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
郭艾伦
------------------------
执教待改进个案引反思
要说教练打骂队员只是个别现象,不论中外,这都有点一厢情愿。但国字号队员集体“上书”、痛陈主教练“对大家人格上的侮辱与打骂”,这事的确鲜见。
范斌打球时是国内一流后卫,2004年退役当教练,2008年带领八一女篮夺回了联赛冠军;去年,又带领17岁以下国青队取得世青赛第七,在男线队伍中,这也算一次不大不小的突破。
一个执教成绩尚能得到肯定的年轻教练,因为教学方式或者说教学态度的问题,遭到了一帮年轻队员的公开抵制。这事,岔子到底出在哪里?
仅仅注重“教什么”,却忽略了“怎么教”,导致队员们虽有战绩却集体逆反,在范斌这里出现了一次“爆发”的个案。但是,个案不会脱离土壤独自生长。老队员脱下战袍就当起新教练,这种成长方式,在国内体坛其实非常普遍。这样的师徒传承,更多依靠的是运动员赛场生涯的直观体验,靠的是耳濡目染的经验积累,“我就是被这么练出来的”……这些感受固然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但要想从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过渡到优秀的教练员,这样粗放的成长模式,显然有所欠缺。
再从范斌的个案说起,他的问题,眼下看来,至少是对年轻运动员心理培养缺乏了解和手段,而导致“简单粗暴”。他需要教会运动员打球时“知其然”,这更要求教练员“知其所以然”。而这样的转型和提升,往往被简化成仅是一次球场身份的改变,其中大量结构性的知识补充被轻视或忽略。经验型的“咆哮球场”,自然最驾轻就熟。
“咆哮球场”的教练其实不止范斌一人,为什么他会遇到这么强烈的反弹?一代又一代运动员,成长在不同的时代。范斌面对的,是一群“90后”的篮球少年。这是一群从小就学会用篮球张扬个性的少年,这是一群熟练地在微博上互通消息的少年,他们的身上,一样投射着时代的印记。从这个角度看,国青男篮队员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对教练的不满,虽然是个案,但这些注定要和前代“不一样”的运动员们,即将或者已经登上中国体育的宏大舞台。怎样培养这一代运动员的命题背后,其实是怎样培养这一代教练员。
而这个责任,该谁来承担?
执教待改进个案引反思 "咆哮球场"教练如何面对"90后"
稿源: 人民日报 2011-04-12 17:15:34
范斌
郭艾伦
------------------------
执教待改进个案引反思
要说教练打骂队员只是个别现象,不论中外,这都有点一厢情愿。但国字号队员集体“上书”、痛陈主教练“对大家人格上的侮辱与打骂”,这事的确鲜见。
范斌打球时是国内一流后卫,2004年退役当教练,2008年带领八一女篮夺回了联赛冠军;去年,又带领17岁以下国青队取得世青赛第七,在男线队伍中,这也算一次不大不小的突破。
一个执教成绩尚能得到肯定的年轻教练,因为教学方式或者说教学态度的问题,遭到了一帮年轻队员的公开抵制。这事,岔子到底出在哪里?
仅仅注重“教什么”,却忽略了“怎么教”,导致队员们虽有战绩却集体逆反,在范斌这里出现了一次“爆发”的个案。但是,个案不会脱离土壤独自生长。老队员脱下战袍就当起新教练,这种成长方式,在国内体坛其实非常普遍。这样的师徒传承,更多依靠的是运动员赛场生涯的直观体验,靠的是耳濡目染的经验积累,“我就是被这么练出来的”……这些感受固然是不可或缺的基础,但要想从一名优秀的运动员过渡到优秀的教练员,这样粗放的成长模式,显然有所欠缺。
再从范斌的个案说起,他的问题,眼下看来,至少是对年轻运动员心理培养缺乏了解和手段,而导致“简单粗暴”。他需要教会运动员打球时“知其然”,这更要求教练员“知其所以然”。而这样的转型和提升,往往被简化成仅是一次球场身份的改变,其中大量结构性的知识补充被轻视或忽略。经验型的“咆哮球场”,自然最驾轻就熟。
“咆哮球场”的教练其实不止范斌一人,为什么他会遇到这么强烈的反弹?一代又一代运动员,成长在不同的时代。范斌面对的,是一群“90后”的篮球少年。这是一群从小就学会用篮球张扬个性的少年,这是一群熟练地在微博上互通消息的少年,他们的身上,一样投射着时代的印记。从这个角度看,国青男篮队员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表达对教练的不满,虽然是个案,但这些注定要和前代“不一样”的运动员们,即将或者已经登上中国体育的宏大舞台。怎样培养这一代运动员的命题背后,其实是怎样培养这一代教练员。
而这个责任,该谁来承担?
编辑: 孙研