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月销量1865万部,这是iPhone4在今年一季度创下的佳绩;每天激活数量35万台,这是Android系统用来反击苹果的数据……而在这组针锋相对的数字背后,苹果和谷歌却在另外一件事情上不约而同——— 那就是通过数据服务器定期记录下iOS或者Android设备用户的位置信息,本来以为用来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基于GPS、WiFi、3G等各种网络技术的手机定位功能,近来却被发现只不过是巨头们用来“跟踪”我们的利器,听起来实在有些让人心惊。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在享受移动互联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是不是也必须要承担个人隐私权益的被侵犯呢?这已经成了问题。
程序员踢爆
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两名美国程序员———阿拉斯代尔·艾伦(AlasdairAllan)和皮特·沃顿(PeteW arden),他们在日常的技术研究中发现苹果公司的iOS4操作系统推出后,基于该系统的设备就开始跟踪并存储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而且相关的位置信息还将在苹果iOS设备的一个未加密数据库中保存10个月以上。让人担心的是,这些收集位置信息的行为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由iPhone4或者iPad 3G在后台完成,对此用户很难不产生“苹果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的疑问。更加糟糕的是,由于这些被存储的数据并未加密,毫无保护。这意味着他人很容易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到你在哪里居住、就餐、工作和游玩等个人隐私信息。
苹果的“跟踪”事件曝光没几天,谷歌的Android智能手机也被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根据美国安全分析师卡姆卡尔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一部HTC品牌的Android手机每隔数秒便收集手机的位置信息,并至少在一小时内多次将数据传输给谷歌,同时传送的还有手机附近无线网络的名称、位置和信号强度,以及手机唯一识别码。这无疑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智能手机产品可能严重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忧。
乔布斯公开否认
有担心自然会有行动,4月26日,两位苹果iPhone用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区坦帕法院起诉苹果公司,指控该公司通过iPhone和iPad秘密记录用户的行踪,是侵犯用户个人隐私和计算机欺诈。在此之前,美国国家能源和商业委员会更是一口气向包括谷歌、苹果、微软、诺基亚、RIM、惠普在内的六家移动操作系统开发公司致信表达对隐私问题的关注,希望这些公司能够对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对用户位置信息服务的提供和收集利用作出回应。而对隐私保护比美国更为严格的欧洲“声讨”苹果和谷歌的行动也正在展开,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欧盟国家的数据安全部门纷纷表示将开始针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连韩国通信委员会也在本周一表示,将着手调查苹果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跟踪和储存用户位置的问题,并核实该功能是否触犯保护用户隐私的法律规定。
针对这一系列质疑,深陷漩涡之中的谷歌和苹果却反应迟钝。一向喜欢采取不予置评政策的苹果公司至今仍然未对事件作出官方解释,尚在因病休假的史蒂夫·乔布斯也只是在回复一位苹果用户的邮件时简单地表示:“我们不跟踪任何人,当前流传的信息是虚假的。”但却没有为这一说法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撑。相比之下,谷歌的表态则要清晰不少,在本周一的一份声明中,谷歌称收集用户位置信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因为某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服务如谷歌定制化地图服务或本地搜索服务等有这方面的要求。同时谷歌还强调说,这些服务都是可选择性的,即便用户选择提交自己的位置信息,“相关信息发送到谷歌位置信息服务器上也都是匿名的,不会与特定用户捆绑,也不会用来追踪用户。”
尚无应对办法
尽管谷歌和苹果纷纷否认自己在“跟踪”用户,但其记录用户位置信息却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被记录的用户位置信息以及和其相关的用户个人信息是否被用于商业用途,显然才是整个事件的关键所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GPS、WiFi、3G网络定位功能的位置信息服务(LBS)正在被视为移动互联应用市场的一个全新热点。据研究公司Gartner称,LBS的市场规模今年就有望突破30亿美元,2014年更是将增至84亿美元,而要成功开发这一市场的关键,就是需要企业能够拥有通过手机确定客户位置的大规模数据库“说白了,搜集用户位置信息就是为了精准营销,比如说谷歌和苹果都想做的手机广告业务,如果加入了定位信息,推送的广告就会更加精准,例如汽车广告推送给身在广州的用户,里面就直接附上广州4S的相关信息,推给天津的用户就改成天津4S店,这对于广告投放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技术进步,但前提是要能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告诉记者,在正常模式,位置信息是否愿意提交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用户手中,智能手机中“定位”功能的开关也正是因此而设,但是苹果、谷歌的做法显然没有遵循这一规则。“现在的情况是就算用户关闭了定位,位置信息仍然被记录,这难免会引发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担忧,因为主动权已经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握中了。”杨群称。
