尽美儿子 王杰 89岁

  到山东,家里也不知道,那么接着我父亲的那个信,她(王尽美母亲)才知道我父亲平安无事在外边,他说我很忙,也没有时间到家,家里只管放心,没事。那么所以我那时候在家乡农村,那时都有小名,我有小名叫来信,来信就是我父亲来的那个信,父亲来了个信就叫来信。

  【解说】由于长期工作积劳成疾,王尽美得了肺结核。在那个年代,这个病是不治之症。

  1925年,王尽美病逝于青岛。病逝前,他是中共山东省委的负责人。

  王尽美原名叫王瑞俊,他正是为了实践理想,改掉了自己的名字。他希望以尽心尽力之努力,换来尽善尽美之中国。

  在一大代表中,他是最早也是最年轻就离开人世的,也是留下文字资料、图像和生活物品最少的一位。

  这张照片,是王尽美存世的唯一一张照片。亲人们费尽心机才把它完整地保留到了新中国成立后。

  【同期】王尽美儿子 王杰 89岁

  我奶奶把它,农村里面那个墙都是土墙,用布包起来,包起来以后把那个墙往上蹬,往上蹬把这个照片放在里边,放在里边外面都是泥,看不出来,这个照片就这样保存下来的。

  【解说】80多年后,王尽美的儿子王杰带着后代来到了一大会址纪念馆。

  纪念馆特许王杰进入摆放父亲蜡像的地方,完成了一次从来没完成过的合影。

  这是让所有人鼻酸的合照。已经80多岁的儿子,依偎在永远20多岁的父亲身边。从3岁起就失去了父亲的孩子,这时候离爸爸的怀抱那么近。

  2010年春节后,按照五年一小修,十年一大修的惯例,一大会址又开始了长达几个月的修理工作。

  【同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 倪兴祥

  我一直把自己看成是我们共产党诞生地的这个看门人,所以非常,这么多年来除了保护好党的诞生地这个旧址,因为这个里面是我们中国共产党诞生和发展的事物见证,太重要了。

  但这栋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房子,当年没有见证中共一大的全过程。会议的中间,一个陌生人闯进了会场。

  会议当即休会,代表们暂时散去。没有多久,巡捕们将会场围住。

  一大会场同时也是代表之一李汉俊的住所。巡捕们搜查了李汉俊的书架,看到了上面全是宣传社会主义的书,教训了李汉俊一顿后散去。巡捕们百密一疏的是,他们忘记了搜查李汉俊的身上。他的衣袋中,放着正在讨论和拟定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

  【同期】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党史专家 陈胜华

  其实那个时候,我们党是处于一个非常艰难的情景,为什么,全国只有50多名党员,而且加上反动势力的宣传,其实对共产党是视为洪水猛兽的样子。

  【解说】当中国共产党一词经常在我们的耳边出现时,可能有人会问一个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的名字是怎么产生的?谁最早给这个孕育期间的政党起了大名呢?

  迄今为止,有据可查的,是蔡和森。在法国留学的他,虽然没有来得及回国参加中共一大的召开,但是,他在1920年给挚友毛泽东的信中提出,要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

  11年后,这位才华出众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领导人,也牺牲在未竟的事业上。他和他的众多战友一样,具有真正的英雄色彩:耕种,但没有参加收获。

  在李达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下,一大转移到了浙江嘉兴南湖继续召开。代表们听着远远飘来的留声机声,严肃地讨论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

  90年前,沪杭铁路从上海到嘉兴快车需要3小时,拉动那些一大代表的,是老式的蒸汽机车。今天,高速列车走过这片锦绣山河,只需要二十多分钟。

  时间有了变化,中国的速度也有了变化。

  烟雨楼下,孙中山,毛泽东,一个个伟人曾从此走过。

  与当年坐在船上讨论中国前途的一大代表一样,他们的共同话题是救中国。

  如今,无论是伟人,还是当年的青涩少年,均已成为永恒。

  红船几十年来停靠于此,但从这条船上诞生的中国共产党,却已直挂云帆,风行万里,并自信地领航中国。

  【同期】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 倪兴祥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向全世界宣告了,古老落后的中国从此以后有了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这样一个全国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所以毛泽东同志说中国成立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以后中国革命有了领路人,有了主心骨,所以这个是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

  【解说】红船不但成就了中国共产党,也成就了一段美好的姻缘。

  俞金春、倪瑛夫妇今年要度过三十年的银婚纪念日。当年,帅气的军人俞金春认识倪瑛时,梳着大辫子的姑娘正是南湖革命纪念馆的讲解员,党的出生地,也是他们初识的地方。

  几十年过去了。倪瑛已经不担任讲解员的工作,但她的心并没有远离南湖。

  【同期】原南湖革命纪念馆讲解员 倪瑛

  我始终牢记一条,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党员,我是从一大出来的,我一生当中我就是牢记这句话,我是从一大纪念地出来的。

  【解说】曾工作在红船边的章水强,为南湖先后建起两座纪念馆,付出了大半辈子的时间和精力。自称为红船守护人的他,如今退休了。

  【同期】原南湖革命纪念馆馆长 章水强

  晚上的健身锻炼身体我基本上在南湖绕圈,看看这个南湖也觉得很舒服,这几年建设的应该说越来越美丽是吧,南湖,作为我自己这几年就是说,也想经常能够看到南湖了,我把自己的房子也买到了南湖。

  【同期】章水强夫人 王莉

  只要一刮风一下雨,他会从床上嘣的就起来,起来他就是觉得船会不会有风险,被风给吹了,没固定住啊,没怎么被撞了被什么,他经常会有这种现象。

  【解说】1999年,就在这条路上,两处工程几乎同时动工。一处是中共一大会址,另一处是一墙之隔,名叫新天地的都市旅游景点。

  目前,无论是一大会址,还是新天地,人气都十分旺盛。

  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中国共产党曾在这里迎风而上。熟知历史的人会明白,我们过去曾遇风浪,我们前方依然有风浪。但,总有一种力量能带领我们破浪前行。

  在这里,每天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面孔,听到世界各地各式各样的口音,尝到全球各式各样的美食。

  世界在这里打量着中国,中国也在这里接纳着世界。

  但,与90年前的不同是,中国人的街道,不再用外国人的名字命名。

  中国人从这里走上了一条自己开辟的道路,名字叫“中国道路”。

  作者:朱玉 肖春飞

编辑: 范敬英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