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宁波网  >  新闻中心专题  >  专题稿件
英烈: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英烈祭
稿源: 新华网  | 2011-05-08 19:17:19

  资料图片: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闭幕后,当晚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图为毛泽东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

  瞿秋白,男,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共党员。瞿秋白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加领导北京的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初参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后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6月,出席党的六大,随即参加共产国际六大,后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1年起,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战线的斗争。1931年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4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都被他严辞拒绝。6月18日临刑前,他神色不变,坦然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高唱《国际歌》、《红军歌》。到刑场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新华社发

  4月5日,在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一位母亲在“小萝卜头”宋振中雕像前为儿子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摄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晚,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宣读了他亲自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日。负责主持西南局工作的邓小平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员,参加了开国大典。站在城楼上,望着眼前那一片漫卷的战旗,那一张张征尘未脱的年轻的脸,邓小平感慨万千。当日,挥笔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创立、捍卫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一切先驱。他们为祖国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

  近几年,国庆节来临时,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不朽功勋的革命先烈,充分表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定信念。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心下,《烈士褒扬条例》正在修订,国家将对烈士施行褒扬金制度。一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抢救保护工程,也在拟议当中。全国100多万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余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将得到有效保护。

  如今,全国各类烈士纪念设施约有1.5万处,每年上亿人次瞻仰。人们还在网上设立了难以计数的“先烈纪念馆”,从抗战烽火到抗美援朝,从抗冰抢险到抗震救灾,网友们以在网上“种植”菊花、梅花等方式,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

  山河可以改变,沧海可变桑田,但英烈不死,精神永生!

  一种信仰,点亮东方的天空,始终激励着先烈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1935年6月18日清晨,囚禁中的瞿秋白早早起床,换上新洗净的黑色中式对襟衫,白布抵膝裤。泡上一杯浓茶,点上一支香烟,临窗沉思,片刻,提笔写下绝笔诗。这时屋外脚步急促,他知道最后时刻到来了,遂疾笔草书诗半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注明“秋白绝笔”。

  福建长汀罗汉岭下一块草坪上,面对行刑者,他盘膝而坐,微笑点头:“此地甚好,开枪吧!”

  上世纪80年代初,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为了理清父亲的事迹,找到了当年下令对瞿秋白执行枪决的原国民党36师师长宋希濂。宋希濂在讲述了瞿秋白生前最后的情形后说:“我一直对瞿秋白先生坚定的信仰和渊博的学识非常敬重,只因职责所在,才下令杀了他。”瞿独伊听后,热泪长流。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是什么力量能够让革命先烈如此从容面对死亡?

  如此令人扼腕慨叹的场景,并非仅仅存在于遥远的战争年代。

  2003年初,非典疫情笼罩中国,坚守一线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共产党员叶欣身染病毒。当她病重至说不出话时,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用笔吃力地写下:“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突降。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中学教师谭千秋,弓着背,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用身体将4名没有冲出教室的同学护在身下。学生活下来了,谭千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长江特大洪水、南方冰雪灾害、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每当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关头,总有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冲锋在前。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这样一种精神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他们身上那种超越凡俗的生死观根源何在?

  “是信仰!”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庄重地回答。这个答案,他探寻了多年。

  1985年,正是而立之年的厉华,来到重庆红岩博物馆。每次去渣滓洞,看到那些狰狞的刑具,那令人窒息的环境,他还难以理解先烈们面对地狱般酷刑、面对生死考验作出的人生抉择。从此,他埋首在一件件档案中、一封封书信里,执着地试图走进先烈们的内心世界。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一桩桩荡气回肠的事迹,在他的面前浮现:

  那是1948年的一天,审讯室的门开了,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人被带了进来,透过灰暗的灯光,审讯桌后的特务头子徐远举打量着眼前这个人称“七少爷”的青年。“七少爷”刘国鋕出身四川庐县一个地主家庭,大学毕业后,因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被捕。这样一个富家公子能从骨子里相信共产革命那一套吗?不过是年轻人图新鲜赶时髦而已。徐远举想,只要稍加规劝,一定能使“浪子”回头。