据记者了解,这种大肆搜集用户位置信息的行为其实在行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仅是谷歌和苹果,不少地图类信息服务提供商或者基于位置信息的社交网站也同样在进行着搭建用户位置信息库的大工程,其形式十分多样,有明面上征求用户同意的,也有私底下后台操作的。“由于目前国内还有这方面的明确立法,用户在位置信息的保护维权方面暂时还没有太多的办法。”杨群称。
小心你的智能手机正在跟踪你 尚无应对办法
稿源: 南方日报 2011-04-28 16:55:34
3个月销量1865万部,这是iPhone4在今年一季度创下的佳绩;每天激活数量35万台,这是Android系统用来反击苹果的数据……而在这组针锋相对的数字背后,苹果和谷歌却在另外一件事情上不约而同——— 那就是通过数据服务器定期记录下iOS或者Android设备用户的位置信息,本来以为用来为我们提供便利的基于GPS、WiFi、3G等各种网络技术的手机定位功能,近来却被发现只不过是巨头们用来“跟踪”我们的利器,听起来实在有些让人心惊。
这不是科幻电影中的情节,而是正在发生的事情。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在享受移动互联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是不是也必须要承担个人隐私权益的被侵犯呢?这已经成了问题。
程序员踢爆
事件的始作俑者是两名美国程序员———阿拉斯代尔·艾伦(AlasdairAllan)和皮特·沃顿(PeteW arden),他们在日常的技术研究中发现苹果公司的iOS4操作系统推出后,基于该系统的设备就开始跟踪并存储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而且相关的位置信息还将在苹果iOS设备的一个未加密数据库中保存10个月以上。让人担心的是,这些收集位置信息的行为是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由iPhone4或者iPad 3G在后台完成,对此用户很难不产生“苹果为什么要收集这些数据?”的疑问。更加糟糕的是,由于这些被存储的数据并未加密,毫无保护。这意味着他人很容易通过这些数据了解到你在哪里居住、就餐、工作和游玩等个人隐私信息。
苹果的“跟踪”事件曝光没几天,谷歌的Android智能手机也被发现存在同样的问题。根据美国安全分析师卡姆卡尔一项新的研究显示,一部HTC品牌的Android手机每隔数秒便收集手机的位置信息,并至少在一小时内多次将数据传输给谷歌,同时传送的还有手机附近无线网络的名称、位置和信号强度,以及手机唯一识别码。这无疑进一步引发了人们对于智能手机产品可能严重泄露个人隐私的担忧。
乔布斯公开否认
有担心自然会有行动,4月26日,两位苹果iPhone用户在美国佛罗里达州中区坦帕法院起诉苹果公司,指控该公司通过iPhone和iPad秘密记录用户的行踪,是侵犯用户个人隐私和计算机欺诈。在此之前,美国国家能源和商业委员会更是一口气向包括谷歌、苹果、微软、诺基亚、RIM、惠普在内的六家移动操作系统开发公司致信表达对隐私问题的关注,希望这些公司能够对自己的移动操作系统对用户位置信息服务的提供和收集利用作出回应。而对隐私保护比美国更为严格的欧洲“声讨”苹果和谷歌的行动也正在展开,德国、意大利、法国等欧盟国家的数据安全部门纷纷表示将开始针对这一事件的调查。甚至连韩国通信委员会也在本周一表示,将着手调查苹果iPhone手机和iPad平板电脑跟踪和储存用户位置的问题,并核实该功能是否触犯保护用户隐私的法律规定。
针对这一系列质疑,深陷漩涡之中的谷歌和苹果却反应迟钝。一向喜欢采取不予置评政策的苹果公司至今仍然未对事件作出官方解释,尚在因病休假的史蒂夫·乔布斯也只是在回复一位苹果用户的邮件时简单地表示:“我们不跟踪任何人,当前流传的信息是虚假的。”但却没有为这一说法提供更多的证据支撑。相比之下,谷歌的表态则要清晰不少,在本周一的一份声明中,谷歌称收集用户位置信息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用户,因为某些与地理位置有关的服务如谷歌定制化地图服务或本地搜索服务等有这方面的要求。同时谷歌还强调说,这些服务都是可选择性的,即便用户选择提交自己的位置信息,“相关信息发送到谷歌位置信息服务器上也都是匿名的,不会与特定用户捆绑,也不会用来追踪用户。”
尚无应对办法
尽管谷歌和苹果纷纷否认自己在“跟踪”用户,但其记录用户位置信息却是不争的事实,而这些被记录的用户位置信息以及和其相关的用户个人信息是否被用于商业用途,显然才是整个事件的关键所在。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基于GPS、WiFi、3G网络定位功能的位置信息服务(LBS)正在被视为移动互联应用市场的一个全新热点。据研究公司Gartner称,LBS的市场规模今年就有望突破30亿美元,2014年更是将增至84亿美元,而要成功开发这一市场的关键,就是需要企业能够拥有通过手机确定客户位置的大规模数据库“说白了,搜集用户位置信息就是为了精准营销,比如说谷歌和苹果都想做的手机广告业务,如果加入了定位信息,推送的广告就会更加精准,例如汽车广告推送给身在广州的用户,里面就直接附上广州4S的相关信息,推给天津的用户就改成天津4S店,这对于广告投放企业来说无疑是重大的技术进步,但前提是要能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战国策首席分析师杨群告诉记者,在正常模式,位置信息是否愿意提交的主动权应该掌握在用户手中,智能手机中“定位”功能的开关也正是因此而设,但是苹果、谷歌的做法显然没有遵循这一规则。“现在的情况是就算用户关闭了定位,位置信息仍然被记录,这难免会引发用户对于个人隐私的担忧,因为主动权已经完全不在自己的掌握中了。”杨群称。
据记者了解,这种大肆搜集用户位置信息的行为其实在行业内早已是公开的秘密,不仅是谷歌和苹果,不少地图类信息服务提供商或者基于位置信息的社交网站也同样在进行着搭建用户位置信息库的大工程,其形式十分多样,有明面上征求用户同意的,也有私底下后台操作的。“由于目前国内还有这方面的明确立法,用户在位置信息的保护维权方面暂时还没有太多的办法。”杨群称。
编辑: 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