  询问开始了,出乎徐远举意料的是,任凭如何威逼利诱,刘国鋕回答得很简单:“我什么都不会说。”

  面对酷刑,刘国鋕仍守口如瓶。今天,在歌乐山烈士陵园档案中,还能看到当年徐远举对他充满迷惑的询问:“你们家有钱有势,革谁的命?造谁的反?”

  刘家动用了种种关系来搭救他。国民党的战区司令、参议长、市长纷纷说情,狱方也一退再退,提出只要刘国鋕在认错书上签字,即可获得自由。然而,刘国鋕拒绝了。

  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反动派却要做垂死的挣扎,一场大屠杀即将开始。

  带着黄金、名表、空白支票,刘国鋕的哥哥再次来监狱打点。哥哥流着泪跪在地上求他:“只要保住性命,出去后你愿意到美国留学我出钱,不愿意留学可以跟我到香港做生意。”刘国鋕也流泪了,但坚定地摇着头:“我死了,只要党在,就等于没死。”

  11月27日,就在新中国刚刚成立近两个月之时,刘国鋕被敌人枪杀于歌乐山松林坡。被押赴刑场的路上,他高声吟诵着自己写的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先烈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厉华。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共产党烈士,70%以上出身富裕家庭,有的还是从海外留学归来,却坚定地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选择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生命坚守,至死不渝。

  厉华找到了答案。近年来,他以红岩精神为主题做报告达1000场。他说:“不把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出去,那是一种罪过。”他宣讲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可以忍受人世间最为残酷的刑罚,可以微笑着面对死亡。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夏明翰的生命绝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视金钱如粪土,看富贵似烟云,痴情奉献革命事业。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的彭湃,走上了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怕他“败家”,家中兄弟分产自立。彭湃将自己分得的田契当众付之一炬,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在柔肠寸断中,选择了抛妻别子,书写出惊天动地的人间大爱。1928年10月,25岁的共产党员陈觉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这样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切。”5个月后,23岁的赵云霄在给初生的女儿喂完最后一次奶,留下遗书,从容赴死。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将手中的每一点权力、身上的每一份精力都用到了人民身上。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一辈子坚守清贫,坚守激情:“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

  信仰,绵延90年并将继续传递下去。不同时代的先烈有不同的特点,但对信仰的追求却一脉相承。他们被科学的理论所武装、被强国富民的真理所吸引,为了人民的事业、民族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们心目中,信仰,如生命的火炬,长明不熄;似奋斗的旗帜,指引方向。

  正是因为信仰,让1921年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正是因为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中华民族以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从苦难走向辉煌。

【编辑:范敬英】

英烈: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英烈祭

稿源: 新华网 2011-05-08 19:17:19

  资料图片: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代表大会闭幕后,当晚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图为毛泽东宣读人民英雄纪念碑。

  瞿秋白,男,汉族,江苏省常州市人,中共党员。瞿秋白1919年五四运动时参加领导北京的学生爱国运动。1920年初参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后以记者身份赴苏俄采访。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主持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党的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后任中央临时政治局主席,主持中央工作。1928年6月,出席党的六大,随即参加共产国际六大,后担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1931年起,在上海同鲁迅一起领导左翼文化战线的斗争。1931年后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1934年初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转移途中被捕,敌人采取各种手段对他利诱劝降,都被他严辞拒绝。6月18日临刑前,他神色不变,坦然走向刑场,沿途用俄语高唱《国际歌》、《红军歌》。到刑场后,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英勇就义。 新华社发

  4月5日,在重庆歌乐山革命纪念馆,一位母亲在“小萝卜头”宋振中雕像前为儿子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新华社记者 周衡义 摄

  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决定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晚,全体代表来到天安门广场举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礼。毛泽东宣读了他亲自起草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第二天,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日。负责主持西南局工作的邓小平作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成员,参加了开国大典。站在城楼上,望着眼前那一片漫卷的战旗,那一张张征尘未脱的年轻的脸,邓小平感慨万千。当日,挥笔题词:“永远铭记着:在过去长期艰难的岁月里,人民英雄们用了自己的鲜血,才换得了今天的胜利。”

  2001年,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创立、捍卫和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而奋斗的一切先驱。他们为祖国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

  近几年,国庆节来临时,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深切缅怀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建立不朽功勋的革命先烈,充分表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先烈遗志、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坚定信念。

  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关心下,《烈士褒扬条例》正在修订,国家将对烈士施行褒扬金制度。一项零散烈士纪念设施集中抢救保护工程,也在拟议当中。全国100多万座散葬烈士墓和7000余处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将得到有效保护。

  如今,全国各类烈士纪念设施约有1.5万处,每年上亿人次瞻仰。人们还在网上设立了难以计数的“先烈纪念馆”,从抗战烽火到抗美援朝,从抗冰抢险到抗震救灾,网友们以在网上“种植”菊花、梅花等方式,表达对先烈的缅怀之情。

  山河可以改变,沧海可变桑田,但英烈不死,精神永生!

  一种信仰,点亮东方的天空,始终激励着先烈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

  1935年6月18日清晨,囚禁中的瞿秋白早早起床,换上新洗净的黑色中式对襟衫,白布抵膝裤。泡上一杯浓茶,点上一支香烟,临窗沉思,片刻,提笔写下绝笔诗。这时屋外脚步急促,他知道最后时刻到来了,遂疾笔草书诗半句:“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注明“秋白绝笔”。

  福建长汀罗汉岭下一块草坪上,面对行刑者,他盘膝而坐,微笑点头:“此地甚好,开枪吧!”

  上世纪80年代初,瞿秋白的女儿瞿独伊为了理清父亲的事迹,找到了当年下令对瞿秋白执行枪决的原国民党36师师长宋希濂。宋希濂在讲述了瞿秋白生前最后的情形后说:“我一直对瞿秋白先生坚定的信仰和渊博的学识非常敬重,只因职责所在,才下令杀了他。”瞿独伊听后,热泪长流。

  人生大事,莫重于生死。是什么力量能够让革命先烈如此从容面对死亡?

  如此令人扼腕慨叹的场景,并非仅仅存在于遥远的战争年代。

  2003年初,非典疫情笼罩中国,坚守一线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共产党员叶欣身染病毒。当她病重至说不出话时,考虑的不是自己,而是用笔吃力地写下:“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突降。正在给孩子们上课的中学教师谭千秋,弓着背,张开双臂趴在课桌上,用身体将4名没有冲出教室的同学护在身下。学生活下来了,谭千秋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长江特大洪水、南方冰雪灾害、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每当国家和人民处于危难关头,总有共产党人挺身而出,视死如归,冲锋在前。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这样一种精神绵延不绝,代代相传。他们身上那种超越凡俗的生死观根源何在?

  “是信仰!”重庆市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馆长厉华庄重地回答。这个答案,他探寻了多年。

  1985年,正是而立之年的厉华,来到重庆红岩博物馆。每次去渣滓洞,看到那些狰狞的刑具,那令人窒息的环境,他还难以理解先烈们面对地狱般酷刑、面对生死考验作出的人生抉择。从此,他埋首在一件件档案中、一封封书信里,执着地试图走进先烈们的内心世界。一张张熟悉而陌生的面孔,一桩桩荡气回肠的事迹,在他的面前浮现:

  那是1948年的一天,审讯室的门开了,一个浓眉大眼的青年人被带了进来,透过灰暗的灯光,审讯桌后的特务头子徐远举打量着眼前这个人称“七少爷”的青年。“七少爷”刘国鋕出身四川庐县一个地主家庭,大学毕业后,因参加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被捕。这样一个富家公子能从骨子里相信共产革命那一套吗?不过是年轻人图新鲜赶时髦而已。徐远举想,只要稍加规劝,一定能使“浪子”回头。

  询问开始了,出乎徐远举意料的是,任凭如何威逼利诱,刘国鋕回答得很简单:“我什么都不会说。”

  面对酷刑,刘国鋕仍守口如瓶。今天,在歌乐山烈士陵园档案中,还能看到当年徐远举对他充满迷惑的询问:“你们家有钱有势,革谁的命?造谁的反?”

  刘家动用了种种关系来搭救他。国民党的战区司令、参议长、市长纷纷说情,狱方也一退再退,提出只要刘国鋕在认错书上签字,即可获得自由。然而,刘国鋕拒绝了。

  1949年7月,人民解放军在全国战场上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反动派却要做垂死的挣扎,一场大屠杀即将开始。

  带着黄金、名表、空白支票,刘国鋕的哥哥再次来监狱打点。哥哥流着泪跪在地上求他:“只要保住性命,出去后你愿意到美国留学我出钱,不愿意留学可以跟我到香港做生意。”刘国鋕也流泪了,但坚定地摇着头:“我死了,只要党在,就等于没死。”

  11月27日,就在新中国刚刚成立近两个月之时,刘国鋕被敌人枪杀于歌乐山松林坡。被押赴刑场的路上,他高声吟诵着自己写的诗:“同志们,听吧,像春雷爆炸的,是人民解放军的炮声,人民解放了,人民胜利了。我们——没有玷污党的荣誉!我们死而无愧!”

  先烈的精神,深深感染着厉华。在渣滓洞白公馆牺牲的共产党烈士,70%以上出身富裕家庭,有的还是从海外留学归来,却坚定地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选择献身共产主义事业,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生命坚守,至死不渝。

  厉华找到了答案。近年来,他以红岩精神为主题做报告达1000场。他说:“不把烈士的事迹和精神宣扬出去,那是一种罪过。”他宣讲的主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信仰的力量。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可以忍受人世间最为残酷的刑罚,可以微笑着面对死亡。我们耳边仿佛响起了夏明翰的生命绝唱:“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视金钱如粪土,看富贵似烟云,痴情奉献革命事业。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的彭湃,走上了革命道路,被誉为“中国农民运动大王”。怕他“败家”,家中兄弟分产自立。彭湃将自己分得的田契当众付之一炬,宣布:“日后自耕自食,不必再交租谷。”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在柔肠寸断中,选择了抛妻别子,书写出惊天动地的人间大爱。1928年10月,25岁的共产党员陈觉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中这样说:“谁无父母,谁无儿女……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切。”5个月后,23岁的赵云霄在给初生的女儿喂完最后一次奶,留下遗书,从容赴死。

  正是有了信仰,他们将手中的每一点权力、身上的每一份精力都用到了人民身上。杨善洲,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一辈子坚守清贫,坚守激情:“当官一场手空空,退休又钻山沟沟。二十多年绿荒山,拼了老命建林场……”

  信仰,绵延90年并将继续传递下去。不同时代的先烈有不同的特点,但对信仰的追求却一脉相承。他们被科学的理论所武装、被强国富民的真理所吸引,为了人民的事业、民族的理想,抛头颅洒热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他们心目中,信仰,如生命的火炬,长明不熄;似奋斗的旗帜,指引方向。

  正是因为信仰,让1921年成立时只有50多名党员的中国共产党,28年后夺取了全国政权;正是因为信仰,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从“东亚病夫”到东方巨龙,从百年沉沦到百年复兴,中华民族以最富史诗意义的壮举,从苦难走向辉煌。

编辑: 范敬英

纠错:1719646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